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37章 新官僚體制(二)

科舉制度爲以後歷代王朝所沿用,但到了明清時期,專重“四書”“五經”,以八股文取士,禁錮了士人的思想,極大地束縛了知識分子的創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是中國近代落後於西方文化的主要因素。

中國古代主要經歷了四種選官制度:察舉制度、徵辟制度、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度,這些選官用人制度對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同時也表現出各種弊端。

在封建社會中國家以私有制爲基礎的君主制度、無法以一己之力來維繫整個國家機構的運轉和日常事務的處理,這就出現了官僚。從中央到地方、任用了一定數量的官僚併成立了一系列完整的官僚制度來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這就是官僚體系的建立。

尤其是到了近代,官僚體系在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中相比在封建社會時更能體現出其落後的方式和效率。其出現的脫離實際、脫離羣衆、做官當老爺的領導作風、不深入基層和羣衆,不瞭解實際情況,不關心羣衆疾苦,飽食終日,無所作爲,遇事不負責任;獨斷專行,不按客觀規律辦事,主觀主義地瞎指揮等。有命令主義、文牘主義、事務主義等表現形式、即爲官僚主義。

不過唐代的科舉制度剛剛興起,許多弊端還沒有被發現,科舉制度的弊端被科舉制度的光環籠罩,人們只看見了燈的光亮,卻沒有注意到燈臺下面的黑暗。

敬翔當然不會認爲李燁這樣做法有什麼好處,雖然李燁並沒有廢除科舉制度,但是科舉制度的鯉魚跳龍門的光彩被李燁無情的打破,十年寒窗、一朝登科便後世無憂,這纔是文人對科舉趨之若鶩的吸引力。

在敬翔看來,科舉制度的吸引力被李燁大大的削弱了,文人十年寒窗就是想有一天跳龍門,李燁不僅把科舉制度的吸引力將低了,而且科舉制度的難度也同時將低了。一旦按照李燁的意思,李燁在遼東半島大規模推行小學教育,參加科舉考試的就不是幾百人,而是上萬人。更要命的是,李燁還要組建的將科舉考試的內容改變,以前學的四書五經將不是考試的重點,數學、物理、化學和歷史也要作爲考試的內容。

當然,李燁並不準備一步到位,這當然也不現實,同時很容易製造矛盾,但是李燁準備這樣做了,現在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像敬翔這樣讀了十幾年四書五經的人大有人在,敬翔擔心李燁的政策會將一些準備投靠李燁的文人阻擋在門外,這點李燁並不擔心,現在只是實行階段,還沒有到全面鋪開的時候,舊有的文人會被放到一個單獨的科舉考試中,這種制度有點像明代的南北分科錄選,這扇大門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開放,以後會慢慢偏向於公務員的錄取,敬翔發現李燁考慮的還是很周到的,顧及了各方面的利益。

李燁的小學普及計劃都沒有完全推廣,憑什麼阻止舊有的文人加入李燁的官僚體系,短期來看科舉制度不但不會廢止,而且要強化完善,這是吸引遼東半島以外的文人一種手段。

敬翔對於李燁這種兩條腿走路的方法並不感到奇怪,舉例來說,大唐雖然普及了科舉制度,但是察舉制度、徵辟制度在特殊的情況下依然存在,不是有一句話:終南捷徑。唐朝進士盧藏用沒有官職,他來到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隱居以擴大影響,後來朝廷終於讓他出來做官。司馬承禎想退隱天臺山,盧藏用建議他隱居終南山。司馬承禎說:“終南山的確是通向官場的便捷之道啊”,盧藏用深感羞愧。

許多的事情並不是只有一條路可以走,條條大路通羅馬,李燁作爲實際的統治者,需要的不是足智多謀而是善於納諫,從無數的建議中尋找最爲合理有用的方法,這纔是上位者應該具備的才能。

敬翔現在有時間也在學習李燁編寫的新教科書,對於新知識的理解和吸取,敬翔有時比李燁更加執著、熱情,在敬翔來看李燁的新知識的確爲天下的百姓開啓了一扇嶄新的窗戶,敬翔並不像明清的文人一味的排斥西洋文化,敬翔這時候更像一塊海綿,努力的希望自己能夠跟上李燁的思維速度。

李燁其實也就是佔了後世信息爆炸的好處,什麼都懂、什麼都知道,其實什麼都不精、什麼都是一知半解,短時間來看還沒有什麼問題,至少不會出西洋鏡,但是一旦新知識普及後,等到新知識開始醞釀、生根、發芽後,李燁並不比古人有什麼優越性。

雖然在李燁的官吏改革讓敬翔一時無法理解和接受,敬翔還是努力的一遍又一遍的從李燁的思維中榨取有用的營養,敬翔在辯論中學習、在推敲中提高、在學習中頓悟,舉一反三從李燁的準備推行的官吏制度中尋找蛛絲馬跡。

很快,敬翔便發現了李燁的部門設計中的缺陷,唐代一個縣裡的官吏往往只有三五十人,上等縣的官吏人數也不超過百人。而李燁正在推行的官吏制度,一個縣衙的官吏人數將達到上千人之多,一下子暴漲了十幾倍,相應的財政也要增加十幾倍,這對於一個以小農經濟爲主體的社會,要養活這麼多的官吏就意味著要大幅度的增加稅收,錢從什麼地方來。

唐代的官員待遇並不低,在整個封建王朝中,唐代官員的待遇僅次於宋代,而宋代最大的問題恰恰就是冗官,這是真正拖垮宋代的主要原因。敬翔當然不知道宋代,也不清楚宋代的財政窘境,但是知道一個縣的財政無論如何都養不起上千官吏,這纔是敬翔真正擔心的問題。

李燁也知道養活上千官吏意味著什麼,不管在什麼時代,養活大量官吏都要用去全部財政的大部分,後世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每年用於養活各級官員的費用就要佔全國總財政的百分之三,而同時期教育的投入還不到百分之三點五,可見要養活大量的官吏需要用去多少納稅人的錢。

唐代一個縣要比後世一個市大了幾倍,但是生產力的落後,嚴重製約了經濟實力的發展,所以一個縣能養活多少人,不是需要花多少錢的問題,而是要考慮這些錢佔縣財政的比例,一個貧困縣根本養活不了一千名官吏,但是一個經濟發達的縣,養活一千名官吏根本不成問題。新城有一千名各級官吏(包含教師和警察),剛開始的時候,新城根本無法負擔這些多官吏的薪金,但是隨著新城經濟的增長,養活官吏的費用所佔的比例在逐年降低,已經下降到現在的百分之五,而且還有下降的趨勢。

李燁和敬翔之間討論的結果並不是一個縣可以有多少官吏,而是一個縣的經濟實力到底能夠支撐起多少名官吏,以前官的俸祿名義上是從朝廷劃撥,實質上官員的俸祿和小吏之間的薪金都是有縣財政進行支付,一個浮在表面、一個沉在水中,不管結果如何都要從縣百姓身上索取。

李燁不過是把一個縣的官吏應該支付的薪金集中起來,省去了中間的盤剝,讓所有人都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的稅賦到底是交給了誰。領薪金是從國家財政中支出,難道那些巧立名目的亂收費就不是國家的財政,這就好像偷書不是偷的混蛋邏輯,公務員並不產生任何社會價值,官吏所有的薪金都來至全國的財政,而全國財政的根源就是納稅,所以說百姓養活了官吏,而不是國家養活了官吏,官吏應該給百姓負責,而不是向國家負責。

這種新穎奇怪的邏輯理論讓敬翔有些迷糊,現在敬翔給李燁打工,突然李燁說敬翔其實是在給整個遼東半島打工,這樣的理論敬翔還是第一次聽說。

李燁在給敬翔灌輸國家的概念,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或者歷史的社會羣體,在這個定義中,一個國家沒有具體的邊界;國家也指那些享有共同領土和政府的人民,如世界上大多數的多民族國家。在社會科學和人文地理範疇,國家是指被人民、文化、語言、地理區別出來的領土;被政治自治權區別出來的一塊領地;一個領地或者邦國的人民;跟特定的人有關聯的地區。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範圍內的人羣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一般國家行政管理當局是國家的象徵,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利的國家機構,在一定的領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

簡單的來說,國家從來都是存在的,而在某一個時期中產生的統治者只是國家的代言人,國家和百姓之間是利益的共同體,國家可以沒有統治者,統治者必須要有國家。在歷史的長河中,朝代只是統治一段時間國家,所以國家會有很多的朝代,而朝代卻不可能長久存在,那些認爲朝代會千秋萬代不朽的統治者,無疑是癡人說夢異想天開罷了。

第298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六)第420章 烽煙四起(二)第891章 商會第854章 趁火打劫(二)第259章 大澤山牙兵叛亂(二)第476章 馳援蘇州(三)第464章 登州兵變(三)第276章 大行城之戰的影響(一)第956章 治國理念第644章 水鬼部隊第177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309章 商州平民亂(二)第749章 念奴嬌第549章 男人的煩惱第641章 志願軍第326章 李燁出任登州(二)第317章 終南山尋醫問藥(二)第299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七)第324章 李燕失蹤之謎(二)第626章 希望之城(三)第42章 喬遷之喜第107章 徐州買糧(三)第425章 重拳出擊(四)第547章 病情第333章 路遇宋州(三)第652章 水土不服第209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三)第101章 出行(七)第604章 順水推舟(二)第752章 跨海東渡(二)第206章 夢想騰飛的地方(九)第597章 沂水再戰(四)第842章 最後的末日(三)第825章 僵局第855章 金蟬脫殼(一)第220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四)第51章 開店謀劃第951章 波斯復國(一)第400章 登州經濟戰(二)第768章 跳樓大甩賣(三)第624章 希望之城(一)第469章 遠赴江南(四)第789章 宋威的剿匪(四)第644章 水鬼部隊第425章 重拳出擊(四)第835章 大潰敗(二)第567章 天機(四)第835章 大潰敗(二)第241章 真假強盜襲即墨(三)第455章 體察民情(五)第239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九)第386章 卑沙城之戰(四)第685章 善後事宜(二)第316章 終南山尋醫問藥(一)第703章 陰雲密佈(一)第734章 平妃琦夢(二)第614章 沂河大決戰(三)第311章 商州平民亂(四)第436章 奚人聯姻(二)第399章 登州經濟戰(一)第647章 新知識第642章 山神的憤怒第882章 行政劃分(二)第946章 寅吃卯糧第804章 東線作戰(二)第390章 深入虎穴(五)第39章 小兒坊小兒第544章 兩女爭夫第146章 劈波斬浪乘風處第837章 壯士斷腕第954章 迎娶兩女第620章 挖坑(二)歷史人物第950章 吉兆之地第259章 大澤山牙兵叛亂(二)第810章 西線作戰(一)第724章 早朝第236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五)第388章 深入虎穴(二)第511章 真真假假的交易第89章 元宵佳節(二)第293章 東都饑荒學子怒(四)第278章 雲門山看相驚魂(一)第281章 溫泉美酒識英雄(一)第841章 最後的末日(二)第391章 因愛成恨(一)第463章 登州兵變(二)第140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297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五)第719章 偷樑換柱(二)第301章 仁壽公主二進府(一)第137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696章 鴻門宴(三)第511章 真真假假的交易第242章 真假強盜襲即墨(四)第50章 有情有義第813章 誘敵深入第527章 隱瞞還是欺騙(二)第398章 整頓登州(二)第701章 一死萬事休
第298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六)第420章 烽煙四起(二)第891章 商會第854章 趁火打劫(二)第259章 大澤山牙兵叛亂(二)第476章 馳援蘇州(三)第464章 登州兵變(三)第276章 大行城之戰的影響(一)第956章 治國理念第644章 水鬼部隊第177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309章 商州平民亂(二)第749章 念奴嬌第549章 男人的煩惱第641章 志願軍第326章 李燁出任登州(二)第317章 終南山尋醫問藥(二)第299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七)第324章 李燕失蹤之謎(二)第626章 希望之城(三)第42章 喬遷之喜第107章 徐州買糧(三)第425章 重拳出擊(四)第547章 病情第333章 路遇宋州(三)第652章 水土不服第209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三)第101章 出行(七)第604章 順水推舟(二)第752章 跨海東渡(二)第206章 夢想騰飛的地方(九)第597章 沂水再戰(四)第842章 最後的末日(三)第825章 僵局第855章 金蟬脫殼(一)第220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四)第51章 開店謀劃第951章 波斯復國(一)第400章 登州經濟戰(二)第768章 跳樓大甩賣(三)第624章 希望之城(一)第469章 遠赴江南(四)第789章 宋威的剿匪(四)第644章 水鬼部隊第425章 重拳出擊(四)第835章 大潰敗(二)第567章 天機(四)第835章 大潰敗(二)第241章 真假強盜襲即墨(三)第455章 體察民情(五)第239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九)第386章 卑沙城之戰(四)第685章 善後事宜(二)第316章 終南山尋醫問藥(一)第703章 陰雲密佈(一)第734章 平妃琦夢(二)第614章 沂河大決戰(三)第311章 商州平民亂(四)第436章 奚人聯姻(二)第399章 登州經濟戰(一)第647章 新知識第642章 山神的憤怒第882章 行政劃分(二)第946章 寅吃卯糧第804章 東線作戰(二)第390章 深入虎穴(五)第39章 小兒坊小兒第544章 兩女爭夫第146章 劈波斬浪乘風處第837章 壯士斷腕第954章 迎娶兩女第620章 挖坑(二)歷史人物第950章 吉兆之地第259章 大澤山牙兵叛亂(二)第810章 西線作戰(一)第724章 早朝第236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五)第388章 深入虎穴(二)第511章 真真假假的交易第89章 元宵佳節(二)第293章 東都饑荒學子怒(四)第278章 雲門山看相驚魂(一)第281章 溫泉美酒識英雄(一)第841章 最後的末日(二)第391章 因愛成恨(一)第463章 登州兵變(二)第140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297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五)第719章 偷樑換柱(二)第301章 仁壽公主二進府(一)第137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696章 鴻門宴(三)第511章 真真假假的交易第242章 真假強盜襲即墨(四)第50章 有情有義第813章 誘敵深入第527章 隱瞞還是欺騙(二)第398章 整頓登州(二)第701章 一死萬事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陵县| 四子王旗| 海丰县| 正安县| 建阳市| 海南省| 应城市| 建平县| 太白县| 岳西县| 黎城县| 万山特区| 保定市| 即墨市| 会宁县| 东莞市| 南漳县| 巍山| 沅陵县| 景谷| 舟山市| 贵港市| 武胜县| 广丰县| 孟州市| 姚安县| 铁岭市| 长泰县| 二连浩特市| 尉犁县| 旬邑县| 公安县| 中江县| 开封县| 海晏县| 昭通市| 犍为县| 定陶县| 巴东县| 临桂县| 迁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