天天看小說

第197章 省試(下)

宋伯看到所有舉子都進去了,說:“我們回去吧。”

“宋伯,我們等鄭郎出來,行不行?”

兩小附手稱讚。

宋伯沒有異議,既然等就等吧。不過看熱鬧的人漸漸散去,人少了,另外兩個小傢伙就看到了他們,走過來,大的認識,呂小三,還有一個更小的屁孩子。

走過來寒喧,呂公著介紹道:“這是我四弟公孺。”

又是一個未來宋朝重要的大人物。對呂夷簡家的四個兒子,鄭朗很是無言,皆是一代人傑,當然最好的,還是小三子。夏天不揮扇,冬天不烘火,牛麼?還不牛,在他一生中從來沒有發過怒,而且志向堅定,連呂夷簡都對自己這個神童兒子交口稱讚。不過也有讓呂夷簡頭痛的,比如廢后風波,與鄭朗談了談,無論呂夷簡家教多嚴格,呂公著都認爲父親做錯了。

“三師弟,你怎麼來了?”司馬光“親熱”的問。

“什麼三師弟?”呂公著眼中茫然,然後反應過來,道:“似乎我比你們都大……”

那成麼?

馬上呂公著就嚐到了口槍舌劍的厲害,只一會兒呂公著頭很暈,舉手投降。

“你也不用擔心,解元還收了一個更小的師弟,是嚴記客棧掌櫃的孫子。”司馬光又說道。這時候,他又按年齡來排了,否則按照進門的先後,嚴掌櫃那個胖孫子纔是鄭朗第一個學生。

但司馬光埋了一個小坑,在鄭朗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兩小也受到了些影響,至少不認爲平民百姓是低賤的。這是他們的想法,司馬家雖貴,仍遠遠趕不上呂家,王家更不用提,除去官服,與平民百姓差不了多少。司馬光說完,與王安石一起看著呂公著,看這位大宰相的兒子是怎麼回答的。

“那位嚴家子……他倒很有福氣,”呂公著嘆息一聲。不能說資質有多少差,可京城象他的資質學子不要太多,家世不過家裡有一個大客棧,也不是東京最頂尖的客棧。有錢又如何,一個商人,能有什麼地位?純粹是因緣得巧,這纔是真正的福氣。

王安石與司馬光對視一眼,眼中再次迷茫,見過兩次面,知道他忠厚,可不能忠厚到這種地步,怎麼與他父親有這麼大差別?然後胡思亂想……

這想法是不對的,呂公著也得到了呂夷簡的部分遺傳——沉穩!

人家是將喜怒哀樂放在心裡面,不喜歡往外表達而己。

不能一直在這裡等,四個少年商議了一下,武成王廟附近還有許多道觀,轉一轉,江杏兒與四兒不便同行,繼續堅持呆在馬車上,等鄭朗出來。

與上次解試考一樣,鄭朗出來得不算太早。

十道題空題對鄭朗來說,是最輕鬆的。十道解釋題也不難,每一條墨義用一句話做解釋,不能按他的想法來,考官不承認的,得按五經正義的詮註來解釋十條墨義。但同樣不難,難的是如何用一句話簡潔而又精煉的將這一條墨義準確詮釋。

反正時間很充沛,第一個交卷子的也不會加分,於是仔細琢磨。可這一回不需要照顧柴克明,速度比上次解試時要快。

幾小還沒有回來,鄭朗就出來了。江杏兒與四兒站在馬車上,看到他出來,在遠處揮著手,正月末的風兒略略有些峭寒,兩個小姑娘臉兒被風吹得紅樸樸的,一頭烏黑的青絲也隨著微風輕揚。

有人等候,鄭朗看著兩個少女清般的臉蛋,也感到了一種幸福,放慢了腳步,衝她們揮了揮手,最後進了貢院。

傍晚到來,同室幾個舉子一起回來了,呆在一起商討答案呢,一名唐州的舉子就問鄭朗:“鄭解元,你如何看?”

吵得不行,鄭朗用紙將十條墨義與十條貼經寫了出來。

可以說,他的答案同樣可以再次做標準答案。

看著鄭朗的答案,其中有一個一直不說話的舉子有些懊喪地說:“我這裡還是有些差錯。”

是指對一條墨義詮註出現了一些小的誤差。

也很難得了,同室當中的,就沒有一個全部答對的。有一個舉子更是捶胸頓足:“我錯了好多。”

“多少?”其他人問。

“四條帖經,六條墨義。”

“怎麼會?”說完了,幾個舉子就象看到喪門神一樣,離他遠遠的。雖說很難保證沒有錯,可老兄,你不能錯那麼多啊!多半這個舉子在解試考時,不是託關係就是舞弊得中舉子的。

不但解試考,省試考也未必所擇進士,都能做到名副其實。比如六十一年前由進士徐士廉帶頭,擊聞登鼓怦擊李昉舞弊案,複試了一下,李昉鄉人武濟川、三傳劉浚,材質與學問皆鄙陋不堪,卻得以高中,於是黜之。只能說通過兩次詮選,層層措施把關,能有一個相對的公平環境。

不過做爲學子,對那些想通過舞弊上位的學子,同樣很排斥。

“到了考場不能緊張,有時候一緊張,就會將以前學過的學問忘記,”鄭朗轉了一個圓場,何必呢?又轉過頭問那個一直沉默不言的舉人:“請問學兄尊姓大名?”

“鄭解元,我是汝州舉子吳辨叔。”

“吳幾復?”

“是。”

“見過,”鄭朗客氣地說。果然是史上最人才濟濟的朝代,看到沒有,又碰到了一尊小神。若上前幾屆,或者後幾屆呢?如論刻苦,此子纔是真正的刻苦,比自己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爲了學習環境安靜,派人在城外風穴寺錦屏風下鑿一石洞,閉門讀書,杜絕交往,於洞中苦讀九年,居然寺中的僧徒都不識其面。終於學問大成,後來也成爲一代弘儒。

不過眼下無人知。

鄭朗又說道:“吳學兄,若考後,可願意受我一訪?”

“解元……”

其他幾個學子一起放棄了爭執,全部擡起頭看著吳幾復,雖然一天多來,鄭朗與他們說話態度很隨和,可心裡面清楚,有差距的。鄭朗隨和的態度下面,還是生人勿近,他竟然主動邀訪這個書呆子?

“吳學兄不答,我就當吳學兄同意了。”

“這……”

“吳兄臺,快答應吧,”幾個學子眼都紅了,與鄭朗攀上關係,還是鄭朗主動找他的,這是何等的機緣。只要鄭家子進了宮,在小皇帝面前吹吹風,這一輩子夠用了。

爲嘛自己當時不好好讀書,否則自己做的答案標準,豈不同樣能得到鄭家子的青睞?

如果真這樣去做,鄭朗會青睞你?況且鄭朗不僅看中他的人品,是他的刻苦,給兩小說一說,別以爲你們很努力,看看人家,比我們三人更努力。

第二天是詩賦,對此宋朝曾多次修改,幾年後,經筵宮李淑建議,參考唐太和故制,試進士時,先策、論,次賦與詩,再次帖經與墨義,從前面的不定場,改成定四場。范仲淹贊成這個說法,但改成了三場,以前不定場時,也是多以三場爲主。到王安石時,罷詩賦帖經墨義,改成了先經義,也就是大經,一句經義必須用很長的文章詮註,然後策論。後來又恢復了詩賦,與經策並行。隨後又罷,再恢復。

都是這些大神打架的結果,最苦的是下面學子,不知道如何學習。

眼下還沒有動,次詩賦,再次論策,只有策沒有統一,正常是五策,有時候僅一策,有時候甚至更多,所以導致場次多有變動,就是怕策多,學子接收不了的。

兩位舅哥又在人羣中找到鄭朗,三哥興奮的說:“大郎,神了,果如你所料。”

鄭朗說過章得象爲人好學,舉止莊重,不喜結交,喜歡清靜無爲,性格保守。學問必廣,擇題面也很廣,但不急,後面有不喜結交、清靜無爲、性格保守的評價。因此那些激進的題目不會出,冷門的題目不會出,偏怪有爭議的題目同樣不會出。莊重是好事,那麼擇題時會以洪大端正的題目爲主。這一擇,學習還有沒有主攻的方向?

結果二十道題目有十九道題目是這一類型的!

大哥遺憾地說:“若是早準備,那更好了。”

鄭朗低聲說:“無論如何,這是落了下乘的。做人臣,要堅持自己原則,不能善自揣摩聖意,做學子,要以自己學業爲主,也不能善自揣摩主考官出的選題。這纔是大學之道。我雖然因爲親戚關係,幫助你們,終是……”

說罷搖了搖頭。

“大郎,我們領你的情。”

“那不用了,我幫助你們,還有一個原因,你們是溫厚的人,考不中罷了,考中了,雖然因爲你們的溫厚,在仕途上很難有更高的作爲,可若是身爲一方鄉吏,也能造福百姓。馬上就到詩賦了,記好了,幾位考官皆是忠厚的大臣,你們只要將你們的本心寫出來,不必多用豔麗的詞藻,那麼中榜的機率就會增大。”

剛說著,張方平擠了過來,道:“解元好。”

“安道兄臺好,昨天考得如何?”相比於兩個大舅哥,鄭朗對這個張方平更關注。

“應當還可以,不過幾位考官出題中平,這一次競爭會更激烈。”

出的是大廣面題目,能答出來的考生會很多,不過取捨輕重時,閱卷官自己也很難選擇良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是,此理。”雖然此人落落有俠客風範,此時或多或少,亂了方寸,畢竟這三天,關係到一生的命運。

竹門再次放開,第二場會考來臨。

……

小皇帝與諸相在皇宮裡接見了三個人。

是三個地主,也就是宋人嘴中的主客。鄭朗的主意幾個大佬很認同,不管有多大效果,首先一個德化就有了。實際上北宋朝廷也一直在調和貧富差距,不是一朝一代,貧富差距拉大,貧困百姓無法活下去,纔是張角與黃巢起義壯大的真正原因。

有多少統治者是真心爲百姓著想,很讓人懷疑,可是減小差距,能讓社會穩定,統治者才能長久,並不是複雜的道理。包括收納流民做廂兵,科考制度的越見公平,等等。

於是從周邊地區選了選,好選的,不是所有地主是壞人,周扒皮,也未必所有貧民都是好人,一旦妖魔化某一羣體皆是犯了嚴重的錯誤。這一點,鄭朗也與小皇帝偶爾交談時,刻意說過這個問題。不但現在,後世更嚴重。比如現在的北宋政治中心——河南。

有的主客在這一次災難中表現很好,發了慈善心,拿著錢帛,拿出糧食,賑濟難民,平時表現也很好。來不及從全國挑選,於是就在京城附近選了三個主客。

然而陣場太大了,皇帝,加上幾位宰相,試問有幾人做到象鄭朗那樣,連新科進士也很難做到。可憐的三個地主聽著太監一一介紹後,全部嚇得癱在地上,扶都扶不起來。

是幾個太監過來,強行將他們攙扶到椅子上的。

小皇帝一看,說不下去了,沒有一個人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親自寫了三個大字:仁、德、善,賜給了三個主客,讓人將他們送走。有效果,皇帝與諸相接見,陛下還親自賜字,是何等的榮光,至少聞聽後,會有許多主客學一學。可是效果沒有擴大,若是鄭朗在此,一定會進諫,別忙送走啊,那怕就是他們軟在椅子上,也要賜茶,最好在皇宮擺上一桌酒菜,吃不下去沒有事,就象現在的禮儀,當真起多少實用,但維護統治者地位卻有很好的隱形作用。

吃不吃問題不要緊,關健是這派場,再請一些文筆好的小吏寫文作賦歌頌,將他們三個人捧成一個活雷鋒,再用邸報刊印天下。不要質疑神話與造假,真假重要嗎?主要是一個道德學習的榜樣,這才能關健!

那麼這一次接見,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可惜了,不過這一舉措並沒有停下來,以後鄭朗還有指正的機會。

小皇帝嘆惜一聲,道:“朕忽然想到鄭家子,此子第一次進宮,就有了很好的氣度。”

宋綬道:“陛下,不可以此人相比於他們,僅一子,已是很難得。”

閻應文站在邊上不由笑起來。

趙禎又問道:“幾位相公,外面災民情況如何?”

他也是一隻昂貴的金絲鳥,不能隨便外出,只能聽幾位宰相稟報,或者從外辦小太監聽到的一些八卦消息,來判斷事情真相。

“災民情況還好,多數已經遣返回鄉,若是今年風調雨順,到秋後,就能恢復生機。”李迪說道。然面色很慎重,鄭朗所說的話沒有充足證據,可這事兒說真就真,說假就假,而且鄭朗那些話似乎也有些道理似的。若再有災害……幾個宰相心頭都壓著一塊石頭。

李迪又說道:“糧還是有的,一些大戶人家與商人都儲蓄一些糧食,主要國庫漸漸空虛,不能再動用錢帛收購,以防萬一。沒有災害,今年會順利,國泰民安,有災害,國庫會更緊張。”

關健就是一個錢字!

小皇帝煩惱的撓了撓頭,這個國家太大,百姓太多,靠自己節省,能省出多少錢出來?問道:“諸位宰相,上次鄭家子說過節流開源二徑,你們有沒有想到好的主意?”

李迪搖頭:“有倒是有,都不是好主意,爲此,我們在兩府也爭議過,想了一些條陳,皆一一否決。”

休說是他,後來的王安石弄的所謂開源,也不是真正的開源,只不過將財富從百姓身上轉移到國家口袋裡,這叫什麼開源?至於節流,往哪裡節?壓縮官吏的薪水,敢嗎?裁減士兵,敢嗎?或者索性來一個精兵簡政,那更好了。以宋朝一年所創造的財富,再有精兵簡政的策略,想一想吧,開元盛世唐朝一年的稅務所得兩千緡錢不足,而此時宋朝逼近一億,哦,天哪,睡在錢山上打滾也行哪!可誰敢!這是國家的體制,連宋神宗與王安石的組合,都不敢動,指望呂夷簡與李迪的組合?

幾位大佬皆無良策,趙禎越見鄭朗的可貴,忽然想到那天他對自己說起這件事時的表情,道:“朕想起來了,那天他說話時欲言欲止,並沒有道明。”

窮得,小皇帝也愛起財。

若如此,鄭家子那就不對了,枉朕對你無窮的相信,你居然與朕耍起了小心眼子!想到這裡,激動的站起來。

這一站,李迪會錯意,道:“陛下,不可,此時鄭家子正在科考,不可打擾。”

本來章得象這次主持省試很悲催了,你再跑到貢院去,與那子促膝談心,談上幾個時辰,章得象會如何作想?會不會悲憤苦逼得懸樑上吊?

又說道:“恐怕他有一些想法,與臣等一樣,顧慮太多,弊端太多,所以沒有對陛下說。”

這一說,解釋過去,趙禎重新坐下,道:“也許是如此,難怪他那一天對朕說,科考結束後,會仔細琢磨這個節流與開源。”

能不能想得出來,幾個宰相沒有對鄭朗抱多大的信心,即便能想出來,也不過象科考定時,接見善良的主客,這些小舉措吧。不過此子一片赤膽忠心是有的,幾個宰相一聲嘆息。

趙禎心裡說道:就這幾天吧。

只要到殿試時,自己御筆批一批,按照自己登基以來前幾次的慣例,狀元作監丞官職,榜眼爲大理評事,探花授太子中允通判諸州,也就是自第三名以下者才外放諸州任職,可第一名第二名豈不是在自己御筆一畫之中?

但這需要一個前提,鄭家子必須在省試中考出一個好成績,自己鬆一鬆,纔有說服力。想到這裡,不由的看了一下東南方向,哪裡正是貢院所在的方向。

……

鄭朗不知道皇宮中這場爭論,到了詩賦,他對兩位舅哥說過不能豔麗,賦本身就是一種華麗的文體,可華麗有很多種的,有豔麗,有端麗,還有象書法那樣,醜拙的樸麗,自己在鄭州時,取的正是豔麗,然而這一次不能取豔麗了,而是取端麗。

無奈之舉,試卷一糊名,再經過謄抄,誰知道誰啊,除非舞弊。自己只能取悅考官,考官不能取悅自己。

先想,於是雙腿一盤,盤於椅子上。招牌動作,這一盤,考場裡其他的舉子全部對他行注目禮。但已經有人在學習了。這一想,想了很久。不是在鄭州解試,省試難度更高,務必想好它,才能動筆。看得巡邏的禁兵都替他著急,小鄭,你得考啊。直到他拿起筆開始寫時,才鬆了一口氣。

出來時,不算太晚,但比昨天遲了很多。

回到寢室,又交流了一番,看到鄭朗寫的詩賦,一個個不吭聲了,差距,差距太大了。倒是鄭朗對吳幾復關心了一下,問了問,他這篇賦與詩寫得也可。聽他默讀了一遍後,鄭朗說道:“辨叔兄臺,你有了。”

還不能高興太早的,明天有論策,論策寫好,才能真正說有了。

是鄭朗比較拿手的,前世的寫手,這一世的苦學鑽研,還有作弊器的幫助,那些古今大家的優秀散文做榜樣,因此古散文上造詣很快。不過鄭朗依然抱著慎重的態度,無他,還是幾位主考官的態度。無論是大宋,或者章得象、鄭向、胥偃,都屬於保守派的大臣。自己呢,按照後來的熙寧變法劃分,是兩邊不討好的溫和派,不贊成激烈的改革,但還是改革派。這會很不討幾位考官喜歡的。如何用委婉的語氣表達自己的觀點,又能讓幾位考官感到自己不是很激進,也要細細琢磨。

然後心中苦笑,自己對兩位舅哥說,不能揣摩考官的思旨,輪到自己,依然脫不了這個俗。

這一想,想了很久。

結果在他最拿長的地方,卻成了最晚交卷的學子之一。

三天大考結束了,回到了貢院,收拾好行李,從正門離開,還有許多學子圍著貢院門口沒有散開,在紛紛議論,鄭朗就看到了吳幾復,道:“辨叔兄臺,可否借一步說話。”

吳幾復不可能一點沒有聽聞鄭朗的名字,不好拒絕,走了過來,鄭朗說道:“終於考完了。”

“是啊。”

二者意思不同,吳幾復任務還沒有結束,殿試還要考呢,詩賦各一首,再進行三級評定等級,先送初考官評等,封彌後送夏考官重定等級,最後再送祥定官確定最終的等級。進一步進行刪撥,端拱二年,禮部奏合格進士三百六十八人,殿試後僅剩下一百六十八人。四年後禮部奏合格進士四百九十九人,殿試後僅存三百一十個人。不過總體來說,北宋之初刪撥得比例大一些,時至今天,比例越來越小,只要不是很差,一般都能通過殿試。

可還是要努力的。

但鄭朗不同,到了殿試,小皇帝操作的機會很大,只要省試考中,殿試的名額百分之百確定下來。當然,苦讀還要繼續的,不過壓力沒有其他學子壓力大。

“今天晚上可否與我一道共飲一番,”先打算鬆一口氣,順便邀請此人,讓他將他的刻苦學習精神說出來,刺激一下兩小,使他們不能驕傲自滿。

“解元邀請,我怎好拒絕。”

“那就好。”說著一道走出來,找到前來迎接的馬車,與江杏兒四兒以及二小說了幾句話,正準備尋一家酒樓呢,兩個黃門迎了上來,道:“鄭解元,陛下有請。”

趙禎窮得,還是耐不住,知道今天省試考結束,先將鄭朗接到皇宮,敘一敘,問一問他有沒有什麼辦法,再與諸們相公商議一下,進行改良。

“這個……”鄭朗苦笑起來,小皇帝,你怎麼也要讓我喘口氣吧,當真省試考那麼容易考的?

當事人苦笑,其他人豔羨,好隆的聖恩!

還好,章得象他們進行了鎖院制,聽不到外面的消息,否則壓力更大。鄭朗試探的問了一句:“陛下召臣進宮有何吩咐?”

一個老黃門答道:“某也不知,好象陛下與諸相說什麼節流開源。”

……鄭朗眼睛有些發黑,差一點跌倒。

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第12章 刻絲(上)五百二十五章 高折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五百六十八章 岳陽樓記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176章 幸福第337章 小戰(下)第212章 大三元(八)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第253章 鬥法(三)五百七十二章 吻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六百五十五章 桂州學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六百零七章 首相五第47章 花之戰·:四翁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五百三十六章 金龍第197章 省試(下)第311章 色賴有一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第311章 色賴有一第228章 大中庸(上)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第350章 在路上(六)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五百九十章 破趙四百七十九章 降下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第274章 老貪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第60章 道(四)六百四十八章 殺人島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四百十七章 渾沌九百零三章 融合五百七十三章 雙喜第141章 問一(三)第83章 拜大神四百十五章 惡化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236章 割(五)第141章 問一(三)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第42章 花會(下)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九百十九章 輾壓第274章 老貪第56章 鳴天下(五)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八百三十六章 少一塊不能說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第357章 撫四百六十三章 大計劃五第89章 長嘯九百十二章 後背九百零七章 抽薪七百四十八章 瑣碎二年上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第224章 鐵板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八百零一章 反擊第4章 第一米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第222章 處女地(四)第253章 鬥法(三)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53章 鳴天下(二)第185章 第二抓·誤第300章 打雞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五百九十一章 父子第247章 春雨第276章 請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第8章 危機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148章 銅錢第46章 花之戰·雅詞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250章 謝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201章 捉女婿(上)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第343章 目標定川砦(上)
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第12章 刻絲(上)五百二十五章 高折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五百六十八章 岳陽樓記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176章 幸福第337章 小戰(下)第212章 大三元(八)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第253章 鬥法(三)五百七十二章 吻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六百五十五章 桂州學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六百零七章 首相五第47章 花之戰·:四翁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五百三十六章 金龍第197章 省試(下)第311章 色賴有一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第311章 色賴有一第228章 大中庸(上)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第350章 在路上(六)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五百九十章 破趙四百七十九章 降下七百五十三章 皇儲第274章 老貪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第60章 道(四)六百四十八章 殺人島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八百零四章 倒計時一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四百十七章 渾沌九百零三章 融合五百七十三章 雙喜第141章 問一(三)第83章 拜大神四百十五章 惡化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236章 割(五)第141章 問一(三)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第42章 花會(下)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九百十九章 輾壓第274章 老貪第56章 鳴天下(五)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八百三十六章 少一塊不能說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第357章 撫四百六十三章 大計劃五第89章 長嘯九百十二章 後背九百零七章 抽薪七百四十八章 瑣碎二年上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第224章 鐵板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八百零一章 反擊第4章 第一米八百五十六章 破蛹第222章 處女地(四)第253章 鬥法(三)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53章 鳴天下(二)第185章 第二抓·誤第300章 打雞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五百九十一章 父子第247章 春雨第276章 請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第8章 危機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第148章 銅錢第46章 花之戰·雅詞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250章 謝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201章 捉女婿(上)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三百八十七章 阿干城二第343章 目標定川砦(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足县| 紫金县| 松原市| 建平县| 手机| 岳池县| 新沂市| 屯门区| 永宁县| 右玉县| 微博| 张家界市| 洛宁县| 曲沃县| 邛崃市| 化德县| 渑池县| 盖州市| 仁寿县| 花莲市| 金乡县| 兴安县| 宁城县| 庆云县| 通山县| 自贡市| 盐源县| 永济市| 阿拉善盟| 济源市| 什邡市| 永川市| 赞皇县| 台安县| 竹山县| 三穗县| 江山市| 六安市| 杨浦区| 温州市| 姜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