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97章 司法獨立

周重以雷霆手段整治了幾個反對最爲激烈的大臣,而且下手很重,按照錦衣衛查到的罪名,這幾個官員就算是不死,最後也別想在官場上混了,這讓那些反對改革的官員們都是齊齊的打個寒顫,畢竟他們自己也知道,自己同樣經不起查,若是再反對下去,恐怕周重會一路查下去,結果到時還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落到同樣的下場。

人都是自私的,特別是官場上的官員,他們大都是經過多年的寒窗苦讀,然後在官場上辛辛苦苦的熬資歷,最後好不容易纔有今天的名望和地位,他們不會輕易的放棄,所以當看到那幾個出頭鳥被周重打掉後,一個個都縮回了腦袋,只不過表面上他們雖然不反對了,但是暗中卻依然頑強的阻撓幾項改革的實施,特別是地方稅收從地方官府的職能中剝離,然後由完全不受當地官府節制的稅務司接管這件事上,更是受到無數地方官員的阻撓。

對於大明官場上的反應,周重也早有預料,所以根本不爲所動,先是從最容易的官員俸祿完全由銀行發放這件事上入手,這件事是周重準備最爲充足的,再加上官員的俸祿被大幅度上調,所以相當一部分官員還是十分歡迎的,畢竟官場上的官員也並不是人人都想做貪官,大部分都是被微薄的俸祿,以及官場上的風氣所逼,現在周重給了他們一個重新的選擇,因此不少人都對這項政策十分歡迎。

當然也有官員不願意從銀行領取俸祿,雖然俸祿增加了不少,但他們的收入卻變成公開透明的了,每個月的收入都有定數,而且周重已經暗中讓人給所有官員都打了預防針,以前官場上的貪污受賄也就算了,他不會再追究,但若是拿著豐厚的新俸祿,卻還要做那些貪污受賄之事,那就不要怪周重心狠手辣了,大明的錦衣衛已經四處出動,得到足夠財政支持的錦衣衛已經恢復了明初時的活力,現在就等著官員們犯錯,他們好藉此立功。

周重這一明一暗一軟一硬的策略,的確起到不少作用,特別是錦衣衛的惡名在官場上還是十分有威懾力的,畢竟當年在太祖和成祖朝時,錦衣衛的爪牙四出,朝堂上的大臣個個都是朝不保夕,生怕哪天會被錦衣衛衝到家裡,那時的錦衣衛簡直就是死神的代名詞,只要是和他們沾上關係,最後肯定沒什麼好下場。

這些年的錦衣衛雖然不得當年的威風,但當年的yin威依舊沒有消除,現在周重明顯是想再次恢復錦衣衛的實力,以此來震懾官場,再加上增加俸祿的舉動,如此恩威並重之下,除了少部分人外,大部分官員都開始老老實實的做官,以前不該拿的現在自然也不敢再拿,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他們日後會做一個清廉的官員,一切都還要看周重能否把這種監督持續下去,否則若是沒有人監督的話,這些人很快就會舊態復萌。

相比之下,銀行發放官員俸祿的事情只是小下,其它的幾項改革卻是一項比一項困難,而周重是個喜歡先易後難的人,所以在解決了官員俸祿這件事後,接下來就是提升都察院的職能,將它做爲大明監察百官與地方的主要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明太祖朱元璋對於下面的百官也同樣十分不信任,特別是對於貪污腐敗之事,更是深惡痛絕,所以大明的官方機構中,具有監察百官功能的都察院就被安排了十分重要的任務,這點從御史的人數就可以看出來,比如以前的唐宋之時,御史只有幾個到十幾個不等,但是大明的御史卻達到了驚人的一百多人,又將全國分爲十三道,每道都設立道監察御史,雖然這些御史的品級只是七品,但他們的權力卻是很大,職務也遠比以前要繁重的多。

不過大明的都察院雖然比唐宋時的規模要大,但是對於周重這個後世穿越而來的人來說,卻還遠遠不夠大,畢竟按照後世三權分立的政治結構,督察院就是執掌著其中的司法權,政治地位十分特殊,至少也要與內閣平行,現在內閣掌管著立法與行政,周重根本沒能力,暫時也不打算分開,但具有監督職能的司法權必須要從大明朝堂獨立出去,只有這樣,司法的執行纔不會受到行政的干擾,儘可能的避免腐敗的發生。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周重在忙完了官員俸祿的事情後,第一件事就是提升都察院的地位,本來都察院的最高升官有兩個,分別爲左、右都御史,都是正三品,比之內閣大學士的正一品差著不少,所以周重就在左右都御史之上,又設立了一個總都御史,成爲都察院的首官,品級與內閣大學士相同,而且總都御史只能由皇帝任免,其它任何人都無權指責總都御史,另外左右都御史和副都御史的品級也有所提升,這使得都察院的官員品級一下子上升了一個臺階。

不過想要提升一個政府機構的地位,光是官員品級的提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還要有相應的實權,周重按照大明的政治結構,正式將大理寺與刑部劃歸都察院管轄,這兩個機構是大明最主要的刑事機構。

以前與都察院一起並稱爲三法司,其中刑部主要決斷天下案件的審判,大理寺則主要負責對一些冤假錯案的駁正與平反,而都察院不但有監督之職,同時對一些案件擁有專斷之權,相當於大明的最高法院,一般都察院定下的案子,幾乎不太可能翻案。

以前都察院與大理寺、刑部並沒有直接的統屬關係,不過現在周重卻把都察院直接提升成爲大理寺與刑部的上級機構,日後大理寺與刑部也同樣從大明的行政機關中獨立出去,除了都察院之外,不再受任何的管轄。

除此之外,周重爲了能夠讓都察院更好的監察全國百官,特意把錦衣衛也暫時歸入都察院的管理之下,如此一來,錦衣衛的情報機構也就能夠爲都察院所用,這一明一暗兩個監察機構聯手,所產生的能量可謂是十分恐怖,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只要周重願意,他可以最短的時間內將一個官員的底細查個清清楚楚,甚至連前天對方吃的什麼飯都一清二楚。

當然了,錦衣衛歸入都察院的管轄,這僅僅是權宜之計,等到日後周重將吏治整頓完成後,錦衣衛就會脫離都察院的管轄,至於對於日後錦衣衛的歸屬,周重也已經有了打算,那就是將錦衣衛打造成一個專業的情報機構,只負責情報的獲取和收集,但卻不能像以前那樣擁有抓人和刑訊的權力。

短時間內,都察院就已經擁有了與其相匹配的權力,在這種巨大的權力下,京城和各地的御史們也紛紛開始了轉變角色,行使自己的職權。特別是地方的監察御史,他們要把司法這一塊從當地官府手中搶過來,畢竟這已經是他們都察院的職責,當然了,那些地方官員肯定不願意看到自己手中的權力流失,所以這其中就引起不少爭鬥,不過監察御史本來就比較強勢,又有錦衣衛這羣爪牙相助,各地的官員很少難能夠爭的過監察御史,而且就算他們暫時保住了權力,日後的都察院也不會放過他們,所以還不如乖乖的交出來。

不過在都察院轉變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最主要的就是都察院的那些御史身上,有些御史的能力不足,無法跟著都察院的轉變,對於這些人,周重只能無奈的將其調離都察院,然後從大理寺和刑部抽調得力的人手補充進來,另外還有一些地方的御史與當地官員狼狽爲奸,根本不重視朝廷的法令,更不可能賣力爲朝廷效力,對於這些人,周重自然是毫不留情,甚至在整頓吏治之初,第一批殺的官員就是這些御史。

都察院想要完全轉變成周重希望的那個獨立的司法機構,肯定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過在周重將刑部與大理寺,以及地方的司法機構完全劃歸都察院之後,整個都察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性,再加上他們本來就有監督百官的職能,如此一來,一個獨立監督大明行政權力的機構就完成了,而且正在行使著它的職能,這爲周重整頓吏治也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都察院的變動雖然牽扯到整個大明的權力機關,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一來都察院的權力本來就比較大,二來都察院本身也從中得利,所以都察院中的官員都對周重極其的支持,有了這些人支持,推動這項改革也就容易多了,至於另外一些官員的反對,自然有都察院的官員與他們打嘴仗,不過接下來的兩項改革就十分麻煩了,甚至讓周重也爲之十分頭痛。RS

第50章 金瓶梅第381章 樸靈珠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88章 回家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436章 要動手了第363章 最冷的冬天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74章 又見販賣人口第91章 花園捉鬼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443章 謠言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493章 認錯了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楔子第93章 哭笑不得的理由第439章 淡目王國的覆滅第286章 有趣的實驗第180章 足利一輝的野望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353章 瓦倫戰艦第367章 出城訪友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77章 港口見聞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251章 平定叛亂第164章 王瑾萱的氣度第375章 反悔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22章 西遊面世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153章 平妻?第43章 不告而別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273章 兵力集結完畢第36章 吳山醒了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189章 歸來的歐洲工匠第249章 壽寧候與建昌候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273章 兵力集結完畢第153章 平妻?第395章 焦芳和張彩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第78章 北港茶樓第471章 焦芳入閣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316章 正面交鋒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440章 周重做飯第16章 收買人心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141章 海盟的誕生第321章 底艙中的吳石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59章 坐論倭寇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213章 威海衛第307章 港口利益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124章 辣椒發芽了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51章 變個“戲法”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467章 極度飢餓第26章 謝靈蕓來訪第180章 足利一輝的野望第248章 波多野秀鄉被擄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473章 撤消總督府第113章 王倫的麻煩第526章 遼東風雲第146章 有人鬧事第64章 南洋商會的危機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408章 擴張海軍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
第50章 金瓶梅第381章 樸靈珠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88章 回家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436章 要動手了第363章 最冷的冬天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74章 又見販賣人口第91章 花園捉鬼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443章 謠言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493章 認錯了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楔子第93章 哭笑不得的理由第439章 淡目王國的覆滅第286章 有趣的實驗第180章 足利一輝的野望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353章 瓦倫戰艦第367章 出城訪友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77章 港口見聞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251章 平定叛亂第164章 王瑾萱的氣度第375章 反悔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22章 西遊面世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153章 平妻?第43章 不告而別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273章 兵力集結完畢第36章 吳山醒了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189章 歸來的歐洲工匠第249章 壽寧候與建昌候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273章 兵力集結完畢第153章 平妻?第395章 焦芳和張彩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第78章 北港茶樓第471章 焦芳入閣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316章 正面交鋒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440章 周重做飯第16章 收買人心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141章 海盟的誕生第321章 底艙中的吳石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59章 坐論倭寇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213章 威海衛第307章 港口利益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124章 辣椒發芽了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51章 變個“戲法”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467章 極度飢餓第26章 謝靈蕓來訪第180章 足利一輝的野望第248章 波多野秀鄉被擄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473章 撤消總督府第113章 王倫的麻煩第526章 遼東風雲第146章 有人鬧事第64章 南洋商會的危機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408章 擴張海軍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云县| 三台县| 定兴县| 清河县| 赤壁市| 灵寿县| 吉首市| 顺平县| 宁阳县| 客服| 巫溪县| 肃南| 钟祥市| 邢台县| 灵寿县| 托里县| 军事| 菏泽市| 新津县| 日喀则市| 稷山县| 开封市| 高淳县| 东明县| 平南县| 绿春县| 龙南县| 章丘市| 凌云县| 闽侯县| 贵溪市| 南和县| 綦江县| 田林县| 宁海县| 玉田县| 红河县| 临朐县| 高碑店市| 桃园县|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