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16章 我看到的是機遇

討論仍在進行,有一名工作人員悄悄的走上到了主持人旁邊,遞上了一張紙條。

主持人看了看紙條後,便開口說道:“李董事長提到了美國有可能進行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我想請教一下各位專家,如果這種可能性出現的話,對於我國的經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主持人是接到紙條才提出的這個問題,很顯然這個問題並不是主持人要問的,而是臺下聽講的人要問的。而能給主持人遞紙條的,也只有那幾位部委的領導了。

很明顯,是決策部門想要知道,美國實施量化寬鬆以後,會產生怎麼樣的後果。

如果這個《拯救金融法桉》真的能夠讓美國經濟恢復的話,那麼對於世界各國而言,無非就是一切照舊,大家按照以往的經濟秩序行事,決策部門也不需要研究出臺新的政策。

但如果真像李衛東所說,美國會進行大規模的量化寬鬆,必將會對全世界的經濟產生影響,而作爲決策部門,也需要出臺應對的辦法。

因此對於參加論壇的部委領導而言,他們更希望聽到各種不同的可能性。如果還是一切照舊的話,那麼也就沒有必要聽這些經濟學家瞎嗶嗶了。

量化寬鬆的話題是臨時出現的,幾位經濟學家顯然都沒有提前準備,不過能成爲專家,畢竟是有一定水平的,臨場發揮也能忽悠幾句。

只聽黃教授開口說道:“量化寬鬆就意味著貨幣會放水,市場上的貨幣增加,必然會導致貨幣的貶值。也就是說如果美國實施大規模量化寬鬆的話,美元必然會出現貶值。

而這也就意味著其他貨幣針對美元,會出現升值。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話,必然會對我們國家的出口造成影響,而具體情況要看美元的貶值幅度。”

聽到量化寬鬆會影響出口,現場很多人都露出了緊張的表情。

孫教授則開口發言道:“我補充一下黃教授,如果美元貶值的話,其他國家爲了穩定匯率,很有可能學習美國,也進行量化寬鬆。到時候會形成大家一起進行貨幣放水的局面,這必然會造成全球性的通貨膨脹。”

兩位教授都給出了比較悲觀的答案,話筒也到了蔡院長的手上。

只聽蔡院長開口說道:“我從貨幣角度講一下美國量化寬鬆的影響吧!當美元因爲量化寬鬆而出現貶值的時候,其他國家除了同樣進行量化寬鬆之外,也可以通過持有更多的美元,來穩定匯率。

如果持有美元的人多了,市面上的美元就少了,美元的匯率自然會上升。而美元作爲主要的貿易貨幣,又是世界各國最主要的外匯儲備,所以持有更多的美元,對於世界各國而言並不是問題。

但這也就相當於其他國家吸收了美國量化寬鬆所超發的貨幣,也等於是美國將通貨膨脹,轉嫁到了那些持有美元的國家。而這些國家想要獲得美元,勢必要用他們的商品來進行交換,這也就等於是美聯儲開動一下印鈔機,從能其他國家換到了商品,供美國人使用。

各個國家所持有的美元,放在國庫裡並不能產生收益,反而會因爲美元的貶值而縮水,因此購買美債就會成爲美元資產保值的一種最穩妥的方式。美國也通過發售美債的方式,讓美元重新迴流到美國。

這也就意味著美元在全世界饒了一圈,然後又回到了美國,同時美國還得到了全世界所提供的商品。而世界各國等於是借錢給美國,讓美國人進行各種的消費。即便是出售給美國的商品,也更像是賒賬,而不是售賣!”

在2008年,美元霸權收割全世界財富這個概念,還不被人們所熟知。蔡院長所說的這一套理論,對於很多人而言還是很新鮮的。

但新鮮歸新鮮,會議室內的衆人聽完這一套理論後,不由得直皺眉頭。之大家前覺得自己賣東西給美國人,是掙了人家的美元,是出口創匯。

如今聽蔡院長這麼一分析,敢情是人家印了一堆紙,就把自己的商品給換走了,最後人家還把印的紙給收回去了,自己辛苦了半天,就得了個賒賬!太扎心了!

主持人最後望向了李衛東:“李董事長,剛纔是您率先提出來量化寬鬆這個可能性,那麼請教一下您對量化寬鬆的看法?”

李衛東拿起話筒:“剛纔三位專家的看法都很正確,我非常的認同。不過我是做企業的,所以還是習慣從實體的產業結構看待和分析問題。所以我的看法也不像三位專家那麼的悲觀。

在我看來,美國實施量化寬鬆的話,對於我們國家的企業而言,未必是一件壞事,我看到的是一場機遇,是進行產業升級的機遇!

在這裡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美國實施量化寬鬆的話,所超發的貨幣,是通過怎樣的形式流入到市場當中的。是通過投資?貿易?金融系統?社會福利?又或者是直接給民衆發錢?

就好比這次美國政府提出的拯救金融法桉,是要購買次級貸款的衍生品,而持有這些次級貸款衍生品的是誰呢?顯然是金融機構。也就是說這筆錢是直接流入到金融機構的。

金融機構得到了錢,唯一的用途就是投資。但是現在的美國正在遭遇金融危機,金融行業舉步維艱,實體經濟也在萎縮,還有什麼值得投資的領域麼?

除了美國之外,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也都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據我瞭解歐洲部分國家的主權債務都已經出現了問題,肯定不是投資的好去處。

其他地區的話,比如非洲、南美洲、印度,一直都是西方國家的勢力範圍,如果西方資本願意投資這些地方的話,早就去了,用不到等到現在。

所以我認爲,西方資本投資能夠投資的地方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中國。如果美國實施量化寬鬆的話,必然會有大量的資金流入到我們中國,而由於我們的金融體系對於外資是有嚴格限制的,所以這筆資金必然會進入到我們的實體經濟當中。

這對於我們而言,當然是難得的機遇,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這個機遇,開拓海外的市場,更重要的是進行產業鏈的升級,構建完整產業鏈,將我們的製造業由低端向中高端轉型!”

對比之前三位經濟學家所說的影響出口、通貨膨脹、以及美元霸權的收割,李衛東所說的這些,顯然積極正面的好消息。前排就坐的部委領導忍不住眼前一亮。

然而李衛東卻接著說道:“不過各位也別高興的太早,除了投資之外,西方資本的流入,也會帶來競爭。西方有品牌的優勢,有技術的優勢,而在很多產業還有制定規則的優勢。

西方資本進入的同時,會將這些品牌、技術、還有規則全都帶來中國,到時候我們本土的企業,必然會受到衝擊,到時候會有很多企業被淘汰掉。”

主持人接著問道:“李董事長,如果真像您所說的那樣,西方資本攜帶品牌、技術、規則,來大規模的投資中國市場,我們中國的企業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兩個字,升級!”李衛東接著說道:“企業要對自身的技術進行升級,做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最好是能夠跟西方企業爭奪行業話語權。

如果可以像西方那樣制定規則的話,那我們就會利於不敗之地。而想要成爲規則的制定者,則需要構建出完整的產業鏈,這樣我們纔有能力去制定規則。”

“制定行業規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困難幼!”黃教授從旁說道。

李衛東則迴應道:“大國崛起之路,本來就是充滿了荊棘,如果工業是那麼容易就能發展起來的話,那麼全世界到處都是工業強國了!”

蔡院長則開口說道:“李董事長,能夠成爲規則制定者固然很好,但構建完整產業鏈,我覺得沒有那個必要,至少沒必要在所有的領域,都去追求完整的產業鏈。

全球化進程已經推行了這麼多年,各個產業在全球範圍內的分工也早已成熟。如果刻意追求完整的產業鏈,等於是打破了目前已有的成熟化的全球分工。

先不說構建完整產業鏈這事情能否成功,單說構建產業鏈所花費的成本,肯定要比使用已有的產業鏈要高很多。即便是將產業鏈構建完成,也要面臨跟已有產業鏈的競爭。站在成本角度考慮,這並不劃算。”

李衛東則微微一笑:“說實話,我從來不相信什麼全球化!更不相信什麼全球化分工,全球化這個概念是美國人提出來的,當年的克林頓政府,就是力推所謂的全球化。

但是我認爲,美國人之所以推廣全球化,是因爲全球化對美國是有利的。正如您剛纔所講的,美元是全球貨幣,美國可以通過美元和美債來收割全世界,所以美國人才會希望全球化。

可若是有一天,全球化不再對美國有利了呢?美國還會繼續支持全球化麼?說不定到時候,美國會退出各種國際組織,放棄對邊對話,只搞單邊主義,而且是以美國利益優先爲前提。

就好比國際貿易,美國不再遵守世貿組織的協議,而是跟一百多個世貿組織成員分別談判,達成一百多不同的雙邊協議。而以美國的實力,這種只談雙邊的模式,很顯然可以獲得更多的好處!”

“這怎麼可能!自由貿易是美國的價值,美國怎麼可能放棄自己價值!”蔡院長撇了撇嘴。

“美國的價值只有利益!”李衛東聳了聳肩,接著說道:“當然我說的這些,現在都只是預測,預測嘛,有準的,也有不準的,我的預測是不是準確,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蔡院長點了點頭,他覺得李衛東此時提“預測”兩字,等於是退縮了一步,找個臺階下,他也沒有必要再落井下石。

然而李衛東卻接著說道:“只不過我的預測,目前還沒有不不準確的時候。所以在這裡,我也提醒各位企業家,在供應鏈方面,多留一個後手。

就選你無法去構建整個供應鏈,但也至少要能確保,如果某一天供應鏈遭遇到惡意中斷的話,能找得到替代品,讓企業可以活下去!”

……

次貸危機的爆發加速了美國工業的產業外移,而美國產業外移的最大受惠者,自然是中國。

二十一世紀初期的中國,還只能靠著低端製造業賺一些辛苦錢,而到了2010年,中國已經可以主導部分國際供應鏈了。

而等到2012年美國徹底擺平了次貸危機,這時候他們赫然發現,中國在國際供應鏈中的地位,已經不是美國自己能夠搞定的了。

於是***政府進入第二任期以後,開始推動TPP,想要拉幫結派對付中國。到了懂王時期乾脆就是貿易戰加制裁大棒,直接幫中國推動產業升級。

而美國產業外移加速,跟那四次量化寬鬆是脫不開干係的。

次貸危機中美國四次量化寬鬆,第一次是借錢給美國政府購買次貸的金融衍生品,第二、三、四次都是購買美國國債,國債是政府發行的,這也相當於是美聯儲印錢借給美國政府。

QE1的錢都進入到金融機構的口袋裡,金融機構拿到錢,自然會進行再投資,而當時的美國和歐洲都深陷金融危機,想投資也沒有合適的項目,於是這筆錢便只能投資到發展中國家,也變相促進了美國產業外移。

QE2到QE4的錢,一部分被用於戰爭,像是維持阿富汗和尹拉克的軍事任務、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打擊I私S,這些都是得花錢的。

還有一部分則被用於***政府的經濟政策,就是所謂的《美國復興與再投資法桉》,包括金融體系的改革、教育醫療的改革、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投資能源領域等。

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除了能源領域做出了成績,美國搞出了一個頁巖油產業,實現了石油自給自足,其他方面幾乎是一事無成。

就比如基礎建設投入,當時設定了好幾十個重大基礎建設,然後開始討論,結果討論到***任期結束也沒有結果。

***雄心壯志的要爲美國建兩萬公里高鐵,然而光是一個加州高鐵,就論證了十四年。這十四年的時間中國都建了接近四萬公里的高鐵了。

而且光是這個論證就花了五十億美金,五十億美金花完,一根鐵軌都沒見到。

最終QE2到QE4的錢,也都進入到了美國的金融體系當中,然後被金融機構拿去投資一些賺錢的行業。

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政府的量化寬鬆雖然穩住了美國經濟,但並沒有得到積極的評價,因爲錢繞了一圈,最終還是落入到了資本手裡,老百姓沒有見著。

與之相比睡王政府搞的無限量QE,評價反而高很多,因爲無限量QE中有很多錢,是直接以現金的形式發給了老百姓。當時新聞上天天報道美國又發錢了,一個人大幾百美金,用的就是這個錢。

雖然這筆錢也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股市和樓市,推高了納斯達克指數,把特斯拉股票都炒成了天價,但根據經濟學家的估算,至少有三分之一是轉化爲老百姓的直接消費。

只不過一段時間後,老百姓還是要承擔發錢帶來的通貨膨脹後果。不僅僅是美國,疫情期間全民發錢的國家,在一年多後全都迎來了嚴重的通貨膨脹,這也是發錢的後遺癥。

面對通貨膨脹,富人肯定是無所謂啊,生活用品漲個一倍,對於富人而言也只是毛毛雨,都是開賓利勞斯勞斯的人了,還在乎那10塊錢一升的油錢麼?98直接加滿不多嗶嗶!

然而對於窮人而言,卻是難以承受的生活負擔,加一缸油多花十塊錢都覺得心疼。當年發的那幾百上千美金,一次通貨膨脹就都吐出去了,還得倒貼一筆。

言歸正傳,次貸危機的四次量化寬鬆的過程中,使得美國產業轉移加速。而當時歐洲出現主權債務危機,肯定不能接受產業轉移。

韓國、墨西哥等國的經濟體量不足,所能承接的產業很少,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又缺少完善的基礎建設,至於印度,大家都知道那是一個坑。

所以美國產業轉移的唯一目的地,就是中國。中國也利用這一時期,建立起了完整的供應鏈體系。

等到低端密集型製造業再向東南亞轉移時,中國已經控制了上游供應鏈,諸如越南、孟加拉等國,只能作爲中國供應鏈的補充。

就比如越南,辛辛苦苦半年的時間,做了3700億美金的貿易量,對外宣稱貿易成長百分之好幾十,但一算賬,只有7億美金的順差,算起來利潤不到0.4%,拼夕夕走量促銷都比這賺的多。

這就是因爲越南做的是低端的來料加工,而沒有掌握完整的產業鏈在,在上游受制於原材料供應商,下游受制於市場的銷售商,自己完全沒有定價權。

若是按照日本的雁行理論,在產業專業的過程當中,承接產業的國家應該是分散的。美國這隻頭雁,留下一部分核心產業,將其與部分給了西歐、墨西哥、日本等國。

西歐再將淘汰產業分給中歐,接下來是東歐,墨西哥將產業向拉美地區擴散,日本則分給亞洲四小龍,再從亞洲四小龍到亞洲四小虎,然後再向亞洲其他國家擴散。

最終就是發達富裕國家保留高附加值產業,貧窮落後國家希納低附加值產業。所有國家加起來,構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形成所謂的全球化。

然而這一理論到了中國卻不靈了,中國的體量足夠大,可以吸收全部的產業鏈,因此產業鏈到了中國這裡,變成了在中國內部進行消化,最終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是中國在形成完整產業鏈的同時,還形成了終端龐大的內需市場。

因此當美國想要將產業鏈從中國移除的時候,就會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找不到國家來承接這麼龐大的產業鏈,二是資本已經離不開中國市場了。

第一個問題,***政府搞了個TPP,把一大推太平洋國家拉進來,希望用整個太平洋國家來承接中國的產業鏈。

結果懂王上臺以後自己先退羣了,中國反倒是想加入這個TPP,讓其他TPP國家成爲中國產業鏈的附庸。

而第二個問題,就是真的無解了。讓資本遠離市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比如爲了打壓中國的芯片產業,美國掏了500多億美金做補貼,搞了個《芯片法桉》,其中有一條內容就是,拿了我這個補貼的企業,十年內不允許在中國進行投資。這擺明了就是讓企業二選一選邊站。

然而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這一條款的,不是韓國的三星,也不是對岸的臺積電,而是美國的英特爾。

英特爾在中國不光是每年賣幾百億美金的芯片,還投資了諸如雲計算、大數據分析、物聯網、智能設備、可穿戴技術、智能機器人技術、無人機、車聯網、虛擬現實等產業,英特爾在這些產業提前佈局,就是爲了未來能夠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爲了拿你美國政府幾十億美金的補貼,放棄幾百上千億的市場,真當我英特爾是棒槌?

第510章 等他破產第二十四章 分房第116章 握手言和第539章 毒藥第169章 誰在炸魚(4600均定加更)第694章 智能時代第723章 基建狂魔的獠牙第520章 狐假虎威第256章 你們是一夥的!(補欠上月4)第699章 南波灣又來了第361章 我們都有B計劃(求訂閱)第393章 上門女婿(求訂閱)第405章 規劃未來第七十四章 狂賺二十萬第225章 天生反派,找打!第661章 這是招聘廣告!第620章 腦殘球員快樂多第385章 自己人好辦事(求訂閱)第558章 淘寶達人李衛東第155章 老子不承包了!第352章 大魚上鉤(求訂閱)第二十三章 非誠勿擾第288章 便宜遮白醜,一貴毀所有!第259章 生存之道第531章 良心企業家第497章 誰是凱子?第639章 知道《水滸傳》同人麼?第327章 豁然開朗(求訂閱)第五十一章 日語翻譯第574章 我們董事長最陰險!第651章 今日我讓你高攀不起第十章 空手套白狼第310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二合一)第九十一章 直接砸錢第148章 真綠(三更)第166章 廣交會套路深,我要回農村(補欠3)第六十五章 儲備幹部第583章 開局一張嘴,餘下全靠賣第206章 專利工具人(求全訂支持)第259章 生存之道第245章 舔狗哭了(二合一求訂閱)第703章 三十年太長,只爭朝夕!第727章 事雖難,做則必成!第336章 招兵買馬!(二合一)第266章 買廠(5200均定加更)第421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680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681章 聯合研發第四十二章 論資排輩(求推薦票)第548章 一鍋端第603章 畫的大餅也很香第340章 反擊來了(加更)第157章 打白條(4400均定加更)第504章 一顆老鼠屎!第658章 緊著給錢的伺候第645章 當個煤老闆,真香!第485章 脫胎換骨大手術第二十一章 給個勞模都不要第386章 藝術要昇華(求訂閱)第151章 空氣炸鍋(三更)第十七章 輪胎到手第428章 頂級戰略佈局第248章 我有絕招(求訂閱)第717章 自主創新之路第230章 熱賣(求訂閱)第616章 天要亡我第520章 狐假虎威第649章 也曾勤勞過第五十一章 日語翻譯第199章 空氣炸鍋,我發明的!(求訂閱)第607章 陽謀第623章 出口轉內銷猜猜我還欠你們多少章?第724章 我們還有市場第316章 緣由(6800均定加更)第427章 掙外國人的錢(求訂閱)第662章 簽約閃電俠第335章 什麼不用幹,白撿三千塊第220章 猴子派來滴第584章 人人都喜歡熊貓第131章 封殺他第693章 水土不服的外國貨第五十四章 雅蠛蝶(求推薦票)第376章 何家女婿不好當第274章 大佬就在身邊(5800均定加更)第213章 中國製造的魅力(爲長委盟加更)第520章 狐假虎威第十章 空手套白狼第114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三更)第110章 找不痛快第622章 看臉的世界第664章 打假第616章 天要亡我第370章 一鳴驚人(求訂閱)第400章 你們玩不起(求訂閱)第219章 生意繼續做(求訂閱)第676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第209章 霸王硬上弓(求訂閱)第700章 驚喜還是驚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勒县| 厦门市| 桦甸市| 西城区| 永和县| 宜章县| 咸阳市| 清河县| 靖江市| 闽清县| 舒兰市| 福建省| 龙门县| 电白县| 绥芬河市| 平塘县| 临潭县| 靖边县| 古浪县| 区。| 新宁县| 潮安县| 靖安县| 莱西市| 泰顺县| 南安市| 东城区| 墨竹工卡县| 体育| 武夷山市| 房山区| 平阴县| 南岸区| 宝应县| 无极县| 惠来县| 安国市| 阜阳市| 平罗县| 辽源市| 新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