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642.第638章 一片冰心在玉壺

第638章 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一鶚看著張瑢四人,眼神裡滿是不容置疑。

沒錯了!

這就是最後通牒!

你們四個要是不聽話,那就一併收拾了。對於朝廷來說,貴州川南要宰的這羣羊,多兩三頭或少兩三頭,區別不大。

張瑢四人讀懂了王一鶚眼神裡的含義。

雖然心裡有些氣憤卻無可奈何。

他們離湖南太近,這兩年朝廷在湘西整飭土司,他們有所耳聞。

永順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還有施州衛,大大小小的二三十個土司,被收拾得服服帖帖。

根據傳到思南的說法,這些土司屈服的理由各色各樣。

保靖州宣慰司是鳳凰山下的鎮筸營被降服,沒了主心骨,立馬就跪了。

鄧子龍隻身入鳳凰山,降服鎮筸營的影響非常大。

鎮筸營成分很複雜,有當地的苗民,有洪武年移居的軍屯子弟,但它一直是湘西最能打的軍隊,尤其是正德年後,吏治腐敗、軍備荒廢,各邊地土司蠢蠢欲動。

鎮筸營多次替朝廷出征,湖廣的施州衛、永順宣慰司,四川的酉陽宣撫司,貴州的黎平府、裡古州,大大小小土司被他們打了個遍,各個都是心服口服加身服。

去年鎮筸營自己亂了,各地土司感覺跟過年一樣。

多行不義必自斃!

可是沒多久,朝廷派來一員猛將鄧子龍,隻身入鎮筸營,在諸位土司的老熟人,辰州衛指揮使僉事姚丙周和常德通判全慎勇的幫助下,很快就降服這羣湘西最兇狠的惡狼。

鎮筸營被降服後,湘黔邊地的大小土司徹底躺平了。

加上魚鷹總督赴任湖廣後,各種手段頻出。

桑植安撫司、永順宣慰司、施南宣撫司、東鄉五路安撫司、五峰石寶司等十餘家土司,漢化得較深,子弟渴望過上漢人的生活,不少人應科試和武舉,博得功名。

魚鷹總督以地換地,以財換民。

以武昌、長沙等腹地的田地置換各土司名下的土地,再按土司名下的軍民人頭摺合錢糧,一次買斷。

還給土司在他們心儀的城池安排宅院,給他們有功名的子弟,在當地官府裡謀份官職。沒有功名的子弟,保送他們去公學和南京國子監讀書。

這十餘家土司開開心心交出祖上傳下的土地和百姓,搬到心儀的地方,過上他們夢寐以求的漢人富翁生活。

有散毛宣撫司、大旺安撫司、東流司、白崖洞司等七八家土司,自持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對魚鷹總督的鈞令置之不理,繼續我行我素,佔地爲王。

據說魚鷹總督呵呵一笑,你地勢險要是不是?他派兵扼守各關卡,嚴禁一粒米一顆鹽一寸布流入這些土司境內。

不到半年,這些桀驁不遜的土司們陸續都跪伏,老老實實出境投降。

有兩個土司死扛著不投降的,結果被下面鼓譟的軍民給殺了,捧著他們一家老小的首級,開開心心地向朝廷投降。

正反例子擺在那裡,湖廣境內剩下的大小土司,思前想後一番紛紛接受改土歸流的條件。

進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萬丈懸崖,只要腦子沒有壞掉的都知道怎麼選了。

湖廣邊地大小土司集體繳械,影響深遠。

尤其是靠著湖廣的貴州思南、銅仁、鎮遠和黎平府,以及四川重慶府的大小土司們,都在心裡暗自盤算著。

張瑢身爲諸多土司中的佼佼者,已經看清楚天時大勢。

湖廣邊地的土司改土歸流後,朝廷必定要繼續向前推進。

很明顯,朝廷盯上了川南最大、對貴州也頗有影響的播州宣慰司楊氏,還有水西的安氏。這兩家一除,貴州的大小土司就是秋後的螞蚱,想蹦躂也蹦躂不起來。

何去何從?

張瑢心裡飛速地盤算著,思緒就像彎彎曲曲的烏江,不知繞了多少個彎。

“王督憲,事關四家的前途,我們想好好合計合計。”

王一鶚一揮手,“沒問題。廣寧,給張長官他們準備一間靜室,讓他們關上門好好商量。”

“是。”

張瑢四人自去商議,王一鶚、湯克寬、劉顯、吳承恩、姚丙周坐在一起,商議起來。

“本督辭陛時,皇上有提起過我朝對西南土司羈置手段,以蠻治蠻,不想百年後卻成了以盜治盜。”

吳承恩附和說道:“皇上聖明,一語道破西南土司制的弊端。”

王一鶚笑著對他說道:“汝觀先生,湯都使和劉都使此前忙於戎政軍務,不諳民政,這西南土司制度,更是生疏,值此機會,你給兩位說說。”

湯克寬和劉顯對視一眼,笑著說道:“對,還請汝觀先生幫忙解說一二。”

“吳某就班門弄斧了。”

吳承恩清了清嗓子,開始說道。

“西南土司制度源自前元。蒙古人入主中原後,更多的心思在中原花花世界上,西南等偏遠邊陲地方,山高路遠,又貧瘠困頓,實在看不上眼。

於是就對這裡的土人頭目們實行土司制,‘以土官治土民’,承認各邊地頭人首領的世襲地位,給予其官職頭銜,進而將西南邊陲名義上納入前元版圖。

說白了,土司制就是前元中樞無力顧及西南偏遠地區,對土人頭目採取的一種籠絡手段,以求穩住邊陲。

此制從目前看,極其短視。

土司轄下,土地和百姓都歸土司世襲所有。司法、財政、民政、兵事都可以自己說了算,對於當地百姓予求予取,掌握一切生殺大權,除了不能登基稱帝,其他一切甚至比照皇帝,只需要向朝廷繳納微薄的賦稅,再定期遣使獻書表示恭順即可。

久而久之,土司各自形成自己的地盤,朝廷水潑不進,針插不進。除了還用朝廷年號,其餘的跟外藩無異。”

吳承恩說得很詳細,湯克寬和劉顯也聽得很認真。

兩人知道自己此後用兵最大的敵人之一就是西南大大小小的土司。

“太祖皇帝立國朝後,意識到土司的危害性,只部分延續土司制。按照土司世襲的轄地大小,設土知府、土知州、土知縣,以求把土司納入到朝廷官員管制中來。

可惜收效甚微。西南偏遠之地,還是由大小土司治理。

自弘治年間,國朝西南土司動亂頻發。

一是朝廷對土司採取’必假我爵祿,寵之以名號,乃易爲統攝,故奔走唯命’的舉措,以名爵厚祿籠絡,恭順的土司攻伐不服王化的土司。

以蠻治蠻。

可是一旦朝廷調遣繁多,則‘急而生變,恃功怙過,侵擾益深’,不勝其亂。

還有不臣土司暗地裡多徵稅賦,擅自開礦以自肥。藉著攻伐之際訓練兵馬,進而逐漸坐大,甚至憑藉掌握的土軍分裂割據。

雲南莽瑞體在嘉靖朝割據作亂,朝廷鞭長莫及,坐視千里疆域被分裂出去。雲貴民間有傳言,‘官府只愛一張紙,打失(雲南語遺失之意)地方兩千裡。’

危害不可不大啊,確實到了必須整飭的地步。”

王一鶚點點頭,接過話題,“天子聖明,洞悉西南困境亂象,對我等臣子坦言,想要長治久安,還得是改土歸流。

聖諭有云,‘雲貴大患,無如苗蠻,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歸流。’

川督石汀公(殷正茂)在兩廣一面剿除當地土司挾民作亂,一面試行皇上的‘改土歸流’之策。

試行三四年,總結出諸多的經驗,‘改流之法,計擒爲上策,兵剿爲下策,令其投獻爲上策,敕令投獻爲下策。’

‘制蠻之法,固應恩威並用。’

皇上簡旨多次召開會議,中樞地方一起探討改土歸流之良法,進而確定軍事、政治、經濟並舉之法。

先以軍事舉措,駐軍、屯兵、修邊、築卡,以防萬一。

再以政治手段,置府縣,派遣工作隊,宣傳教化。進而清查戶口、丈量土地、徵收賦稅,建城池、興水利、設學校、立醫所。

重要的是經濟手段。

先是統一賦稅。此前土司收賦稅,先肥私囊,只有少部分繳納朝廷,完全不顧治下百姓死活。

改土歸流後,統一繳納賦稅。皇上還多次傳旨,對歸流新地三免五減。即三年內免人丁稅、徭役,五年內減繳田賦,減輕歸流百姓的負擔。

其次充分利用供銷社等商社,互通有無,平價提供歸流百姓此前需高價購買的棉布、食鹽、糧食等日常必需品,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三分軍事,三分政治,四分經濟,進而確保改土歸流順利推行。”

王一鶚看了湯克寬和劉顯一眼,著重說道:“軍事雖然只講三分,卻是改土歸流的根基。諸土司不臣多年,跟他們講道理是講不清楚的,必須恩威並施。

皇上交代,拳頭要硬,能砸碎一切負隅頑抗者;手掌要軟,能安撫所有歸順臣服者。

你們的兵馬,是讓諸土司心甘情願坐下來,聽朝廷講道理的前提。

威德威德,威在先,才能以德服人。”

湯克寬和劉顯點頭答道:“皇上英明,本將定會遵循皇上聖諭教誨。王督憲和殷督憲但有照會鈞令,吾等遵行無誤。”

等了兩個多小時,張瑢四人神情各異地走了進來。

“王督憲,果然名不虛傳,我們就是被你盯上的魚肉。”

王一鶚呵呵一笑,“本督知道四位,不是等閒之人,也不想成爲碌碌無爲之輩。只是欲成非常之人,必建非常之功。

現在有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擺在四位面前,你們不心動嗎?

播州楊氏、水西安氏、永寧奢氏,將成爲西南歸土歸流中殺猴駭雞的那三隻猴子。反面典範有了,千金買馬骨的正面典範,四位願不願做?”

張瑢、安嶽四人目光閃爍,炯炯有神。

當然想做了!

只是做這正面典範,冒得風險太大了,搞不好連一家老小都得搭進去。

值不值得啊?

王一鶚把四人的神情看在眼裡,繼續說道:“改土歸流,是皇上欽定的國策。本督也看得出,四位與其他西南土司截然不同。

你們久沐皇恩,仰慕文明,對大明忠心耿耿,而今時代激變之時,正當風雲直上。

浩蕩皇恩,別人求都求不來的。”

張瑢長嘆一口氣,看了看身後三人,轉過頭來對王一鶚說道:“王督憲,我們四人願意把身家性命,賣於王督憲。”

王一鶚欣然地點點頭:“四人既然下定決心,本督也請四位放心,本督頭頂上不僅有浩然蒼天,還有聖明天子。

你們可以不信本督,但是不能不信聖天子。”

張瑢四人知道自己已經上船,想反悔下船已不可能。千難萬險,就算是閻王灘,也要往前闖一闖了。

“王督憲,我等四人就算是豁出性命,也定不敢有負王督憲重託,朝廷期望。”

王一鶚大喜道:“好,四位義士如此深明大義,本督定不會負你們四位,但有食言,天誅地滅!

湯都使、吳長史,我們與四位義士好好議一議細節。嗯,劉都使,後續也會需要川邊都司的幫忙,你也一併來議一議。”

“好!”

鎮遠府鎮陽河向東過思州府平溪衛(玉屏)古魚關後改稱爲舞水河。

過沅州(芷江)六十里後調頭向南,直至黔陽縣匯入清水河,合稱爲沅江,調頭向東至洪江寨,再調頭向北,一路直奔辰溪縣。

黔陽縣,西漢高祖五年置鐔成縣,唐貞觀八年改爲龍標縣,宋元豐三年改名黔陽縣,縣城江邊碼頭旁有一座芙蓉樓。

豔陽高照,把整座芙蓉樓照得如同是畫裡的一樣,恍惚間不似在人間。

“芙蓉樓?”

一位二十多歲男子擡頭看著這座畫樑雕棟的四層高樓,疑惑不解地問道:“‘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莫非這裡是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裡的芙蓉樓?”

旁邊一位三十多歲的綠袍官員呵呵一笑,“楊校尉博學多才,不過這裡不是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裡的芙蓉樓。

詩裡的芙蓉樓在潤州西北,原名西北樓。這兩首詩也是王昌齡任江寧丞時所做。

不過王昌齡做江寧丞後,又被貶爲龍標縣尉,在這裡居住了八年。這裡的百姓爲了紀念它,故而修建的。”

“原來如此!”楊校尉點點頭,嘆了口氣道,“‘一片冰心在玉壺’,我們楊家的一片冰心,爲何朝廷就不能理解呢?任由王魚.王督憲任意羞辱。”

他正是播州宣慰使楊烈第二子,播州宣慰司實際掌權人楊應龍之弟楊兆龍。

陪在他身邊的綠袍官員是黔陽縣主簿廖智,他目前是黔陽縣衙最大的官,因爲黔陽縣知縣、縣丞、縣尉空缺好幾年了,他是一肩挑。

廖智哈哈一笑:“下官官職卑微,不敢胡亂議論朝政。下官的職責就是讓楊校尉吃好住好,再送楊校尉坐上開往辰溪的船,就算功德圓滿了。“

楊兆龍看了他一眼,心裡有些憤然。

什麼時候明朝的官吏都改了性子了,自己砸錢都買不到任何情報。到底是他真的膽小,還是什麼都不知道?

“廖主簿的盛情款待,楊某心領了。”

“哈哈,好說。楊校尉,接你們的船已經備好,請!”

“請!”

楊兆龍隨意拱了拱手,帶著一行隨從,拾步走下臺階,沿著挑板走到船上。

看著兩艘座船逐漸遠去,廖智頭也不回地對心腹說道:“馬上放信鴿,告訴姚都事和任都事,貨已上路。再把詳情寫成密文,交快船送到辰溪去。”

“遵命!”

第885章 黑海風雲173.第173章 太子確實難對付184.第184章 高拱第一刀,鹽政!472.第470章 心迷意亂的潘應龍435.第434章 衍聖公府遺毒萬戶第923章 真是張四維這個撲街啊306.第306章 文進士還是武進士?第941章 冒黑煙的怪船第851章 他們非但不投降,還敢還擊!第99章 明軍到底有什麼打算?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第826章 張叔大,你可別拗!第56章 一團和氣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282.第282章 到西苑宴請海瑞第394章 遠離上帝聖光的地方164.第164章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第963章 朕的大明夢!539.第536章 還是我們工人有力量第393章 流水淘沙不暫停第85章 銀子是好東西!第816章 成語太難懂了!第687章 你能活下來了!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212.第212章 我們沒得選!第836章 海瑞在河南27.第27章 父與子262.第262章 大明粑粑船堅炮利629.第625章 還不夠啊,要不你再湊湊!585.第581章 萬物盛衰天意在第771章 皇上和海公良苦用心啊!第366章 他終於走了589.第585章 葉落而知秋(今天有主編推薦,小爆一下,三更)536.第533章 熱鬧的南苑111.第111章 太孫百發百中!第686章 一隻黃鸝鳴碧空第827章 都是一身臭毛病!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完本感言553.第550章 歸我大明者永安於中華433.第432章 克升龍城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416.第415章 必須守在大同城裡265.第265章 說說,你到底明白了什麼!第941章 冒黑煙的怪船330.第330章 老高,打錢!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第357章 這次我要彈劾太祖皇帝!第807章 誰贊同,誰反對?416.第415章 必須守在大同城裡第42章 薊遼總督楊選第68章 大同鎮高山衛270.第270章 羣官去太學宮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201.第201章 敢越境用兵?抓!第103章 太孫預判了我們的預判225.第225章 從快從重從嚴!196.第196章 保和殿上的銅罄聲165.第165章 非常焦急的高拱第908章 王大錘,你是個狠人!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527.第524章 點金術?339.第339章 李贄的算盤第73章 萬事不要傷和氣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234.第234章 紫禁城裡的母子情深574.第571章 一鯨落萬物生268.第268章 內憂外患的大明第877章 羅馬鴻門宴?156.第156章 往來兵間功成際第855章 鋤奸隊出動!235.第235章 報恩寺案又起波瀾第88章 嘉靖帝又開罵了第12章 父子和母子210.第210章 我們可是大明的孝順兒子啊!第104章 心情很好的嘉靖皇帝第8章 倒嚴先倒樓196.第196章 保和殿上的銅罄聲第714章 連戰連敗就是好!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336.第336章 餘公,你身體受得住嗎?567.第564章 左右爲難的張居正第928章 皇權最大的敵人是誰?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第9章 徐文長277.第277章 會討價還價的海瑞461.第459章 浩蕩海天秋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第696章 一桌菜兩桌客人472.第470章 心迷意亂的潘應龍第931章 山東最大的問題210.第210章 我們可是大明的孝順兒子啊!339.第339章 李贄的算盤597.第593章 何塞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421.第420章 俺答汗請便!第374章 王崇古的應對第856章 祝你新年快樂!254.第254章 大明的慈愛,是有代價的!第29章 嚴嵩慢騰騰的一刀
第885章 黑海風雲173.第173章 太子確實難對付184.第184章 高拱第一刀,鹽政!472.第470章 心迷意亂的潘應龍435.第434章 衍聖公府遺毒萬戶第923章 真是張四維這個撲街啊306.第306章 文進士還是武進士?第941章 冒黑煙的怪船第851章 他們非但不投降,還敢還擊!第99章 明軍到底有什麼打算?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第826章 張叔大,你可別拗!第56章 一團和氣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282.第282章 到西苑宴請海瑞第394章 遠離上帝聖光的地方164.第164章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第963章 朕的大明夢!539.第536章 還是我們工人有力量第393章 流水淘沙不暫停第85章 銀子是好東西!第816章 成語太難懂了!第687章 你能活下來了!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212.第212章 我們沒得選!第836章 海瑞在河南27.第27章 父與子262.第262章 大明粑粑船堅炮利629.第625章 還不夠啊,要不你再湊湊!585.第581章 萬物盛衰天意在第771章 皇上和海公良苦用心啊!第366章 他終於走了589.第585章 葉落而知秋(今天有主編推薦,小爆一下,三更)536.第533章 熱鬧的南苑111.第111章 太孫百發百中!第686章 一隻黃鸝鳴碧空第827章 都是一身臭毛病!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完本感言553.第550章 歸我大明者永安於中華433.第432章 克升龍城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416.第415章 必須守在大同城裡265.第265章 說說,你到底明白了什麼!第941章 冒黑煙的怪船330.第330章 老高,打錢!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第357章 這次我要彈劾太祖皇帝!第807章 誰贊同,誰反對?416.第415章 必須守在大同城裡第42章 薊遼總督楊選第68章 大同鎮高山衛270.第270章 羣官去太學宮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201.第201章 敢越境用兵?抓!第103章 太孫預判了我們的預判225.第225章 從快從重從嚴!196.第196章 保和殿上的銅罄聲165.第165章 非常焦急的高拱第908章 王大錘,你是個狠人!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527.第524章 點金術?339.第339章 李贄的算盤第73章 萬事不要傷和氣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234.第234章 紫禁城裡的母子情深574.第571章 一鯨落萬物生268.第268章 內憂外患的大明第877章 羅馬鴻門宴?156.第156章 往來兵間功成際第855章 鋤奸隊出動!235.第235章 報恩寺案又起波瀾第88章 嘉靖帝又開罵了第12章 父子和母子210.第210章 我們可是大明的孝順兒子啊!第104章 心情很好的嘉靖皇帝第8章 倒嚴先倒樓196.第196章 保和殿上的銅罄聲第714章 連戰連敗就是好!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336.第336章 餘公,你身體受得住嗎?567.第564章 左右爲難的張居正第928章 皇權最大的敵人是誰?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第9章 徐文長277.第277章 會討價還價的海瑞461.第459章 浩蕩海天秋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第696章 一桌菜兩桌客人472.第470章 心迷意亂的潘應龍第931章 山東最大的問題210.第210章 我們可是大明的孝順兒子啊!339.第339章 李贄的算盤597.第593章 何塞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421.第420章 俺答汗請便!第374章 王崇古的應對第856章 祝你新年快樂!254.第254章 大明的慈愛,是有代價的!第29章 嚴嵩慢騰騰的一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城县| 怀安县| 东莞市| 新绛县| 尼玛县| 梓潼县| 金坛市| 台湾省| 康定县| 成武县| 厦门市| 陵水| 炉霍县| 山东| 丰城市| 华安县| 英山县| 潢川县| 神农架林区| 奉化市| 鄂托克旗| 塔河县| 绍兴市| 革吉县| 皮山县| 察雅县| 武汉市| 虞城县| 永城市| 临沧市| 当阳市| 南郑县| 巴彦淖尔市| 阿巴嘎旗| 广河县| 平谷区| 乌海市| 竹山县| 湘潭县| 景德镇市| 荃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