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節

蕭佑丹萬萬不料堂堂西夏國相之子,居然會在外國使者面前有這樣粗俗無禮的舉動,要知道契丹雖是所謂“蠻夷”,卻一向自詡爲文明之邦,對禮儀素來看重,其國與宋朝交聘,雖然以前有時候也自居大國強者,經常會有蠻橫無禮之時,但種種繁瑣禮節,卻是從來都不會缺一星半點的。而其國大部分的貴族,談吐舉止,也是十分文雅。象樑乙逋這樣粗魯的舉動,在外交場合,很可能就會被解讀成對本國的一種侮辱。蕭佑丹此時雖然不至於立即翻臉,心中卻也是鄙夷之心大起,言語之間,便生硬起來。

“好處?我大遼滅掉楊遵勖之割據,對貴國便已是最大的好處!”

樑乙逋愕然道:“上國消除割據,於敝國又有何好處可言?”

“樑將軍還在夢中麼?夏國轉瞬便有亡國之禍!”

樑乙逋眼皮一跳,卻藉著酒意,故意嘻嘻笑道:“大王未必過於危言聳聽了。敝國雖小,卻安若磐石。”

“樑將軍果然如此以爲?”蕭佑丹犀利的目光,注視著樑乙逋的眼睛。

樑乙逋不自然地移開目光,乾笑道:“敝國雖逢大敗,但是宋朝若勞師遠征,卻未必有多少勝算。”

蕭佑丹凝視樑乙逋良久,才緩緩移開目光,淡淡一笑,道:“原來如此。那便是本王白走一遭,兩國結盟之事,休要再提!”

樑乙逋不料蕭佑丹說翻臉就翻臉,不由愕然,呆道:“大王何出此言?此事儘可從長計議。”雖然對遼國他從來不抱任何幻想,但是此時與遼國結盟,對於穩固他樑家的政治地位,甚至是穩固西夏的軍心民心,都是很有好處的。只不過,樑乙逋以爲蕭佑丹千里而來,顯然是有求於西夏的,因此纔想訛些好處。

蕭佑丹悠悠笑道:“樑將軍果真以爲我大遼對楊遵勖沒辦法麼?楊氏將死之人,不過在西京引頸待戮而已。有貴國相助,吾能平之;無貴國相助,吾亦能平之!我大遼收復西京道,消除割據,實是對貴國有益耳!將軍試想,若能平滅楊氏,則遼夏連爲一塊,互爲呼應,南朝雖有兼併貴國之心,但卻不免要投鼠忌器。若是楊氏不平,是使南朝可以爲所欲爲也!”

“大王所言甚是。”不知不覺間,樑乙逋便心甘情願地掉進了蕭佑丹的圈套中。

蕭佑丹向樑乙逋欺了欺身子,又沉聲道:“況且,當今之勢,縱是夏國無眉睫之禍,然樑將軍一族,卻只怕是禍不旋踵!遼夏結盟,於樑將軍一族,有百利而無一害。”

“吾家又有何禍?大王言過其實了。”樑乙逋不自然地笑道。

“與南朝戰,屢戰屢敗,國中豈無怨言?夏主豈無失望?”蕭佑丹雖然對西夏國內的情況知道得並不多,但他據理推測,卻全部中的。他觀察樑乙逋神色,知道自己說中,又繼續說道:“假使夏主爲碌碌無爲之庸君,則不必論。但若夏主意欲有爲,豈會無他想?設使國中再有忌恨梁氏之輩,則謂無腹心之禍,吾不信矣!”

一席話說得樑乙逋毛骨聳然,連酒意也消了幾分。他並非沒有危機感,但是畢竟念及本族內有太后之助,外握兵權,足以震懾異己。所以擔心也是十分有限的。此時聽蕭佑丹說起,再細想國中形勢,頓覺危機四伏。

“若果真能與大遼結盟,則不僅可使國相威望大增,亦可震懾羣小。”蕭佑丹傲然道:“縱果有謀反叛亂之事,我契丹之威名,足以使貴國大部分首領懂得自己要選擇哪一方!”

樑乙逋心中大以爲然。但是他也深知,若是一點表面的好處也撈不到,便要冒著激怒宋朝的危險,這般便宜幫遼國打仗,在國內只怕也交待不過去。他望了望態度強硬倨傲的蕭佑丹,一時間竟是進退維谷。

熙寧十一年,四月十日,大宋同天節。

除了例常的慶祝活動之外,上尊號,獻祥瑞,各種千奇百怪的事情,也趁著這個時候冒出頭來。趙頊雖然屢次下詔,拒絕羣臣上尊號,並且禁止各地進京獻祥瑞,但是馬屁活動並非幾道詔書就能杜絕的,更何況是拍皇帝的馬屁。既然皇帝禁止各地進京獻祥瑞,那麼送賀表進京總可以吧?畢竟向皇帝報告祥瑞,這是誰也禁止不了的事情。

劍州奏聞:本州木連理。

饒州奏聞:長山大雨,降“菩提子”,其狀類山芋子,味香而辛。並附:明道年中曾發生類似事件,預示當年會大豐收。

泌陽奏聞:本縣甘棠木連理。

衛真縣奏聞:本縣洞霄宮枯槐生枝葉。

又,某縣奏聞:木根有“萬宋年歲”四字。

又,沅陵縣奏聞:江漲,出楠木二十七根,可爲明堂樑柱。

又,某縣奏聞:某民伐薪,樹中有“天下太平”四字。

又,某州得石,綠色,方三尺餘,當中有文“堯天正”,經驗視,“堯”字下有“瑞”字,實爲“天正堯瑞”。

此外,諸如欄木生葉,園池生瑞木,柏樹開花,紫薇木連理,甚至一座山上大小石頭全部變成瑪瑙,蘆荻中生出九斤八兩類似靈芝祥雲的金子……諸如此類種種奇聞異事,如蝗蟲一樣撲天蓋地的從各地寄至京師。

總而言之,趙頊過個生日,便導致了大宋天地之間異象頻生……至於各地歌功頌德的文章,堆起來簡直如果一座小山。有人甚至公然在奏章建議皇帝應當封泰山!

而除此之外,各地之守令進貢給皇帝的壽禮,無不是費盡心機,一份比一份奇巧,一份比一份貴重。其中最爲吸人注目的,便是凌牙門都督蔡確與歸義城都督狄諮的賀禮:二人都是滿滿一船的奇珍異寶!其總價值達到數十萬貫!

這二位都督的禮物,讓整個大宋朝廷都爲之震動。但是蔡確與狄諮卻都是迫於無奈——並非二人想要顯擺,而是蔡、狄二人素來不和,兼之曾布與薛奕也知道他們的底細,此番皇帝三十歲生日,加上國力日增,對西夏又連打兩場勝仗,全國官員都可著勁的拍馬屁,二人又哪敢落後?一個“不敬”的罪名,無論是狄諮還是蔡確,都擔當不起。

當然,在這股大拍馬屁的風潮中,也還是有一定數量的異類存在。

比如蘇軾給皇帝的生日禮物,便只有一抔泥土,一副字畫。

劉庠給皇帝的貢品,則是一副描寫陝西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畫卷。

而當朝宰相呂惠卿的貢品,只是一張新印的熙寧交鈔。

……

身子稍稍好轉的曹太后與高太后,在內侍的指引下,檢視著種種貢品禮物,二人臉上的表情都十分的豐富。她們身後,跟著皇帝趙頊與向皇后、朱妃、王妃,以及回到京師不久的柔嘉。柔嘉似乎長大不少,比起以前的調皮,竟顯得沉穩許多。這種變化,曹太后與高太后表面雖然不說什麼,但是卻都感覺到有點心疼,與柔嘉從小親密的皇帝,更是暗生悔意。三人都以爲是那處分過於嚴厲了。因此,柔嘉回京後,雖然沒有了封號,兩宮太后與皇帝皇后,反而更加寵愛她起來。

“不料官家過個生辰,竟能發筆小財。”曹太后看著蔡確與狄諮那長長的禮單,忍不住開起皇帝的玩笑。

皇帝瞄了禮單一眼,笑道:“看來歸義城與凌牙門的差使,著實做得。”

曹太后笑了笑,在那些奇珍異寶面前,並沒有駐步,反而在蘇軾的禮物面前停了下來。

“這份壽禮,倒極別緻。”

漢末袁本初《?熱門?》趙頊笑道:“偏還有御史彈劾蘇軾沽名釣譽,是爲大不敬。”

“做皇帝的,有民有土便夠了。”曹太后又指了指劉庠的壽禮,道:“若依哀家看來,便是這兩份壽禮最爲珍貴。”

“朕亦以爲然。”趙頊望著劉庠的那副畫卷,嘆道:“朕爲萬民之父母,若不能致太平,是愧對天下。”

“官家確是個英明天子。”曹太后柔聲道:“天下太平,不是樹木裡生幾個字便可得的。”她的身體雖然略見好轉,但總之是一日不如一日,曹太后也是自知天年不久,對趙頊寄予的希望便更多。

“娘娘的教誨,孫兒定然牢記在心。”

曹太后忽想起一事,又問道:“聽說石越前日上表,要求官家下旨,讓那個說滿山石頭變瑪瑙的縣令,限期三個月,將滿山瑪瑙全部送至廣州出賣?”

“確有此事。”說起此事,不僅趙頊,連帶高太后、向皇后、朱妃、王妃都笑了起來,柔嘉亦忍不住側耳。

“這可爲難那縣令了。”曹太后笑道。

趙頊笑道:“石越說得也有理,這獻祥瑞之風,無助於教化,反害淳樸。朕早想找個機會懲治一下,但卻總是上下相瞞,讓人無可奈何。”

曹太后笑著搖了搖頭,她心裡自是雪亮:石越這一招十分陰狠,那個縣令除了自殺以外,恐怕不太可能再有別的生路了。她心中雖有幾分不忍,卻終是沒有直接說出來,只笑道:“水至清則無魚。獻祥瑞之事,自古便有之,雖然多是荒誕不經,但亦難於杜絕。無非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只要官家不好這個,官員得不到好處,自然不會再獻。”

“娘娘說得甚是。”趙頊笑著答應,心裡卻不以爲然。這種事情,若不殺雞儆猴,絕難杜絕。趙頊並非全然不信天地,不信神靈,只不過在王安石的影響下,這種信仰早已非常有限。但無論他信不信神,他也絕不可能相信自己過一個生日,就會搞得天下神異百出。

在皇帝看來,這已經是欺君了。

“卻不知石越的壽禮是什麼?”一直注意著柔嘉臉色的王妃,忽然好奇的問道。她早就聽到過種種傳聞,以她的冰雪聰明,柔嘉那沉穩外表下的些微動作,便足以讓她明白一切。

果然,她問出之後,柔嘉眼中便閃過一絲關注之色。

趙頊笑了笑,朝李向安呶呶嘴。李向安立時便將一副卷軸捧了過來。

“又是一副畫麼?”

趙頊笑道:“打開看看便知道了。”實際上他也不知道石越獻的是什麼。

兩個內侍緩緩的將卷軸展開,展現在衆人眼前的,卻是一副地圖!地圖的右上角用楷筆寫著:“西夏山川形勢圖”!

曹太后與高太后對視一眼,二人眼中都露出擔憂之色。

而皇帝卻望著這副地圖,喜笑顏開。

西夏生辰使李乾義,不那麼嚴格的說,也算是西夏的宗室。西夏內部政治鬥爭極其血腥殘酷,與夏主的血統關係過於親近,本身便是危險的代名詞。而李乾義得以在西夏國中平平安安地佔據一定的高位,完全是因爲他是李彝超的後代,與夏主的血緣上隔得非常非常的遠。所以,李乾義纔可以一面享受所謂“宗室”的虛名,一面平平安安地當官。這個中年官僚,雖然精擅各種禮儀,懂得漢、契丹、西夏三種文字,但是卻是個毫無原則的人。在西夏國內他便遊走於夏主與樑乙埋之間,處世相當的圓融。

在這個關鍵時候,夏主秉常派遣他這樣的人前來宋朝拜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倒稱得上是“物盡其用”。

宋朝對西夏的態度,可以說讓人完全捉摸不透。

李乾義一行進入陝西之後,可以說受盡冷遇。宋軍派了兩都的兵士“護衛”他們進京,一路上都監視得死死的,在通過關隘要道的時候,更是故意將使團夾在中間,在兩旁高舉旗幟,擋住他們的視線——這種毫無必要的舉動,其實表露出來的,是赤裸裸的敵意。

而他們一路上的食宿,雖然有恩旨,待遇並未降低,但是各地驛站的態度,卻倨傲得讓人難以忍受。經過各州縣時,宋朝官員們也是十分的傲慢。

因此,未出陝西,李乾義便已知道這一行絕不輕鬆。

秉承著“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的思想,李乾義厚著臉皮,嘻笑自若的從陝西到了汴京。而入汴京之後,他才發現一路冷遇其實不過是剛剛開始。

遼國自然不必論,宋朝一直視遼國爲可以平等相處的大國,對遼國的外交禮儀從來都是特別的,李乾義自然不敢去比。但是這次宋朝竟然將西夏的待遇,降到了高麗國與大理國、吐蕃以及一個從未聽說過的什麼注輦國之後,僅僅與交趾國並列,略略高於南海地區那些聞所未聞的小國!

這幾乎是公開的羞辱!

李乾義試圖力爭,得到的卻是生硬的回覆:若是不滿意,你們可以回去。

李乾義左思右想,最終還是忍氣吞聲接受了這個待遇。

但是四月十日,諸外國、屬國、蠻夷使者在紫宸殿道賀之後,宋朝皇帝在偏殿單獨接見了大遼、高麗、大理、吐蕃、交趾、注輦、蒲甘七國使者,各有賞賜,卻獨獨拒絕了李乾義。

李乾義對此行終於徹底絕望。他已經做好了一事無成,打道回國的準備。但是老天好象成心和他開玩笑,便在此時,驛館的宋朝官員卻帶來一個讓他喜出望外的消息:陝西路安撫使閿鄉侯石越奉旨接見他。

都亭西驛。

李乾義打量著聞名已久的大宋陝西路使閿鄉侯石越。三十餘歲,身材修長,面容削瘦無須,一身白袍十分的乾淨整潔。李乾義知道石越身上的這種袍子:沒有寬大的袖子,裁剪得十分緊身,前擺與後襬都不是很長,卻分得很開,更便於騎馬與射箭。他的頭上也沒有如一般宋人一樣戴帽子,反而似秦漢普通士人一樣束髮——這種裝束,讓人顯得多了幾分英武,而又不失儒雅,在宋朝年輕的士子中非常流行。

這個人,絕對是東朝極有“權力”的人物。

“貴國上表所提諸事,皇上都已知曉。”石越朗聲說道:“在京兆府常駐使節一事,朝廷以爲此時並非適當時機,暫不考慮;綏德城以及附近諸寨歸屬,此本是朝廷之土地,亦不必再議。朝廷對橫山蠻夷之懲戒,亦與貴國無關,無須再言。朝廷以爲可商議者,惟俘虜與互市二事。”

李乾義張嘴正在辯駁。石越又說道:“以上諸事,貴使雖然有蘇張之舌,亦請免開尊口。皇上聖意已決,斷不會再改。若要朝廷改變心意,請貴國日後勤修貢事,謹守臣節,方有轉圜之機。”

李乾義一肚子話被石越硬生生逼得吞了回去。只得說道:“石帥明鑑,除了俘虜與互市之外,至少請朝廷停止在邊境用兵。如此,敝國才能少安。”

“那便要請貴國率先約束邊境將領。”

“此事恐非一國之錯。朝廷若不示之以誠,敝國上下,實難心安。下官來時,已知朝廷在平夏城附近修葺城寨,各地兵力頻頻調動……a”

“此特爲防盜爾,貴使不必多疑。”石越用毋庸置疑的語氣說道:“貴國屢次挑釁,方自遭敗軍之辱。朝廷以德治天下,對天下萬民,皆一視同仁。雖夷狄之邦,皇上亦以之爲子女。蓋人之常情:子女不孝,不過略施薄懲而已,足下回覆貴國國主,請不必多心。”

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二)第七節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1節 上第二章第2節 下第八章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九章第9節 下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三)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1章 下第十七節第11節 天下才俊(中)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六章第五節第11節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5節 上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十章第三節第3節 終南捷徑中(03)第17章第2節 上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六節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1)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16節第3章 上第五章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10節 呂氏復出(中)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18節第二章第9節 上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三)15 汴京杭州2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第8節 上第3節 終南捷徑上(01)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四章第7節 ?拗相公(下)15 汴京杭州5第十四章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五)第9節 下第二十章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4節 上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一)第二十九節第9章 下15 汴京杭州5第13節 婚姻大事(下)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第12節 再度交鋒(下)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二)第9節 汴京新聞(中)第九章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上(02)第15章第6節 上第1章 下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二)第2章 下第六章15 汴京杭州5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二)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四)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二)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08節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第10章 下第2章 上第9節 上第1節 熙寧二年下(02)第四章第2節 下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五)第4章 上
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二)第七節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1節 上第二章第2節 下第八章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九章第9節 下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三)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1章 下第十七節第11節 天下才俊(中)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六章第五節第11節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5節 上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十章第三節第3節 終南捷徑中(03)第17章第2節 上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六節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1)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16節第3章 上第五章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10節 呂氏復出(中)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18節第二章第9節 上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三)15 汴京杭州2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第8節 上第3節 終南捷徑上(01)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四章第7節 ?拗相公(下)15 汴京杭州5第十四章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五)第9節 下第二十章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4節 上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一)第二十九節第9章 下15 汴京杭州5第13節 婚姻大事(下)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第12節 再度交鋒(下)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二)第9節 汴京新聞(中)第九章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上(02)第15章第6節 上第1章 下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二)第2章 下第六章15 汴京杭州5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二)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四)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二)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08節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第10章 下第2章 上第9節 上第1節 熙寧二年下(02)第四章第2節 下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五)第4章 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南县| 蓝山县| 高雄县| 砀山县| 马龙县| 诸城市| 乌鲁木齐县| 乌兰县| 信丰县| 攀枝花市| 肃北| 泽库县| 临沧市| 汉源县| 旺苍县| 灵山县| 淮北市| 乌兰县| 德昌县| 九龙城区| 织金县| 永昌县| 滦平县| 南充市| 安龙县| 壶关县| 容城县| 肥西县| 道真| 扎赉特旗| 安宁市| 牡丹江市| 景宁| 阿城市| 连平县| 固安县| 璧山县| 开封县| 中江县| 伊通| 中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