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

朱翊鈞先喝了一口溫茶,潤了潤喉嚨。

這一講起來,就不是那麼簡略了。

“首先朕覺得,經濟農作物,如這菸草,就是一項很好的振興地方經濟的手段。”

“經濟農作物,菸草?”

張居正四人有些明白朱翊鈞的用意。

“對,在貴州、雲南大量種植菸葉,那裡的氣候和環境適合種植菸葉。

再在貴陽、昆明、長沙、成都建立四家捲菸廠,生產出的捲菸,不僅供應當地,還可以遠銷其它地方和海外。

剛纔朕說到了經濟農作物,四位師傅,你們能理解經濟農作物的意思嗎?”

張居正四人齊刷刷地搖頭。

“朕認爲,便於進行工業生產,從農產品搖身一變成爲工業產品的農作物,就是經濟農作物。

菸草可以做成香菸,算;玉米土豆可以釀酒,算;桑樹可以養蠶吐絲,算;葡萄可以釀酒,算;棉花、麻可以紡紗織布,算。

農作物變成工業產品,最大的好處有兩個,一是高附加值,就是原本不怎麼值錢,經過工業生產,值錢數倍十幾倍。

二是便於運輸。農作物易腐爛,存放有期限,不利於長途運輸。變成工業品,可以放一年、兩年、好多年,就非常便於運輸了。

便於運輸就便於流通交易,就能運到遠地,賣出更高的價格,從而獲得更高的附加值.”

張居正捋著鬍鬚,不停地點頭。

“皇上一席話,讓臣恍然開悟。農作物確實有以上毛病,不便運輸,賣不起價,百姓們只能多種糧食,先果腹填飽肚子再說。

糧食夠吃,但是缺錢啊,極度地缺錢。

內閣的一條鞭法財稅改革,遲遲無法全面推行,只能在數省試點,就是因爲百姓缺錢。

皇上教誨得極是,我們推行改革,新政必須利民益民,不能害民,改到後來居然給他們增加負擔。

這是萬萬不可取!

現在皇上指點我們,各地可以試行經濟農作物,真是讓臣等撥開雲見天日!”

張居正轉頭看向胡宗憲、趙貞吉、譚綸和楊金水,感慨不已。

“內閣也知道興辦工業的好,賺錢!朝廷賺錢,商賈賺錢,勞工賺錢,就連轉運的民夫也賺錢。

正如皇上所言,一家工廠,不僅僅看它工廠裡的勞工,還要看它上下游形成的產業鏈,各處提供的賺錢機會。

可以說,一家有規模的廠,可以帶活一個地方。灤州上海爲何如此財大氣粗,如此興旺,就是廠子多。

但興辦工業也是有條件的,不可能遍地開花。雲貴川山高林密,道路崎嶇,興辦工業真是妄言。

不興辦工業,如何讓百姓們掙到錢?

經濟農作物!

今日得皇上一番點撥,臣又被推開一扇商戶。

真是讓臣跳出桎梏了。以前臣是趴在地上尋找強國富民之策,被皇上教誨後,臣終於知道站到樓頂上去尋找,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才能不犯只顧眼下利益、損害長遠利益的毛病。”

朱翊鈞和衆人哈哈一笑。

“張師傅又在誇朕了,難得啊。記得嘉靖年間,朕在西安門書堂讀書,很少聽到張師傅誇朕啊。”

衆人笑得更開心了。

張居正邊笑邊在心裡嘀咕。

皇上,你心裡就沒點數嗎?

你例行交給世宗皇帝的作業,還是臣幫你做的,你只是抄一遍。

那會臣真沒那麼厚的臉皮誇你啊!

朱翊鈞繼續往下說。

“徐貞明和徐渭正在西北大力推廣玉米和土豆,蘭州農科所不斷培育新的良種,在甘肅、陝西西部和寧夏,種植這兩樣作物的土地越來越多。”

“土豆?”趙貞吉很好奇地問道,“皇上,這又是什麼新作物?”

“這也是西班牙人在巽洲發現的農作物。葡萄牙人把它帶到了天竺和滿剌加,我們的人把它帶了回來,擇優培育。

它最大的好處就是耐寒耐旱,適合砂質土地,產量高。跟玉米一樣,都是西北最適合的農作物之一,就是吃起來稍微麻煩一點,需要削皮,發芽發青的要去掉”

朱翊鈞看到趙貞吉點點頭,又繼續說道。

“西北種植土豆和玉米,除了可以補充口糧之外,就是用來釀酒,雜糧酒口味雖然很一般,但是便宜,幾經蒸餾,可以釀出高度酒來。

高度酒啊,草原高原等苦寒地百姓們的最愛之物。

朕的設想是,西北種植土豆玉米,還有葡萄、藥材等農作物做輔助。西南廣種菸草、土豆、玉米和紅薯等經濟作物。

西北用土豆玉米釀酒,西南除了菸草之外,也可以大量釀雜糧酒這些酒的市場是哪裡?漠南漠北草原,吐蕃舊地烏斯藏以及西域。

當年俺答汗千方百計想跟大明開邊互市,最渴望得到的就是茶葉.草原食肉較多,又少瓜果蔬菜,茶葉可以幫助他們消食,必不可少。

不僅漠南漠北草原,烏斯藏也是如此國朝立朝以來,爲何對茶葉極其重視,嚴禁走私?”

張居正答道:“回皇上的話,國朝可以通過茶葉羈置烏斯藏,羈置漠南漠北草原。我朝通過茶葉,安撫住了烏斯藏,也從漠南草原和青海買回不少急需的戰馬。”

“張師傅說得對!這就是強有力的經濟手段。

我們除了茶葉,還有棉布、糖、鹽、糧食等羈置手段,現在又可以多一個酒,多一個煙。

漠南漠北草原和烏斯藏百姓的物資越來越豐富,生活越來越來好,那他們對內地,對中央的依賴就越重。

事關切身利益的經濟羈置手段,朕覺得效果要比政治、軍事羈置手段強,還能落得好名聲。

這是陽謀,大明王朝,煌煌帝國,就該用如此陽謀。”

張居正欣然道:“皇上聖明。雲貴川三地,除了農作物就是礦產。目前大力開採礦產,不現實。只能先從農作物下手。

雲貴川,每年向外販賣的,也多是板材、樹漆、桐油等山貨農作物。

農作物有多種,其中稻穀小麥是大家的口糧,百姓離不開它。雲貴川那點田地,種植稻穀都不夠吃,更不用說向外販賣換錢。

既如此,只能從皇上說的經濟農作物下手。土豆、玉米、紅薯等雜糧,既能彌補口糧,又能釀酒,成爲賺錢的好玩意。

現在皇上又給他們找到一條新財路,種植菸草。不過皇上,臣擔心,推廣菸草之事,不容易啊,地方官府,可能難承其責。”

朱翊鈞笑了,“張師傅對地方官府的能力是有清楚認識的。

現在地方官府,能把秋糧夏稅收齊,維護好地方治安,就實屬非常稱職了,想再多做一點事情,不要指望他們。”

張居正連忙說道:“皇上,是臣失職了,沒有管教好地方官府,讓皇上失望了。”

朱翊鈞擺了擺手,“不,朕沒有失望,朕反而覺得很滿意。張師傅推行考成法三年,能把中樞六部諸寺,管教成這個樣子,實屬不易。

朕知道,張師傅現在正對地方推行考成法,萬曆元年下半年已經在江蘇、浙江、福建和兩遼試行。

今年開始在兩湖、兩廣和西北試行。腳步雖慢,但走得很穩。

治大國如烹小鮮。

中樞和地方是有區別的,冷熱感受是不同的。往往中樞一個舉措,府縣下面就是雞飛狗跳,到了百姓就是天崩地裂。

所以說我們不是要固守不動,而是要看準,做好充分準備。

號準脈,看準要害,凝神屏氣,該出手時就出手,不管它是雞飛狗跳也好,天崩地裂也罷,只要能根除積弊,就值得!”

張居正答道:“臣謹記皇上教誨。”

“好。前些日子,朕下詔給湖廣總督、四川總督、兩湖撫臺藩司、四川撫臺藩司、雲南撫臺藩司以及鎮守沐府,給他們出了個題,叫如何振興當地經濟。

同時朕也把這個題目,給到了南北國子監,金臺等幾所大學,叫教授學子們,給原籍家鄉的經濟振興把把脈。

他們陸陸續續交了答卷,朕叫通政司都整理了一遍,都在那裡。”

朱翊鈞指了指靠窗戶桌子上厚厚一迭的文卷。

“四位師傅,我們一起評論一下地方官員的答卷。看看這些地方父母,對治下是不是心裡有數,對如何振興當地經濟有沒有譜。

我們然後再看看國子監等幾所大學學子教授們的答卷,集思廣益,看看不同的意見和建議,也算是一場頭腦風暴.

看完這些答卷,我們再進一步討論,如何振興雲貴川三地經濟,提高當地百姓生活水平,用經濟手段鞏固改土歸流的成果.”

“遵旨!”

張居正四人欣然應道。

朱翊鈞即位後,對於大明國策以及其它軍國方針政策的決策,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套路。

他先和四位資政開閉門會議,把方向和大綱討論出來。

草案再由通政司發給各朝議大夫,讓他們做好功課,再預期召開御前朝議會議,大家就這些方向和大綱展開討論,再討論過程中,把決策條目細則,一一確定下來。

最後會議達成一致,或者朱翊鈞拍板,做出決定。

再以詔書等形式公佈,指定具體執行人、監督人,開始執行。

吃了中飯,幾人繼續討論,終於在下午兩點多,擬定出一份條目草案來。

朱翊鈞看了一遍,“好,司禮監正式行文,發給通政司,叫通政司發給在京的各朝議大夫,四天後還在紫光閣,召開御前朝議會議,討論這份西南經濟振興計劃。”

“遵旨!”

環視張居正四人一眼,朱翊鈞繼續說道。

“趁著四位資政師傅都在,我們把幾件懸而不決的事情定下來。”

見四人無異議,朱翊鈞先說第一件。

“府改郡,以及兩個直隸州。

國制已定,地方分三級,省、郡、縣,其中郡由此前的府改過來的,知郡、同知等官職和郡一級機構不變。

省一級設承宣佈政司、司理按察司、提督兵備司,主官分別爲布政使、左右按察使、提督。布政司副職爲參議一員。布政司分六曹,主官爲參政,六曹分管各廳,廳主官爲廳長.”

在新的調整中,參議爲布政使第一副手,類似常務副升長,參政是分管一攤的副升長。然後下分廳、局、科,主官直接加長就好了。

“按察左使兼大司理官,掌一省司理詳刑。按察右使兼僉都御史,掌一省監察彈劾.郡、縣分設政事府、監察署和司理院、兵備署,主官分別爲知郡知縣,郡縣御史和司理,郡都監和縣尉.”

按察司比較特殊,跟御史臺一樣。按理說應該分拆開爲司理院和都察院,但是目前的現狀,行政效率低下,沒有必要分得那麼細,先打包在一起,把工作做好就行了。

“縣以下,鄉鎮設鄉鎮公事所,爲縣政事府派出單位,設鄉鎮長;設司理所,設斷事若干;設派出所,取代此前的巡檢司,維護鄉鎮治安;設民兵營,爲縣兵備署管轄.

這次地方調整的依據,是內閣在試點省推行考成法一年,總結諸多經驗教訓的建議。尤其是設鄉鎮三所,直接承擔起興農、水利維護、糾紛訴訟、社會治安以及田賦繳納等工作。

事情繁雜,在很多人眼裡微不足道,但是朕覺得非常重要。

農村農民,大明目前最重要的根基就是農村,就是農民。這塊重要的陣地,我們不去佔領,就要被鄉紳們佔了去。

他們包稅攬訟,瞞上欺下,掏空了大明的根基啊!以前我們沒有那麼多人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胡作非爲。

經過近十年的努力,我們通過各種渠道培養了大批人才,足以覆蓋各地鄉鎮,現在可以把這一塊抓起來。”

張居正四人心裡跟明鏡似的。

把朝廷的勢力向下延伸,首先就是拔除此前紮根鄉鎮的大樹。

江南三大案、湖南鄉試案,還有其它各地的大案,打擊的多是縉紳士林,他們的根基就是遍及鄉鎮的鄉紳。

連根剷除了舊勢力,朝廷的人手才方便深入進去。

“灤州、上海升中樞直轄的直隸州一事,御前朝議會議定了,目前唯一糾結的就是上海申請自己不叫滬州,而是希望叫上海市,好彰顯它以商貿立城的與衆不同之處。

來回扯,扯不清楚,耽誤事。朕拍板了,整個松江府改爲直隸州,叫滬州,上海縣改名爲上海市。

永平府改爲灤州,此前的灤州縣改爲永平市,開平中屯衛改爲開平市。直隸改爲河北,新建秦皇島港的山海衛改爲秦皇島市,天津衛改爲天津市,都歸河北管轄。

至於太原,近期爭議非常大,有的希望它直升直隸州,有的希望它留在山西.

朕再三考慮,決定.”

第765章 飛翔的安陽號第67章 盧鏜的怒火第72章 朱翊鈞的反駁第357章 這次我要彈劾太祖皇帝!第824章 朝陽下的大沽港第96章 這事不簡單啊!625.第621章 準備抓大魚第906章 長安大戲院612.第608章 大明需要怎樣的百姓?第695章 沒完沒了是吧!第832章 他們已不是時代的主角了513.第510章 我們一時接受不了啊!第734章 上殿如上墳的勳貴們第869章 前面是狗島646.第642章 京師新面貌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第88章 嘉靖帝又開罵了第899章 山西人愛聽黃梅戲第341章 遼東戰事到底是勝還是敗!263.第263章 人才,不嫌多第10章 妥協和交換595.第591章 資深公務員的學問131.第131章 徐階和張居正師生密謀第391章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581.第577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392章 相府管事等於幾品官?211.第211章 以德報德 以直報怨484.第482章 羊會上樹嗎?第87章 不服輸的高拱第865章 我對大明有用處!第365章 要勇於自我批評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230.第230章 小樣的,有的是辦法收拾你!第892章 利國益民的千秋工程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296.第296章 還是海公知我!466.第464章 大明官吏們,你們上岸了!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413.第412章 孤決定!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第15章 敲打徐階611.第607章 你們是大明的功臣317.第317章 瘋了才能打贏!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141.第141章 諸位,本撫該怎麼辦?112.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第965章 番外一183.第183章 打掃紫禁城第891章 大明變化太快了第946章 來做客要帶禮物520.第517章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275.第275章 敢在海瑞面前當陰陽人?第753章 朕的子女不能是豬330.第330章 老高,打錢!第69章 高山衛事件509.第506章 衆正盈朝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後名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第968章 番外四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624.第620章 我叫王一鶚,外號魚鷹!第673章 有我在,誰也跑不掉!437.第436章 舒友良最會勸人第743章 萬曆三年龍擡頭第826章 張叔大,你可別拗!第746章 這是偏遠小城?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第688章 朕也只能想一想第671章 壞了,我中美人計了!第884章 中西友好協會331.第331章 天意難測!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第877章 羅馬鴻門宴?142.第142章 張師傅,這樣做不行啊!第855章 鋤奸隊出動!第746章 這是偏遠小城?第386章 這事不簡單第786章 京師名校天壇學校第698章 哈林汗的萬里江山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第911章 張四維的野望第957章 我要緊跟時代!263.第263章 人才,不嫌多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第712章 懵逼的朱翊鈞第35章 完全不一樣的胡宗憲552.第549章 我們的傳統是以多欺少219.第219章 自詡岳飛轉世的魏國公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萬背水一戰的韃虜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第810章 朕的培養和選拔官員之道627.第623章 赴湯蹈火,我等在所不惜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224.第224章 我們要養忠犬,不能養羊603.第599章 阿拉伯朋友,我們必須聯合起來。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第830章 永久牌自行車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
第765章 飛翔的安陽號第67章 盧鏜的怒火第72章 朱翊鈞的反駁第357章 這次我要彈劾太祖皇帝!第824章 朝陽下的大沽港第96章 這事不簡單啊!625.第621章 準備抓大魚第906章 長安大戲院612.第608章 大明需要怎樣的百姓?第695章 沒完沒了是吧!第832章 他們已不是時代的主角了513.第510章 我們一時接受不了啊!第734章 上殿如上墳的勳貴們第869章 前面是狗島646.第642章 京師新面貌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第88章 嘉靖帝又開罵了第899章 山西人愛聽黃梅戲第341章 遼東戰事到底是勝還是敗!263.第263章 人才,不嫌多第10章 妥協和交換595.第591章 資深公務員的學問131.第131章 徐階和張居正師生密謀第391章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581.第577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392章 相府管事等於幾品官?211.第211章 以德報德 以直報怨484.第482章 羊會上樹嗎?第87章 不服輸的高拱第865章 我對大明有用處!第365章 要勇於自我批評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230.第230章 小樣的,有的是辦法收拾你!第892章 利國益民的千秋工程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296.第296章 還是海公知我!466.第464章 大明官吏們,你們上岸了!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413.第412章 孤決定!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第15章 敲打徐階611.第607章 你們是大明的功臣317.第317章 瘋了才能打贏!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141.第141章 諸位,本撫該怎麼辦?112.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第965章 番外一183.第183章 打掃紫禁城第891章 大明變化太快了第946章 來做客要帶禮物520.第517章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275.第275章 敢在海瑞面前當陰陽人?第753章 朕的子女不能是豬330.第330章 老高,打錢!第69章 高山衛事件509.第506章 衆正盈朝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後名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第968章 番外四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624.第620章 我叫王一鶚,外號魚鷹!第673章 有我在,誰也跑不掉!437.第436章 舒友良最會勸人第743章 萬曆三年龍擡頭第826章 張叔大,你可別拗!第746章 這是偏遠小城?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第688章 朕也只能想一想第671章 壞了,我中美人計了!第884章 中西友好協會331.第331章 天意難測!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第877章 羅馬鴻門宴?142.第142章 張師傅,這樣做不行啊!第855章 鋤奸隊出動!第746章 這是偏遠小城?第386章 這事不簡單第786章 京師名校天壇學校第698章 哈林汗的萬里江山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第911章 張四維的野望第957章 我要緊跟時代!263.第263章 人才,不嫌多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第712章 懵逼的朱翊鈞第35章 完全不一樣的胡宗憲552.第549章 我們的傳統是以多欺少219.第219章 自詡岳飛轉世的魏國公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萬背水一戰的韃虜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第810章 朕的培養和選拔官員之道627.第623章 赴湯蹈火,我等在所不惜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224.第224章 我們要養忠犬,不能養羊603.第599章 阿拉伯朋友,我們必須聯合起來。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第830章 永久牌自行車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良县| 旬阳县| 海口市| 凌海市| 揭阳市| 谢通门县| 云浮市| 甘泉县| 炎陵县| 荔浦县| 乌兰县| 阜康市| 新蔡县| 榆林市| 公主岭市| 淮滨县| 垣曲县| 濮阳县| 保靖县| 林西县| 满洲里市| 乐山市| 仁布县| 宁武县| 米易县| 曲松县| 河源市| 辉县市| 呼玛县| 名山县| 海口市| 平陆县| 六安市| 涡阳县| 晋江市| 墨竹工卡县| 余姚市| 彝良县| 二连浩特市| 延津县|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