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環形建築羣,環繞著森林公園一般中心綠地,而且是三個同心圓,每一環都是深灰藏藍配色,好似藍寶石一般。
三個同心圓分別被標註了一期丶二期丶三期的字樣,從結構上不難看出一期體量還算正常,但後面的兩環就逐漸誇張了起來,考慮到環與環之間也有空地來保持光照,如果全部建成,恐怕如同一個小鎮。
這雖然只是概念圖,但設計師也考慮了實際施工問題,而不是一味地追求PPT裝逼,
比如二期和三期的建築羣,並非混元一體,而是斷點續連,給道路交通留下了富餘的同時,也大幅削減了成本,實際結構更接近變種的「十邊形」。
類似雨傘展開後那種幾何形狀,也可以說是齒輪模樣,
這也給整體風格帶來了不同的變化,幾何與科技的美感都得到了彰顯。
至於圓心綠地的倒吊之樹,因爲比例尺的原因反而沒那麼顯眼了。
陸濤花了十分鐘,講解了一下新總部的設計理念,以及一些結構的設計意義,聽得大家心潮澎湃。
雖然當前的研究院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做夢都能笑醒的工作環境了,但與眼前這個對比。
就好似精裝小公寓,與高雅莊園之間的對比。
翟達等陸濤下來後,才嘆了一口氣道:「雖然搬遷很麻煩,但迫於發展的需要和未來十年乃至更久的規劃,現在做出這個決定是成本最低的。」
身高接近一米九的大號美女王千羽舉手道:「會長,新的研究院會在哪裡?」
翟達沉吟片刻道:「這就又牽扯到第三件事,那就是碳化矽項目的建廠量產..:.我先說一下,這不單關係到『π』的成員,也關係到其他研究院員工,我事後會更廣泛的聽取大家意見。」
「因爲涉及到每個人的生活,我需要重頭講一下...各位知道諾基亞的總部在哪裡麼?」
王千羽立刻道:「芬蘭。」
「具體一點?」
顯然這個問題不是那麼容易回答。
諾基亞,目前全球排名前十的巨無霸,歐洲市值最高的企業,通訊電子第一把交椅,
力壓一個時代的科技巨頭,總部在芬蘭一個叫埃斯波的城鎮。
爲什麼說是城鎮,因爲那裡常住人口只有25萬人左右。
當然這也和芬蘭本身人口就稀少有關,但類似的例子還有。
微軟總部在華州雷德蒙德市,常住人口7萬。
蘋果的總部在加州庫比蒂諾市,常住人口5萬。
三星總部在韓國水原市,人口120萬。
許多大型企業傾向於選擇在小地方,雖然一部分是因爲發展之初就在那裡,但成長起來後也並未挪窩。
但並不妨礙他們成爲全球知名企業,並且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
誠然,東西方社會習慣有許多不同點,比如老美只要車子能開到就0K,他們是真的覺得開一兩小時車上班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也有一些共同點。
其一,小地方土地成本只有大城市的三分之一乃至更少,並且有充足的空間規劃和發展。
其二,小地方的巨無霸更能獲得重視和自主權,避免消耗精力在爭取複雜的城市資源中,在當地能獲得全力以赴的支持,有著超然的存在感,與行政勢力打交道也更主動。
不過西方能如此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建去哪裡都很爛,住在鄉下小鎮可能比住大城市舒服的多,只有窮人才擠在居民樓裡。
但對中國來說,人們還是更喜歡大都市的方便快捷,享受最好的基礎建設以及醫療條件。
「我不會武斷的告訴各位「我一定要去哪裡」,而是會根據各地方的資源稟賦丶政策條件做決定..但大體上有三個可能性。」
翟達伸出一根手指,而後下意識看向吳越,
吳越大概已經脫敏了......尤其是看過《斷指》後,也讓翟達對這個梗有些失望。
也許該找個新梗吳越了。
「其一,滬上,國內半導體企業比較最集中的地方,產業配套多,名校雲集丶人才多,國際化大都市,壞處是資源傾斜需要和許多半導體企業競爭,並且成本是國內最高的地方,無論土地成本還是建設成本,其實大型工廠會選擇在滬上的是少數,被扔到浦東鳥不拉屎的地方......和鄉下沒太大區別。」
「其二,深城,優勢的點和滬上差不多,壞處也是,相對而言,政策支持力度會更大些,但我本人對那座城市瞭解不夠,這些都是聽說。」
「其三,川渝,準確的說是蓉城與渝市二選一,優勢是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將高端產業鏈往內陸轉移,且水電資源充沛,半導體對這兩樣很看重,劣勢是兩地的工業稟賦並不算強,至少比長三角丶珠三角都差得多,高技術產業工人數量不多。」
「川渝地震帶對精密設備不利,但更西北水資源匱乏,半導體需要海量供水,大概也是許多企業不選擇去那的原因,不過若是配合地質考察勘探,未嘗不能找到合適的地方,
只是會很麻煩。」
三根手指收回,一直沒反應的吳越卻看了過來。
似乎看出了翟達的猶豫。
盧薇也轉過頭來,似乎在鼓勵翟達。
翟達嘆了一口氣:「其實還有第四個選項,先說好,這是夾雜了私心的。」
衆人豎起了耳朵。
這次翟達沒有數手指,而是雙手攤開,坦誠道:
即便有私心,也是坦坦蕩蕩的有私心。
「其四,東陽。」
原本翟達以爲,此時會有人跳出來說:會長你是怎麼把它和另外三並列提起的。
但並沒有。
甚至個別幾個,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
吳越見翟達終於說出這兩個字,心裡鬆了一口氣。
臉上也帶著憧憬和感慨,顯然翟達也是找他談過了。
翟達向後一靠,聊起自己家鄉,語氣輕鬆了許多。
「你們可能不熟悉,東陽海運靠近多個港口方便出海,陸運地處東部運輸大動脈京滬高速核心,工業資源如水電基礎完備,散裝省看似沒有拿得出手的明星企業,也無超一線城市,甚至有時候連省會都沒有...但工業稟賦很強。」
「工業產值常年全國第二,而第一有兩個超一線城市,且散裝省高新技術佔比30%以上,民營佔比50%以上,產業鏈並不弱,我們就有許多半導體的國產設備商在散裝省,全省高技術產業工人數量巨大,研究院未來不只會涉及碳化矽,還可能有其他產業。」
「我知道散裝省的數據和東陽的是兩碼事,但若去了那裡,得到的支持不能只看東陽本地的,而是整個散裝省,輻射的區域也不能光看東陽,左右聯動整個散裝北,上下連結『京津冀」和『長三角』,更遠處對著日韓。」
「雞首牛後丶人脈資源丶整個東陽我是老大這樣的假大空我就不談了,說多了顯得我倒果爲因,牽強附會。」
「所以說說劣勢吧...產業工人充足但頂尖人才不足,生活設施欠發達,醫療教育就那樣,小縣城有的毛病它都有,如果去了,就要有自建一個小城鎮的心態,就像曾經那些國有大廠,建小區,建學校,建醫院,要儘可能滿足大家的生活需求。」
翟達重新坐直了身子:「目前就是這些想法,過段時間工信部來人後,我會與他們好好溝通一下,也聽取他們的意見。」
雖然決策權100%在他手裡,但不代表他不聽任何建議。
但正是這個坦然的態度,更讓下方一衆人有些猶豫。
這時,全場沒說過一句話的周墨突然擡手示意道:「會長,你可能弄錯了一件事。」
翟達微微皺眉:「什麼事?」
「我們大部分都是還未畢業的學生,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但依託天賦搞搞研究還行,總部選址和長遠規劃這樣商業上的大事,很難有什麼建設性的想法。」
周墨沉聲道:「我不代表別人,我只說自己:我相信您的判斷,哪怕您是帶著私心的,因爲大家的未來和您的私心並不衝突,我能夠有好的機會和好的舞臺,不也正是以您的私心爲開端麼?」
「您是領袖,領袖比起兼聽,更要引領,所以我贊成去會長想去的地方。」
此言一出,衆人才明白剛纔那種猶豫是怎麼來的。
並非他們不滿翟達的設想而不敢說,而是對這樣的長遠規劃來說,本身就是希望翟達作爲會長,能給出一個方向。
他們追隨的不是一個城市,甚至不是一個公司。
而是一個人。
齊林第一個道:「我支持周墨的想法。」
孫婷:「+1」
陸濤:「複議。」
葛巧巧:「俺也一樣!」
一個個贊同聲,從會議室中傳出。
翟達長嘆了一口氣,和吳越對視了一眼。
在座的若誰對回東陽最推行,除了他自己,吳越絕對是第二,之前私下聊的時候,吳越是真的激動了。
翟達閉上了眼睛,腦子裡想了許多。
是那小鎮本身有什麼魔力麼?
還是他不願去更大的舞臺闖一闖?
都不是。
恰恰相反,他要的,是更更大,比所謂大城市便利更宏偉的舞臺。
他要的,不是單純的政策補助,更是一塊可以更自由施展的土地。
他要的,是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點。
翟達睜開了眼,已經重新找回了堅定。
「感謝各位的支持,雖然還要具體推進,雖然還得和其他員工告知,但...:」
翟達微微一笑:「如果此事能成...我請你們吃東陽最好吃的老字號涼皮!」
多年以後,當「京滬羊深」四大金剛背後,默默跟上來一個「東」時,世人恐怕想不到.
那個締造了「奇蹟之城」的人,最初做決定時是多麼猶豫和蜘。
一切傳奇的開始,好似都是青年做了一個志芯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