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467.第465章 藝高膽大要治黃

潘季馴和朱衡都掛著工部尚書銜,只不過潘季馴一直在外奔波治河,朱衡則是在京全權料理工部部務。

“潘師傅,朱尚書,孤今日請你們來,有件大事想與你們商議。”

朱翊鈞等兩人行完禮,大聲說道。

潘季馴和朱衡同爲工部尚書,都是治河高手。

嘉靖四十四年秋天,黃河在沛縣飛雲橋決堤,向東注入昭陽湖。

當地地勢高,黃河入湖後不能再向東流,運河河道淤塞了一百多裡,嚴重阻塞南北漕運。

南京工部尚書朱衡騎快馬趕往決口處,發現大部分河道淤塞已成陸地,難以疏通。

於是提出能疏則疏、能改則改、能挖則挖的方案。

又實地勘查,發現御史盛應期此前所開鑿的新河,從昭陽湖以南向東至夏村,再向東南至留城,舊址尚在。

於是朱衡決定以此舊址爲基礎開挖新河道,在呂孟湖築堤以防潰決。

一直在治河的潘季馴認爲疏浚舊渠方便些,意見與朱衡不合。

朱衡堅持自己的意見,引導鮎魚、薛沙等河流的水至新渠,修築馬家橋堤以便遏制飛雲橋的決口,親自監督施工。

後潘季馴因爲母喪丁憂去職,朱衡全面接管治河事宜。

十一月一日,彈劾並罷免了曹濮的副使柴淶,對不出力的官吏、兵卒從重懲治,於是議論紛紛,羣情洶涌。

朱衡堅持意見,繼續開新河道。

嘉靖四十五年入秋,馬家橋一帶再次決口,有些疏通的舊河被淤塞,部分新開的河道被沖壞。朱衡再遭彈劾,衆御史紛紛要求立即停工,罷免處分朱衡。

朱翊鈞堅持讓朱衡繼續主持治河。

嘉靖四十五年秋天,新河道終於修成,全長一百九十四里,漕船由境山入河,可避開阻塞,直下山陽。

朱衡虛心聽取意見,找到了新河決口的重要原因在於“以一堤捍羣流”,於是再開鑿四條支河分流,減少洪水對新河堤岸的衝擊。

同時建議在東平、兗州等地改鑿新渠,以遠避黃河之水,保持渠流平穩,進而使得漕運數年來少受黃河之害。

至此,地方纔知道朱衡的本事,紛紛誇讚他“裁抑浮費,節省甚衆”、“一費百全,暫勞永逸”、“廷臣可使,無出衡右者”。

潘季馴丁憂結束後,朱翊鈞請他繼續治河,朱衡調任回京,先是主持了一段時間的九邊清丈田地,現在主要任務是給隆慶帝修陵墓。

潘季馴和朱衡兩人都是治河能臣,時不時發生衝突紛爭,但私交其實非常不錯。

聽到朱翊鈞召集自己兩人,見了面就如此說,不由對視一眼,有些驚訝。

尤其是潘季馴,做過朱翊鈞的老師,知道自己這位學生心思深沉,一般很少如此著急地表態。

“請殿下垂訓!”

“皇爺爺還在世時,孤翻閱西苑和內禁架閣庫文檔,發現一個問題。

山東西部兗州、東昌、濟南三府,還有直隸大名、廣平、順德、真定、河間五府,在唐宋年間,地產豐沃。

每畝出產在一石二斗到一石六鬥之間,可謂北方之糧倉。偏偏過了前元,再到本朝,這些地方突然變得地瘠民貧,每畝出產往往不到一石,稍有風雨不調,就是荒年。”

Wωω ?тт kǎn ?¢O

潘季馴和朱衡對視一眼,又驚又喜。

太子殿下以萬民溫飽爲念,心念蒼生,大好事。

他目光敏銳,居然從一堆故紙堆裡發現這樣的問題,真是讓人驚歎。

“殿下認爲這是什麼原因?”潘季馴問道。

“開始時孤也百思不得其解。

同樣的地,爲何中原河南之地沒有變化,相隔不遠的山東直隸這些府縣卻出現如此大的變化?

孤叫楊金水多派人去實地勘查,以商販走鄉串村,向當地長者打聽。然後又叫錦衣衛收集各縣縣誌

整理這些資料後,孤明白了,其實根源只有一條。”

潘季馴和朱衡異口同聲地問道:“殿下,是什麼?”

“缺水!”

“缺水?”潘季馴和朱衡若有所思,眼睛裡閃著光。

“對,缺水!北方諸地,原本就很缺水,尤其這些年來,天氣變化多端,時不時赤地千里。

偏偏以前流經這些府縣的輸水大動脈黃河改了道。

前宋建炎二年(1128年),爲抵禦金兵南下,東京守將杜充在滑州決開黃河堤防,使得黃河決口,向東南分由泗水和濟水入海,自此四百多年,黃河由北道改爲南道,奪淮入海。”

朱翊鈞揮揮手,祁言帶著內侍推著一扇屏風過來,上面掛著一幅輿圖。

“潘師傅,朱尚書,你們看,這條黃線是目前黃河奪淮入海的河道。這條紅線,是前宋北道舊河道。

黃河改道,危害極大,孤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三。

一是奪了淮河入海口。黃河奪淮入海不算,還攜帶泥沙,長年累月沉積,擡高河牀,阻塞河道,使得淮河十年九災。

原本富庶的兩淮之地,動不動成洪澤之地,數百萬百姓深受其害。所以說治淮先治黃!”

潘季馴和朱衡連連點頭,對朱翊鈞提出的治淮先治黃非常贊同。

“二是黃河攜帶的泥沙不僅堵塞淮河,它每年都會發水,今年這裡決口,明年那裡決口,河水衝進運河,堵塞運河,使得漕運需要年年疏浚河道,耗費巨大。”

“三是黃河改道,原本缺水的北地,失去了一條重要的水源。黃河雖然脾性暴虐,難以揣摩,但她是中國的母親河。

現在山東、直隸諸多府縣,失去母親河的灌溉,長年累月,終究變得地瘠民貧。”

潘季馴和朱衡是治河能臣,對朱翊鈞的話細加琢磨,覺得非常有道理。

北方雨水少,看著山東、直隸有很多河流,可是那些河流只是春夏季勉強算豐沛,到了秋冬就迅速乾枯。

黃河再暴虐,它的水流量遠遠超過其它河流的總流量。

耕種除了田地,最重要的就是水。

沒有水,田地再肥沃也種不出太多莊稼來。

潘季馴明白自己學生的心思,連忙問道:“殿下,你想讓黃河改回北道?”

朱衡大吃一驚。

讓黃河改道?

這可是天大的事,稍有不慎就是大禍事!

前宋年間,北流、東流之爭糾葛數十年。

北流可以便利運輸糧餉物資到河北前線。

東流會多數百萬畝良田,還能避免黃河反過來爲契丹所用,讓它成爲拱衛中原山東的天然屏障。

於是東流的觀點佔了上風。

只是治黃曆來不是小事,尤其是改道,天大的事,需要謹慎處理,必須做好實地勘測、規劃討論、施工部署等周全的準備。

偏偏神宗哲宗這對父子,手藝不高,但膽子特別大,相信人定勝天。

幾次大興土木試圖讓黃河改道,想徹底馴服它,結果被狠狠地收拾了,改一次大決一次,上千裡的良田屋舍蕩然無存,終於老實安分了。

殿下你也想來一回?

朱翊鈞坦然道:“潘師傅,沒錯,孤想讓黃河迴歸北道。”

潘季馴和朱衡臉色一變,正要出言進諫,朱翊鈞擺了擺手,“潘師傅,朱尚書,請聽孤說完。”

“孤知道,治黃不是一件小事。其實孤一直認爲,治黃在中下游入手,是治標不治本之舉。”

潘季馴一愣:“殿下,何出此言?”

“黃河易決口氾濫,根源是什麼?”

“泥沙過多!”潘季馴和朱衡異口同聲地答道。

沒錯,黃河最大的問題就是泥沙過多,長年累月下來泥沙沉積在河道上,迅速擡高河牀,久而久之,有的地方河牀比兩岸的地面還要高。

雨季一到,洪水一發,不決口都不行。

“對,兩位先生深知河情。是啊,泥沙不除,在中下游修再高的堤壩,也擋不住它終究決口的一天。

所以孤認爲,治河先治沙,要治黃必須從上游入手。”

潘季馴和朱衡眼睛一亮,饒有興趣地繼續聽著。

“孤請曹公出任陝甘總督,一邊總督三鎮軍務,一邊執行建設西北的大計。這是部分細則,請兩位先生過目。”

祁言把兩份文書遞給兩人。

兩人匆匆看完,面露驚喜。

“植被保土、退耕還牧、退牧還林。殿下,這需要大魄力才能定此大計啊!”

“土地不能無窮盡地索取。要量土養人。這片土地能出產多少,能養活多少人,要心裡有數。

貧瘠苦旱,與其死磕,不如遷民其它富庶之地。

大明陸海兩軍,南征北戰,四下探索,遍尋天下肥沃之地,就是用來安置供養大明萬民。

孤對曹公和徐貞明說,西北之地,留下適當的人口就好了,其餘的全部遷出來,孤有的是富庶之地安置。

不夠,不夠再去打就是了!天下之大,土地之廣,有德者居之!”

朱翊鈞大聲說道,神采飛揚。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一退,十年,二十年,天地自會道法自然。植被茂盛,水土不失,自然黃河泥沙減少。

此乃治黃治本之法。

在這十年,二十年間,我們也不停著。欽天監用玻璃柱加水銀,研製出一種氣壓測高儀,以海平面爲基準,可測試各地相對高度,孤叫它海平高度,誤差很小,極爲精準。

我們可遍遣測繪隊,測繪河南、山東、直隸、兩淮各地的海平高度。水往低處流,我們以這些高度數據爲準,精準規劃新河道,施工挖掘開鑿,準備引黃歸北。”

朱翊鈞轉向朱衡說道,“朱先生,嘉靖四十五年你開掘新河道,避黃通漕。期間新河道決口過兩次,你一直堅持,還總結出新河決口的重要原因在於‘以一堤捍羣流’,於是開四條支河分流以減少洪水對新河堤岸的衝擊。”

朱衡連忙說道:“臣性子剛直執拗,幸蒙殿下向先皇進言,堅持讓臣繼續開掘,不至於半途而廢。”

朱翊鈞笑著說道:“我朝做事,稍有差池波折,就驚天動地。尤其是那些御史會跳出來多加指摘,喊打喊殺,卻不知道任何事情,想成功都是一波三折,需要堅持不懈。

孤覺得黃河北道也可以延續此思路。

趁著黃河還在南道,我們花三到五年時間測繪各處的海平高度,再花五年時間沿著地勢低窪處一路開鑿河道。自河南以下,多開河道,雨季時可泄突如其來的洪水,平時可分流灌溉各地。

現在大明研製出水泥,屆時可在山東、直隸等地開設水泥廠和鋼鐵廠,以鋼筋混泥土澆築河堤,堅固遠勝現在的河堤。

再在河道上多開閘門,在低窪處預留泄洪區,一旦洪水氾濫,可開閘分流,也可開閘泄洪,保各地安全.

因地制宜行種種良法,相信在我們手裡,可以看到黃河變成我們真正的母親河,一改暴虐脾性,溫柔慈愛!”

潘季馴和朱衡看著輿圖上那條黃河,想著這十幾年來治黃的風雨艱辛,回味著朱翊鈞的話,不由心情澎湃。

讓黃河變成大明真正的母親河!

這是每一位治黃人的終極理想。

黃河治好,除了北方會多數百萬畝良田之外,淮河水患,還有漕運都會迎刃而解,功在千秋,名存青史!

潘季馴與朱衡點點頭,雙目赤紅,對朱翊鈞說道:“殿下,只要能治好黃河,十年,二十年,臣都願意一直奔走大河南北,風雨無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如果老臣撐不到那一天,讓臣的子孫門生們繼續治黃!”

朱翊鈞看著這兩位常年奔走在野外治水的大臣,他們肌膚黝黑粗糙,與李春芳、高拱、張居正等清貴出身的文官們截然不同。

他鄭重地點點頭:“孤願與兩位先生同行,以此生治黃,造福千秋萬代!”

498.第496章 爲了大明,這錢我掏了!436.第435章 這妖怪有沒有背景啊?第374章 王崇古的應對121.第121章 早晚你們會念我嘉靖的好!第65章 大明水師提督盧鏜的警告第886章 走哪死那,有點玄乎!455.第453章 一念存善惡第941章 冒黑煙的怪船第911章 張四維的野望654.第650章 心虛節更高颯颯響瑯玕第860章 里約就是一月河第347章 我倆跟著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第81章 兒孫滿堂210.第210章 我們可是大明的孝順兒子啊!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長331.第331章 天意難測!542.第539章 有的人兵法沒學精441.第440章 衍聖公第923章 真是張四維這個撲街啊644.第640章 喜從何來?第88章 嘉靖帝又開罵了154.第154章 西北的問題也要解決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496.第494章 我們是大明忠烈!132.第132章 達成默契的師生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第14章 倒嚴告一段落179.第179章 培養勳貴的第一步第793章 人類文明的希望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第782章 說吧,想去哪裡歷練?644.第640章 喜從何來?306.第306章 文進士還是武進士?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第886章 走哪死那,有點玄乎!634.第630章 真漢子從不回頭看火焰第760章 大明是我心安所處第674章 遊七是誰啊?416.第415章 必須守在大同城裡第341章 遼東戰事到底是勝還是敗!588.第584章 黔驢技窮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254.第254章 大明的慈愛,是有代價的!第739章 皇長子出世210.第210章 我們可是大明的孝順兒子啊!第785章 這纔是人類的文明之光啊!第760章 大明是我心安所處第16章 好老師和好學生第966章 番外二第863章 有人黃雀在後?438.第437章 記得給孔聖人留份體面第691章 萬曆二年端午萬壽節335.第335章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第752章 怎麼能叫奴隸呢!576.第573章 順天府通判署第740章 肚皮舞有什麼好看的!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第913章 沈大官說了啥?580.第576章 移風易俗 再立教化152.第152章 ,滅國毀城的世子大帆船262.第262章 大明粑粑船堅炮利第940章 一羣“義士”315.第315章 狗日的賊老天!第50章 出牌的嘉靖帝第58章 怎麼說服海瑞?628.第624章 一家子混蛋第857章 說吧,隴川城怎麼收拾?第872章 風起歐羅巴第801章 官員可以交流一哈432.第431章 固如金湯的升龍城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第385章 心灰意冷的高拱443.第441章 衍聖公,你可要盡職啊!第833章 歷史戲臺的新主角第889章 新的三邊總督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第783章 我張叔大支持你做天官第732章 大家輪流唱戲第963章 朕的大明夢!425.第424章 我們是王師!第825章 飛翔在太平洋上的安陽號第360章 到底誰幹的!336.第336章 餘公,你身體受得住嗎?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第59章 捅破天了!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485.第483章 老夫只要青海!第12章 父子和母子第392章 相府管事等於幾品官?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第829章 朕最擅長用經濟手段!第686章 一隻黃鸝鳴碧空
498.第496章 爲了大明,這錢我掏了!436.第435章 這妖怪有沒有背景啊?第374章 王崇古的應對121.第121章 早晚你們會念我嘉靖的好!第65章 大明水師提督盧鏜的警告第886章 走哪死那,有點玄乎!455.第453章 一念存善惡第941章 冒黑煙的怪船第911章 張四維的野望654.第650章 心虛節更高颯颯響瑯玕第860章 里約就是一月河第347章 我倆跟著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第81章 兒孫滿堂210.第210章 我們可是大明的孝順兒子啊!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長331.第331章 天意難測!542.第539章 有的人兵法沒學精441.第440章 衍聖公第923章 真是張四維這個撲街啊644.第640章 喜從何來?第88章 嘉靖帝又開罵了154.第154章 西北的問題也要解決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496.第494章 我們是大明忠烈!132.第132章 達成默契的師生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第14章 倒嚴告一段落179.第179章 培養勳貴的第一步第793章 人類文明的希望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第782章 說吧,想去哪裡歷練?644.第640章 喜從何來?306.第306章 文進士還是武進士?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第886章 走哪死那,有點玄乎!634.第630章 真漢子從不回頭看火焰第760章 大明是我心安所處第674章 遊七是誰啊?416.第415章 必須守在大同城裡第341章 遼東戰事到底是勝還是敗!588.第584章 黔驢技窮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254.第254章 大明的慈愛,是有代價的!第739章 皇長子出世210.第210章 我們可是大明的孝順兒子啊!第785章 這纔是人類的文明之光啊!第760章 大明是我心安所處第16章 好老師和好學生第966章 番外二第863章 有人黃雀在後?438.第437章 記得給孔聖人留份體面第691章 萬曆二年端午萬壽節335.第335章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第752章 怎麼能叫奴隸呢!576.第573章 順天府通判署第740章 肚皮舞有什麼好看的!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第913章 沈大官說了啥?580.第576章 移風易俗 再立教化152.第152章 ,滅國毀城的世子大帆船262.第262章 大明粑粑船堅炮利第940章 一羣“義士”315.第315章 狗日的賊老天!第50章 出牌的嘉靖帝第58章 怎麼說服海瑞?628.第624章 一家子混蛋第857章 說吧,隴川城怎麼收拾?第872章 風起歐羅巴第801章 官員可以交流一哈432.第431章 固如金湯的升龍城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第385章 心灰意冷的高拱443.第441章 衍聖公,你可要盡職啊!第833章 歷史戲臺的新主角第889章 新的三邊總督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第783章 我張叔大支持你做天官第732章 大家輪流唱戲第963章 朕的大明夢!425.第424章 我們是王師!第825章 飛翔在太平洋上的安陽號第360章 到底誰幹的!336.第336章 餘公,你身體受得住嗎?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第59章 捅破天了!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485.第483章 老夫只要青海!第12章 父子和母子第392章 相府管事等於幾品官?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第829章 朕最擅長用經濟手段!第686章 一隻黃鸝鳴碧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图县| 荃湾区| 建阳市| 固镇县| 诏安县| 泊头市| 新野县| 罗源县| 衢州市| 郑州市| 天台县| 镇安县| 六枝特区| 衡南县| 宿迁市| 怀来县| 百色市| 长兴县| 武乡县| 景洪市| 外汇| 三原县| 道孚县| 阿巴嘎旗| 万山特区| 柳林县| 澄迈县| 抚顺市| 古丈县| 金川县| 闽侯县| 阜新市| 河东区| 光山县| 句容市| 开远市| 庆云县| 汉源县| 黎平县| 肇东市| 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