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豐臣秀吉完全就是一個我死士,他的心已經死了,在火隼擊潰聯軍的信心時死的。
現在他的心中只有兩個字,那就是仇恨!
他要復仇,向奪走他一切光環的人復仇。
曾經的他跟在織田信長的手下,憑藉自己出色的能力成爲最受織田信長信任的人之一,更是在東瀛羣島享有無盡威望。
後來,他被織田信長派去大漢,以使者的身份。
在這之前,他都還是自信、自傲的。
後來,大漢和東瀛之間發生矛盾,劉安帶領大軍在東海之上大敗東瀛和南越的聯軍,第一次讓自己的信心受到挫傷。
本來經過三年的沉澱,他覺得自己已經從曾經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可結果呢?
自己復出的第一戰就被劉安給截胡,直接讓自己損失慘重。
現在的第二戰,自己帶領六萬大軍,竟然遭遇如此慘敗,自己甚至連敵人都沒有碰到呢。
他不甘啊!不甘!
爲什麼,爲什麼漢皇要出現在他的人生中。
如果沒有劉安,他將會是怎樣輝煌的人生啊!
想著想著,豐臣秀吉的雙眼中佈滿血絲,他的眼中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漢皇劉安。
他要殺了劉安!
“兄弟們,隨我衝殺!”
退避畏縮的都是其他各國的軍隊,願意跟在豐臣秀吉身邊的,都是尾張國的軍隊。
他們可以畏縮,但豐臣秀吉不能。
看了一眼仍然願意跟在自己身側的兄弟,豐臣秀吉向漢軍衝殺過去。
豐臣秀吉的武藝畢竟不錯,所以在他的衝鋒中,斬殺了不少漢軍將士。
劉安的武藝經過三年地練習也是有了一些長進,小時候有著一些底子,所以練起來也並不多費勁。
雖然和關羽、霍去病這等大將比起來差了很遠,但起碼也有一名小將的水平了。“劉安受死!”
劉安帶領大軍一路衝殺,因爲需要不斷揮劍斬殺東瀛人,所以根本沒有注意到朝他衝來的豐臣秀吉。
等到他看到豐臣秀吉的時候,後者已經衝到他的面前,手中長刀朝著他狠狠斬了下去。
劉安舉起手中的寶劍抵擋,長刀斬在上面立刻震的他雙手顫抖,虎口巨疼,甚至有著撕裂的徵兆。
“死吧!”
豐臣秀吉已經完全瘋狂,手中長刀飛速砍下,一刀又一刀,看他的樣子,是想要硬生生地將劉安的手砸的拿不住劍,然後再一劍將他擊殺。
而劉安只是接了豐臣秀吉三劍就要到極限了。
“你欠我的,要你加倍奉還!”
豐臣秀吉雙手緊握長刀,用力劈砍下去。
“當!”
沉重的聲音在武器碰撞處響起,劉安終於到達極限,握不住手中的劍,劍掉落在地上,豐臣秀吉的長刀也斬向他的腦袋。
劉安眼中出現驚慌的神色,如果豐臣秀吉這一刀落在他身上,毫無疑問,他必死無疑。
“叮!”
就在劉安閉上眼睛,準備迎接死亡的時候,一根利劍刺穿豐臣秀吉的胸膛,將他釘在地上。
只是豐臣秀吉斬下的長刀還是落在劉安舉起的胳膊上,鋒利的長刀立刻斬開劉安的鎧甲,在他的胳膊上留下一道傷痕。
好在這道傷痕並不致命。
“陛下,您沒事吧!”
豐臣秀吉倒下後,露出了從背後攻擊他的人。
正是戚繼光!
戚繼光和鄭和兩人本來都是跟在劉安身邊的,只是隨著不斷殺敵,他們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加了一些。
而劉安和豐臣秀吉的見面也太突然,他們兩人並沒有來的及反應。
最後是戚繼光靈機一動,拔出腰間的劍扔了出去,這纔將豐臣秀吉貫穿而死。
只是劉安也受了些傷。
“我沒事!”
劉安輕撫自己的胸口,心有餘悸。
如果戚繼光再慢一點的話,他就要被豐臣秀吉給殺死在這裡了。
本來沒有任何懸念的戰爭,還是險些發生意外。
劉安撕下一塊布條,爲自己的傷口進行了簡單包紮,向豐臣秀吉的屍體走去。
豐臣秀吉的胸膛被利劍貫穿,然後利劍再次紮在地上,所以豐臣秀吉現在的模樣是跪在地上的。
雖然豐臣秀吉已經死了,但他的雙眼還睜著,本來自己都要殺死劉安了,可是爲什麼自己背後突然出現人了呢,他死不瞑目啊!
劉安輕嘆一口氣,爲豐臣秀吉閉上雙眼,並且把利劍拔了出來,讓豐臣秀吉倒在地上。
豐臣秀吉的確足夠努力,只是可惜生不逢時,誰讓他遇到了劉安。
劉安看著手中的利劍,以後御駕親征還是要提升自己的實力才行,畢竟依靠別人的力量,不是絕對的答案。
你永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會獨自面對什麼危險。
所以,只有自己變得強大才是絕對的強大。
劉安明白這一點。
隨著豐臣秀吉的死,東瀛聯軍徹底陷入混亂,混亂在大軍中擴散,最後直接導致他們潰敗,開始四處逃竄。
對付這羣可以稱爲烏合之衆的軍隊,劉安沒有任何顧慮,把戚繼光留在身邊後,讓鄭和帶著大軍追殺東瀛聯軍。
早就埋伏在東瀛聯軍逃跑路線上的兩萬大軍等到了自己的獵物,在他們看到東瀛聯軍的時候立刻殺出。
於是鄭和和伏兵相互配合,將東瀛聯軍夾在中間。
被包圍後,東瀛聯軍的士氣徹底崩潰,他們都知道自己此次必死無疑了,每一個人都非常悲觀。
這個時候對比鮮明的畫面出現了,一些鐵血的士兵和漢軍廝殺致死,而一些士兵則切腹自盡,最後的一些,則跪在地上向漢軍求饒,祈求一死。
劉安對待東瀛軍隊的態度是,如果你投降,我看不起你,但我不殺俘虜。
如果你繼續戰鬥的話,那麼就賜予你作爲戰士最榮譽的死法,戰死疆場。
東瀛聯軍集結的倒是浩浩蕩蕩,六萬大軍可以說是整個東瀛羣島規模最大的一次軍隊了。
但就是這樣一支軍隊卻在和劉安交手一個回合後,全軍覆沒!
六萬大軍最後投降兩萬人,戰死四萬!
京都之外說是屍橫遍野絲毫不爲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