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權利主要是針對他們這些原住民的。
劉安對於這個民族雖然心中有著一些天生的芥蒂,但是他知道,自己沒有必要把這些仇怨傾瀉在無辜的百姓身上。
而且,在場的大名並不是每一個都是十惡不赦的人。
在劉安的規定中,四書五經是所有東瀛人的必修課,而且他讓一些經學博士對四書五經進行了特殊的編改。
這些改動的主要方面是,要讓東瀛人明白恩和忠兩個字的重要性。
大漢是他們的宗主國,他們現在只是大漢的一個封國,所以他們要對大漢保持絕對的忠誠。
並且要感念大漢的恩德。
這樣的教育方式有些類似於精神洗腦,但這是劉安能夠想到的長期管理這裡最好的辦法。
最後也證明,劉安的做法是正確的。
在他的教育下,這片野蠻之地變成了文明之邦,並且終生臣服於大漢。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會議的後面,劉安將東瀛羣島分成二十幾份,在座的每一個東瀛人都負責其中的一塊區域。
他們所要進行的管理主要就是保證百姓的正常生活,以及下達京都府的旨意。
京都府也就是京都的大名府,劉安將他的名字改成了京都府,更加地像大漢的風格一些。
以後京都府就是東瀛羣島的最高機構,所有東瀛大名都必須聽京都府總督的調遣,厄爾京都府總督享有對任何大名的任命和罷免權。
雖然這些條約裡面有很多的霸王條款,但是劉安就是要讓他們知道,誰的拳頭大,誰才又有話語權。
無論這些大名心中有多少憋屈,在重裝士兵威懾下,他們也是沒有一個人敢提出一句反對的話。
所以會議進行的非常順利,基本上就是劉安說什麼,別人就答應什麼。
這樣的狀態一直維持到會議結束。
“既然都沒有什麼意義,那麼就按照我說的去做吧。記住,不要試圖在我這裡陰奉陽違,你們都知道我大漢的實力。”
劉安冰冷的目光讓在場的每一個大名都不寒而慄,彷彿在看一頭餓狼一般。
“誰如果試圖挑釁大漢的底線,那麼,等待他的結果只有一個,那便是死!”
“遵旨!”
所有大名恭恭敬敬地向劉安行禮,沒有一個人敢露出不滿的神色。
看到這一幕,劉安微微點頭,然後讓他們離開,回到自己負責的區域了。
“戚繼光,東瀛羣島的這些大名雖然明面上答應了我們,但誰也不知道他們心裡打著什麼算盤。”
“我們終究是要離開東瀛羣島的,所以我們需要留下一個有能力治理這裡的人。”
東瀛大名離開之後,劉安把戚繼光留下,對他說道。
“陛下的意思是?”戚繼光意識到了一些事。
“此番隨行前來東瀛羣島的人中,兼具軍事能力和政治才能的人只有你和鄭和了,你們兩人中,我覺得你留在東瀛羣島更加合適一些。”
“所以,我希望由你出任京都府總督,管理東瀛羣島的事物,讓這裡更早地融入大漢,徹底成爲大漢的一塊領土。”
曾經的戚繼光就是一位抗倭英雄,劉安給他這樣的安排也算是實至名歸。
而且,現在他手下是真的沒什麼人了。
鄭和他還要留著回去造船呢,所以相對來說,戚繼光留下來更合適一些。
戚繼光眉宇之間一抹英氣閃露,經過一瞬間的思考,他雙手抱拳道:“臣遵旨!”
這樣一個遠離異鄉的任務,任誰來進行心裡面也是不願意的。
舉目無親,甚至同胞的數量都非常少,在這裡唯有無限的孤獨。
但英雄的意義就在於,承受孤獨,然後在孤獨之中變得愈發強大。
毫無疑問,戚繼光是一個英雄。
戚繼光答應出任京都府總督後,劉安向東瀛大名宣佈了這個消息。
至此,東瀛的事情也就基本上塵埃落定了。
雖然對於劉安的征伐偶爾有些地方會爆發一些起義,但這些起義剛好成爲劉安測試東瀛大名的執行能力的機會。
所以這些爆發的起義劉安都是讓這些東瀛大名去鎮壓的,而結果看起來也頗爲不錯,起義被盡數鎮壓,東瀛大名將情況如實地向京都府總督戚繼光稟告。
事情全部安排完畢後,劉安在東瀛又待了幾天的時間,掀起的波瀾逐漸平息,並且再也掀不起什麼浪花之後,也就是他該返回大漢的時候了。
距離出海已經過去三個半月,其中有兩個月的時間花在了路上。
征服到收服東瀛羣島只用了一個半月,這個時間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好的結果了。
漢軍再次集結在涇川河之上,今天是他們歸鄉的日子,所以他們大部分人都比較興奮。
之所以是大部分人,而不是全部人,是因爲劉安挑選出兩萬人留給了戚繼光。
武力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東瀛初定,誰也不知道日後會掀起什麼亂子。
所以劉安自然不能只留戚繼光一個人,他還給他留下了兩萬將士。
和戚繼光一樣,這兩萬將士都是遠離異鄉的人了,不能歸鄉的他們自然心中失落。
當然,有所失也有所得。
在東瀛最多和東瀛人作戰,經過之前的戰鬥後,他們一致認爲東瀛人完全就不堪一擊。
所以在這裡當兵的危險性相對來說要小一些,也更輕鬆一些。
更重要的是,這裡的月錢是在大漢的兩倍!
哪個士兵脫下軍裝後不是老百姓,能領雙倍的錢,他們自然樂意啊。
劉安站在涇川河畔,歸鄉的三萬大軍已經上船去了,他和鄭和帶著一些貼身侍衛還留在船下。
“繼光,如果想家了,就給我寄一封信,我派個人來替你,讓你能回家看一看。”
劉安拍拍戚繼光的肩膀,這也意味著戚繼光將要承受的孤獨時刻。
“謝陛下!”劉安的話讓戚繼光頗爲感動。
“把烈士墓看好了,那是埋葬我大漢將士的地方,是這片土地最神聖的地方。”
“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負陛下所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