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4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一)

馬三寶的話很不客氣,可以說根本沒給李潛留面子。但自家事自家知。李潛很清楚自己現在的騎戰水平如何,知道馬三寶所說的非常客觀。而且,李潛也明白,馬三寶如此叮囑他,乃是對他的關心。所以,李潛心懷感激地道:“多謝將軍指點,在下一定聽從將軍的安排。”

馬三寶點點頭,道:“另外,你這自稱也得改改了。你現在已是六品官了,不要一口一個在下。”

李潛對這些自稱、尊稱、謙稱沒什麼研究,便虛心問道:“不知在下該如何自稱?”

馬三寶道:“你應自稱鄙職或卑職。等日後你有了將軍封號,可自稱末將。”

李潛點點頭,道:“卑職明白了。”

馬三寶帶著李潛來到騎兵聚集地。李潛看到除了少數負責警戒的戰馬外,其他戰馬皆已解下鞍轡,交由民夫餵養。負傷的戰馬也交給了獸醫治療。先前遭遇吐谷渾人伏擊時,李五郎率騎兵衝出谷口,與吐谷渾的騎兵惡戰一場,麾下士卒多有死傷。若非馬三寶、柴勇率軍偷襲得手,只怕李五郎以及他麾下的騎兵將遭受慘敗。大戰之後,李五郎所部衆人皆已疲憊,所以李潛看到李五郎等人正坐在地上休息。另有部分騎兵依舊精神抖擻,李潛通過衣甲上的標識認出他們乃是何七麾下的騎兵。何七負責殿後,他麾下的士卒沒有參戰,故而體力精神都還算飽滿。

看見馬三寶來到,李五郎帶著衆人趕緊起身迎接。馬三寶擺擺手道:“不必拘禮。國公已下令,飽餐之後便讓我等攜帶十日糧草追擊敵寇。爾等抓緊準備。”衆人一聽,趕緊整理衣甲兵刃。

馬三寶向李五郎介紹道:“國公已任命李潛爲旅率,他將隨咱們追擊。五郎,李旅率初入軍營,很多事情都不熟悉你要好好指點他。”

李潛趕緊見過李五郎,道:“卑職見過李將軍。”

李五郎還禮道:“恭喜李旅率。”

馬三寶道:“你們先準備,某還有其他事。李潛,有什麼不明白的就問李將軍就是。”

兩人送別了馬三寶。李五郎笑道:“好小子,李某第一眼看到你和牛弼,就知道你們是好苗子,果不其然,這麼快就升官了。”

李潛恭敬地道:“將軍謬讚。卑職初入軍營,有許多東西不明白,還請李將軍多多指點。”

李五郎笑呵呵的攬著李潛的肩膀道:“什麼指點不指點的,有什麼不懂的問就是。咱們日後還要並肩作戰,莫要這麼生分,我虛長你幾歲,你叫我老哥就好了。”

李潛點點頭,道:“那卑職就斗膽叫您一聲老哥了。”

李五郎道:“這就對了。老弟,老哥給你介紹。”李五郎招手叫過數人,一一介紹道:“杜勇,親兵營的旅率。你們應該認識。夏侯運,旅率。周密,旅率。他們兩人屬於何將軍麾下。薛鼎,旅率。韓千城,旅率。還有一位田寬田旅率剛纔負了傷,不能參加追擊了。他們三位屬於李某麾下。諸位,李旅率將與我們一同追擊敵寇。你們要多親近親近。”

李潛連忙與衆人一一見禮。衆人適才閒談時已經聽說了李潛的事蹟,自然知道若非他和牛弼,這一戰勝負難料,衆人心裡對他們極有好感,因此對他的態度極爲熱情。衆人聊了一會很快就關係熟絡起來。通過聊天,李潛得知,這次參加追擊戰的共有八百多騎兵。除了何七和李五郎的麾下,另有杜勇率領的親兵營一旅。由於李潛剛剛被柴紹任命爲旅率,只有官職還沒分派給他士卒,現在還是個光桿司令。所以,他無須操心麾下的士卒。而另外幾人就不同了,聊了一會,便紛紛告辭去查看士卒的準備情況。李潛也藉機去取戰馬和長槍。

回到他所在的火裡,曹元炳等人又帶著萬分羨慕的恭賀一番。李潛少不得再客套一番,然後相約等回了岐州便擇日宴請衆人。牛弼正好回來,聽到李潛要去追擊敵寇,牛弼也動心了,想去求柴紹,卻被李潛攔住。

李潛將牛弼拉到一旁,安慰牛弼道:“柴國公如此安排乃是對你的厚愛。你切莫辜負了國公的期望,要勤練騎戰。日後機會多的是,何必急在一時?我這次去,只打算見識一番,並未想過能再立軍功。何況,騎戰兇險,咱們兄弟最好能分開,不要一同涉險。”

牛弼聽了點點頭。他知道李潛的想法。雖然他與李潛不是親兄弟,但勝似親兄弟。若兩人出了意外,兩家人可怎麼辦?三位老人誰來奉養?

安撫了牛弼,李潛取了戰馬長槍,補充了箭矢,便回到騎兵所在的地方。衆人吃過飯,準備好乾糧,這時天色已到申時。馬三奎一聲令下,衆人立刻動身。

大軍一路急速前行。途中遇到吐谷渾小股潰兵,皆斬殺之。一日一夜之間,接連十數戰,斬敵過百。自出發起,馬三寶一直讓李潛跟在身邊。對於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李潛自然不會放過,用心記下馬三寶的每一個指揮命令。對騎戰的分割、包圍、衝鋒、驅散、追擊等等也有了初步的認識。經過這一日一夜的觀察學習,李潛發現,騎戰與步戰果然有極大的不同。簡單來說,單是一個方向問題,就有天壤之別。步戰時,士卒轉身容易,只要號令得當,無論前後左右都能隨時轉向。但在騎戰中,兩支交戰時隊伍調轉方向的時機若是不對,絕對是致命的失誤。

騎兵之所以有強大的攻擊力,大半來自於戰馬,更確切的說來自於馬的速度。一旦戰馬跑起來,想要將隊伍調轉過來很難,必須由前面的騎兵帶著走弧線,否則只能自亂陣腳。所以,兩支騎兵進行大戰,需要非常開闊的場地才行。另外一個方向問題是兩支敵對的騎兵一旦方向相同,前面那支騎兵將難逃慘敗的厄運。這也是騎兵爲什麼在追擊戰中斬獲最多的原因。

總的來說,步戰時士卒要穩如磐石,騎戰則要求戰士動如流水。只有動起來的騎兵才能發揮最大的攻擊力。沒了速度的騎兵與羔羊無異,只能任人宰割。

第二日(即七月初一),大軍斬獲便少了許多。李潛詫異,向馬三寶請教。馬三寶告訴他這是因爲吐谷渾大軍兵敗潰逃時大部分已逃出大唐境內,只有少部分因迷失道路或失去戰馬無法逃出國境才被追殺。

晚上,大軍在洮州靠近吐谷渾的邊界區域紮營。

啃乾糧喝涼水,大軍草草吃過晚飯,馬三寶便召集旅率以上軍官議事。

衆將齊聚後,馬三寶取出地圖,道:“明日大軍將進入吐谷渾地界。我以爲,吐谷渾人進入自己的地界後必然鬆懈,甚至會停下來修整,收攏殘部。所以,我要諸位一鼓作氣,一戰而下。記住,動作一定要快,不能讓吐谷渾人反應過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李潛聽了暗暗點頭。他們孤軍深入,若被吐谷渾人反應過來圍住,麻煩可就大了,甚至連逃命的機會都沒有。

李潛道:“將軍,卑職明日願做斥候打探敵軍動向。”

馬三寶想了想,道:“也好。杜勇,你撥出一隊交與李潛。李潛,你三更即出發,負責西南方向沿洮水察探。到未時若無發現便立刻回來。杜勇,西北方向和正西方你再派人打探。發現敵蹤,立刻回報。”

李潛和杜勇立刻領命。馬三寶接著安排了行軍路線,向其他人分派了任務。安排行軍路線乃是方便斥候能及時找到大軍,若斥候不知道大軍的行蹤,如何能及時回報消息?衆人領命,各自告退回去督促麾下士卒。

李潛跟著杜勇去接收了一隊士卒。這一隊的隊正叫屈世卿,年約二十出頭,靈州世家子弟。原爲府兵,因作戰勇敢,被柴紹看中選入親兵營,累功爲隊正。李潛與他們雖然見過,卻不太熟悉。衆人見了面,互相寒暄兩句,李潛將明日的任務安排了一番,細細叮囑了幾句。因他們半夜便要出發,於是都早早睡下了。

三更不到,值守的士卒便叫醒了李潛。李潛命令士卒抓緊整理了衣甲兵刃,取了戰馬,沿著洮水一路向西南而去。爲了擴大搜索範圍,李潛將一隊人分成十組,每組相隔裡許,命他們一定要小心,一旦發現敵蹤,立刻回報。

如此搜尋,直到次日未時,李潛等人已深入吐谷渾境內有上百里,然而所有人都回報說一點發現也沒有。李潛聽了心中頗爲沮喪。他第一次帶隊做斥候,竟然是個無功而返結果,實在太喪氣了。

屈世卿見狀,上前稟告道:“李旅率,前方不遠有個河灘,那裡河水平緩。卑職以爲吐谷渾人若要駐紮,多半會選擇那裡,不如到那裡搜搜看。”

李潛連連點頭,道:“說的不錯。敵人若要駐紮,肯定會選有水的地方。其他人先隱蔽起來。屈隊正,你帶一火人,咱們去那裡看看。若是無獲,再回去也不遲。”

李潛等人向河灘走了大約兩裡,便看到河灘方向有縷縷青煙,估算距離至少在三裡開外。李潛見狀心中大喜,趕緊命令衆人下馬,然後找了個小樹林將馬藏起來,留下四人看守馬匹,其他全部步行過去。

李潛等人一邊步行,一邊警惕地觀察著四周的動靜,大約走到距離青煙的位置一里左右時,便聽到前面有講話的聲音。李潛連忙打手勢示意衆人隱蔽起來。他自己則蹲下身子藉著草叢的遮擋快速跑到河岸上,找個灌木叢藏好,然後探頭向前方一望,發現河灘兩岸果然有不少帳篷,帳篷周圍有許多人來來往往忙碌個不停。李潛觀察了片刻,沒有發現老人、婦女和孩子,立刻斷定,這些人吐谷渾的潰兵。

只是李潛通過觀察發現這裡只有兩百多人。他感覺這些人不象吐谷渾人潰兵的主力。按照馬三寶當初的計算,逃回來的吐谷渾潰兵至少有三千人,即便有些潰散了,但伏允身邊怎麼也得有千把人。莫非留在這裡的並非伏允?

第94章 兵出杜陽谷第30章 突遭伏擊第231章 崔侍御史(二)第230章 崔侍御史第9章 殷殷慈父心第7章 惡戰求生第108章 兵出鄯州第22章 從軍餞行第16章 徐方平第9章 殷殷慈父心第9章 殷殷慈父心第22章 從軍餞行第175章 博陵崔氏(二)第88章 大唐的頭疼第242章 奪命連環計(五)第221章 楊恭仁第73章 授課第212章 致命一擊(五)第103章 約戰二六七章 肅州見聞第300章 伏允之死第65章 內有隱情第217章 絕境(四)第188章 吹風(一)第203章 陷阱(六)第128章 李淵要退位第119章 透底第34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一)第188章 吹風(一)第51章 求情第283章 馬賊?伏兵!第164章 揚威草原(三)第85章 你就是個奸臣逆子第120章 新官上任第291章 首戰(二)第142章 鬧哄哄的貞觀元年(二)第187章 酷刑逼供(二)第186章 酷刑逼供(一)二五一章 御審二第60章 梅宗際第194章 剿滅三殺堂(四)二六七章 肅州見聞第101章 挑燈比箭(二)第129章 太歲頭上動土(一)第14章 強買與強賣(二)第27章 外傷縫合術第121章 熟悉公務(一)第216章 絕境(三)第81章 拉攏?除之?第243章 奪命連環計(六)二七五章 撲朔迷離第242章 奪命連環計(五)第89章 百騎迎敵第76章 武威縣男第103章 約戰第184章 刺殺(四)第147章 阿約第52章 一擼到底第81章 拉攏?除之?第19章 小露一手第164章 揚威草原(三)第94章 兵出杜陽谷二五零章 御審一第207章 盧照廷(三)第232章 語驚政事堂第236章 開業前(一)第81章 拉攏?除之?二六三章 蘇州省親二第10章 去宕州第198章 陷阱(一)第207章 盧照廷(三)第100章 挑燈比箭(一)第239章 奪命連環計(二)第128章 李淵要退位第206章 盧照廷(二)第86章 馬蹄鐵二八二章 侯君集第193章 剿滅三殺堂(三)第170章 說媒(一)第73章 授課第105章 籌辦第237章 開業前(二)第10章 去宕州第90章 屈人之兵第2章 一貧如洗的家第167章 揚威草原(六)第207章 盧照廷(三)第120章 新官上任第60章 梅宗際第244章 螳螂與黃雀(一)第289章 交差第206章 盧照廷(二)第290章 首戰(一)第143章 鬧哄哄的貞觀元年(三)第45章 討賭債第293章 首戰(四)第24章 初入軍營第168章 春後算賬第289章 交差第27章 外傷縫合術
第94章 兵出杜陽谷第30章 突遭伏擊第231章 崔侍御史(二)第230章 崔侍御史第9章 殷殷慈父心第7章 惡戰求生第108章 兵出鄯州第22章 從軍餞行第16章 徐方平第9章 殷殷慈父心第9章 殷殷慈父心第22章 從軍餞行第175章 博陵崔氏(二)第88章 大唐的頭疼第242章 奪命連環計(五)第221章 楊恭仁第73章 授課第212章 致命一擊(五)第103章 約戰二六七章 肅州見聞第300章 伏允之死第65章 內有隱情第217章 絕境(四)第188章 吹風(一)第203章 陷阱(六)第128章 李淵要退位第119章 透底第34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一)第188章 吹風(一)第51章 求情第283章 馬賊?伏兵!第164章 揚威草原(三)第85章 你就是個奸臣逆子第120章 新官上任第291章 首戰(二)第142章 鬧哄哄的貞觀元年(二)第187章 酷刑逼供(二)第186章 酷刑逼供(一)二五一章 御審二第60章 梅宗際第194章 剿滅三殺堂(四)二六七章 肅州見聞第101章 挑燈比箭(二)第129章 太歲頭上動土(一)第14章 強買與強賣(二)第27章 外傷縫合術第121章 熟悉公務(一)第216章 絕境(三)第81章 拉攏?除之?第243章 奪命連環計(六)二七五章 撲朔迷離第242章 奪命連環計(五)第89章 百騎迎敵第76章 武威縣男第103章 約戰第184章 刺殺(四)第147章 阿約第52章 一擼到底第81章 拉攏?除之?第19章 小露一手第164章 揚威草原(三)第94章 兵出杜陽谷二五零章 御審一第207章 盧照廷(三)第232章 語驚政事堂第236章 開業前(一)第81章 拉攏?除之?二六三章 蘇州省親二第10章 去宕州第198章 陷阱(一)第207章 盧照廷(三)第100章 挑燈比箭(一)第239章 奪命連環計(二)第128章 李淵要退位第206章 盧照廷(二)第86章 馬蹄鐵二八二章 侯君集第193章 剿滅三殺堂(三)第170章 說媒(一)第73章 授課第105章 籌辦第237章 開業前(二)第10章 去宕州第90章 屈人之兵第2章 一貧如洗的家第167章 揚威草原(六)第207章 盧照廷(三)第120章 新官上任第60章 梅宗際第244章 螳螂與黃雀(一)第289章 交差第206章 盧照廷(二)第290章 首戰(一)第143章 鬧哄哄的貞觀元年(三)第45章 討賭債第293章 首戰(四)第24章 初入軍營第168章 春後算賬第289章 交差第27章 外傷縫合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北省| 喀什市| 乌鲁木齐县| 名山县| 慈利县| 长白| 延寿县| 永顺县| 光山县| 习水县| 开鲁县| 砀山县| 大石桥市| 吴桥县| 瑞昌市| 宿迁市| 西城区| 房产| 迁西县| 侯马市| 财经| 巴青县| 桑日县| 湘阴县| 漠河县| 吉木乃县| 泽库县| 津市市| 浦县| 曲阳县| 武汉市| 中超| 龙门县| 鹤岗市| 隆昌县| 天长市| 台中县| 湖北省| 耿马| 鱼台县| 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