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青年

20歲上,我終於學成,可以出師了!誰曾想,剛從長期魔鬼特訓中抽身出來的我,卻要背上另一副更加沉重、更加痛苦的負擔——尋母復仇!

師傅說得好:

“上天有好生之德,佛門以慈悲爲懷。然生逢亂世,衆生皆苦,我佛門弟子,亦不可獨善其身。汝身負滅門之血仇,我佛之道,雖以寬恕爲先,我本不應允汝復仇。然未入佛門,先爲人子。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況且,殺人父奪人母,違天逆倫,十惡不赦!若任由此輩安處於世,則衆生之苦難,不可已矣。故而,我今許汝下山尋母,亦可尋機兼報父仇。然汝既入佛門,便當將佛門十戒時刻銘記。若汝有干犯戒條之處,我必親手將你格殺於此!汝可聽清了嗎?”

當時,我年紀輕輕,又驚聞噩耗。怒火攻心,只顧著一個勁的點頭。師傅滿意了,就把我一腳踢出了山門。

等到真個下了山。我才意識到當時那頭點得有多麼輕率。

首先,當時隋帝楊廣已被親信刺殺,中原羣雄爭霸,亂象正熾。平民百姓手無寸鐵,註定要成爲“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一羣。剛下山,爲了救一個被幾個亂兵輕薄的村姑,我一口氣就犯了“嗔”、“怒”、“殺”三戒。那村姑也不知是嚇傻了還是被我的帥氣給迷住了,一個勁的要什麼“以身相許,報答恩人”。見我不答應,竟然自己就脫光了!害得當時第一次看見女人就看見裸女的我,是天人交戰,痛苦不堪。爲了守住“色”戒,只好忙不迭的逃吧!這種事,後來經常發生,慢慢的我也就習慣了,也不逃了。說起來,在我見過的女性中,還是那位村姑讓我印象比較深刻……噢!NO!失言失言。罪過罪過!阿彌陀佛……

其次呢,就是這世道太亂了!十里之村,百里之鎮,竟全都是一片荒蕪。

在我萬里尋母的歷程中,風餐露宿之餘,也有過不少“鬼城獨居”的經歷。現在的年輕人,別說住了,讓他看一眼這樣的鬼城,估計都會被嚇得不輕。幸好,我有佛門經典相伴,加之除了一身武藝之外身無長物,夜寂無人,高枕安眠,倒也落得清淨。

由於我僧人的身份,每次經過人羣聚居之地,還是得到一些禮遇的。勞苦困頓的百姓們,雖然自己都吃不飽,也要分出一部分食物來作爲我的齋飯。一時準備不了齋飯的,還硬要將自己家唯一的財產——牛宰掉來慰勞我。一來,我不想犯葷戒;二來,這樣的禮遇我實在消受不起。所以,雖然很餓,也只有離開了。

而我報答這些善良百姓的方法,就只有爲他們祈福,或爲他們講解佛門的精義。亂世裡,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何況是戒律森嚴的佛門弟子呢?

直到有一次,我在山西,遇到了一個年紀相仿的青年將領,我們是一見如故,觸膝長談之後,他立刻就要與我結拜爲兄弟。經過一番躊躇之後,我答應了。一來是知己難得,二來,這個青年將領的身份有助於我尋母和復仇。他的身份是——山西大唐政權中原遠征軍統帥,封號秦王,後來的唐朝太宗——李世民。

由於李世民長我幾歲,而且身份超然,我將他稱呼爲“秦王兄”——後來就升級爲“皇兄”了。而他對我的稱呼就親暱很多了:“和尚弟弟”!

我知道現代人聽到這種叫法一定會想歪了。但其實,這樣的稱呼在當時是很正常的。“斷袖之癖”(即男性間的同性戀)在當時是潮流,大家都見怪不怪,根本沒有現代人那麼幼稚無聊的聯想方式。不過,我要聲明:這並不代表我和李世民就是那種關係哦!我們可都是性取向正常(異性戀)的男性啊!

在李世民的幫助下,隨著**的節節勝利,關於我母親的消息很快回饋到山西。思母心切的我,馬不停蹄地趕去與之相認。同時我也想知道,我的仇人是長得如何一副尊容?到底和我父親有什麼樣的深仇大恨?

終於見到我可憐的母親大人了!自幼分離的母子突兀相逢,本應是感人至深的場面。可是,由於兩個因素,我們的相見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兒!

因素一:我這位遭逢厄運,喪夫失子的母親大人,在這二十年裡,竟然胖得不象話!而且,在我未到之前,她還一個勁地在爲她的“夫君”,也就是我的殺父仇人求情!直到我出現,她才轉移了求情目標。對著風塵僕僕的我痛哭流涕,還一個勁地“孩兒!孩兒”的直叫喚!

……

孩兒?生而不養,失而不思。養育之恩何在?殺夫之仇,奪貞之恨,到頭來還不如二十年的朝夕相對、養尊處優。妻、母之尊何存?哼!

……誒?又犯“嗔”戒了。罪過罪過!

因素二,就是我的仇人。他那長相奇特得簡直沒法說!肥頭大耳,腫眼高鼻......根本就是一頭豬嘛!

......誒?怎麼又犯戒了?阿彌陀佛......

也難怪當年他要殺我父奪我母,就他那副尊容,正常情況下,有點姿色的女性根本不會正眼看他。

不過,在危急關頭,能讓一個強奪來的女人爲自己求情,大概他也是有可取之處的吧。

子不記母過。最終,我還是原諒了她,寬恕了我的仇人。並將她接回了山西。

當我向她打聽她和我父親的經歷的時候,她除了記得我出生時和落難時的那些經歷以外,就只剩下這二十年裡的享受了。最搞笑的是,她竟然連我父親長什麼樣都想不起來了!

……人的忘性,還真不是普通的大啊!

尋母復仇的任務既已完成,我告別了李世民和母親大人,又回到了寺院裡。不久,師傅坐化,我接掌了住持之位。直到數年之後,李世民即位,以國師之名、兄弟之義相召,我才重新回到讓我感觸萬分的凡塵俗世。當時的我,已是步入中年的老人了。

第 一 節二、烈禽傳一、義牛傳第 十三 節第 六 節第 一 節第 十三 節第 三 節第 一 節第 十三 節書友書評(真實記錄,絕無刪改)第 三 節二、烈禽傳第 二 節第 二 節(上)第 二 節第 八 節第 一 節第 三 節第 一 節第 六 節第 三 節第 五 節第一章 第四節第 三 節第 二 節(下)第 六 節第 二 節青年第一章 第四節第 八 節第 五 節第 三 節第 三 節第 一 節第 八 節第 五 節第 二 節第 七 節第 一 節二、烈禽傳第 七 節第 一 節第 五 節第 六 節第 二 節一、義牛傳第 九 節第 八 節第 二 節(上)第八節第八節第 五 節第 十三 節第九節及尾聲第 六 節第 一 節第 八 節第 一 節第 五 節第 三 章第七節(從本節起只寫節數)第 二 節(上)第 五 節第 四 節第 四 節第 五 節第 三 章第 六 節第 七 節第 三 章第 四 節第 一 節第十節書友書評(真實記錄,絕無刪改)第 三 節一、義牛傳第九節及尾聲一、義牛傳第 二 節四、憨犬傳第七節(從本節起只寫節數)第 六 節第 四 節第 三 章第 三 節第 一 節第 二 節(上)第 五 節第 五 節第 二 節(下)第十節第 三 節第 二 節第 十三 節第 一 節書友書評(真實記錄,絕無刪改)第 一 節
第 一 節二、烈禽傳一、義牛傳第 十三 節第 六 節第 一 節第 十三 節第 三 節第 一 節第 十三 節書友書評(真實記錄,絕無刪改)第 三 節二、烈禽傳第 二 節第 二 節(上)第 二 節第 八 節第 一 節第 三 節第 一 節第 六 節第 三 節第 五 節第一章 第四節第 三 節第 二 節(下)第 六 節第 二 節青年第一章 第四節第 八 節第 五 節第 三 節第 三 節第 一 節第 八 節第 五 節第 二 節第 七 節第 一 節二、烈禽傳第 七 節第 一 節第 五 節第 六 節第 二 節一、義牛傳第 九 節第 八 節第 二 節(上)第八節第八節第 五 節第 十三 節第九節及尾聲第 六 節第 一 節第 八 節第 一 節第 五 節第 三 章第七節(從本節起只寫節數)第 二 節(上)第 五 節第 四 節第 四 節第 五 節第 三 章第 六 節第 七 節第 三 章第 四 節第 一 節第十節書友書評(真實記錄,絕無刪改)第 三 節一、義牛傳第九節及尾聲一、義牛傳第 二 節四、憨犬傳第七節(從本節起只寫節數)第 六 節第 四 節第 三 章第 三 節第 一 節第 二 節(上)第 五 節第 五 節第 二 節(下)第十節第 三 節第 二 節第 十三 節第 一 節書友書評(真實記錄,絕無刪改)第 一 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健康| 成安县| 呼伦贝尔市| 肃宁县| 拜泉县| 湖口县| 柘城县| 兴仁县| 澜沧| 靖远县| 陵川县| 塘沽区| 临夏县| 仁怀市| 绵竹市| 泸溪县| 如皋市| 会宁县| 舞钢市| 永胜县| 炎陵县| 辽中县| 潼南县| 漠河县| 重庆市| 阳城县| 拜泉县| 阳春市| 太原市| 南雄市| 邻水| 高台县| 神池县| 龙海市| 丰镇市| 淄博市| 南江县| 资中县| 梁河县| 阿合奇县| 鸡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