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69章 風雲漸起(十五)

見胤禛如此,康熙反像是起了玩心一般地哈哈大笑,“朕還就拿他做個樣子,倘若真有才幹的,就因人設職、因人設事也不妨。要有一天讓你總領差使,你也可這麼辦,這才叫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總不成你還拿著小心思與他們計較?”“兒臣失儀。”胤禛一時也覺有些失態,當下尷尬地立起身來,垂頭道,“兒臣是覺著,這奴才都要給皇阿瑪您慣出毛病來了……事權假於一人,其人便易生驕縱之心,時候長了難免生出些弊端,兒臣愚鈍,只覺用人之道也須防著將來之變。”

康熙這會兒卻是玩味地看了一眼胤禛,隨即目光也變得深遠起來,諸般事體在眼前一一掠過,悠悠嘆了聲道,“這便看自家修爲了,心術正的,他自己就知道謙沖進退,哪需要你白費這些手段;要是那心術不正的,你再防著他,也總要反的,反而顯得你不大度。你守慎是好的,然有時也須些氣魄,用人任事是門學問,你要好生體會著。想朕在位六十年,無一日敢有懈怠之心,如此尚覺諸事不易,所爲難者,亦不過‘人心’二字啊。”這便是帝王心術了,如今皇父每每與他閒來聊及,益發是往明白了說,胤禛心頭閃過一味複雜,可有些話終究是想問卻不敢問,生生在嗓眼兒裡抑住了,垂首道,“皇阿瑪聖慮高遠,兒臣謹受教。”

見胤禛單恭聲應著,也不敢隨口接話,康熙隨意擺擺手,繼而拊在膝上對他道,“等明年諸事都忙罷了,再找個清閒的時候兒上你園子裡去,還有你那兩個兒子,也帶來讓朕看看。”“謝皇阿瑪恩典——”胤禛欣喜之餘,猛地就想到世子的事兒上了,正想著措辭還不及再回,卻又被康熙打斷道,“不過話說在頭裡,冬至祭天,朕一定要去,不要再跟朕囉嗦。”這會子卻是教胤禛哭笑不得,應也不是,不應又不敢,立時換了副苦瓜臉,滿臉都掛著爲難道,“皇阿瑪,可這也不是兒臣一個的意思,太醫也說您身子方纔大好,理當居宮善加調攝,不宜親詣祭禮,諸王大臣勸止,俱是爲著皇阿瑪龍體……”

“朕已有旨了。”康熙皺了皺眉,胤禛見此,也不敢再深勸,只得道,“嗻,皇阿瑪求勤敬慎之意,兒子原體會不及,這便去尋兄弟們說。”康熙聽了,這方帶出些笑意,“不過去趟天壇罷了,哪兒來的這麼多關礙,再說朕的身子,朕自個兒心裡有數。再有祭暫安奉殿、孝陵、孝東陵的事,朕就不去了,這回你代著去一趟罷。”“嗻,兒臣遵旨。”胤禛打袖跪了,康熙卻是看他還掛著一臉恭敬又爲難的樣子,似是瞧出他所想,有意無意地道,“王大臣那頭也容易,往年冬至朕有足疾未去,王以下、公以上俱不行齋戒,益發懶怠不成事了。”

冬至之後,胤禛、胤祹奉旨出京祭陵,巧的卻是隆科多也得了旨意隨同前去。一路行來已有半月,是夜駐蹕行宮,內外方掌起燈火,綿密的大雪就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胤祹尚在胤禛處還不曾回去,二人面前擱著一屜大薰籠,裡頭燃著地炭火嗶啵作響。“這雪下得夠大的啊,我看到明兒也停不了,別看是出了京,倒比我府裡呆著暖和些。”胤祹坐久有些乏了,捶了捶腰背,順眼望了望窗外,悠悠道,“要說這兩年京裡也是邪性,一年比一年冷,一到冬日裡就教人氣兒都喘不過來。”“皇阿瑪這不是讓你出來透氣兒了麼……”胤禛一笑,正要打趣他,就聽見殿門一響,轉見暖閣的棉布簾子挑開,隆科多一身風雪地鑽了進來,對著座上二人打袖下禮道,“奴才隆科多,請四爺、十二爺安。”

“出門在外,隆公爺就不必拘禮了。”胤祹忙笑著站起身來,自披了件狐皮大氅,又指了指隆科多滿沾著雪片的外罩,“屋子裡暖和,快先除了罷。”出的京來,原不比京中規矩嚴整,況於胤禛他自是熟識,胤祹也從來是個親厚的,奉旨領這一趟扈從的差事,隆科多頗倒覺自在些。“那?謝十二爺。”隆科多笑笑,一手已搭上了領釦,一面又下意識地望了胤禛。胤禛靠裡坐在暖炕上,也是一笑,又指了胤祹,引著他對隆科多道,“人家看顧關防的正經差事,就聽你一句吩咐還得巴巴地趕過來,你這會子倒又裝相!”

胤祹作怪似的一笑,樂道,“四哥您可別擠兌我,那我也得先借著您的王諭,才能夠請人不是?得,我這就先回去了。”說著攏了攏大氅,邊束著領釦,邊笑向隆科多道,“四哥原說是明早再尋你去,可我怕明兒見不著你耽誤事兒,所以今兒才單等著你來。還得麻煩公爺著人選匹好馬給我,我打算著明兒出去跑上一圈,好好活泛活泛身子。”“奴才記著了。”隆科多也是對著胤祹躬身一笑,待他出去,這方轉看了胤禛。

胤禛也極是無奈,示意隆科多坐了,方看了手邊的奏摺匣子對他道,“你別理他,原是有要事找你,教他插科打諢地一通瞎攪和。才接著皇上的批折,著你即刻回京,侍衛同關防都交給小十二,不然你看他哪能那麼高興?”“嗻。”隆科多趕忙應了一聲,又急急地從座中站起,問道,“皇上突然傳奴才回去,四爺可知所爲何事?”胤禛搖了搖頭,“看皇阿瑪的意思,像是有恩典加給你,自然是好事一樁,舅舅也不必懸心。”

隆科多聞言沉吟了一陣,擡眼看了看胤禛,低道,“那,奴才也不知猜得做不做準……之前皇上召見奴才的時候,跟奴才提過一事——”“什麼?舅舅坐著說。”胤禛再看他時,目光中不由帶了疑惑,他忽地想起之前皇父不允十四前往追剿策妄時,提及隆科多的話。隆科多卻像是負著氣性,只沉著臉,提著聲回他,“皇上告訴奴才說,之前奴才隨宗室一道在軍前效力,十四爺原不信奴才是個有本事的,只因著皇上贊過奴才,十四爺才細細留意,方纔信了,後來十四爺跟皇上奏請,讓把奴才調回來,怕奴才立功。”

胤禛極爲驚異地望著隆科多,他既不能相信皇父說的不真,也不敢相信隆科多自編出這樣的一篇瞎話,當下裡不禁半信半疑地問道,“他一個大將軍王,同舅舅爭的哪門子功呵?”“奴才怎麼敢編這樣兒的瞎話?”隆科多忽然聲裡都透著急迫,卻也沒等來胤禛的迴應。接著,暖閣中陷入了長久的寂靜,只聽見薰籠裡的炭火在不停地嗶啵作響,正當壁角宮燈裡的燭火搖曳了一下兒,隆科多方纔打破了沉默,“皇上還說,既是都覺著奴才有本事,就讓奴才也掌兵看看……”

第330章 萬壽(七)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第51章 初識愁滋味(五)第153章 冷暖自知(四)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第262章 塵埃落定(五)第107章 嫌隙(二)第206章 驚變(二)第192章 風雨欲來(五)第68章 何去何從(九)第41章 麻煩(一)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155章 冷暖自知(六)第389章 問鼎(十三)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248章 議儲(一)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256章 議儲(八)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170章 南巡(一)第181章 科舉弊案(三)第52章 初識愁滋味(六)第91章 首戰葛爾丹(七)第168章 封爵(一)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256章 議儲(八)第78章 出征(一)第381章 問鼎(五)第68章 何去何從(九)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171章 南巡(二)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28章 傷逝(二)6 反思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21章 圍獵(五)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210章 驚變(六)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42章 麻煩(二)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279章 督撫之爭(五)第302章 南山遺恨(一)第82章 出征(五)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143章 二徵葛爾丹(十)第248章 議儲(一)第174章 南巡(五)第375章 風雲漸起(二十一)1 誕生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380章 問鼎(四)第115章 家宴(三)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20章 圍獵(四)第208章 驚變(四)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78章 出征(一)第206章 驚變(二)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367章 風雲漸起(十三)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81章 問鼎(五)第161章 河務(四)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147章 二徵葛爾丹(十四)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220章 混水(一)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30章 八阿哥(一)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第187章 懲戒第69章 何去何從(十)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267章 塵埃落定(十)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210章 驚變(六)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20章 圍獵(四)第21章 圍獵(五)第144章 二徵葛爾丹(十一)
第330章 萬壽(七)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第51章 初識愁滋味(五)第153章 冷暖自知(四)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第262章 塵埃落定(五)第107章 嫌隙(二)第206章 驚變(二)第192章 風雨欲來(五)第68章 何去何從(九)第41章 麻煩(一)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155章 冷暖自知(六)第389章 問鼎(十三)第241章 渾水(二十二)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248章 議儲(一)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256章 議儲(八)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170章 南巡(一)第181章 科舉弊案(三)第52章 初識愁滋味(六)第91章 首戰葛爾丹(七)第168章 封爵(一)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256章 議儲(八)第78章 出征(一)第381章 問鼎(五)第68章 何去何從(九)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171章 南巡(二)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28章 傷逝(二)6 反思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21章 圍獵(五)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210章 驚變(六)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42章 麻煩(二)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279章 督撫之爭(五)第302章 南山遺恨(一)第82章 出征(五)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143章 二徵葛爾丹(十)第248章 議儲(一)第174章 南巡(五)第375章 風雲漸起(二十一)1 誕生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380章 問鼎(四)第115章 家宴(三)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20章 圍獵(四)第208章 驚變(四)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78章 出征(一)第206章 驚變(二)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367章 風雲漸起(十三)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81章 問鼎(五)第161章 河務(四)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147章 二徵葛爾丹(十四)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220章 混水(一)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30章 八阿哥(一)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第187章 懲戒第69章 何去何從(十)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267章 塵埃落定(十)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210章 驚變(六)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20章 圍獵(四)第21章 圍獵(五)第144章 二徵葛爾丹(十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阴县| 呼图壁县| 宁明县| 普定县| 车致| 平原县| 金湖县| 德庆县| 绩溪县| 玉环县| 三河市| 梅河口市| 辽阳市| 文成县| 马尔康县| 大关县| 阳信县| 鲜城| 铜鼓县| 汝南县| 亳州市| 杭州市| 施秉县| 凤阳县| 桃江县| 望奎县| 玉山县| 南投县| 宜良县| 离岛区| 德令哈市| 格尔木市| 万州区| 阿尔山市| 元谋县| 家居| 金沙县| 新丰县| 台北市| 宁明县| 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