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起來吧!年輕人。我有話想和你說。”這個聲音……是鷂他們口中的佛嗎?
“……哦。”
本來只是失血過多,有點貧血罷了。難得有與佛對話的機會,要就這麼暈過去就太虧了。
睜開眼睛……
一片金光,耀眼而不刺眼。模糊中,在那金光深處的源頭,一張慈祥的笑臉,讓人如沐春風。
“嗯。年輕人,你做得很不錯。想不到在一千年後,我還能在現代的年輕人身上看到古人之風。”
“古人之風?那是什麼風?
現代的年輕人?是指我嗎?我身上倒是有“風”,從小就被家人詬病的——“人來瘋”。
“年輕人,難得你能夠如此謙虛啊!”
這佛是怎麼回事啊?從下凡到現在,咋竟說些沒頭沒腦的?就這,哪有一點佛的樣子和派頭啊?
“……呵呵!年輕人,你看現代那些神話連續劇看多了吧?也難怪。我們也有近五百年,沒到過神界以外的五道了。唉……職責所在,天道難爲啊!讓你們誤會也是難免的。”
???這又在說些啥呢?什麼職責?什麼誤會?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天道啊???
不過,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就這種胸懷,倒也像個佛的樣子吧。
“……難得啊!!!兩百年了!終於聽到有人把先賢語錄用在正確的地方了!”
……我倒!
“小夥子啊!別奇怪,我這是太感動了!555555……”
我暈!!!這算哪門子的佛嘛!剛下凡就說些奇奇怪怪的話,現在還哭哭啼啼的,像什麼話?
“大膽!你纔不象話!!!你知道這位是誰?他的事蹟,你又知道多少?就在這信口雌黃!!!目無長上!哼!要不是看在大師很喜歡你的份上,我早就……”鷂,你這是怎麼了?我只是發發牢騷嘛,幹嗎吹鬍子瞪眼睛的?
“鷂將軍,許久不見,怎麼脾氣變得這麼暴躁了?爲將者,此乃大忌哦!”
嗯。佛就是佛,說話果然有深度!
(“剛纔是誰懷疑我身份來著?”,面對某人的恬不知恥,見風使舵,佛都有點火了。)
“啊!謝大師指點。小將失禮了。”鷂的態度立馬來個180度大轉彎。
……見風使舵!哼!(“……”佛都無奈了。)
“鷂將軍……你我自那一別,也有千年未見了吧?一切可好啊?”金光漸漸散去,佛也現出了真身。跟佛經裡那些畫像相反,眼前的“佛”長得十分普通。要形容的話,就和北方農村裡,那些坐在樹下納涼的老農大爺們一個樣!
鷂和這位佛大人,原來是舊識啊?
“啊!就是就是!嘿嘿!有勞大師掛念,小將愧不敢當!”鷂現在的表情,我咋看都不象個將軍,倒像個……給將軍擦鞋的!
“快別亂說話了。剛纔你沒聽見嗎?這位佛,你們人類應該很熟悉啊!”對我的失禮失態無知,牛大叔也看不下去了。出言阻止。
“熟悉?……看他那瘦弱單薄的樣子,不象彌勒,更不可能是如來。觀音?也沒那麼醜……”
“咳咳!”不好!我說話太大聲了。
“哎呀!我說這位佛爺,您的長相雖然普通,卻也難掩您虛懷若谷,精華內斂的豐姿神韻,實在教小子仰慕萬分啊!!!!”先說點好聽的。
“……好了,小夥子,年紀輕輕,可千萬別學會諂媚啊!男兒生於人世,最重要的是堂堂正正,頂天立地!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受卑辭啊?……執弟子禮,有理有節。這總行了吧?
“是是!佛爺教訓得是!小子無知,多有冒犯。請勿見怪。”
“……小夥子,人生於世,要站得住,千萬不能見風使舵,左右搖擺啊!”苦口婆心,果然是位慈祥的大爺。
不過,作爲妖界大將的鷂,見到你尚且如此。一個凡人,手無縛雞之力,對上實力懸殊,天上地下的頂級強者,手足無措,口不擇言是難免的嘛。
“……原來如此,小夥子你的機心也很重啊!”
……世道艱難,不得不爾。
“也罷。確實如你所說,這世道,是太亂了。也難怪你會如此。不過,生在如此世道,你仍能保持靈臺一點清明,不爲世俗所染,不爲亂象所迷。確屬難能。”
“……佛爺過譽了。小子無知無能,哪有佛爺所說的那麼出色?”
這可不是謙虛。人生於世,出於污泥而不染只是幻想。一人之力,總是難與環境抗衡的。不是適應,就是淘汰。沒有其他選擇。
“你很坦城……這就更難得。很好。唉……從古至今的人們,上至帝王將相,下至百工庶民,如果都能做到坦城二字,這個人間,應該會比現在好很多吧?”
佛爺有感而發,語中的滄桑,教人聞之唏噓。
突然,我靈犀一動:
“佛爺莫不是……大唐高僧三藏大師?”
“你可以這麼稱呼我。……只有你哦!”佛爺想了想,點頭了。
我再暈!果然是熟人、呃、佛!
我咋這麼遲鈍呢?鷂現在這崇拜的表情,在通道中不是曾經見過了嗎?
可是……只有我才能稱他爲三藏大師,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鷂將軍,那日之別,老衲一直有個疑問,不得其間而問。不知現在,鷂將軍可否爲我解答一二?”三藏大師佛爺(還是這麼稱呼比較到位)再次轉向了鷂。
“大師請問!小將知無不言。”鷂臉色一整,如臨大敵。
“呵呵!不用那麼緊張!我只是想知道,那日老衲無心之言,卻讓將軍興奮欣喜如獲至寶,不知何故?可否賜教?”(詳見外篇《來自佛的回憶錄》)
“啊!原來大師問的是那個!賜教不敢當,只是……嘿!小將也不知如何說起。”
一向冷靜冷酷的鷂這時,竟然扭扭捏捏,欲語還休。
難得一見,奇景奇景。
“照說無妨。”三藏佛爺——以後就這麼叫吧——卻不以爲意,一副洗耳恭聽狀。
於是,鷂便將千年前的一段橫跨六道,影響深遠的秘辛典故,娓娓道來。
原來,就在三藏大師決定西遊取經的當日,仙、妖、神三界就同時接到來自西天佛國,如來佛祖的信,請求我們三界在大師西遊途中多多照應。
其實,當時的如來佛祖,對當時以及後世人間的“道德淪落”,“禮崩樂壞”也早有預感,但拘於天道,限於地位,不好親自幹涉人間事務。因此,當他預知在人間會有佛門弟子決定西去取經,以求感化萬民,普度衆生時,便特意召開佛國代表大會,專門討論如何幫助和嘉獎三藏成就如此不世功德的問題。
討論的結果是:1、由與人間最接近的仙、妖兩界,具體負責三藏西行的沿途保衛工作;2、爲考驗三藏信念是否堅貞,由佛國安排一系列十分艱難,但又可以逾越的磨練(統稱爲“劫”),神界派專員進行跟蹤和審查,而這位專員,由於神界與佛國的特殊關係,經過討論,決定由身份介於神、佛之間,因此最能保證中立的南海觀音,作爲“三藏曆劫審查官”,對三藏的西行進去全天候的跟蹤和觀察。3、若三藏取經真有所成,經過如來的特許和本人同意,可以在圓寂之後,化身成佛。
可是,由於仙、妖兩界歷史上的敵對引起的溝通不力,加之在保密上的疏忽,導致了本只應由兩界上層知曉的“佛國來信”,部分內容被泄露到了兩界民間。以訛傳訛之下,便出現了“唐三藏的肉很鮮,而且吃了對修煉有幫助,甚至可以馬上成佛!”之類的謠言。
利慾薰心,兩界的黑道人物,宵小流氓,最後竟然在“吃唐僧肉”一事上,首先取得一致,“化敵爲友”。使三藏的西遊,在佛國安排的劫難之外,還遭受了許多“無妄之災”。(上文對此也有提及,請參閱。)
其實,謠言未必全非真。佛國對仙、妖、神三界的“指使”,當然不會是無條件和單方面的。以前鷂曾經提及的,妖界水族在三藏取經後得以昇仙,其主龍王甚至越級封神,便是佛國和神界對仙、妖兩界在三藏取經事上出力的報酬。
但是,由於佛國和神界在措辭上的疏忽,使這一報酬的對象被限定在了生者。也就是說,在三藏西遊途中,爲保護他而犧牲掉的仙和妖,最終將得不到任何補償。他們的下場只有一個——元神俱滅。在一場大戰後,鷂就是想到了這一點,臉色纔會無比的嚴峻和沉重。(詳見外篇《來自佛的回憶錄》)
但是,機緣巧合之下,三藏對那場大戰中犧牲的仙、妖兩界戰士給予了特殊的關注和禮遇。此事立即被“三藏曆劫審查官”觀音大使反饋回了神界和佛國。因此,那些戰士們的元神得以擺脫滅亡的命運。這,就是作爲知情者的鷂當時興奮和激動的原因。
“哦!原來如此。當時老衲的無心之舉,竟能收如此奇效。命運的奇幻,真教人欣喜莫名啊!佛法無邊,阿彌陀佛……”三藏佛爺懸疑得解,如釋重負。
至於我,得聞奇史,也是興致勃勃。
正當我魂飛世外,如夢似幻的關頭,卻被一聲尖叫給招回了魂。
“放開我!你這隻禽獸!”
禽獸?……
糟了!楊枚還和那隻禽獸共處一室著呢!難不成……?
關心則亂,事態緊急,我來不及向三藏佛爺和鷂他們告辭,便又衝回了二樓。
“大哥哥!等等我!”鈴鐺——天使從後面緊跟而至。
“……慈母捨生忘死之愛,卻還是挽不回逆子自甘墮落的魔心嗎?阿彌陀佛……”三藏的一聲佛號從後傳來。
魔心?難道……
不會吧?那隻禽獸竟然入魔了?那楊枚豈不是更危險?
……
我RI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