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

高拱臉色變幻了一會,慢慢萎靡地低下頭。

他終於放棄了所有的僥倖和希望。

“兩位,陛下有何吩咐?”

“皇上說,等送先皇入山陵後,請高公回鄉(xiāng)讀書。還切切叮囑,以後一心讀書,不要再胡亂寫書印書了。”

高拱閉著眼睛,彷彿瞬間老了十幾歲,所有的精氣神被抽走了。

聽宋公亮說完,高拱知道,這多虧了隆慶帝在駕崩前,對皇上說的那句話。要不然,皇上不會派宋公亮和王誠來傳話,而是直接把自己“請”到錦衣衛(wèi)去問話。

想起先皇隆慶帝在臨終前,抓住自己的手,跟自己說的那句話。

“朕走後,你回鄉(xiāng)去,我們不趟這潭渾水了。”

先皇太瞭解自己,也太瞭解皇上了。

爲何自己當初就不聽先皇的話,把事情弄到這個地步,只能靠著先皇的遺囑,才保住了自己的周全。

但高拱也知道,高家的富貴到此爲止!

悔不該,當初自己聽從先皇的勸告,及時上疏請辭,或者不摻和王世貞的事情,還能君臣好聚好散,自己不僅能如徐階一般榮休歸鄉(xiāng),子孫後代也能備受照顧。

現(xiàn)在倒好,什麼情面都沒有了,能安然回鄉(xiāng)就不錯了。

“請回稟皇上,臣回鄉(xiāng)後一定閉門用心讀書,再不敢三心二意。”

宋公亮和王誠點了點頭,拱手說道:“高公,在下兩人回去覆命了,告辭!”

離開高府,進到馬車裡,馬車緩緩啓動,王誠有些疑惑地說道:“宋都使,我還是堅持自己意見,這三本話本書,跟高拱沒有關(guān)係。

高文昌,是有心人特意找上門,爲的就是把這三本書跟高拱扯上關(guān)係。”

宋公亮淡淡一笑:“王都監(jiān),那你認爲幕後黑手是誰?”

王誠遲疑一下,搖了搖頭:“在下現(xiàn)在也說不清是誰,但能肯定是出身江南的高官或世家。”

“哦,王都監(jiān)爲何這麼說?”

“這三本書,從編寫到雕版再到刊印發(fā)行,都在江南,偏偏做得天衣無縫,肯定是在江南根深蒂固,又手段高明。”

宋公亮挑開窗簾,看了看外面的街面。

這裡還是東城,京師最繁華的地方。

街道兩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冬季肅殺冷清,正在遠去,春天帶來的溫暖越來越濃郁,繁華也像北歸的雁羣,在喧鬧中慢慢恢復(fù)。

“王都監(jiān),高拱跟三話本案子的瓜葛,到此爲止。他也知道,這樣離開京師還能體面些。至於這件案子是不是真跟高拱有瓜葛,誰在乎呢?

現(xiàn)在朝中有人不想高拱再留在京裡,皇上也沒有迴護之心。對於我們來說,就足夠了。”

王誠聽懂了宋公亮的話,“宋都使高見。沒錯,對於我們來說,足夠了。”

西苑紫光閣裡,朱翊鈞招待胡宗憲、譚綸、趙貞吉和張居正用午膳,楊金水作陪。

分餐制。

一人一張桌子三個菜一個湯一碗飯。

麻婆豆腐、蘿蔔燉羊肉、混炒木耳山藥百合,白菜肉丸子湯,再加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米飯。

朱翊鈞開口說道:“諸卿,這米飯是遼西去秋送來的大米,大淩河畔,廣寧衛(wèi)所所種的稻米。用的是少府監(jiān)農(nóng)種所的良種。

這良種,還是楊金水在上海時搗鼓出來的。”

楊金水連忙答道:“那會奴婢奉世宗皇帝旨意,外駐東南。

皇上給奴婢寫了信,叫收集東南、湖廣、嶺南、占城、暹羅以及朝鮮、日本等地的稻種,在上海、武昌、遼陽、番禺等地,開良田,請老農(nóng)選種培育,再擇優(yōu)留存。

奴婢記得農(nóng)種所耗費五六年,終於陸續(xù)培育出適合長江一帶水土的良種,長江二號;適合嶺南的嶺南四號;以及適合遼東遼西的遼陽六號。

陛下,這廣寧出產(chǎn)的稻米,應(yīng)該用的是遼陽六號稻種。”

朱翊鈞哈哈一笑:“沒錯。正是遼陽六號稻種,它在大小淩河長得最好,比遼河一帶還要長得好。

朕就叫它廣寧米。

農(nóng)種所正在培育更耐寒的稻種,準備適用與吉林以及海西一帶。那裡滿地黑土,水量充沛,就是太冷了。

金水從朝鮮和日本等地引入了一批耐寒的良種,交叉培育,相信很快就能出結(jié)果了。”

胡宗憲四人對視一眼,連忙答道:“農(nóng)乃國本,陛下如此重視農(nóng)耕,實乃天下之幸,百姓之幸。”

朱翊鈞笑了笑,“大明百姓吃不上飯,不會找別人,只會找朕,他們的皇帝。所以,讓大明百姓吃上飯,是朕的頭等大事。

改良麥種和稻種,是重中之重,引入高產(chǎn)良種,也是重中之重。

祁言!”

祁言帶著六位內(nèi)侍,端著四個盤子走了進來,每個盤子上放著兩個碟子,一個碟子上放著一根黃澄澄有圓齒的的棒子,光滑油涼;另一個碟子上放著一個深褐色圓乎乎的東西,都冒著熱氣,散發(fā)著一種說不出的香氣。

內(nèi)侍把兩個碟子分別擺在朱翊鈞、楊金水和胡宗憲等人跟前。

胡宗憲知道內(nèi)情,捋著互相微笑。

譚綸、張居正和趙貞吉三人,不明就裡,好奇地看著眼前的這個稀罕物,左右打量著。

這是什麼啊?

“這是兩樣好東西,都是西班牙人送給我們的。”朱翊鈞指著眼前的東西。

“這是玉米,這是紅薯。都是西班牙人在新大陸,也就是艮巽洲發(fā)現(xiàn)的,帶回他們的西班牙,發(fā)現(xiàn)這兩樣?xùn)|西不僅能吃管飽,還特別耐旱不挑水土,產(chǎn)量特別高,尤其是這個紅薯,給點水土和陽光,就瘋長。

西班牙人做過實驗,在他們本土貧瘠一點的土地上,紅薯畝產(chǎn)三千斤左右。在蘇祿島一帶,畝產(chǎn)直接可以達到六千斤到八千斤。”

張居正三人大吃一驚,忍不住拿起這個深褐色,看上去不起眼的東西。

三千到八千斤,畝產(chǎn)這麼高?

“這玉米產(chǎn)量要低些,一畝在一千斤左右。但它的優(yōu)點是耐旱,最適合苦旱的西北。”

畝產(chǎn)一千斤?

皇上,聽你口氣還嫌少了?

你知道現(xiàn)在大明稻穀和麥子畝產(chǎn)多少嗎?

畝產(chǎn)一千斤你還嫌少,太嘚瑟了吧!

朱翊鈞繼續(xù)說道:“紅薯被西班牙人當成了寶貝,被宿務(wù)城種下後,嚴禁土著和外人接近。不過他們被我們朱雀水師一窩端,這寶貝也歸我們了。

胡公從南海凱旋歸來,帶回了這兩樣?xùn)|西,朕十分高興,有這兩樣農(nóng)作物,比克復(fù)呂宋蘇祿島還要重要。

玉米和紅薯都是寶貝啊,田間山壟,稍微有點土地就能種下去,可以給人吃,也可以用來釀酒,節(jié)省大量的稻米糧食。

朕已經(jīng)叫農(nóng)種所好生種植這兩樣作物,育選良種,然後在各地推廣。來,大家嘗一嘗,看看口味如何?”

在朱翊鈞的帶領(lǐng)下,衆(zhòng)人開始品嚐起大明第一批玉米和紅薯。

味道淡甜,肯定跟後世經(jīng)過數(shù)十上百代擇優(yōu)培育的玉米和紅薯,在口味上有著截然不同,但是猛地一吃,覺得還算可口。

“想不到西夷帶來了這麼多好作物。先是辣椒,現(xiàn)在又是玉米和紅薯。果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陛下叫我們放眼天下,聖明之言。不拘於一地一隅,廣收天下之良物以養(yǎng)大明萬民。”

“前漢唐時,從西域傳來不少好東西,比如夏天我最愛吃的西瓜,不就是從西域傳過來的嗎?

現(xiàn)在天下變成了世界,更加大了,傳進來的好東西也越來越多。”

朱翊鈞點點頭:“是的,我們就是要海納百川。玉米,朕查過文獻,說正德年間的《潁州志》有記載,朕覺得不大對。

西夷人傳到南海,再從沿海傳到河南潁州,沒有傳得那麼快。

嘉靖三十九年,《平?jīng)龈尽酚蓄愃朴涊d,朕覺得有點靠譜。玉米適合西北耕種,可能有識之士帶了些良種去那裡試種。”

玉米、紅薯、土豆,度荒三大寶,只差一個土豆了。希望李超帶著青龍水師這次遠征艮巽洲,能夠帶回來。

湊齊了可能召喚出護國神龍。

有這三大寶貝加持,再加上興修水利的經(jīng)營,再過幾十年,北方連續(xù)十年的乾旱,完全能熬過去。

只要能把六十年後的小冰川期高峰熬過去,大明就能揚帆破浪,一直衝到第一和第二賽季。

吃完新鮮的玉米和紅薯,又繼續(xù)吃完分餐的午膳,朱翊鈞先放下碗筷,喝了幾口溫茶漱口。

胡宗憲五人也陸續(xù)吃完,自有內(nèi)侍奉上茶杯,端上銅盆,讓他們漱口。

“好了,吃飽了,諸卿陪朕出去走走,消食,再聊聊天。”

“是。”

衆(zhòng)人都是西苑近臣,早就習(xí)慣了朱翊鈞的這個習(xí)慣。

此時的西苑,樹枝抽芽,點點翠綠在春風(fēng)的吹拂下,散佈各處,越來越多。

種植的桃樹、梨樹,有的樹枝上可以看到著急的花苞。

或許再過幾日,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再看湖面,碧波盪漾,宛如一塊巨大的翡翠,在春日下閃著迷人的光彩。

幾隻鴛鴦和鴨子在湖面上游蕩著。飛來飛去的仙鶴、鴻雁不敢養(yǎng),這些飛不遠的“土著”禽類,可以養(yǎng)一養(yǎng)。

“春天,終於來了。諸卿,我們也到了大展手腳的時候了。張師傅,說說,你一直籌劃的新政全面改革。”

聽到朱翊鈞點名,張居正馬上說道:“陛下,諸位先生,我朝弊端,大家都知道。

其中最大的弊端是因爲土地侵佔隱漏,人口逃亡流失,戶田二籍混亂失真,使得豪民有田無糧,窮民攤派受病,於是私家日富,公室日貧,國匱民窮,病實在此。

清丈田地,普查人口是新政改革的第一步。正如陛下此前所言,不把大明的家底摸清楚,沒法進行下一步的改革。

只是清丈田地、普查人口的進展太緩慢了。兩年多下來,三分之一都沒有清丈普查完結(jié)。除了主持者決心之外,宗藩、世家和吏治也是大問題。

隆慶三年,陛下行雷霆手段,削藩除弊,封查世家,兩大頑癥一被消除,一被壓制。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是吏治。”

張居正對新政改革反覆推敲了不知道多少次。

今日朱翊鈞一問,侃侃而言,猶如春汛的長江水,奔流不息。

“臣的本意,一是吏治,二是財稅,雙管齊下,相輔相成,才能以吏促稅,以財管吏”

張居正一口氣講了近一個小時,期間胡宗憲、趙貞吉、譚綸提出了不少問題。

三位都是精通時政的能臣,提出的問題都一針見血,張居正的回答,也讓三位非常滿意。就算有些問題一時沒法給出答案,張居正也會給出解決問題的思路,這讓三人不由地刮目相看。

胡宗憲四人互相之間溝通得七七八八,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轉(zhuǎn)到朱翊鈞身上。

他雙手籠在袖子裡,站在亭子靠欄桿處,聽著四人的交談,眼睛看著湖面。

“大明的春天來了。張師傅、趙師傅、胡公、譚公,朕先在這裡跟你們交個底.”

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wěn)第391章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第893章 昆崚導(dǎo)遊劉把頭609.第605章 皇上,請您爲民做主!588.第584章 黔驢技窮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554.第551章 海瑞舊人之後224.第224章 我們要養(yǎng)忠犬,不能養(yǎng)羊第716章 神火準備197.第197章 太子手段比高閣老高明第849章 阿三哥,打不打?127.第127章 西苑賞月第915章 各位戲曲工作者495.第493章 天降異象 警示蒼生481.第479章 徐階心靜似高山不動第888章 萬曆御文選集328.第328章 這有什麼祝賀的!第788章 這就是海府328.第328章 這有什麼祝賀的!321.第321章 引鱉入甕510.第507章 朕即天意!304.第304章 圖們汗玩什麼花樣?566.第563章 張居正來了也不好使!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645.第641章 還要繼續(xù)努力啊!第715章 沒打痛了吧?請再來一次!第90章 又出新幺蛾子了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第694章 載入青史的球賽194.第194章 是殿下在給你機會第861章 河州樂浪郡昭明城583.第579章 海瑞成了奸相爪牙!316.第316章 李家兄弟第835章 我老了,大明未來全靠你們了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604.第600章 果阿海大敗天方海盜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222.第222章 張?zhí)珟[盡顯鋒芒277.第277章 會討價還價的海瑞第24章 心灰意冷的胡宗憲211.第211章 以德報德 以直報怨第747章 站在大明國門前443.第441章 衍聖公,你可要盡職啊!642.第638章 一片冰心在玉壺587.第583章 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77章 趕緊結(jié)案吧第384章 老高,千萬別犯渾!第51章 接牌的衆(zhòng)人(一)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第954章 曉之以情601.第597章 日拱一卒第890章 扶植爪牙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dǎo)委員會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fā)財之路618.第614章 皇上,臣明白了632.第628章 這也太嚇人了吧第26章 嚴閣老第30章 流年不利啊,徐閣老!第355章 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第763章 海公良苦用心啊!197.第197章 太子手段比高閣老高明128.第128章 紫禁城給你,西苑給他第932章 十一個月的大明第一第910章 楊金水的傳話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第16章 好老師和好學(xué)生第93章 乖孫,想好了就去做!第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811章 開始經(jīng)營天賜之地423.第422章 海瑞在哪裡?第797章 修鐵路值得嗎?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467.第465章 藝高膽大要治黃第355章 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第933章 白雲(yún)湖第84章 你愛銀子嗎?481.第479章 徐階心靜似高山不動第752章 怎麼能叫奴隸呢!第897章 潼關(guān)是陝西的!第965章 番外一325.第325章 你們都想偷襲我427.第426章 換個方法攻城第99章 明軍到底有什麼打算?第680章 我們是布哈拉人請來的救兵109.第109章 朱翊鈞的戰(zhàn)略第8章 倒嚴先倒樓第51章 接牌的衆(zhòng)人(一)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284.第284章 兄弟們,我們會報仇的!186.第186章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458.第456章 西苑第一詩人437.第436章 舒友良最會勸人第791章 萬曆五年五月初五234.第234章 紫禁城裡的母子情深599.第595章 三千發(fā)火箭彈的開門紅316.第316章 李家兄弟
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wěn)第391章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第893章 昆崚導(dǎo)遊劉把頭609.第605章 皇上,請您爲民做主!588.第584章 黔驢技窮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554.第551章 海瑞舊人之後224.第224章 我們要養(yǎng)忠犬,不能養(yǎng)羊第716章 神火準備197.第197章 太子手段比高閣老高明第849章 阿三哥,打不打?127.第127章 西苑賞月第915章 各位戲曲工作者495.第493章 天降異象 警示蒼生481.第479章 徐階心靜似高山不動第888章 萬曆御文選集328.第328章 這有什麼祝賀的!第788章 這就是海府328.第328章 這有什麼祝賀的!321.第321章 引鱉入甕510.第507章 朕即天意!304.第304章 圖們汗玩什麼花樣?566.第563章 張居正來了也不好使!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645.第641章 還要繼續(xù)努力啊!第715章 沒打痛了吧?請再來一次!第90章 又出新幺蛾子了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第694章 載入青史的球賽194.第194章 是殿下在給你機會第861章 河州樂浪郡昭明城583.第579章 海瑞成了奸相爪牙!316.第316章 李家兄弟第835章 我老了,大明未來全靠你們了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604.第600章 果阿海大敗天方海盜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222.第222章 張?zhí)珟[盡顯鋒芒277.第277章 會討價還價的海瑞第24章 心灰意冷的胡宗憲211.第211章 以德報德 以直報怨第747章 站在大明國門前443.第441章 衍聖公,你可要盡職啊!642.第638章 一片冰心在玉壺587.第583章 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77章 趕緊結(jié)案吧第384章 老高,千萬別犯渾!第51章 接牌的衆(zhòng)人(一)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第954章 曉之以情601.第597章 日拱一卒第890章 扶植爪牙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dǎo)委員會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fā)財之路618.第614章 皇上,臣明白了632.第628章 這也太嚇人了吧第26章 嚴閣老第30章 流年不利啊,徐閣老!第355章 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第763章 海公良苦用心啊!197.第197章 太子手段比高閣老高明128.第128章 紫禁城給你,西苑給他第932章 十一個月的大明第一第910章 楊金水的傳話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第16章 好老師和好學(xué)生第93章 乖孫,想好了就去做!第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811章 開始經(jīng)營天賜之地423.第422章 海瑞在哪裡?第797章 修鐵路值得嗎?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467.第465章 藝高膽大要治黃第355章 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第933章 白雲(yún)湖第84章 你愛銀子嗎?481.第479章 徐階心靜似高山不動第752章 怎麼能叫奴隸呢!第897章 潼關(guān)是陝西的!第965章 番外一325.第325章 你們都想偷襲我427.第426章 換個方法攻城第99章 明軍到底有什麼打算?第680章 我們是布哈拉人請來的救兵109.第109章 朱翊鈞的戰(zhàn)略第8章 倒嚴先倒樓第51章 接牌的衆(zhòng)人(一)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284.第284章 兄弟們,我們會報仇的!186.第186章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458.第456章 西苑第一詩人437.第436章 舒友良最會勸人第791章 萬曆五年五月初五234.第234章 紫禁城裡的母子情深599.第595章 三千發(fā)火箭彈的開門紅316.第316章 李家兄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新县| 右玉县| 西乡县| 新疆| 南陵县| 佛教| 汝城县| 滁州市| 察雅县| 孙吴县| 镇远县| 巴林右旗| 阿勒泰市| 平顺县| 南昌县| 三穗县| 西藏| 昌邑市| 安宁市| 吉木乃县| 阿城市| 德化县| 开江县| 鹤庆县| 历史| 莎车县| 静海县| 北票市| 赞皇县| 宁乡县| 崇信县| 永胜县| 武定县| 瑞金市| 武山县| 平凉市| 吉木乃县| 苗栗县| 辉县市| 陵川县|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