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99章 稅務改革

王瓊的辦法其實就是分化了讀書人的陣營,用降低成爲小吏標準的形勢把佔了大部分的秀才拉攏到自己這邊,然後又給那些有能力通過科舉的讀書人一個優待,如此一來,大部分讀書人得利,小部分的讀書人雖然有所不滿,但卻已經不成氣候了。

打破官吏壁壘的阻力雖然被王瓊用巧力打破,但是最後一件卻是難倒了所有人,這件事就是擴大戶部稅務司的職權,將各地的稅收從衙門中徹底的剝離出來,只要地方官府不再負責收稅,那麼也就減少了他們貪污的大半機會,畢竟官場上的灰色收入大半都是來自稅收,剩下的雖然還有不少其它的門路,但畢竟只是少數。

不過想要將稅收的權利從地方官府手中搶過來,這可是一件牽扯極深的事情,畢竟各地的官府早已經將地方稅收做爲自己的小金庫,現在有人想要把這個小金庫搶走,那簡直就是要他們的命一般,所以這項改革一出,立刻遭到幾乎所有地方官吏的反對。

其實這些反對的官員也並不全都是爲了給自己謀取私利,有些官員覺得地方稅收能夠進入官府,並且按照慣例截留一部分,這部分的稅收就會成爲地方官府的行政資金,日後地方有個什麼用錢的地方,也能夠方便一些,不需要事事都要向朝廷請示,但現在若是連稅收的權力都沒有了,他們日後有什麼要花錢的地方,都需要向上頭請示,這實在太麻煩了。

剝離地方官府稅收的權力,這也許是周重改革以來遇到的最大阻力,畢竟所有地方官員都反對,甚至連朝堂上的大臣也不太看好這件事。若是周重強行推行的話,很可能會引起大亂子的,這也讓周重爲之十分猶豫。

官場本來就是一個不斷妥協與被妥協的地方,周重在推行改革之初時。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他知道自己的設想雖好,但是現實卻會讓自己的一些設想無法實現。特別是其中牽扯到太多人利益的東西,更是會遭到無數人的反對。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周重與焦芳、王瓊等人商議過後,終於對收回地方官府稅收權力的改革做了一些修改。

首先稅務司的職權還是要擴大的。各個地方都要建立統一的稅務機構,由稅務司統一管轄,畢竟以前在大明的稅收實在是太混亂了,各個地方的苛捐雜稅數不勝數,甚至有些地方官員還可以任意增加稅收的項目和金額,這不但加重了百姓們的負擔,同時也阻礙了商品的流通。因此成立一個統一的稅務部門已經成爲大明的當備之急,這點周重是絕對不會妥協的。

不過在各地的稅務機構成立之後,周重不再要求這些稅收機構都獨立於行政體系之外,而是依然屬於各級官府的下屬機構。另外稅務司收取的稅收除了要上交一定的比例外,剩下的就可以做爲各級官府的行政資金,只是想要使用這些資金,各級官府都需要提出申請,列出所需要資金的理由和數額,另外在使用的過程中,也需要有地方的監察御史派人監督,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這些稅收不會被亂用。

儘管周重已經退了一步,但是反對這項稅務改革的人依然很多,不過這次周重的態度卻十分堅決,他以北京、南京和南洋三地爲試點,強行將這項改革推行了下去,結果很快就遇到了官場上或明或暗的阻礙,對於這些幕後阻止自己改革的人,周重這次卻是下了狠手,當錦衣衛查明瞭對方的身份,周重用雷霆手段一舉抓住了十幾個中高級官員,結果這些人除了幾個罪行輕一點的被流放外,其它人全都被他一刀斬了。

在這個世界上,想要對一個國家進行改革,不流血是不可能的,雖然周重在改革之前極力想要避免這種情況,但是他卻很快發現,自己的退卻只會激發對方的囂張氣焰,只有自己表現出足夠的強硬,甚至舉起屠刀之時,對方纔會老老實實的聽自己的話。

也正是周重踏著那些滾滾的人頭,終於震懾住了那些反對稅務改革的官員,使得北京三地的稅務改革進行的十分順利,等到這三地的改革完成後,三地的官場風氣也是爲之一清,特別是在稅收統一之後,三地的百姓明顯感覺身上的負擔輕了,商人們也驚喜的發現,自己的貨物經過三地時,要繳納的稅收也少了許多,而且也少了地方官府的刁難,這種情況讓他們感覺自己好像是在做夢一般。

有了這北京這三地的成功案例,周重就更加有底氣的在全國推廣稅務改革,大明的稅收總的來說分爲兩種,第一種是農稅,第二種是商稅,以前大明的農稅是最主要的稅收,畢竟大明以農立國,對農業徵收的稅收也很重,而且農戶除了負責稅收外,每年還有相應的勞役,說白了也就是免費爲官府幹活,另外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稅收,都要落到農戶身上,可以說繁重的稅收正是大明百姓貧窮的根本原因之一。

不過在稅務改革之後,農戶們就不必再向進行服勞役了,每年雖然也要上繳一定的稅收,但相對來說卻並不多,至於其它雜七雜八的稅收,更是完全被免掉,可以說光是一項改革,就讓大明的上億百姓受益,這也使得稅務改革得到了大量百姓們的支持。

至於商稅的改革則比較複雜,說起來大明的律法規定的商稅稅率極低,只有二十稅一,但這僅僅是表面上,大明各地官府都可以在道路上設立關卡,這些關卡可都是要收稅的,而且每過一道關卡,就要收一次的稅,如此多的稅收加起來,哪怕是從南京運一袋大米到北京,價格也要翻上數倍,及至十數倍,由此可知大明商稅是多麼的不合理。

不過在稅務改革之後,收稅的權力就完全轉入各地設立的稅務司中,這些稅務司雖然依然屬於當地的行政機關,但是卻直接受到戶部稅務司的管轄,而且稅務司對各地的稅收都有著統一的規定,任何人都不得隨意增加或刪減稅收,而且商稅也只是一次性徵收,不再是每到一地就被徵收一次,這樣不但減少了商人的負擔,同時也避免了地方從商稅中撈錢。

可以說整個稅務改革,農戶們受益,商人們也受益,但唯獨地方的官員承受了巨大的“損失”,因爲以前的苛捐雜稅正是他們上下其手的主要目標,現在這些全都被稅務司接管過去,這下他們想要伸手也伸不過來了,這也是爲何當初推廣稅務改革時,會有那麼多人反對的最主要原因。

就在周重熱火朝天的大明整頓吏治和推行改革之時,遼東卻陷入一片戰火之中,之前大明在朵顏三衛的東面和南面同時增兵,結果引得朵顏三衛惶恐不安,緊接著大明的使節到達朵顏三衛,要求他們脫離韃靼的控制,重新歸附大明。

本來這種事對於朵顏三衛這種牆頭草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反正他們一向都依附強者,現在大明勢強,他們投降也無所謂,但是這次卻不同,因爲大明要求他們交出軍隊,同時大明還會派駐官員來草原,代替部落的頭人管理各個部落。

朵顏衛的首領花當也是個雄心勃勃之輩,自然不可能輕易的交出自己所依仗的軍隊,所以他在數次與大明使者會面商談,結果都沒能讓大明改變條件後,這讓他也是怒火中燒,當下把大明的使者趕了出去,然後吹響號角開始備戰。

對於花當的這種反應,已經到達喜峰口的正德也早就預料到了,所以當大明的使者剛一回來,正德立刻帶著大軍從喜峰口由南向北殺進草原,他們所面臨的敵人正是朵顏三衛中實力最強的朵顏衛。與此同時,遼東衛與李安良的五萬倭國僕從軍也同樣從東向西殺進草原,阻擋在他們面前是朵顏三衛中實力最弱,但卻依附朵顏衛而生的泰寧衛。

雖然大明的軍隊大都是步兵,進入草原與朵顏三衛的騎兵作戰有些吃虧,但是這次大明動員的兵力達到了驚人的十五萬,其中正德帶領的南路軍有七萬人,都是邊軍之中的精銳,另外西路軍更是達到了八萬人,主要是因爲李安良那五萬倭國僕從軍也參戰了。

如此龐大的軍隊從兩路開進草原,再加上大明的騎兵在四周巡遊,這使得朵顏三衛想要靠騎兵衝擊大明軍隊根本不可能,而且更加糟糕的是,朵顏三衛雖然是遊牧民族,但他們常年與大明交易,受到大明的影響,這使得他們已經開始定居,比如朵顏衛的老巢就在原來的大寧衛那裡。

正德在事先早就將朵顏三衛的情況查了個底朝天,自然也知道朵顏衛就盤踞在大寧那裡,甚至朵顏衛還將原來的大寧城擴建,看樣子是想將那裡當成自己的王城,只是現在這座王城卻成爲了朵顏衛的弱點,隨著正德大軍的逼近,朵顏衛只剩下兩條路,要麼放棄大寧向北逃竄,要麼就是拼盡全力將大明的軍隊打退。

第327章 惡毒的計劃第18章 知交好友(上)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539章 十年第539章 十年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55章 一個秘密第382章 樸成樹的變化第158章 打人的深意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17章 小狗狗和我一起嫁給哥哥第131章 送行(下)第284章 亡命天涯的齊彥名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28章 寒風中的一家人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498章 打破官吏壁壘第278章 接管稅所(下)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446章 搏虎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80章 出貨榜第294章 朝鮮忠清港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361章 張銳的經歷(下)第177章 金文賢的懇求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248章 波多野秀鄉被擄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208章 正使與副使第425章 倭人僕從軍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12章 賣文的打算第257章 遊泰山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93章 哭笑不得的理由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193章 周重吐了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238章 忽悠正德(下)第279章 請不來人第267章 定海衛的內鬥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514章 京觀第509章 兵臨城下第27章 談生意第208章 正使與副使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2章 負債累累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40章 準岳父有請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502章 夜襲第391章 大明的反應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131章 送行(下)第78章 北港茶樓第320章 造反?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286章 有趣的實驗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299章 馬六甲城第172章 成婚第143章 王倫脫罪第214章 買海蔘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206章 瑾萱的誤會第515章 遼東局勢第87章 除掉周重第270章 慢軍之罪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499章 稅務改革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49章 與西遊相媲美的小說第10章 少女靈蕓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47章 做好挨宰的準備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214章 買海蔘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442章 要入京嗎?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
第327章 惡毒的計劃第18章 知交好友(上)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539章 十年第539章 十年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55章 一個秘密第382章 樸成樹的變化第158章 打人的深意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17章 小狗狗和我一起嫁給哥哥第131章 送行(下)第284章 亡命天涯的齊彥名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28章 寒風中的一家人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498章 打破官吏壁壘第278章 接管稅所(下)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446章 搏虎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80章 出貨榜第294章 朝鮮忠清港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361章 張銳的經歷(下)第177章 金文賢的懇求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248章 波多野秀鄉被擄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208章 正使與副使第425章 倭人僕從軍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12章 賣文的打算第257章 遊泰山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93章 哭笑不得的理由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193章 周重吐了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238章 忽悠正德(下)第279章 請不來人第267章 定海衛的內鬥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514章 京觀第509章 兵臨城下第27章 談生意第208章 正使與副使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2章 負債累累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40章 準岳父有請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502章 夜襲第391章 大明的反應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131章 送行(下)第78章 北港茶樓第320章 造反?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286章 有趣的實驗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299章 馬六甲城第172章 成婚第143章 王倫脫罪第214章 買海蔘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206章 瑾萱的誤會第515章 遼東局勢第87章 除掉周重第270章 慢軍之罪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499章 稅務改革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49章 與西遊相媲美的小說第10章 少女靈蕓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47章 做好挨宰的準備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214章 買海蔘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442章 要入京嗎?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鸡泽县| 沙洋县| 靖江市| 鄂托克旗| 凌海市| 蒙山县| 肥东县| 陈巴尔虎旗| 托克逊县| 张家口市| 台南县| 盘山县| 潜江市| 蒲城县| 甘南县| 朔州市| 平利县| 林州市| 鸡泽县| 闽侯县| 麻江县| 鸡东县| 松滋市| 扶绥县| 临泽县| 女性| 集安市| 苏州市| 宜春市| 牡丹江市| 盐边县| 贡觉县| 绥滨县| 清徐县| 千阳县| 甘孜县| 巫溪县| 鄯善县| 霍林郭勒市| 湛江市| 通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