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

王守仁在唐伯虎那裡盤桓了三天,兩人以前本是舊識,這次再見面時,彼此的身份、學識,甚至是性格,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是這並不妨礙兩的交往,甚至王守仁和唐伯虎都覺得,現在的對方纔是自己真正可以交心的朋友。

三天之後,王守仁按照自己之前的計劃要去他這次出行的最後一站,也就是金洲東南角的舊港。本來唐伯虎力主收復舊港,是想將舊港併入馬六甲的管轄範圍內,但是神瑛和曲烈在佔據舊港後,發現無論是淡目王國還是萬丹王國,在大明軍隊面前簡直就像是土雞瓦狗一般,於是他們順勢就把萬丹王國給滅了,然後佔據了金洲的東部,與原來馬六甲王國佔據的金洲地區連成一片,這樣一來,舊港管轄的區域就變得太大了,於是周重乾脆將以舊港爲主的金洲區域單獨劃爲一府,與馬六甲一南一北牢牢的控制住了馬六甲海峽。

在王守仁離開馬六甲港的時候,唐伯虎再次設宴爲他送行,不過這次陪同的還有馬六甲港的各級官員,這也是王守仁第一次公開出現在當地的官員面前,結果當那些官員知道眼前這個中年人竟然是新上任的按察使時,全都是嚇的出了一身的冷汗,畢竟按察使本來就是管理吏治的主官,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定可得罪總督,也不願意得罪按察使。

送行宴結束後,王守仁帶著自己的十幾個屬下離開了馬六甲,直接乘船去了舊港。而在他離開之前。唐伯虎託他帶了封書信。這封信是給唐伯虎的至交好友,同時也是吳中四才子之一人祝枝山送去的。

說起來祝枝山的仕途也十分坎坷,他在三十三歲考中舉人,之後數次參加會試,卻都是無功而返,一直到現在他都五十多歲了,卻還是沒能考中。後來唐伯虎恢復功名,並且靠著自己的努力。以及周重的照顧下,竟然一舉做到了知府,這讓祝枝山在爲老友高興的同時,也爲自己坎坷的仕途感到悲傷。

唐伯虎做爲祝枝山的知心好友,自然知道對方也一心想要出仕爲官,至少也要做到造福一方百姓,所以唐伯虎在考慮再三後,終於給再次科舉失利的祝枝山寫信,勸他與其將所有精力都浪費在無望的科舉上,不如現在就以舉人的身份出仕爲官。畢竟以現在唐伯虎的身份,給祝枝山安排一個官職還是十分容易的。

祝枝山這時剛剛經歷自己的第五次會試失敗。從他中舉到現在,前前後後加在一起,都已經二十年了,這讓祝枝山也是極度的灰心喪氣,所以在接到好友唐伯虎的書信後,考慮數日後終於下了決心,那就是放棄會試直接以舉人的身份出仕,雖然這會影響到他以後的升遷,但是對於一個已經五十多歲的男人來說,他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他現在需要一個一展胸中抱負的機會,而不是考慮日後官場上的得失。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祝枝山很快給唐伯虎寫了回信,信中同意唐伯虎的建議,希望他給自己安排一個官職,這個官職不需要太大,只要能爲百姓做一些實事就行。這對於唐伯虎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很快就安排好了一個馬六甲下屬縣的主簿職位,然後按照官場上的流程,送到總督府報備。

十分巧合的是,周重在無意間看到了唐伯虎給祝枝山安排的官職文書,然後向唐伯虎問明原因後,卻是讓他是哭笑不得,因爲他若是沒有記錯的話,祝枝山在第六次,也就是下次會試時就會中舉,並且得到一個知縣的官職,可是沒想到在這最後關頭,祝枝山竟然在唐伯虎的勸說下放棄了科舉,簡直就像是老天在給祝枝山開了一個玩笑。

既然是因爲自己穿越而來的影響,使得祝枝山最終放棄了成爲進士的機會,所以最後周重決定補償一下祝枝山,於是他就破格將祝枝山任命爲舊港府治下一縣的知縣,舊港那邊的情況雖然比馬六甲差了一些,但是卻是新歸附的領地,而且周重也在不停的向那邊遷移百姓,可以說正是官員大展身手的時候,就是不知道祝枝山是否有這個本事了?

剛開始周重過問祝枝山的事情時,唐伯虎還有些擔心,不過當周重把祝枝山的官職由主簿變成知縣時,這讓他也是欣喜若狂,當下立刻給祝枝山報喜,而祝枝山也同樣高興的手舞足蹈,畢竟就算是他中了進士,最後恐怕也不過是個知縣,可是現在那位周總督卻是讓他一個舉人擔任知縣,簡直已經是破格提拔了。

也正是因爲如此,祝枝山在接到消息後,立刻就趕到了四海總督府報備,並向周重表示了感謝,然後就急匆匆的趕到舊港去任職,現在他治理的那個縣名叫港南縣,顧名思義,這個縣就處於舊港的南邊,與舊港緊挨著,縣中的土人比漢人多了幾十倍,不過縣中的漢人數量正在持續增加中,相信用不了多久,港南縣就會變成一個漢人爲主體的縣。

王守仁以前的揚州時也拜訪過祝枝山,甚至還向對方請教過書法,所以當他聽到祝枝山竟然在舊港任職時,也是十分的驚訝,當下接過唐伯虎給祝枝山的書信放在懷裡,然後與馬六甲的各級官員揮手做別。

就在王守仁的船隻離開馬六甲的同時,馬六甲東南方向的舊港南側的港南縣縣衙內,祝枝山正在十分頭痛的看著手中的一份情報,情報上顯示,港南縣境內的一些土人因爲不滿自己的土地被官府分給遷來的漢人,所以這些土人正在準備發動一場暴動,企圖用武力手段把漢人從自己的土地上趕出去,但是那些愚蠢的土人卻不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土人中的叛徒全都賣給了大明的官府。

說起港南縣的土人,祝枝山對他們也是又氣又恨,本來隨著舊港向大明歸順,並且神瑛與曲烈向舊港周圍駐軍後,舊港周圍的屬地也同樣屬於大明的領土,比如港南縣這裡,因爲距離舊港很近,而且這裡的土地也十分富饒,於是就被第一批劃爲舊港的下屬縣。

本來港南縣中漢人很少,治下大都是土人,可是這些土人又懶又笨,平時整天都是躺在樹下睡覺,等到睡醒了就到樹上摘幾個果子吃,反正舊港這裡物產豐富,就算不幹活也餓不死人,不過這樣一來,港南縣能夠從土人身上收取的稅收就十分可憐了。

不過隨著港南縣被劃歸大明的領土後,這種情況很快就得到了改變,一些大明國內的移民開始向這裡遷移,並且人數越來越多,等到祝枝山上任時,港南縣中的漢人數量就已經達到了一萬多人,雖然比之土人還是少的多,但畢竟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而且日後還會持續增加。

港南縣之前的官員看到土人那麼懶惰,於是就土人趕到港南縣的北側,然後把南側的土地分給遷移來的漢人。反正這裡的土人也不算多,光是縣北的土地就已經足夠養活他們了,所以這件事一開始並沒有遇到土人的太大反抗。

只不過對於勤勞的漢人來說,這裡肥沃的土地簡直就是老天賜給自己的,他們砍掉縣城南側的樹林賣掉木材,得到了第一筆錢財,然後開墾土地開始種植水稻等農作物,這使得港南縣南側很快就變成了一片富饒之地,相比之下,縣城北側土人居住的地方就顯得十分的貧窮。

人最怕的就是對比,哪怕是那些愚蠢的土人,在看到城南漢人生活的土地那麼富饒,遍地都是水稻和其它的各種家作物,而且那裡的漢人都能穿得起衣服,住著高大的房屋,也能喝上美酒,而他們這些城北的土人卻只能用一小塊布擋住下身,無論男女都是光著膀子,住在低矮的棚子裡,至於那些美酒,除了少數的土人貴族外,其它人就只能在夢中品嚐了。

也正是在這種對比下,使得港南縣的土人產生了一種心理落產,進而開始有些心理不平衡,畢竟在他們看來,自己纔是這片土地的主人,那些漢人只不過是從外面遷來的,而且城南的土地本來就是他們的,可是現在卻全都被漢人佔據著,這對於他們來說,那些漢人簡直就是強盜,正是這些漢人強盜的到來,才使得他們失去了自己最好的土地。

可以說這些土人卻全都選擇性遺忘了一件事,城南和城北本來是一樣的土地,而且漢人的數量也比他們要少的多,只是因爲漢人的勤勞,所以才使得城南變得更加富饒美麗。不過這些道理對於土人來說,根本就是強詞奪理,甚至一切都是隻是漢人們找的藉口,所以他們開始聯合起來,準備用武力奪回本該屬於自己的土地,順便殺光那些漢人,搶走他們屍體上的衣服,佔據他們的房屋,然後在高大的房屋裡品嚐漢人的美酒。(未完待續。。)

第242章 與正德一起忽悠內閣第483章 拖延第322章 炫耀第49章 與西遊相媲美的小說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51章 變個“戲法”第76章 與謝靈蕓的複雜關係第52章 回禮準備好了第127章 回松江(上)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339章 周重出兵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377章 信貴山城之戰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273章 兵力集結完畢第105章 孤男寡女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264章 齊彥名又逃了第230章 不要打聽第364章 倭國的悲哀第361章 張銳的經歷(下)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465章 天津造船廠第257章 遊泰山第351章 達伽馬進京第439章 淡目王國的覆滅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225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中)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105章 孤男寡女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443章 謠言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269章 立威第435章 正德與江彬的相遇第113章 王倫的麻煩第191章 港口迎接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433章 騎射比賽(上)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155章 正德與金瓶梅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50章 金瓶梅第197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下)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445章 無聊的正德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466章 王守仁的果阿之行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44章 花巷別院第10章 少女靈蕓第330章 洛陽城下第144章 豹房召見(上)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163章 宣旨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106章 謝靈蕓的主動第401章 王陽明與唐伯虎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78章 北港茶樓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378章 戰後的影響第237章 忽悠正德(上)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355章 烽火四起的朝鮮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353章 瓦倫戰艦第228章 谷大用的威風第59章 坐論倭寇第342章 對馬島之戰(下)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372章 舊港第410章 受到限制的雙嶼港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428章 徐納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47章 做好挨宰的準備第513章 官場殺戮第464章 困守總督府(下)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443章 謠言第497章 司法獨立第295章 訓練情況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163章 宣旨第57章 祝枝山的壽宴第228章 谷大用的威風
第242章 與正德一起忽悠內閣第483章 拖延第322章 炫耀第49章 與西遊相媲美的小說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51章 變個“戲法”第76章 與謝靈蕓的複雜關係第52章 回禮準備好了第127章 回松江(上)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339章 周重出兵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377章 信貴山城之戰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273章 兵力集結完畢第105章 孤男寡女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264章 齊彥名又逃了第230章 不要打聽第364章 倭國的悲哀第361章 張銳的經歷(下)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465章 天津造船廠第257章 遊泰山第351章 達伽馬進京第439章 淡目王國的覆滅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225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中)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105章 孤男寡女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443章 謠言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269章 立威第435章 正德與江彬的相遇第113章 王倫的麻煩第191章 港口迎接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433章 騎射比賽(上)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155章 正德與金瓶梅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50章 金瓶梅第197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下)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445章 無聊的正德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466章 王守仁的果阿之行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44章 花巷別院第10章 少女靈蕓第330章 洛陽城下第144章 豹房召見(上)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163章 宣旨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106章 謝靈蕓的主動第401章 王陽明與唐伯虎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78章 北港茶樓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378章 戰後的影響第237章 忽悠正德(上)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355章 烽火四起的朝鮮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353章 瓦倫戰艦第228章 谷大用的威風第59章 坐論倭寇第342章 對馬島之戰(下)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372章 舊港第410章 受到限制的雙嶼港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428章 徐納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47章 做好挨宰的準備第513章 官場殺戮第464章 困守總督府(下)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443章 謠言第497章 司法獨立第295章 訓練情況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163章 宣旨第57章 祝枝山的壽宴第228章 谷大用的威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北区| 都兰县| 灯塔市| 龙井市| 建水县| 旬邑县| 乌鲁木齐县| 始兴县| 城固县| 商洛市| 阿合奇县| 嘉兴市| 淮滨县| 平和县| 湘潭县| 新郑市| 伊吾县| 门头沟区| 喀喇| 客服| 合川市| 公主岭市| 富民县| 神农架林区| 赞皇县| 刚察县| 富顺县| 穆棱市| 屯门区| 山丹县| 宝鸡市| 五莲县| 乐至县| 封丘县| 文成县| 鄂尔多斯市| 平凉市| 南召县| 保德县| 竹山县| 康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