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83章 戶籍制度

王府官吏的設置和州縣官吏的設置讓李燁身邊的人都大感失望,官員的人數還不到三十人,大部分都是所謂的國家公務員,這不是以前的小吏嗎?這樣的職務還是人打心裡瞧不起,沒有多少人願意進入這樣的位子。

和李燁周圍人的失落和沮喪想比,公務員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就高的多,大批從學校中畢業的學生,通過考試加入了公務員的行列,畢竟公務員也有上升的通道。

就算那些逃難到遼東半島來的大唐舉子,也不可能直接爲官,也是要進入公務員的行列進行鍛鍊,最後還是要參加內部的考試,才能從一個小公務員晉升到上層官員的行列。

在一個縣裡,只有縣令、縣丞和縣尉纔是官,其他的都是小吏,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爲官和吏之間的巨大差別,但是這種差別在遼東半島卻不存在,雖然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點的存在,但是李燁的宣傳在底層百姓心裡已經打下了烙印,小吏也是官,是最小的小官,和官沒有任何區別,而且小吏是長期的,官卻不可能是長期的。

官員的選舉制度還在完善之中,現在不可能進行官員的選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戶籍制度還沒有完善,現在遼東半島百姓的流動性、變動性太大,根本沒有辦法來統計當地人口的數量,沒有辦法進行選舉。

隨著夷洲的開發,遷移到遼東半島的流民也越來越少,大規模的遷移已經不可能發生,到了開始完善遼東半島戶籍制度的時候了。

傳統戶籍制度是與土地直接聯繫的,以家庭爲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中國的戶籍制度始於周朝,至秦代初具規模。此後,經過三國至南北朝的整頓,到隋唐時期日趨完備和周密。從商代的“登人”到漢代的“編戶齊民”,再到宋代的“保甲制”,展現了中國戶籍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戶籍制度的發達。

古代歷代政府用以稽查戶口、徵收賦稅、調派徭役、維護統治秩序的制度。戶籍是登記、管理人戶的冊籍,亦稱籍帳。

戶籍起源很早。春秋時發展爲書社制度,二十五家爲社,“社之戶口書於版圖”,版即戶籍。戰國時,強國“少料其民”,並實行上計制度,地方長官每年要將境內戶口登記狀況和賦稅收入預算呈報國君。秦國商鞅變法後,嚴格戶籍管理,又將之與軍事編組相結合,五家爲保,十家爲連,行“什伍連坐法”。

秦統一後,使黔首自實田,遂系田畝於戶籍。漢代定戶律,各地八月“案戶比民”,將各戶佔有的土地及其他財產記入戶口登記冊內,作爲徵收人口稅和分派兵役、力役的依據。戶籍這時是人口、土地、賦役三種冊籍的合一。漢戶籍三年一造,謂之“大比”,並三年上計一次;每年徵賦前的校覈謂之“小案比”,屬經常性登記統計。

唐代也是三年一造戶籍。由民戶自己申報戶口、田地,記入“手實”;里正據手實造籍。官員按各戶資產多寡、丁口強弱量定戶等(戶分九等),據以徵收戶稅。上計已改爲一年一次,兩次造籍中間年份按各年呈報的手實注於籍冊,相當於異動登記。又爲防止低報丁齡、僞報病老等,由官員檢閱人丁形貌,稱“團貌”(三百家爲一團),戶籍制度趨於完備。

在封建社會前期,依附農制盛行,世族、豪強與國家爭奪農民,蔭庇丁口,戶籍制度並未能順利執行。而役重於賦,以及課人口稅,亦造成人民流亡,使戶籍失實。後期,賦役徵課漸從以人丁爲主轉爲以田畝爲主,分租制下的佃戶減免直接負擔,客戶入籍爲戶籍制度注入了新的內容。但地方官爲了保留地方財力和層層貪污自肥,也多方隱瞞戶口,假報名姓。

如明代上報戶籍用黃冊,許多州縣徵收稅糧則用白冊(亦稱實徵冊),兩不相符;一些胥吏手中又自有私冊,乃至州縣長官亦不能過問。清初之丁冊,只是當差人數,實際丁口數並不只此。攤丁入地以後,戶籍與賦役完全脫鉤,登記的戶口才比較接近實際。但又因保甲制度本身流弊,以及失去徵課作用後官吏更自因循,仍難精確。

敬翔對於李燁想建立戶籍的政策非常的支持,建議採用唐後期的造籍制度,進行統計遼東半島上的人口,然後進行管理。

李燁全盤廢除了古代的戶籍制度,推出一套全新的戶籍制度,這種類似於近代的戶籍制度,以每一個普通百姓爲基礎,所謂的以戶、以家庭、以家族爲單位的制度一概廢除,就算是一個奴隸也需要申請自己的戶籍。

新的戶籍制度更像一本個人護照,從一個孩子的出身開始,一直到死亡,這本護照就是這個人唯一的身份證明。沒有所謂的路引、勞役等等,戶籍本跟每一個百姓的檔案相聯繫,每一個百姓都可以在遼東半島所有的州縣中自由的遷徙居住,唯一的要求就是需要在本地和當地的民政部門辦理登記。

新戶籍制度的建立可以加速人口的流動和人力資源的分配,廢除勞役制度通過增加稅收來彌補,百姓不需要自己親自服勞役,遼東半島上所有的建設都是官府進行招標,承包商賈招募工匠來完成,不會出現種地的農民去蓋房子的事情。

唐代是可以買賣奴隸的,豪門大戶之家蓄養著大量的奴隸,甚至多達千人以上,一些殷實的小戶之家中,也存在著不少的奴隸,這種社會現象是唐代後期最大的社會頑疾。李燁當然不會現在碰觸這麼敏感的一個問題,通過戶籍的改革,李燁需要知道自己統治下的遼東半島到底有多少賣身爲奴的人,好爲自己將來廢除奴隸制度埋下伏筆。

廢除勞役制度早在李燁在新城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推行了,富裕之家當然不想自己去做什麼苦役,有勞役攤派時,也都是花錢僱傭人手給自己去幹活。反倒是那些生活貧苦的百姓,因爲有了勞役這項制度,可以長期的頂替他人進行勞役,從而換取一定的報酬。

所以廢除勞役制度對於官府、百姓來說都是一項善舉,增加一點賦稅換取減免勞役,並不會受到百姓的抵制。當然,一些享受減免勞役的世家就不這麼看了,增加賦稅是全面的,並不會因爲誰需要服勞役就多收稅,誰不需要服勞役就減免賦稅。

稅收的改革纔是真正觸及既得利益者所牴觸的,李燁也需要交稅,這是李燁給稅收改革制訂的底線,沒有人可以享受減免稅賦的特權,只要是遼東半島統治下的百姓都需要交稅,沒有人可以例外。

在所有制度中,稅收制度受到了最強烈的阻撓,爲此敬翔也不由擔心道:“郡王殿下,現在一些元老功勳都對稅賦改革抱有很大的意見,希望郡王殿下能恢復漢唐的舊制,減免功勳世家元老的稅賦,以免引起人心浮動”。

稅收制度的確觸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當官的事情可以慢慢談,反正早晚都差不多,但是稅收就不一樣了,每一個月都要交稅,真金白銀嘩嘩的從自己的手中溜出去,心疼啊!

不管在什麼時候,從古到今收稅跟割肉差不多,不管是既得利益者,還是當權派,只要一談到交稅都會大義凜然的說出一堆應該交稅的理由,但是等到要自己交稅的時候,便會百般推辭千般抵賴,兩個字“沒錢”。這種事情要是放在大唐,官吏遇到這樣的情況,只能捏著鼻子不作聲,這羣人自己惹不起啊!

可是在遼東半島,這樣的辦法行不通,稅務機構是獨立的,不交可以封店沒收家產房屋抵稅,要是還不交,就把你送到法庭上去,欠繳十緡判一年,而且立即執行沒有上述的機會。

在新城的時候,這項政策推行的很好,遼東半島開始的時候,也沒用多少的阻力,可是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從手中流過的錢也越來越多,看著這些錢都交了稅,豈有不心疼的道理。

阻力還是來至李燁當初的那些老人,沒有辦法一個地方出來的,一張口就是:“三郎?。±蠞h是看著你長大的,你不能富貴了,忘本??!”,李燁很頭疼、也很糾結,說道理吧,跟對牛彈琴差不多,打也打不得、罵又不能罵,李燁只好整天躲著他們,結果他們就跑去李燁的母親去說,搞的母親張氏一把鼻涕一把淚,就好像李燁犯了彌天大罪似的。

李燁當然不可能被這種所謂的親情迷惑,也顯然從東??h出來的老人越來越成爲了李燁的阻力,但是李燁並沒有拋棄他們,畢竟理解不同,在他們的心裡李燁依然是高高在上的明燈,他們不過是想分一點光亮罷了,李燁沒有拋棄他們,給他們新的機會,一個嶄新的機會,也是最後的機會。

第307章 彎弓射鵰非英雄(三)第794章 攻打新城(一)第632章 無奈的選擇(一)第254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七)第801章 利益動人心第884章 人情世故第660章 三戰大行城(六)第90章 元宵佳節(三)第595章 沂水再戰(二)第425章 重拳出擊(四)第161章 斤斤計較細謀劃第624章 希望之城(一)第159章 斤斤計較細謀劃第566章 天機(三)第743章 渤海國中秋佳節(二)第430章 一致對外(四)第877章 雖遠必誅第313章 商州平民亂(六)第836章 大潰敗(三)第319章 終南山尋醫問藥(四)第456章 體察民情(六)第206章 夢想騰飛的地方(九)第9章 烤魚的滋味第313章 商州平民亂(六)第597章 沂水再戰(四)第559章 新城上元燈節(四)第499章 奚人嫁女(五)第62章 女子服飾會所第57章 整肅旭日都第480章 陽澄湖之役(三)第201章 夢想騰飛的地方(四)第107章 徐州買糧(三)第564章 天機(一)第80章 晚唐軍人第80章 晚唐軍人第963章 女間諜第767章 跳樓大甩賣(二)第429章 一致對外(一)第312章 商州平民亂(五)第253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六)第679章 痘瘡第581章 龐勳餘孽(一)第32章 長安西市第372章 挫折和支持(一)第24章 第一桶金(三)第684章 善後事宜(一)第324章 李燕失蹤之謎(二)第308章 商州平民亂(一)第57章 整肅旭日都第840章 最後的末日(一)第652章 水土不服第669章 路家姐妹第214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八)第36章 初見李儇第344章 新城規劃第458章 暗殺(二)第587章 沂水河畔(四)第417章 程府嫁女(九)第739章 寅吃卯糧第13章 上山打獵第281章 溫泉美酒識英雄(一)第127章 猛龍過海(三)第701章 一死萬事休第536章 白崖城(二)第300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八)第191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七)第627章 希望之城(四)第142章 現代金融體系第858章 親迎(一)第609章 譁變(二)第677章 秘密實驗基地(二)第98章 出行(四)第172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27章 災民的生計問題第303章 醜才羅隱進李府(一)第447章 大快人心(二)第780章 拍賣(一)第9章 烤魚的滋味第164章 螳螂撲蟬雀在後第755章 颱風(三)第773章 平安時代(五)第604章 順水推舟(二)第522章 迎娶奚女(六)第376章 執掌登州(三)第717章 試探第961章 飛龍騎兵(一)第223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七)第415章 程府嫁女(七)第219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三)第526章 隱瞞還是欺騙(一)第439章 大興冤獄(二)第806章 東線作戰(四)第846章 趕盡殺絕(二)第70章 除夕夜第829章 劉鄩雪夜入安市州(一)第874章 吃我的是要還的第17章 縣衙對話第70章 除夕夜第227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529章 難言的傷勢
第307章 彎弓射鵰非英雄(三)第794章 攻打新城(一)第632章 無奈的選擇(一)第254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七)第801章 利益動人心第884章 人情世故第660章 三戰大行城(六)第90章 元宵佳節(三)第595章 沂水再戰(二)第425章 重拳出擊(四)第161章 斤斤計較細謀劃第624章 希望之城(一)第159章 斤斤計較細謀劃第566章 天機(三)第743章 渤海國中秋佳節(二)第430章 一致對外(四)第877章 雖遠必誅第313章 商州平民亂(六)第836章 大潰敗(三)第319章 終南山尋醫問藥(四)第456章 體察民情(六)第206章 夢想騰飛的地方(九)第9章 烤魚的滋味第313章 商州平民亂(六)第597章 沂水再戰(四)第559章 新城上元燈節(四)第499章 奚人嫁女(五)第62章 女子服飾會所第57章 整肅旭日都第480章 陽澄湖之役(三)第201章 夢想騰飛的地方(四)第107章 徐州買糧(三)第564章 天機(一)第80章 晚唐軍人第80章 晚唐軍人第963章 女間諜第767章 跳樓大甩賣(二)第429章 一致對外(一)第312章 商州平民亂(五)第253章 孔府慘案換刺史(六)第679章 痘瘡第581章 龐勳餘孽(一)第32章 長安西市第372章 挫折和支持(一)第24章 第一桶金(三)第684章 善後事宜(一)第324章 李燕失蹤之謎(二)第308章 商州平民亂(一)第57章 整肅旭日都第840章 最後的末日(一)第652章 水土不服第669章 路家姐妹第214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八)第36章 初見李儇第344章 新城規劃第458章 暗殺(二)第587章 沂水河畔(四)第417章 程府嫁女(九)第739章 寅吃卯糧第13章 上山打獵第281章 溫泉美酒識英雄(一)第127章 猛龍過海(三)第701章 一死萬事休第536章 白崖城(二)第300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八)第191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七)第627章 希望之城(四)第142章 現代金融體系第858章 親迎(一)第609章 譁變(二)第677章 秘密實驗基地(二)第98章 出行(四)第172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27章 災民的生計問題第303章 醜才羅隱進李府(一)第447章 大快人心(二)第780章 拍賣(一)第9章 烤魚的滋味第164章 螳螂撲蟬雀在後第755章 颱風(三)第773章 平安時代(五)第604章 順水推舟(二)第522章 迎娶奚女(六)第376章 執掌登州(三)第717章 試探第961章 飛龍騎兵(一)第223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七)第415章 程府嫁女(七)第219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三)第526章 隱瞞還是欺騙(一)第439章 大興冤獄(二)第806章 東線作戰(四)第846章 趕盡殺絕(二)第70章 除夕夜第829章 劉鄩雪夜入安市州(一)第874章 吃我的是要還的第17章 縣衙對話第70章 除夕夜第227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529章 難言的傷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阴市| 石阡县| 阳高县| 黑水县| 班戈县| 乌兰县| 明水县| 七台河市| 鹿泉市| 荃湾区| 安多县| 信宜市| 灵川县| 中江县| 固始县| 博兴县| 宝清县| 彰化市| 清新县| 东兴市| 枞阳县| 桑日县| 禹州市| 广西| 报价| 河源市| 永和县| 随州市| 泽普县| 长兴县| 永胜县| 阳谷县| 潼关县| 丰台区| 祁连县| 天长市| 岳普湖县| 九江县| 邵阳市| 息烽县| 汕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