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人骨子裡的那份堅韌、忠誠與鐵血毋庸置疑,這是民族性格和千百年來的無數次戰爭融合所積累下來的,但同時,中國軍人又是愛好和平的一羣人,中國的軍人裡只有很少比例的盼著打仗的鷹派。
中國軍人總是忠於國、愛著家,而衛國的目的說到底就是爲了保護好自己的家,以往大多數時候,中國軍人總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才奮起反擊,這也就導致了中國曆來在面對外族的入侵時,總是在先期吃虧的原因。
但是,一旦中國軍人的反抗意識被激起了,保家衛國的情懷和對敵人的仇恨被喚起了,那麼這種力量將是無窮的,甚至是恐怖的。
用中國的古話說就是: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印度軍隊和中華軍在現在孟加拉國的戰爭暫時結束了,對於中國政府要求的邊境問題,印度方面同意談判,中國政府派出中華軍推薦的包家恩作爲首席談判代表,隨即,他率領的龐大代表團啓程直奔新德里。
葉奮韜親自送到機場,“家恩,和那些阿三不用制氣,安全最重要,平安回來就好,大不了再來一仗,克里特回作爲見證人和你一起去。”
1953年12月19日,印度首都新德里上空陰雲密佈,細雨霏霏,瀰漫升騰的水汽猶如濃厚的暮藹,籠罩著整座城市,國際機場上的各色信號燈,也失去了往日的絢麗光彩,遠遠望去,好似一篷篷朦隴的光暈。
印度總理兼外交部長尼赫魯,站在貴賓廳寬大的落地窗前,久久地凝視著窗外的停機坪。
他身著長袍,棕色的臉龐上嵌著一對黑亮而靈變的眸子,微微翕動的嘴脣不知在自語些什麼。
他步伐穩健,精神矍鑠,除了那一頭華髮和脣間黑白相雜的鬍鬚,任誰也不會相信,他已經是62歲的高齡了。
“這位老人推動了世界。”
印度人這麼說,世界上許許多多國家領導人都這樣評價過他。
新德里,1953年12月25日晚7時30分,中國政府首席談判代表包家恩將舉行記者招待會。
消息傳來,頓時轟動了新德里的記者。
各外國領事館及新聞臺社都知道,在此之前中國首席談判代表包家恩曾提議和尼赫魯共同舉行記者招待會,這個意見遭到了印方的拒絕。
爲了使各國外交使團和輿論界對中國立場有進一步的理解,鄧公才決定單方面行動。
新德里的新聞記者向來以敢於藐視權威和大人物,以尖銳的詰問和發難使別人難圓其說而引爲自豪,如今,居然碰上一個敢在獅子嘴上捋脣毛的。
晚7時一到,總統府圓柱廳裡已是人頭攢動、空無一席了,記者們靜候鄧公登場。
經受過風Lang和戰火考驗的中華軍首席談判代表包家恩閱歷驚人的豐富,他似乎已經預見到招待會上可能出現的尷尬場面,爲了取得先聲奪人的效果,平息一下有些記者有目的的憤怒火氣。
人一到齊,工作人員便開始散發早打印好的中國政府的聲明,上面扼要簡潔地闡述了中國的立場:邊界從未劃定,問題通過友好協商解決,在談判未達成協議之前,雙方應維持現在邊界現狀,不應片面行動,更不允許使用武力來改變這種狀況。
最後,包家恩將雙方的共同點或接近點規納爲六條,一併印在顯赫的位置上。
晚7時20分,包家恩帶領隨行人員走近圓柱廳的邊門,美聯社常駐中華軍記者韋爾娜小姐突然閃了出來,惶急地說:“包先生,有幫人準備不顧外交禮儀向您發難,您可要小心啊!”
包家恩微微點頭,從容不迫他說:“謝謝您,韋爾娜小姐。”說完繼續前行。
韋爾娜小姐又迅疾地搶到前邊,語音悽顫地說:“包先生,這不是招待會,是射擊場,您是唯一的靶於,上千只槍口都瞄準了你,你最好不能進去。”
包家恩嚴肅了,輕輕撫了撫韋爾娜小姐瘦削的肩膀。“放心吧,日本人的子彈沒有打倒我,新德里的子彈更打不倒我。”
韋爾娜小姐沒有危言聳聽。
的確,印度新聞托拉斯的一夥人,預先搶佔了有利位置,準備在包家恩一走進大廳時,就狂呼口號,給他一個下馬威。
可惜得是,他們的注意力被手中的中國政府的聲明吸引住了,以至包家恩跨進大廳,踏著紅地毯,緩緩走上靠前排居中的講臺時,纔有一個尖細的聲音喊:“中國佬,滾出去!”
但這陣小小的騷動還沒等掀起大Lang,就被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淹沒了。
包家恩用睿亮的雙目掃視了一下會場,然後用英語開始了45分鐘的講演,他的語音沉穩,略帶沙啞,卻極富魅力。
臺下的記者在筆記本上唰唰地記錄著,他再次重申了中國的立場,最後他情真意切他說:“中國、印度,都有著5000千年的古老文明,印度的聖河佛殿、經典頌文,曾經給中華民族的成長注入過豐厚的營養。
中國的四大發明,特別是造紙術和火藥,也爲印度的經濟、文化的繁榮做過貢獻。
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和平相處,休養生息,我希望,我們這一代人,即使遇到再大的問題,也應坐下來,通過協商、談判解決,切不可對上辜負了列祖列宗的遺德,對下貽害後世子孫。”
他的演講剛一結束,圓柱廳裡便爆起掌聲的大潮,韋爾娜拍著巴掌,興奮地站了起來,數百名記者受到感染,也紛紛離座站起來。
在新德里召開記者招待會,是一種令人畏懼的煎熬。
印度內政部長夏斯特里在一次招待會上曾被質問得面紅耳赤,當場出醜。
印度財政部長德賽竟在招待會中途被噓下講臺。
這一點各國的領導人和政治家都有耳聞。
但是,令人無可爭辯的是,自從包家恩跨進這座圓柱廳的第一步起,他就控制了整個會場,那些準備發難、炮轟的記者們,居然隨著包家恩的一舉手、一投足,語音的抑揚起伏,老老實實地聆聽了45分鐘,這確實令人不可思議。
包家恩端起茶杯,側身呷了一口茶,在演講中他從不正對聽衆喝水,事無鉅細,都處處體現出對他人的尊重,這就是他的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