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

焦芳、王瓊、王守仁和張彩,他們就是周重推動改革的主要力量,現在都已經各自到位,只不過在如何改革這件事上,卻不是周重一個人說了算,畢竟他雖然明白大明的弊端,但是在如何改革的事情上,卻也沒有一個詳細的章程,這就需要大家羣策羣力,共同商量出一個具體的改革流程來。

趙王府的側殿之中,周重看了看坐在兩側的焦芳等人,率先開口道:“大明的形勢大家也都清楚,一是律法,二是吏治,這兩方面已經成爲大明身上的致命傷,想要讓大明這頭巨龍真正騰飛起來,就必須把這兩個致命傷給清除掉,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儘管大膽說出來,畢竟今天找大家過來就是商議這件事的,就算考慮的不完善,也可以藉助大家的力量補充一下。”

周重的話音剛落,就見王瓊立刻站起來道:“王爺,變法之事關係重大,特別是改革祖宗之法,更是難上加難,縱觀歷朝歷代的歷史,想要變法成功,第一要有上位者的支持,這點我們不用擔心,第二則是需要一批得力的變法者,僅僅只靠我們這些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一批各方各面都能堅決執行變法的官員,所以想要變法,就必須要清吏治,安插一些得力的人手進入朝堂的各個部門,因此臣覺得,清吏治要放在變法之前!”

對於王瓊的話,周重也是暗中讚許。他之前也覺得想要改變大明的律法,就必須要有一批得力的人手。否則光靠他們這幾個人,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變法,甚至很可能會像歷史上的王安石一樣,因爲用人不力,結果使得利民之法變成害民之法。

王守仁等人也和周重一樣,對於王瓊的觀點也很贊同,不過年老的焦芳卻是提出自己的異議道:“王大人所言雖然不錯,但是卻有一點不妥!”

“哦?還請焦老大人指點!”王瓊心平氣和的笑道。雖然他本人的私德有污。喜歡向上鑽營,但卻不像張彩那樣是個十足的小人,反而在其它方面都表現的十分有風度,這也是他能夠成爲大明三重臣之一的原因。

“指點不敢,只是老夫覺得其中有些問題。”只見焦芳也是微笑著道,“對於把清吏治放在變法之前,老夫也覺得理應如此。只是王大人想過沒有,若是王爺主持清理吏治,以大明的現狀,絕對會得罪大部分的官員,雖然這些官員可能不敢明著表現出來,但若是日後變法之時。這些官員出工不出力,甚至是暗中搞鬼,豈不是會重蹈當年王安石變法之事?”

大明現在的官場現狀就是無官不貪,哪怕是那些剛剛進入官場,懷著滿腔抱負要做一個爲國爲民好官的年輕人。可是他們在官場這個大染缸裡呆過幾年後就會發現,在官場上若是不收那些俸祿之外的常例。那麼就會被所有官吏排斥,別說爲國爲民了,恐怕最後連官位都保不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絕大部分都會選擇同流合污,比如周重面前的王瓊和焦芳等人,他們都是從那一步走過來,甚至現在他們每年也會收到一些冰炭孝敬之類的常例,這些已經成爲官場上的規則,任何人都要遵守。

對於焦芳提到的這個問題,周重之前也有過一個想法,只見他這時忽然開口道:“焦閣老,對於大明官場上的現狀,本王也知之甚清,不過本王認爲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貪錢,之所以造成現在無人不貪的現狀,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大明官員的俸祿太低,若是一個官員只靠俸祿生活,恐怕全家都得跟著捱餓,所以本王覺得是不是可以提高官員的俸祿,然後杜絕那些常例的收入,到時官員的合法收入並不會比以前少多少,就像之前本王在總督府施行的那樣,這樣就可以杜絕一大批官員貪墨。”

之前在建立總督府時,周重對手下的官員就十分優待,除了朝廷的俸祿外,總督府還有優厚的補貼,這些也算是官員的正當收入,而且俸祿與補貼統一發放,杜絕了官員的其它灰色收入。而且拿了補貼之後,就絕對不能再貪,否則就別怪周重不客氣了。這個辦法倒是起到不錯的作用,畢竟周重給的補貼並不比他們以前收的常例銀子少,有了這些合法收入,大部分官員也不會冒著危險去收那些灰色收入。

不過周重的這種辦法有兩個缺點,第一個就是費錢,之前四海總督府收入豐厚,所以倒是可以支撐,現在若是在整個大明都推行的話,會給國庫帶來不小的壓力,不過現在大明富足,倒也不是不可能實現。第二個也談不上什麼缺點,周重雖然杜絕官員暗中貪墨,但也不是沒有漏洞,比如張彩這個傢伙,他就指點自己的親人經營海貿,利用自己的職務掌握了不少信息,結果賺了不少的錢,這種事情在後世都沒辦法杜絕,周重對此也暫時沒辦法。

聽到周重提起之前在總督府施行的辦法,焦芳與王守仁都陷入到沉思之中,過了好一會兒,這才見王守仁開口道:“王爺,提高官員的俸祿倒也是個辦法,但是總督府的官員比較少,可以統一發放俸祿,也便於監管,但是若在整個大明施行的話,別的不說,光是俸祿的統一發放就是個大問題,若由國庫裡出,那麼運輸就很不方便,若是由地方上出,就必須讓地方截流一部分稅收,如此一來,就十分方便當地官員對這些稅收的貪墨,所以不解決這個問題的話,想要提高俸祿就只能成爲空談!”

“這……”周重聽到這裡也不禁一陣頭痛,大明不是後世,沒有後世那麼方便的交通,再加上現在的貨幣又是銅錢和銀子,光是運輸就是個大問題,想要統一發放官員的俸祿都十分困難,若是不能統一發放,那麼監管起來就十分困難,這就會給官員的貪污帶來很大的方便,哪怕是強制推行,最後恐怕起到的效果也十分有限。

後世是怎麼解決的這個問題?周重在心中暗自詢問,來到大明這麼多年,他對後世的記憶雖然還十分清晰,但卻越來越少的去回想了,甚至有時候他根本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個穿越的者的身份,而是把自己當做一個真正的大明人。

“銀行!”周重忽然開口道,經過在後世忘記裡的尋找,他終於想到了解決官員俸祿統一發放的辦法,那就是開辦銀行,確切的說是成立一座大明的中央銀行,然後利用中央銀行整合大明現有的錢莊,日後大明爲各地官員發放俸祿,只需要把錢打到相應的錢莊裡,然後這些錢莊自然會利用自己的渠道,發放到各地官員的手中。

想到這裡,周重也十分的興奮,大明的錢莊業務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比如北京、南京、杭州、廣州等各大城市中都有各個商家開辦的錢莊,不過北方普遍稱其爲銀號,而南方則稱其爲錢莊,實質上並沒有任何差別,經營的業務主要有存、放、匯、發行莊票和兌換,可以說已經形成後世銀行的雛形,唯一的差別就是沒有一個政府機構對其朝廷監管,導致錢莊之間的票務流通困難重重,各個錢莊彼此之間也缺少溝通,除了少數個別互相信任的錢莊可以相互兌換票務外,其它每個錢莊發行的票務就只能在同一錢莊內兌換。

另外銀行的作用還不止於此,隨著大明工商業的發展,貨幣流通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以前大明缺少銅,導致大明的銅錢不足,不過隨著周重佔據了南洋等地後,很快就發現了幾個大銅礦,其中光是呂宋那邊的銅礦,就足夠大明鑄錢之用了,再加上倭國石見銀礦的開採,使得大明做爲貨幣的銀與銅都不再缺少,只是這兩種金屬都很重,流通起來十分不方便,比如商人要去另外一地採購貨物,就需要帶上大量的銀子或銅錢,這樣做不但不方便,而且還十分不安全,但是有了銀行就不用再擔心這個問題了。

當然上面僅僅只是普通銀行的功能,若是周重能夠成立大明的中央銀行,那麼就可以監管普通銀行的業務,使大明的錢莊或銀號都向正規的銀行轉變,另外大明也可以通過銀行動用一些金融手段,從而對國家的經濟進行宏觀的調控,這對於整個國家來說,絕對是一件意義非凡的重大事件。

想到這裡,周重立刻把自己對於中央銀行的構想講了出來,結果王瓊與焦芳等人聽完之後,一個個也都是目瞪口呆,雖然他們都覺得周重的想法有些匪夷所思,但若是認真想一想,卻發現也許這個辦法的確可行,雖然他們不太理解這個中央銀行是如何調控大明的經濟的,但是至少在給官員統一發放俸祿上,卻完全可以做到。

第521章 談判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264章 齊彥名又逃了第221章 有趣!真是有趣!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91章 花園捉鬼第138章 船隊歸來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485章 周重的禮物第77章 港口見聞第38章 無罪有功第59章 坐論倭寇第191章 港口迎接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123章 錦衣衛來了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211章 海上試炮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373章 穆西河之戰第428章 徐納第348章 達伽馬和麥哲倫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3章 宋家父子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451章 內閣的想法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355章 烽火四起的朝鮮第153章 平妻?第214章 買海蔘第440章 周重做飯第87章 除掉周重第305章 敗局已定第27章 談生意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311章 祭拜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431章 威逼大內義興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108章 香皂作坊第451章 內閣的想法第59章 坐論倭寇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4章 再無瓜葛第317章 天大的計劃第257章 遊泰山第342章 對馬島之戰(下)第492章 一網打盡第267章 定海衛的內鬥第413章 焦芳的執著第526章 遼東風雲第255章 滅門第251章 平定叛亂第80章 出貨榜第319章 朱允炆的後人第483章 拖延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163章 宣旨第181章 主動退出雙嶼港第440章 周重做飯第59章 坐論倭寇第123章 錦衣衛來了第232章 神機營第508章 李安良的報復第139章 迎接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248章 波多野秀鄉被擄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303章 偷襲(上)第133章 安化王叛亂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539章 十年第468章 達伽馬之死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187章 南洋鎮千戶所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5章 報應啊報應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526章 遼東風雲第525章 使團歸來第297章 盛大的婚禮第395章 焦芳和張彩第230章 不要打聽第436章 要動手了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173章 洞房第369章 招攬幫手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
第521章 談判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264章 齊彥名又逃了第221章 有趣!真是有趣!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91章 花園捉鬼第138章 船隊歸來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485章 周重的禮物第77章 港口見聞第38章 無罪有功第59章 坐論倭寇第191章 港口迎接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123章 錦衣衛來了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211章 海上試炮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373章 穆西河之戰第428章 徐納第348章 達伽馬和麥哲倫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3章 宋家父子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451章 內閣的想法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355章 烽火四起的朝鮮第153章 平妻?第214章 買海蔘第440章 周重做飯第87章 除掉周重第305章 敗局已定第27章 談生意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311章 祭拜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431章 威逼大內義興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108章 香皂作坊第451章 內閣的想法第59章 坐論倭寇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4章 再無瓜葛第317章 天大的計劃第257章 遊泰山第342章 對馬島之戰(下)第492章 一網打盡第267章 定海衛的內鬥第413章 焦芳的執著第526章 遼東風雲第255章 滅門第251章 平定叛亂第80章 出貨榜第319章 朱允炆的後人第483章 拖延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163章 宣旨第181章 主動退出雙嶼港第440章 周重做飯第59章 坐論倭寇第123章 錦衣衛來了第232章 神機營第508章 李安良的報復第139章 迎接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248章 波多野秀鄉被擄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303章 偷襲(上)第133章 安化王叛亂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539章 十年第468章 達伽馬之死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187章 南洋鎮千戶所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5章 報應啊報應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526章 遼東風雲第525章 使團歸來第297章 盛大的婚禮第395章 焦芳和張彩第230章 不要打聽第436章 要動手了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173章 洞房第369章 招攬幫手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果县| 衡阳市| 佳木斯市| 南雄市| 长丰县| 通州区| 民乐县| 绥阳县| 霍山县| 玉田县| 津市市| 融水| 东莞市| 嵩明县| 双鸭山市| 禄丰县| 鄂尔多斯市| 眉山市| 巨鹿县| 惠水县| 广平县| 沧州市| 库尔勒市| 柘荣县| 资源县| 上饶县| 宜阳县| 郸城县| 河南省| 丁青县| 开江县| 郧西县| 准格尔旗| 二连浩特市| 武穴市| 南汇区| 铁岭市| 家居| 东乡族自治县| 新竹县| 六盘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