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禹皇還睜著眼睛,那麼整個天罡大陸就不要想有人能夠威脅到大夏。
大夏雖然一直都在保持沉默,但實際上他對天罡大陸五國一直都在關注。
他只是在等待一個機會,一個合理地向五國出手的機會。
終於,在曹操跳出來,契丹、後金、南宋、下唐和大魏站在統一戰線的時候,大夏國也對外展示自己的獠牙。
發表聲明的人並不是禹皇,而是大夏國的丞相倉頡。
在這份聲明當中,倉頡並沒有說到任何關於七國協議的內容,而是將其繞開,著重說的是五國對大夏的挑釁。
大夏國作爲天罡大陸的可以說的上是主宰一樣的存在,他的權威不允許任何人挑釁。
而如果有人試圖挑釁,那就必須做好承擔後果的準備。
現在,大夏國準備展現自己的實力了。
在聲明的末尾,倉頡著重宣佈了一件事,也是全世界都在關注的一件事。
那就是大夏國將對五國展開攻伐!
這句話一說出去,整個天罡大陸都炸開了鍋。
這麼長時間的和平都是在大夏、禹皇的帶領下維持的,可是現在,大夏國卻要對五國主動出擊,打破這份和平了。
一個充滿硝煙的時代就要來臨了。
更加驚慌失措的,要數五國的國君。
他們的本意不過是想給禹皇一些壓力,對七國協約的事進行一些說明,要說到真的和大夏國開戰,他們還沒有這個勇氣。
畢竟無論是當初的七國會議,還是不久前的比武招親,禹皇的無敵形象都一直銘刻在他們心中。
現在倉頡宣佈對五國用兵,雖然不是禹皇說的,但倉頡和禹皇有什麼區別嗎?
五國慌了,這份聯盟隱隱約約有些動搖,很多人都開始舉棋不定,這其中就包括宋祖趙匡胤。
就在五國聯盟即將被一份聲明給擊碎的時候,一個人站了出來,他用自己行動挽救了五國聯盟,同時也徹底打開了亂世的帷幕。
這個站出來的人就是唐宋李世民!
一向作爲和事佬角色的李世民展現了自己的野心。
他說既然現在已經站在了大夏的對立面,那就坦坦蕩蕩地接受這個現實,都是一國的君主,豈能對別人卑躬屈膝。
大夏的強大不過是曾經,這段時間六國都在不斷髮展自己的實力,比起十幾年前要強大了不少。
所以,大夏即便再怎麼強,也絕對不可能和他們五國抗衡,即便是加上一個大漢。
這樣的話說出來,立刻讓耶律阿保機和努爾哈赤兩人拍案叫好,直接宣佈站在李世民這邊。
曹操最爲現在最大的受害者,這樣的好消息出現,他當然毫不猶豫地選擇加入。
趙匡胤無可奈何,他的本意是當一箇中立派的,但是他的地理位置太過於尷尬。
腦袋上面就是後金,腳下面卻又是大漢,他被夾在中間,裡外不是人,所以倒不如選一個邊站。
最後,趙匡胤選擇了李世民這邊。
於是,五國聯盟重新達成,並且有了自己一致的目標,那就是對抗大夏和大漢。
理想非常遠大,但現實很殘酷。
五國聯盟剛剛形成,大夏國的軍事部署就已經完成。
五支軍隊從薪火宮中派出,然後朝著自己的敵人奔去。
大夏不愧是大夏,竟然同時向五個國家宣戰,而且還是主動出擊,實在是了不起。
五支軍隊當中,實力最強大的一支軍隊當屬向下唐進軍的軍隊。
這支軍隊是由大夏大將軍龍親自率領的十萬大軍。
和禹皇一樣,龍也是大夏的一個傳奇人物,他一生跟隨禹皇南征北戰從來沒有戰敗過,任何和他交鋒的人都只有慘敗的份。
唯一一個能夠和他打成平手的人現在已經做了古,那就是自刎於烏江邊的霸王項羽。
龍和禹皇一樣,並不是劉安這一代的人,甚至可以說,他們和劉邦都算不上是一代人。
五國爲什麼現在敢和大夏對著來,無非是因爲龍和禹皇老了。
他們是在賭,而禹皇和龍靠的,卻是自己的實力。
龍率領大軍向下唐境內壓去,即便是李世民也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
不過,李世民這麼長時間勵精圖治,下唐早就已經不是當初的下唐。
更重要的是,大唐這些年崛起了一個偉大的軍事明星,這個軍事明星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在天罡大陸大放異彩。
而這個人叫做李靖。
大唐衛國公,李靖。
五路戰線的戰爭迅速爆發,一時間整個天罡大陸都陷入了混亂。
在六國都忙碌的時候,大漢自然沒有閒著。
只是大漢現在的敵人並不是五國,而是另外一個遠在大洋另一邊的人。
“這是禹皇送來的信。”
劉安手中拿著的,是不久前禹皇派人送來的信。
這封信上面說,五國暫時都不需要他操心,他要做的,就是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以求在禹皇仙去後,他可以接替禹皇的指責。
而劉安現在所面臨的唯一的後顧之憂就是東瀛。
雖然劉安現在已經將東瀛趕回到了他們的小島上,但這些人賊心不死,很難保證他們不會重新歸來。
到時候自己和五國大戰之時,這些人突然渡海而來,偷了自己的家,那劉安可是不知道該找誰哭去了。
所以,他必須在於五國交戰之間把這個禍患給解決掉。
只有這樣才能夠放心地和五國交戰。
“武媚,過幾天我會率領艦隊遠征東瀛,到時候國內的事情就都靠你了。”
劉安一定下定決心遠征,所以將一些事情交代給武媚。
“陛下,禹皇的話能信嗎?”武媚對信中的內容以及禹皇表示懷疑。
劉安不過和禹皇一面之緣,劉安對禹皇也沒有什麼恩情,憑什麼禹皇要這樣幫助劉安?劉安究竟應該不應該相信禹皇。
“因爲他是禹皇,所以我們可以相信他。”
劉安之所以選擇相信禹皇,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兩個都是穿越者。
冥冥之中一直又一種感覺在告訴劉安,相信禹皇不會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