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17章 軍校建立

正德九年的秋天,大明朝堂上因爲軍校的事吵成一團,其中張永這個內廷頭子在正德的授意下,以及楊一清的幫助下,第一次與反對建造軍校的內閣產生了巨大的衝突,雙方都是各執一詞爭執不下,誰都不肯退讓一步。

對於朝堂上的爭吵,正德卻是穩坐金鑾殿,好像絲毫都不在意,不過李東陽他們卻都不敢掉以輕心,因爲他們都知道,本來與內閣關係不錯的張永之所以對軍校的事情上如此強硬,最關鍵的就是因爲這位皇帝陛下在背後的支持。

果然,一個月後的朝堂上,內廷與內閣雙方都因爲軍校的事情爭吵的筋疲力盡,也就在這個時候,正德終於出手了,他十分強硬的決定建造大明的軍校,並且親自賜名爲“大明皇家軍事學校”,簡稱皇家軍校,而且軍校下屬兩個分校,其中一個是位於京城的皇家陸軍軍校,另外一個則是位於松江的皇家海軍軍校。

對於正德強硬的決定建造軍校,下面的大臣們也都是堅決的反對,甚至不少大臣在大殿外長跪不起,請求皇帝陛下收回成命,否則他們就跪死在皇城之中。可惜這些大臣們的威脅對於正德根本沒有任何作用,因爲他本來就是個沒心沒肺的傢伙,結果外面的有幾個年紀大的老臣跪暈了,其中一個因救治無效而宣告死亡,最後剩下的人一看沒有效果,只能無奈的讓家人擡回了府裡。

不管大明的文官如何反對,正德是鐵了心要把軍校建造起來,而且楊一清也正式接過建造軍校的擔子。反正他是兵部尚書。這本來就是他的份內之事。誰也插不下手。不過說起來楊一清爲了支持軍校的建造,也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整個朝堂上的文官都將他視爲叛徒,不少以前的好友都與他劃地絕交,這使得本來頭髮黑白相間的楊一清在短短數天內,整個人的頭髮鬍子全都變得雪白一片,由此可知他承受著怎樣的精神壓力。

不過楊一清也是個認死理的人,他既然接下了建造軍校的重任。而且還是被正德任命爲陸軍學校的第一任樣監,所以現在也是鐵了心要把軍校建造起來,一開始的時候戶部和工部都不配合,一個不願意出錢,一個不願意出工匠,不過這也難不倒楊一清,因爲他們和正德早就料到這種情況,所以軍校的建造費用全都是由正德的內庫出的。

說起來自從周重大力發展海貿後,正德手中就再也不爲缺錢而發愁了,各個港口收繳的稅收自然是要上交國庫。不過正德卻早早的拿出錢讓周重幫著運作,現在這些錢都已經變成了船隊。來往於大明與南洋之間,每次都能獲利鉅萬,可以說正德現在也成爲一個海貿商人,而且還是最頂尖的那種,海面上除了周重的南洋商會外,根本沒有人可以與正德的船隊相比,也正是有了這支船隊,所以正德根本就不缺錢。

至於工匠就更好辦了,大明可能會缺糧糧錢,但唯獨不會缺人,至於工匠更是遍地都是,工部下面雖然掌握一批工匠,但是在民間卻有更多的工匠,甚至連軍隊裡都有專門的匠戶,所以只要楊一清手中有人,而且又有軍隊的支持,招募一些幹活的工匠簡直易如反掌。

有錢有人,軍校的建造很快就提上了日程,楊一清帶著工匠頭子在京城的西效選了一處有山有水的地方,然後立刻開始建造軍校。說是軍校,其實整個軍校就是按照大明的軍營建造的,裡面的校舍不用美觀,只要結實就行,而且軍校裡還有食堂、宿舍、操練場和火器試驗場等等,等到開學之後,軍校就會實行軍事化管理,任何人都不得外出。

除了軍校的硬件設施外,軍校自然還需要一些執教的教官,這些人要麼得精通兵法,要麼就是經歷過戰陣的軍中悍將,也只有在這些人的教導下,軍校裡的學生才能成材,所以正德對此也十分重視,命令仇鉞親自尋找軍校的教官,然後由他親自考察。

仇鉞本來就是軍中的將領,對於軍中的情況也十分熟悉,所以他很快就擬定了一批名單,這些人都是軍中的老將,有些人的資格並不比神瑛差多少,只是以前受到文官們的壓制,所以在爵位上比不上神瑛與仇鉞,但若論起真正的功勞,卻並不比他們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正德加緊時間給陸軍學校招攬教員時,最後竟然引來一個大人物,這個人名叫徐俌,字公輔,徐達的五世孫,同時也是這一代的魏國公,之前曾經掌管過左軍都督府和中軍都督府,現在年紀大了,這纔在幾年前退了下來,這次聽說正德準備開辦軍校,竟然自己請命希望到軍校任職。

當年徐達被封爲魏國公,世代鎮守著南京,另外徐達還有一個兒子被封爲寧國公,寧國公一系則呆在北京城中,一門出現兩個公爵,整個大明歷史上也就只徐家一門,而且魏國公府與寧國公府雖然分居兩地,但卻是聯繫緊密,可以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兩個公府的後人中也是人才濟濟,五軍都督府從來都沒有缺少過徐家的人,可以說是大明軍中的第一豪門。

徐俌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從他年輕時就開始進入軍中,幾十年來也是數次帶兵剿滅大明的邊患和叛亂,這些實打實的軍功再加上他們徐家的名頭,使得徐俌在軍中的威名極盛,根本不是神瑛、仇鉞這樣的人可以相比的,所以之前仇鉞在擬定軍校的教員名單時,根本不敢把徐俌列上去,甚至就算是正德想要讓徐俌出山,也必須事前與徐俌商議一下,只有對方同意了,正德才敢把對方的名字列在軍校的教員名單上,不過正德卻覺得沒必須打攪到徐俌的晚年生活,所以也沒有通知徐俌,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徐俌在聽到軍校的事情後,竟然立刻派人上書,請求到學校任職,同時他也已經從南京動身,不日就會到達北京。

對於徐俌的忽然加入,正德一方都是大喜過望,要知道魏國公府和寧國公府一向都是大明權貴中的代表者,特別是徐俌本身也極有才能,早年又立下不少功勳,可以說更是大明勳貴之中的頭面人物,在勳貴中也極有影響力,可以說有這樣的人物加入,一來可以減少軍校建設過程中的阻力,二來也能極大的提高軍校的權威性。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正德對於徐俌的到來可謂是歡迎之至,甚至他和楊一清商量了一下,最後決定把校監的職位讓給徐俌,畢竟無論是從威望還是功勞上,楊一清都無法與徐俌相比,而且若是由徐俌擔任校監,日後無論誰把自家的孩子送到軍校,都得乖乖的遵守軍校的紀律,否則軍棍打起來可就絲毫不留情面。

正德這邊的陸軍軍校有徐俌這樣的人物加入,另外還有楊一清、張永和仇鉞等人從旁協助,所以整個軍校從建造之初就成爲整個大明的焦點,所有人都集中在這座軍校上,文官們對它是咬牙切齒,武將們則把自己家的兒孫準備好了,只要軍校開始招生,他們就會把子孫送進去,無論能否在裡面成材,至少出來時就會多一個天子門生的頭銜,更重要的還能在軍校裡結識一幫朋友,這對於他們日後的發展極爲有利。

相比北京陸軍學校的轟轟烈烈,松江那邊的海軍學校卻要低調的多,一來大明上下都對海軍不怎麼重視,雖然這幾年海貿發展的很快,但人們的目光卻依然習慣性的盯在陸地上,除了少數一些人外,幾乎沒有人關心海洋上的事情。二來陸軍軍校也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所以對於與陸軍學校一起開辦的海軍學校,卻被大多數人忽略過去了。

不過這種不被人重視也正是周重夢寐以求的,因爲當所有人都在關注北京城的陸軍學校時,海軍學校卻已經在松江破土動工,而且建造的速度比北京更快,整個海軍學校使用磚石和水泥做爲建築材料,很快就建造起第一批的軍校建築,然後那些被招收來的讀書人就立刻進入軍校,跟著海軍中的一些老人和周重高薪聘請來的天文和算學高手,以及葡萄牙戰俘學習。

除了上面的那些讀書人外,周重還開始在南洋海軍中選拔一些聰明伶俐的年輕人,然後讓他們進入海軍軍校學習,畢竟現在海軍擴張的太快,不但缺少士兵,同樣也缺少將官,那些讀書人只能做爲技術官員使用,至於真正指揮海軍打仗的人,還需要真正的海軍軍官才行。

說起來海軍與陸軍不同,大明的海軍本來就是空白一片,所以海軍中也沒有什麼利益糾葛,這使得周重可以在海軍這塊大畫布上任意揮灑,而現在海軍軍校的成立,就是周重在這塊畫布上畫下的最濃重一筆。(未完待續。。)

第88章 回家第375章 反悔第269章 立威第31章 王老爺義診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271章 一場戲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478章 應州之戰(上)第81章 個高的女人也愁嫁第502章 夜襲第490章 晉商(中)第499章 稅務改革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472章 繁華下的危機第254章 巧合第211章 海上試炮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80章 出貨榜第413章 焦芳的執著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87章 除掉周重第1章 破產之家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136章 商會瑣事第472章 繁華下的危機第456章 南洋有變第182章 去京城?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192章 歐洲人的殺傷力第305章 敗局已定第464章 困守總督府(下)第401章 王陽明與唐伯虎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313章 試探黃瓊海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10章 少女靈蕓第374章 大明的援軍第55章 一個秘密第363章 最冷的冬天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503章 偷襲對偷襲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359章 張銳的經歷(上)第320章 造反?第190章 奇拉瓦一家第325章 宮廷秘聞第443章 謠言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408章 擴張海軍第261章 豁然開朗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514章 京觀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265章 軍法從事第466章 王守仁的果阿之行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139章 迎接第77章 港口見聞第116章 大家閨秀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372章 舊港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251章 平定叛亂第172章 成婚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117章 拖延時間第130章 送行(上)第419章 懷安衛之戰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6章 吃飯的問題第461章 痛苦的達伽馬楔子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31章 王老爺義診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351章 達伽馬進京第491章 晉商(下)第146章 有人鬧事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311章 祭拜第465章 天津造船廠第322章 炫耀第492章 一網打盡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
第88章 回家第375章 反悔第269章 立威第31章 王老爺義診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271章 一場戲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478章 應州之戰(上)第81章 個高的女人也愁嫁第502章 夜襲第490章 晉商(中)第499章 稅務改革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472章 繁華下的危機第254章 巧合第211章 海上試炮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80章 出貨榜第413章 焦芳的執著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87章 除掉周重第1章 破產之家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136章 商會瑣事第472章 繁華下的危機第456章 南洋有變第182章 去京城?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192章 歐洲人的殺傷力第305章 敗局已定第464章 困守總督府(下)第401章 王陽明與唐伯虎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313章 試探黃瓊海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10章 少女靈蕓第374章 大明的援軍第55章 一個秘密第363章 最冷的冬天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503章 偷襲對偷襲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359章 張銳的經歷(上)第320章 造反?第190章 奇拉瓦一家第325章 宮廷秘聞第443章 謠言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408章 擴張海軍第261章 豁然開朗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514章 京觀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265章 軍法從事第466章 王守仁的果阿之行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139章 迎接第77章 港口見聞第116章 大家閨秀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372章 舊港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251章 平定叛亂第172章 成婚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117章 拖延時間第130章 送行(上)第419章 懷安衛之戰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6章 吃飯的問題第461章 痛苦的達伽馬楔子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31章 王老爺義診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351章 達伽馬進京第491章 晉商(下)第146章 有人鬧事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311章 祭拜第465章 天津造船廠第322章 炫耀第492章 一網打盡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平市| 社旗县| 苗栗市| 金寨县| 密山市| 英吉沙县| 共和县| 蒙自县| 镇康县| 石泉县| 饶河县| 双江| 澳门| 淮滨县| 德保县| 温宿县| 张家界市| 黄大仙区| 江源县| 衡水市| 鄂尔多斯市| 新蔡县| 岳池县| 东丰县| 广宁县| 闸北区| 芦山县| 阿勒泰市| 潮安县| 乌什县| 双辽市| 长宁县| 枞阳县| 株洲市| 桃园市| 永顺县| 甘孜县| 仲巴县| 忻城县| 泰兴市| 安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