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俞巧蓮選了一套顏色不是那麼鮮豔,款式比較莊重的襖裙正裝。
再叫丫鬟幫忙將髮髻梳理成扁圓形,在髻頂飾以金銀絲挽結(jié),配以珠玉寶翠,光彩照人。
這叫桃心髻。
已婚女子梳得多,未婚女子也可以梳。
丫鬟嘻嘻地說:“姐姐,你這模樣真俏麗。端莊雅麗,不知道的還以爲是宮裡的嬪妃。”
俞巧蓮臉色一沉:“說什麼呢?”
丫鬟慌忙請罪:“好姐姐,是婢兒說錯話了,請姐姐恕罪。”
俞巧蓮默然了一會,蕭索地擺了擺手,“沒事,你先去問問董管事,馬車準備好了嗎?”
“是。”丫鬟低著頭退下。
俞巧蓮看著玻璃鏡裡自己明豔如花的臉蛋,一雙美目滿是憂愁疑惑。
被司禮監(jiān)悄悄召進西苑梨園唱戲,突如其來的喜訊讓慶梅喜戲班和俞巧蓮喜出望外。
能在京師唱出名,除了常規(guī)的玉皇街大小戲院來回積累之外,還有幾條途徑。
一是在端午萬壽節(jié)南苑遊樂會的藝術(shù)節(jié)上,拿到獎項,有機會參加戲曲協(xié)會一年一度的評選大會,拿到梅花獎。
可是慶梅喜戲班是七月份進京,錯過了萬壽節(jié)藝術(shù)節(jié),拿不到萬曆十年的評選大會的門票。
只能等明年。
二是被達官顯貴請去唱堂會,這個機會更加渺茫,風險也比較高。
懂的都懂。
確實有幾次,有高官勳貴派人來邀請慶梅喜戲班去府上唱堂會,俞巧蓮再三思量後,斷然拒絕了。
這裡是京師,天子腳下。當今皇上又精明,高官勳貴可不敢玩得太過分。
再說了,慶梅喜戲班有皖籍官員庇護,不是任人欺凌的無根之木。皖籍官員,多與胡宗憲有莫大關(guān)係。
他去世沒幾年,留在朝堂上的遺蔭大家都認。
於是不去就不去,在俞巧蓮、董理等人的忐忑中,慶梅喜戲班安然無恙。
結(jié)果司禮監(jiān)派人來請,陳太后、薛皇后請慶梅喜戲班進西苑梨園唱戲。
這個面子太大了,什麼理由也推辭不了。
唱了兩折戲後,陳太后的姿態(tài),瞎子都看得出來。
幸好皇上態(tài)度不明,這事大家裝作沒發(fā)生,也就過去。
可是這事真沒法這樣過去。
俞巧蓮不想進西苑。
進了西苑,她就沒法再登臺唱戲,只能變成一隻富貴金絲雀。
但是董理、慶梅喜戲班其他人都希望她進西苑。
俞巧蓮一進宮會不會幸福,大家不知道,但是衆(zhòng)人會因此得到極大的利處。
犧牲你一人,造福一羣人。
再說,你進宮是去享受榮華富貴,又不是去坐牢。
大家的心思,俞巧蓮知道。
所以纔會如此愁緒萬千。
近期發(fā)生的這一連串的事,都是在進了西苑唱戲後發(fā)生的。
以前視爲心腹大患的地痞敲詐,權(quán)貴騷擾,在西苑這個名字面前,就跟塵埃一樣,輕輕一吹全沒了。
這就是權(quán)力!
西苑裡住著的那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
胡思亂想中,董理進來了。
他內(nèi)穿貼裡,外穿深青色夾棉直身,再加一件羊毛褙子,頭戴唐巾,也就是改良的垂角襆頭。
看上去十分儒雅,跟正統(tǒng)士子裝扮近似。
他興沖沖地說:“阿蓮,馬車準備好了。”
俞巧蓮想了想,取了一副眼紗,系在腦後,遮住大部分臉,只露出一雙眼睛。
這玩意據(jù)說是從前漢面衣、前唐薦帽發(fā)展而來,以前是被貶出京的官員,因爲羞愧不敢見故舊親友,所以戴這玩意。
到了萬曆年,不知誰開始,變成擋風遮陽的裝飾物,尤其是貴家女子出門,喜歡戴上它遮住相貌。
後來也有歌姬女子對它進行改造,薄薄的輕紗,相貌若隱若現(xiàn),更添魅力。
俞巧蓮戴的眼紗,是很正規(guī)的那種,
兩人出了院門,在衆(zhòng)人相送下來到巷子口。
那裡有一輛黑色出租馬車在等著。
有街坊鄰居往來,看到慶梅喜戲班全體出動,很驚訝地問:“你們這是幹什麼?俞班主和董管事要去哪?”
俞巧蓮貼身丫鬟很自豪地答:“我家班主要去大明門東會堂開會。”
街坊鄰居們一聽,眼睛瞪圓:“大明門會堂?”
“正是。”
“哎呀,俞班主,你這是一鳴驚人了。”
“不得了,不得了,我早就說過,慶梅喜戲班一定會有大出息。”
俞巧蓮無可奈何地跟街坊鄰居點點頭,走進馬車裡。
身後依稀有聲音傳來。
“戲子都能去大明門會堂開會?真是亂了王法。”
“是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
馬車噠噠地離去,俞巧蓮坐在車裡低著頭,默不作聲。
董理看著她,心裡五味雜全,好聲勸道:“阿蓮,千百年的偏見,那能一朝就改掉的?”
“舅舅,今天不改,明天也不改,那什麼時候能改掉。
我們唱戲的,憑本事吃飯,跟紗廠的女工,鐵廠的男工一樣,爲什麼我們就低人一等?”
俞巧蓮擡起頭,“這幾年皇上一直在說,我們要打破成見,摒棄陋俗。而且還把我們重新定義爲文藝工作者,跟工農(nóng)商學(xué)是一樣的
要是我們對自己的尊嚴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誰還看得起我們?”
“我們改變不了一切的阿蓮,現(xiàn)在比過去好多了,我們得等,千百年都等了,不差十年八年的。”“舅舅,我們改變不了,但我們?nèi)フ夷芨淖兊娜恕,F(xiàn)在比過去好多了,但我們希望明天比今天更好,好好多好多倍。”
董理看著俞巧蓮,聽懂她話裡的意思。
“阿蓮,你真的決定了。”
俞巧蓮沒有回答,只是繼續(xù)說自己的想法,“舅舅,我除了會背戲本,沒有讀過什麼書。但是我感覺得出,皇上在開天闢地,在開創(chuàng)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
他要摒棄一切不該有的,建立一個全新的,嗯,章程啊,秩序什麼的。大概就是這些。
舅舅,這是我們大好的機會。”
董理往座椅上一靠,幽幽地說:“阿蓮,我活了四十多年,懂得一個道理,你得到了什麼,必定要失去些什麼。”
馬車沿著正陽門大街,穿過正陽門,來到很快來到大明南門。
馬車沒有特別通行證,根本進不去,於是沿著西江街向西走,再拐到時雍東街向北,來到西長安街向東走。
繞了一個大圈,來到與承天門只隔著一條長安街的大明北門。
吳兌接任順天府尹後,覺得朝廷有司經(jīng)常去南苑暢意館開會,有失體統(tǒng)。
畢竟南苑被定爲京師娛樂休閒區(qū)。有司官員去那裡開會,文恬武嬉,太不像話。
於是他找到內(nèi)閣和戎政府,說服了張居正和譚綸,又說服了海瑞。然後擬定一份奏章,希望以大明門爲中心,擴建一個“中央行政區(qū)”。
規(guī)劃是西江米巷和東江米巷擴建爲貼著內(nèi)城城牆的兩條街道,以正陽門爲界分西江街和東江街。
收購西江米巷和東江米巷以北,戎政府和內(nèi)閣辦公區(qū)周圍的房屋,有了空間,就開始擴建改造。
靠著長安街修建兩個大會堂,東西會堂。
往南邊修建兩個大行政區(qū),東區(qū)和西區(qū)。
東區(qū)爲內(nèi)閣和都察院。
西區(qū)爲戎政府、錦衣衛(wèi)和宣徽院。
合理規(guī)劃,全部按照新式建築來設(shè)計和修建。
全部修建六層樓高的辦公樓,按部、寺、府單獨設(shè)計不同部門的辦公樓大體相同,但外形有明顯的差異。
爲什麼只修六層樓?
因爲隔著長安街的宮牆有十二米高,城樓屋頂有二十七點五米高。
再如何臣工的辦公樓怎麼能比皇上的宮殿還要高?
原本設(shè)計院是按照十米來設(shè)計的,被朱翊鈞駁回,改爲十八米。
相隔一百多米的距離,十八米高建築物跟十二米城臺和二十七米高的城樓比,還是矮了一頭。
大明門行政區(qū)規(guī)劃呈到西苑,很快就被朱翊鈞批覆,開始動工。
萬曆六年後,大明很少對外大規(guī)模用兵,大部分精力在進行艮巽洲開拓,以及穩(wěn)定西線。
軍費開支減少近半,有錢來搞這個大工程。
吳兌修了兩年,調(diào)去任東海總督,南宮冶接著修。
修到萬曆十年,陸續(xù)完工。
都是鋼筋混泥土的框架式建築,裝修又以簡潔實用爲主,不需要像西苑暢意館那樣細緻奢華。
工程進度很快。
馬車到了大明北門,這裡有崗哨。
下了馬車的俞巧蓮和董理遞上邀請函和身照,警衛(wèi)軍軍官仔細檢查後放行。
走進北門,首先看到的是一條水磨青石鋪設(shè)、看不到一道細縫的大街。
大明街。
乾淨整潔。
兩邊各有一棟宏偉的建築。
東西大會堂。
東會堂是新式建築風格,整個建築立面呈“山”字形,兩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開門,周圍環(huán)列一百二十八根圓形廊柱。
屋頂採用平頂,四周圍有重臺,四角突有挑檐。
從大明街走過五十米的平坦寬闊的廣場,走到臺階前,俞巧蓮和董理彷彿站在泰山山腳,遙望岱頂。
高山仰止!
走上十二級臺階,看到十二根巨大的漢白玉石柱,從臺基撐到了屋頂,每一根兩三個人都環(huán)抱不了。
石柱上刻著神話故事,從盤古開天地到女媧補天,從夸父追日到后羿射日,從精衛(wèi)填海到刑天舞干鏚
一根柱子一個故事,栩栩如生,震撼人心。
石柱後面是一個空曠到頂?shù)拈L廊。
長廊裡面是落地玻璃,從屋頂?shù)脚_基,分成一格格的,茶色的玻璃晶瑩剔透,看上去就像一方方的水塘。
正中間有五扇大門,每一扇都足足三米高,中間最寬,左右兩扇的略窄,最外的兩扇最窄。
站在長廊上,仰頭看著石柱,感受著巍峨莊嚴,俞巧蓮有些頭暈,雙腿打顫,胸口裡的心臟噗通亂跳。
同樣被震撼的董理先反應(yīng)過來,看到臺階走上不少人,看上去都是同行,連忙拉了拉俞巧蓮。
“阿蓮,進去了。”
“好!”
俞巧蓮懵懂地跟著董理,順著人流從左邊第二扇大門裡走進去,一進去又被震驚。
大廳十幾米高的,顯得非常空曠。
裡面站了兩三百人,散在各處一點都不顯眼,就像幾百只螞蟻。
俞巧蓮環(huán)視一圈。正面有門,左右兩邊也有門。
往哪裡走?
董理說:“去問問吧?那邊有個問訊處。”
“好。”
走到問訊處圓臺前,還沒開口,有個人影從旁邊跳出來,冷不丁跳到前面,把俞巧蓮嚇了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