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3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

孔翁聞言大驚,家中出現如此兇兆,自己竟然不知,孔翁有些急了,公孫道長口口聲聲說家中兇兆爲何不講破解之法。“偶”,孔翁突然想起來什麼,一拍腦袋轉身出房門,不多時孔翁再次回來,身後多了一個健壯的男僕,手中拖著一個漆盤。孔翁伸手掀開漆盤上的綢布,裡面露出四塊五十兩一錠的金塊,然後說道:“道長這裡有一點小小心意,給道長修繕道觀使用,還望道長不要嫌棄”。

公孫道長看見黃澄澄的金子,心裡厭了一口吐沫,假裝不在意道:“錢財來身外之物,扶危解困是貧道的責任,孔翁一心向道,求得善緣,功德無量”,公孫道長口中視金錢如糞土,心裡卻說怎麼才四塊,要是十塊就好了。

公孫道長越是不接受所贈之物,孔翁越是相信公孫道長是位得道高人,態度越加恭順謙卑。孔翁見公孫道長瞧不上這些黃金,慌忙說道:“道長既然是得道高人,自然是瞧不上人間俗物。這些還請道長暫且收下,都是某獻給道觀的一些心意,等家中災難全無,某親自到道長修煉道觀中修繕殿宇”,孔翁生怕公孫道長不高興,趕緊表示事成之後,出錢修繕道觀。

公孫道長盤坐在榻上,半瞇著雙眼,心中暗罵孔翁小氣鬼,口中卻道:“施主有心了,只是現在的時間不對,消除此等兇兆,必須等到月末陽氣上升,陰氣下降時,施法纔有效。貧道還是到月末再來幫施主消災”,說完,公孫道長一甩拂塵起身就要離開。

孔翁見公孫道長要離開,立馬就急了,你說府上有瘴氣現在不能消除,然後拍拍屁股就走了,孔翁往那裡走啊!不行要把公孫道長留下來。想到這裡,孔翁急忙攔住公孫道長,哀求道:“道長末走,道長走後府上怎麼辦啊!”,是啊!你走了,倒是說說孔翁一家大小這麼辦。

公孫道長一拍腦袋,口稱道:“都是貧道一時疏忽,這裡有幾丸丹藥化水服下,便可解暫時瘴氣之毒”,說完,公孫道長從懷中掏出幾丸丹藥遞到孔翁手中,轉身又想離去。

孔翁接過丹藥,心中在想這丹藥效果還不知道如何,現在就放公孫道長離開,萬一公孫道長忘記此事,月末不至如何是好。不行,必須將這位公孫道長留在府上,等到月末消除兇兆以後才能放公孫道長回去。想到這裡,孔翁又攔住公孫道長道:“道長不如就在府上逗留數日,等月中再走不遲,不知道長意下如何”。

公孫道長求之不得,早就在等這句話,臉上露出爲難的表情道:“施主挽留貧道,貧道本應留下,但是……”。

孔翁一看事情有可爲,急忙說道:“道長但是無妨,孔府上下視道長如恩人,道長有何難處不妨說出來,讓某聽聽”,只要公孫道長答應留下來,孔翁什麼條件都答應公孫道長。

公孫道長有些不好意思,伏在孔翁的耳邊輕道。孔翁一聽哈哈大笑,原來公孫道長要找爐鼎,修煉陰陽之術,這有何難,家中婢女、侍妾隨取之。公孫道長見孔翁答應自己的要求,心中大喜,連忙稱謝,並表示可以教孔翁陰陽之術,益壽延年。

話說公孫道長瞞著李燁在孔府逍遙快活,孔府上下視公孫道長如神仙一般,每日都送兩名婢女供公孫道長修煉陰陽之術。李燁卻在新城土地上日夜忙碌,初到新城,滿目荒夷、雜草叢生、野獸出沒,好在未進入夏季,蚊蟲不多。先前開荒隊伍走出一條小徑,小徑兩旁灑滿石灰,一來可以作爲標記使用,二來可以起到消毒,防止病蟲害的作用。

大量青壯勞力都安排到田地裡開荒,剩下的都是一些女人與老人,李燁將這些人以百人爲一組,分成了四十多組,每組安排一名組長、兩名副組長,分別負責生產、生活、衛生等工作。李燁最怕的就是這些人的衛生情況,新城本就是未開發的荒原地區,一下子聚集了二三萬人到新城,萬一出現什麼傳染病,李燁就算白忙乎了。

所以,李燁制定了嚴格的個人衛生制度,不許喝生水、不許隨地方便、不許污染水源,勤洗手、勤洗衣,有病及時彙報,李燁一下在列出了十多條制度,讓李燁的學生在饑民中宣傳。違反個人衛生管理制度,不管男女老幼,只要違反一次杖十下,第二次加倍,第三次就滾蛋。開始的時候,制度在饑民中產生了牴觸情緒,許多人不以爲然,認爲李燁這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但是,在李燁的高壓政策下,很少人敢犯第二次,到不是這些饑民認爲李燁做的對,而是怕李燁真的把他們趕走,現在離開新城只有死路一條。在個人衛生制度推行不久,新城建設工作正式開始,首先李燁將新城劃成東南西北和城外工業園五個部分,每個部分又劃成諾幹個小單元,每個小單元都有一個百人組進行建設施工,李燁的學生負責施工中的任務安排和協調工作。

李燁在新城造的第一批建築物竟然是廁所,就幾十座分佈在新城周圍,這些廁所都被建設成小別墅的樣子,外觀漂亮,內部也乾淨。一些身體上有殘疾的人,居住到廁所旁,專門負責廁所的衛生打掃。李燁這種奇怪的舉動,在別人看來,簡直就是浪費人力、物力資源,但是沒有人敢在李燁面前說三道四,生怕有暴君潛質的李燁把他趕出去。

新城建設初期,主要任務是燒荒、整地、修路,把新城城市的輪廓大致的規劃出來,並不建設什麼房屋。李燁的工作主要是查看施工的進度,及時修改規劃中出現的錯誤,並在沙盤中修改新城的模型。新城外還有兩支隊伍正在緊張的忙碌中,一支是以前的燒瓷工匠改行成爲燒磚匠,大約有二百多人,十幾個山寨版窯爐在日夜不停的燒製磚瓦。另一支是以木匠爲主的隊伍,大約有四五百人,砍伐嶗山周圍的木材,最好的留作造船使用,稍差些加工成各種木料、木板,儲備起來準備用於新城的建設。

每天嶗山上的大批木材被砍伐運送到山下,好的木材被送到木材加工廠,質量差的木材直接被送入窯爐中焚燒,新城上空每天都瀰漫著大量的黑煙,加上燒荒產生的黑煙,新城周圍就如同進入了黑風寨一般。爲了新城的未來發展,李燁現在可不做什麼環保主義者,但是水土流失的危害還是知道些,被砍光的山頭會被栽種上樹苗、棗樹或者桑樹苗,這麼做可以保證一兩年後,就能產生經濟效益。

劉木匠除了加工木料外,最重要的就是儘快的熟悉織布機的生產加工,溫林旭把家中三臺原始的織布機交給李燁,李燁把織布機送到新城後,便開始研製改造這些織布機。李燁花了三天的時間把三臺織布機改造完成,爲了實驗李燁改造後的織布機,李燁從饑民中挑選了幾名有經驗的女子進行測試。織布機的改造效果還不錯,生產效率提高了六到八倍,可是這些織布機在連續使用兩天後就發生了故障,檢查發現是由於織布機的速度加快了,運動部件的牢固程度便達不到要求,同時以前的連接部分磨損的也相當嚴重。這些問題李燁設計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注意,還是有固定思維在作怪,好在這些問題並不是太致命,加固一下並安裝一些鐵製部件就可以解決問題。

李燁在劉木匠的木工坊裡先定購了十臺這樣的織布機,作爲紡織廠的教學用機,招收了一百多名女工,讓她們在幾名熟練工的帶領學習操作使用。爲什麼說李燁是在木工坊訂購織布機,而不是叫劉木匠生產呢?李燁非常討厭公私不分的經營模式。早在劉木匠建設加工廠的時候,李燁便出錢和劉木匠合資開辦工廠,當然是李燁出錢,劉木匠出技術,劉木匠佔股份百分之十五,其中百分之五是作爲劉木匠管理木工廠的紅利。

劉木匠不明白李燁爲什麼這樣做,自己給李燁打工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怎麼自己搖身一變,有了自己的木工廠了。李燁想給劉木匠講現代化企業的管理模式,想想還是算了,講了劉木匠也不明白,反正就這麼做就可以了,李燁也懶的解釋。所以,木材加工廠的每一筆支出和收入必須清楚,雖然,李燁現在是不會付錢給劉木匠,但是賬目必須要明明白白。

提到賬目,李燁又想起了小蘭,小蘭現在成了李燁的超級員工,身兼數職:老師、秘書、會計,外加李燁的侍妾,還是那種不用付工資的極品。要是放在現代,小蘭不跟李燁吵死,也要分李燁的家產。每次想到小蘭的時候,李燁都感到一些內疚,不知道自己以後怎麼補償小蘭。

第787章 宋威的剿匪(二)第854章 趁火打劫(二)第73章 楊府夜宴(一)第338章 海州救鹽犯(二)第475章 馳援蘇州(二)第114章 秦山島殲敵(一)第697章 鴻門宴(四)第343章 新城見聞(五)第160章 斤斤計較細謀劃第412章 程府嫁女(四)第799章 錯失良機(三)第36章 初見李儇第221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五)第326章 李燁出任登州(二)第882章 行政劃分(二)第189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五)第397章 整頓登州(一)第798章 錯失良機(二)第297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五)第543章 爭風吃醋第105章 徐州買糧(一)第497章 奚人嫁女(三)第136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786章 宋威的剿匪(一)第53章 擺駕驪山第815章 一盤散沙第719章 偷樑換柱(二)第569章 天機(六)第285章 鄄城葛莊險遇害(三)第837章 壯士斷腕第185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第673章 渤海國來人第341章 新城見聞(三)第766章 跳樓大甩賣(一)第453章 體察民情(三)第775章 倭國貨幣第266章 劉鄩智取大澤山(四)第573章 真實的謊言(四)第582章 龐勳餘孽(二)第390章 深入虎穴(五)第736章 新官僚體制(一)第141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88章 元宵佳節(一)第65章 仁壽的封地第429章 一致對外(一)第673章 渤海國來人第841章 最後的末日(二)第172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805章 東線作戰(三)第893章 整肅官場第960章 又見羅隱(二)第718章 偷樑換柱(一)第297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五)第724章 早朝第61章 新年新裝第542章 家第312章 商州平民亂(五)第314章 商州平民亂(七)第835章 大潰敗(二)第268章 黃金白銀的價值第264章 劉鄩智取大澤山(二)第128章 猛龍過海(四)第119章 即墨新城規劃(一)第705章 陰雲密佈(三)第175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472章 遠赴江南(七)第50章 有情有義第863章 出逃(三)第654章 不要白不要第674章 鐵與血第836章 大潰敗(三)第798章 錯失良機(二)第53章 擺駕驪山第383章 卑沙城之戰(一)第53章 擺駕驪山第874章 吃我的是要還的第560章 新城上元燈節(五)第186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第814章 東線戰事平息第882章 行政劃分(二)第845章 趕盡殺絕(一)第861章 出逃(一)第697章 鴻門宴(四)第374章 執掌登州(一)第442章 大興冤獄(五)第130章 猛龍過海(六)第740章 金融創新第515章 出使倭國第719章 偷樑換柱(二)第124章 海闊憑魚躍(三)第746章 渤海國中秋佳節(五)第809章 拖死你(三)第380章 長山島海戰(一)第872章 耽羅國第952章 波斯復國(二)第286章 汴梁城內遇奇才(一)第31章 泰寧軍節度使第839章 陰差陽錯第648章 大號孔明燈第737章 新官僚體制(二)
第787章 宋威的剿匪(二)第854章 趁火打劫(二)第73章 楊府夜宴(一)第338章 海州救鹽犯(二)第475章 馳援蘇州(二)第114章 秦山島殲敵(一)第697章 鴻門宴(四)第343章 新城見聞(五)第160章 斤斤計較細謀劃第412章 程府嫁女(四)第799章 錯失良機(三)第36章 初見李儇第221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五)第326章 李燁出任登州(二)第882章 行政劃分(二)第189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五)第397章 整頓登州(一)第798章 錯失良機(二)第297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五)第543章 爭風吃醋第105章 徐州買糧(一)第497章 奚人嫁女(三)第136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786章 宋威的剿匪(一)第53章 擺駕驪山第815章 一盤散沙第719章 偷樑換柱(二)第569章 天機(六)第285章 鄄城葛莊險遇害(三)第837章 壯士斷腕第185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第673章 渤海國來人第341章 新城見聞(三)第766章 跳樓大甩賣(一)第453章 體察民情(三)第775章 倭國貨幣第266章 劉鄩智取大澤山(四)第573章 真實的謊言(四)第582章 龐勳餘孽(二)第390章 深入虎穴(五)第736章 新官僚體制(一)第141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88章 元宵佳節(一)第65章 仁壽的封地第429章 一致對外(一)第673章 渤海國來人第841章 最後的末日(二)第172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805章 東線作戰(三)第893章 整肅官場第960章 又見羅隱(二)第718章 偷樑換柱(一)第297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五)第724章 早朝第61章 新年新裝第542章 家第312章 商州平民亂(五)第314章 商州平民亂(七)第835章 大潰敗(二)第268章 黃金白銀的價值第264章 劉鄩智取大澤山(二)第128章 猛龍過海(四)第119章 即墨新城規劃(一)第705章 陰雲密佈(三)第175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472章 遠赴江南(七)第50章 有情有義第863章 出逃(三)第654章 不要白不要第674章 鐵與血第836章 大潰敗(三)第798章 錯失良機(二)第53章 擺駕驪山第383章 卑沙城之戰(一)第53章 擺駕驪山第874章 吃我的是要還的第560章 新城上元燈節(五)第186章 三位一體謀發展第814章 東線戰事平息第882章 行政劃分(二)第845章 趕盡殺絕(一)第861章 出逃(一)第697章 鴻門宴(四)第374章 執掌登州(一)第442章 大興冤獄(五)第130章 猛龍過海(六)第740章 金融創新第515章 出使倭國第719章 偷樑換柱(二)第124章 海闊憑魚躍(三)第746章 渤海國中秋佳節(五)第809章 拖死你(三)第380章 長山島海戰(一)第872章 耽羅國第952章 波斯復國(二)第286章 汴梁城內遇奇才(一)第31章 泰寧軍節度使第839章 陰差陽錯第648章 大號孔明燈第737章 新官僚體制(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州市| 连州市| 藁城市| 花莲县| 邵阳市| 积石山| 桦南县| 漳浦县| 靖安县| 星子县| 芜湖市| 太仆寺旗| 乐亭县| 策勒县| 揭东县| 包头市| 定西市| 三原县| 象山县| 杭锦旗| 瑞金市| 肇东市| 百色市| 宁都县| 阿坝| 东至县| 常宁市| 横山县| 武平县| 资源县| 东乡| 濉溪县| 宿松县| 凤城市| 霍邱县| 井研县| 三原县| 桂东县| 新源县| 兴隆县| 绥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