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節

“七月,黃河溢衛州王供及汲縣上下埽、懷州黃沁、滑州韓村埽。十七日,黃河大決於曹村上埽,二十六日澶州上報,北流斷絕,黃河南徙,匯於梁山泊、張澤泊,分爲二支,南支合南靖河入淮,北支合北清河入於海。此次大災,四十五個州縣被淹,三十萬餘頃田受災,數萬房屋蕩然無存,受災人數達數十萬戶!”

“八月,黃河又決於鄭州滎澤。與此同時,河北大雨,地方守吏上報,水深至二丈!河*漲成災,滄衛河漲成災……至此,豆華水以來,黃河中下游地區受災人數超過七十萬戶,受災人口達到三百餘萬!死亡人數現時雖然不能統計,但是以微臣估算,至少有數萬!”

工部尚書蘇轍語氣沉痛地向皇帝報告著七、八月份全國的災情。崇政殿內,上至皇帝趙頊,下至尚書左僕射呂惠卿、樞密使文彥博,以及各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各寺卿、翰林學士都臉色凝重,默然無語。

這還是趙頊登基以來,黃河最大的災害!

“陛下!”文彥博手執朝笏,沉聲喚道。

年輕的皇帝臉色蒼白,嘴脣微微顫抖,幽深的眸子中滿是憂慮,這並非突如其來的消息,但這樣的大災……“文卿但說無妨。”

文彥博微擡起頭,卻半晌沉默不語,過了良久,才緩緩擡頭環顧了殿中大臣一眼,目光最後停留在趙頊的黃袍之下,然後厲聲說道:“陛下,黃河決於曹村,臣以爲是人禍而非天災!”

一時之間,大殿之內的氣氛頓時變得緊張而凝重起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文彥博一人身上。

“卿說什麼!”趙頊的聲音嚴厲起來,殿中衆人都不由自主的打了個寒戰,皇帝倏然間變得尖銳的聲音中,帶著冰冷的殺氣。

“臣死罪!”文彥博拜了下去,但是話語中卻沒有半點退縮之意,“臣以爲,黃河決於曹村,是人禍,非天災!”

“何謂人禍?!”趙頊的目光狠狠地盯著文彥博,咬著牙一個字一個字的吐出四個字。

“據臣所知,此次黃河決口,完全是因爲地方官吏防修不力所致!”文彥博的聲音並不甚大,但是滿殿大臣聽在耳中,卻覺得無比的刺耳。“今年豆華水、荻苗水,雖然略大於往年,但並非前所未有,之所以決堤,俱是因爲當地官吏平素就殆於職守,不修堤防;大水來時準備不足,這纔是導致黃河最終……”

趙頊根本沒有聽完文彥博的話,就將怒氣衝衝的目光轉投向吏部尚書馮京,“卿速將曹村一帶的地方守吏的名字與官職都報上來。”

“是。”馮京小心翼翼的應著,全然不敢多說半句話。

“陛下,當務之急,是要準備救災。眼見便要入冬,而災民們衣食居住都無著落……”蘇轍卻是沒法迴避具體的問題,因此雖然眼看皇帝震怒,但還是不得不繼續這場危險的談話。黃河決口,河災水災不斷,工部尚書與都水監都難辭其咎,他此時也已經遞上了辭呈及請罪的摺子,等待著處份。雖然他在任上,做了許許多多的實事,但是此時都已不必提起,未竟的事業自有人來接替。此時此刻,重要的是如何補救。

但是文彥博卻斷然打斷了蘇轍的話,“陛下,救災的事情的確要討論,但是犯下的錯誤,亦須立刻糾正,否則,九月還有登高水,難保不會雪上加霜……”

“卿說吧。”

“自從熙寧七年以來,雖然王安石新法已逐漸罷除,但是朝廷上下,卻並沒有停止好大喜功的習慣。開發湖廣之後,軍屯所省費用與所花費用,雖然略有剩餘,但是卻因爲開墾土地,不斷激起與山中未化夷人之間的衝突,雖則朝廷屢次下旨申誡,然自熙寧九年冬以來,湖廣無一月無戰事。雖是收化蠻夷數萬戶,但所用軍費,正好抵銷。朝廷目前爲止,實際未從軍屯中得一分好處。”

這番話說出來,衆人漸漸品出,文彥博的指責竟然是針對石越提出來的新政,因此別說馮京、吳充驚詫不已,便是蘇轍、韓維也相顧愕然,甚至連呂惠卿與司馬光都大覺出乎意料之外。

“開發湖廣尚可說有子孫之利,但是如今各地紛紛修葺道路、浚清河道,卻是得虛名而招實禍!”文彥博銳利的目光,有意無意地掃過蘇轍與韓維,聲音也越來越嚴厲,越來越缺少顧忌:“楚王好細腰,城中多餓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天下官吏皆知朝廷好大喜功,於是無不紛紛趨騖,朝廷一歲所入賦稅有限,一旦全部用來修路浚河,那水利堤防,又如何能顧及得到?如此輕重倒置,朝廷卻不能覺察,今日之禍,其實是早已種下!”

蘇轍與韓維面如死灰,文彥博指責的話中雖不無偏頗之處,卻也不無道理。並且他們也沒有絲毫推卸的理由,只是沒想到文彥博話風一轉,竟有將今日之禍隱隱歸於石越之意,甚至直言朝廷好大喜功。這種鮮明的態度,令兩人做夢也料想不到。但想必更加料想不到的卻是石越,這次大災難,雖然既便沒有他的到來,也依然會準時發生。只不過因爲這次災難在歷史之上籍籍無名的緣故,竟連石越也早將之忘了。

“臣以爲文樞使所言有理。”呂惠卿臉色沉重,用悔之不及的語氣說道,“其實今日之禍,不惟是地方守吏揣測上意,導致胡亂花錢,亦是由於西事。朝廷財政本有節餘,六月時,政事堂曾經商議要增撥款項用於防汛,奈何戰事一起,捉襟見肘……”

聽到呂惠卿的話,趙頊的臉色愈發的沉了下來。崇政殿中,各人抱著各人的心思,每個人所思所想,都不盡相同。衆人一方面感覺文彥博與呂惠卿的話有道理,但另一方面,在心裡也不免覺得這樣推論,對石越並不公平。司馬光本來對修路、用兵等事是心存不滿的,但此時不知道爲何,竟爲石越委屈起來,因此竟噤口不語。他自然能聽出來,文彥博的批評還可以說是就事論事,以批評政策爲主;但呂惠卿的話,卻是藉著文彥博的話風,完全將矛頭徹底的轉爲針對石越本人了。

朝中地位最高,而且明顯平素互相不和的兩位大臣批評的矛頭竟一致指向石越,因此就連蘇轍與韓維,都忍不住背上直冒冷汗。

“陛下!”一箇中氣十足的聲音突然從蘇、韓的後面傳出,令殿中衆人均吃了一驚,“微臣以爲呂、文二位相公之言,有失偏頗!”

敢在皇帝面前,如此大聲的說話,肆無忌憚地直斥宰相之非的人物,只有衛尉寺卿章惇。“河防之事,臣亦略知一二。大河之所以有今日之禍,確如文相公所言,是人禍,非天災。然人禍者,卻非二位相公所謂者,其由來有自。國朝河政,向來儒臣不屑爲,仁宗時遣顧臨治河,士君子以爲貶低;陛下曾遣司馬相公修河防,呂公著亦道非所以褒崇近職,待遇儒臣。是天下自居清高者不願爲此,河防焉得有成效?又國朝河政,事權分散又相互牽掣,監埽使臣與都水監修官以及本州知州、通判同掌治河,一小事須四人意見相同,再上報工部、都水監,稍大之事,便須宰相首肯,皇上明旨,其中只須有一人意見不同,則無法施行,如此焉能成事?且各埽人工物料各自爲政,無人統一調度,頗多浪費。臣以爲,以此治河,大河有必決之勢,今歲不決,明歲亦必決。豈可以此必決之河,歸咎於石越?”章惇洪亮的聲音,在崇政殿中顯得份外的響亮放肆,他似乎完全沒有將呂惠卿眼中的怨毒放在心上,也沒有在意文彥博鐵青的臉色,只自顧自的接道:“以此次曹村之決而言,事發之後,微臣即翻閱卷宗,發現衛尉寺有一案件,便涉及曹村決埽!”

“是何案件?卿速稟來。”

“遵旨。”章惇大聲稟道,“自熙寧十年四月始,衛尉寺便開始調查全國禁軍、廂軍、鄉兵實際在役人數,以協同樞密院、兵部之兵制改革,且杜絕坐吃空餉之弊。”說到此處,章惇停了一下,突然想起陝西的向安北與段子介,若非二人調查吃空餉之事,也絕不會順藤摸瓜查出高遵裕那許多事情來。他不易覺察地嘆了口氣,繼續說道:“衛尉寺在調查之中,發現曹村治河在役兵丁,僅僅十餘人!臣已於六月廿五日,已將調查結果,轉交樞府與兵部。”

他此言一出,文彥博與兵部尚書吳充不由大感尷尬。以二人的身份,自然不可能知道區區一個曹村在役河兵有多少人這樣的小事,但此時,皇帝自然不會理會他二人應不應當知道!果然,趙頊冰冷的目光不帶任何感情的掃過文彥博與吳充臉上,惡狠狠地重複了兩遍:“十餘人!十餘人!”

“曹村河兵,按理應當有廂軍一個指揮的編制。”章惇卻無視衆人的目光,更無視此時殿中的情形,又火上加油的補充了一句。

“啪!”

巨大聲音從龍椅上傳來,趙頊瞪大了眼睛,滿臉怒容地站起身來,厲聲反問道:“一個指揮的編制!”

“曹村關係重大……”

“一個指揮的編制,竟僅有十餘人在役!”趙頊咬著牙,顧視殿中衆臣,厲聲喝道:“曹村不決堤,是無天理!”

“臣萬死!”所有的大臣都一齊跪了下去。

“明日衆卿將救災善後的摺子遞上來,後日廷議!”趙頊怒氣衝衝地丟下一句話,轉身離去。在轉過身的一瞬間,他心中涌起一種無力的感覺,他隱隱約約的感覺到:無論他怎麼樣努力,但若指望著這一班大臣,就永遠也不可能達成他的目標。

“退朝——”趙頊身後隱約傳來唱禮的聲音,他突然有一種衝動,想轉身回去,命令內侍不喊“退朝”,讓那些大臣們一直跪在那裡……

但這畢竟只能是他心中永遠不能宣諸於衆的任性。

從崇政殿退出來的大臣們,臉上都看不出任何的表情。

文彥博沒有和任何人打招呼,一瘸一拐地向樞府走去。他急著回樞密院調閱章惇所說的檔案。一個指揮的建制,竟然只有十餘人在役河兵存在,這隻怕不僅僅是河政的腐敗!

文彥博剛剛在樞密院坐好,正要吩咐文吏,便見有人過來稟道:“陝西安撫使司押解一名犯官,一定要面見相公……”

“一名犯官?不見。”文彥博不耐煩的拒絕道,以他的身份,不可能處理所有的瑣事。

“是。”

“且慢……”突然,文彥博突然想起什麼,召回來人,問道:“你說是陝西安撫使司?”

“是。負責押解的有陝西路安撫使司的護衛,還有衛尉寺的軍法官,道是見過相公後,還要提解至衛尉寺……”

“嗯?”文彥博奇怪的望了門外一眼,心知這般不合常理之事,其中必有蹊蹺,當下說道:“便見他們一下。”

“是。”

當天下午。

衛尉寺。

“什麼?!”衛尉寺卿章惇聽到向安北身死、段子介被送至樞密院的消息,騰地一聲就站了起來,他的心裡不禁感到一股巨大的寒意,早朝之時在崇政殿的無畏與風光此時早已丟到九霄雲外。

武釋之垂首不語,靜待章惇的訓斥。不料等了許久,卻沒有聽到一絲聲音,他小心翼翼地擡頭窺望,卻見章惇怔怔地站在那裡,臉上竟是一片死灰。

晚上。

尚書左僕射呂府。

燈光下,呂惠卿拆開一封書信,細細讀著。很快,他的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鄴國公、柔嘉縣主、清河郡主、狄詠、石越……”衛尉寺發生了什麼事情,呂惠卿自然也很感興趣,不過今天章惇在朝堂上不惜得罪宰相與樞使爲石越辯護,石越卻在陝西與章惇作對,這件事情,一定很有趣便是了……呂惠卿不覺輕聲笑了起來,“宮闈之事,皇上也罷,太后也罷,自然都想隱瞞。不過此時皇上正在氣頭上,若是有個御史上書,搞得天下皆知……”

大宋朝的尚書左僕射,開始在心中撥弄起如意算盤來。

工部尚書蘇府。

“想不到今日竟然是章惇出來仗義執言……”韓維對此很有幾分感嘆。

蘇轍卻搖了搖頭,道:“他其實也是有自己的算盤罷了。我輩不可淪入黨爭之中,計較這些個人的得失利害。當務之急,還是如何救災善後。”

“公有何良策?”

“某已估算過,要使曹村決口重新堵上,需要三至四個月的時間,徵集十萬兵匠、三萬役夫,材料約在一千萬石至一千五百萬石之間,米約要二十萬石,錢約要十萬貫。”蘇轍的心情非常的抑鬱,尤其說到這些龐大的數字,聲音都幾乎輕得聽不清了。

“所費如此之巨?”韓維不禁目瞪口呆。

“不錯。這僅僅是曹村一處。”蘇轍沉聲說道:“還有數以百萬計的災民要賑濟,許多百姓的收成也毀於一旦,朝廷理所應當減免賦稅,還要幫助百姓重建廬舍。全部的損失,也許最終會達到數千萬貫……”

“那既便是印刷交鈔也解決不了啊……”韓維瞠目說道。

蘇轍凝視韓維,詫道:“難道公想加印加鈔?”

“若不如此,朝廷哪來那麼多錢?”韓維苦笑道。

“只怕是飲鴆止渴。”

“便是毒酒,亦只得喝了。早則今歲秋冬,遲則明春,西夏必定入寇,不早爲之備,到時後悔無及。”

“這……”蘇轍沉吟起來。

“所幸國家財賦糧米所產之地,未曾受災。根本未動,還傷不了元氣。”時至此刻,韓維也只能自我安慰似的說道。

“提前吧……”蘇轍突然擡起頭來說道。

“什麼?”

“提前移民湖廣。反正救災也要花錢,設法將一部分災民轉入湖廣地區安置。給他們鋤頭與犁,再招募一部分廂軍,保護他們去湖廣四路開山圍湖墾田。”蘇轍的眼中,閃動著一種叫勇氣的東西。

“災民需要的是安撫……況且朝廷準備不足。”韓維卻無法想象如此大規模的工程這樣倉促的開展。

“已經有前期的準備,也有一定有經驗。”蘇轍沉聲說道:“明春可以從淮浙運種糧,還可以從占城、交趾購買種子,種子可以解決。農具由朝廷提供,墾田十年內不要納稅,所墾之田歸本人所有,朝廷只要提供路費與過冬的衣服糧食……”

“這……”韓維被說得也有幾分心動了。

“這亦是個機會,否則朝廷多因循守舊之人,移民之事,百年難成。某聽說已經有南方的商人至災民中招募人手,遠赴南洋諸島開墾,蓋因當地土人殆於勞作,雖重金不能招致,故有人便從災民中招人前往,而亦有不少災民迫於生計願往。湖廣四路,再偏僻亦是中華之內,爲生計故重洋之外尚有人願往,何況是湖廣?朝廷亦不需勉強,只說明凡願往湖廣墾荒者,便發放糧食冬衣,否則只供給一半衣食,百姓必然樂從。”

“罷、罷!”韓維一拍桌案,朗聲道:“某願與公一同上書陛下。”

次日。

慈壽殿的氣氛十分的緊張,所有的內侍宮女都小心翼翼,連大氣也不敢喘一口。兩宮太后與皇帝、皇后談論的事情,按理說內侍宮女是應當迴避的,但是現在明顯是沒有迴避的必要了。

剛剛從旱災中恢復元氣的大宋朝,馬上又遭遇到特大水災。而這個水災之所以發生,卻是因爲人禍——這實在不能不讓趙頊心頭冒火,若非顧及到歷史上的令名以及知道朝中大臣必然反對,趙頊真想大開殺戒,將曹村的大小官員全部賜死,發泄心中的怒氣,而不是“僅僅”抄家、流放至凌牙門充軍。

因此在這個當兒,宮中所有的內侍與宮女,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觸怒了皇帝,遭受池魚之災。畢竟本朝有不殺士大夫的習慣,但卻沒有不殺內侍與宮女的習慣,而不論是鞭撻還是杖擊都不是容易忍受的。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居然還有人真的敢來添亂!

樞密使文彥博稟報,陝西路監察虞侯向安北、副使段子介調查高遵裕十大罪狀,上報衛尉寺;衛尉寺卿章惇隱匿不報,反污向安北、段子介通敵,左遷凌牙門、歸義城,向安北與段子介欲上京面聖,結果向安北被王則射殺!

致果校尉並非小官,竟然被無辜射殺,這件事本身就是了不起的大事了。何況向安北還是忠臣之後!更何況,這件事情的本身看來,極其惡劣!

從文彥博所說的複雜案情來看,趙頊已經知道此事必然要成爲轟動天下的大案。

然而事情還不止於此,與此同時,陝西路監察御史景安世也上表彈劾鄴國公趙宗漢閨門不肅、郡馬狄詠無大體、石越行止失大臣體!

——柔嘉縣主趙雲鸞居然出現在京兆府!

這叫宗室臉面何存?

趙頊還只以爲柔嘉是和清河玩慣了,所以大膽妄爲,因此他心裡怪罪的還只是狄詠全不知禮節爲何物,所以還在奇怪爲何說石越“行止失大臣體”;但是兩宮太后與皇后,卻是隱隱已知道柔嘉爲何會去京兆府了。但這種事情,無論如何,是不能公開說出來的。

這一連串的事疊加起來,趙頊幾乎氣惱得完全說不出話來,皇后卻顧及到高遵裕是高太后的從叔,默默的不敢言語。曹太后與高太后則臉色鐵青,卻是不知道該做何說。慈壽殿中的氣氛真似凝滯了一般。

“官家!”高太后終於出言打破沉寂,“官家可知道爲何要把皇帝稱爲‘官家’麼?”

“請母后賜教。”趙頊不覺愕然,不知道爲何高太后會問這不相干的事情。不過他的確也不知道爲什麼皇帝被稱爲“官家”,只是因循習慣,人家這麼叫,他便這樣聽,所以亦不禁有幾分好奇。

高太后淡淡說道:“所謂‘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因爲皇帝要至公無私,所以才稱爲‘官家’!一個賢明的皇帝,沒有自己的私愛,私財,皇帝是代表上天來治理天下,天下的子民對於皇帝來說,都應當一視同仁!”

“兒臣謹受教。”趙頊肅然拱手答道。

“既然皇帝是‘官家’,那麼,高遵裕是官家舅舅這件事情,可以不提。他若犯法,自有國法繩之。我高家世代忠良,祖宗有靈,亦不容子孫沾污家門。”高太后從容說道。

曹太后讚賞的點了點頭,也說道:“古來若有外戚爲禍,全是宮中縱容,官家當戒之。”

向皇后看了曹太后、高太后一眼,卻低聲說道:“臣妾本不當多嘴,但是高遵裕甫立大功,便非外戚,按理亦當優容之。若觀其罪狀,太祖時開國功臣,大多有過之而無不及,太祖亦不曾加罪。且向安北之死,只恐是章惇自爲亦不可知,高遵裕卻未必知情……”

“章惇與高遵裕有何交情,要這麼維護他?竟不惜殺死朝廷之致果校尉!”高太后嚴厲地看了向皇后一眼,厲聲喝問。

“外臣不知太后公正,不願得罪,亦是有的。”趙頊連忙說道。他心中雖然怪高遵裕不爭氣,但是這畢竟不是什麼謀反的大罪,高遵裕在西北地區的存在,是有特殊意義的。不過,眼下事情鬧得這樣大,趙頊不能不感到頭痛。

“這是外事,由官家處置便是。”曹太后擺擺手,制止了還想說話的高太后,她也知道高遵裕在西北領兵的意思,“只是十九孃的事情……”

“她是越來越膽大包天了!”趙頊此時便將怒氣發泄到了柔嘉頭上,一邊恨恨的道,“狄詠與十一娘也太不知道輕重。”他想起了狄詠的抗令,心中怒氣愈發的難以抑制,“此事關係到皇家的顏面,不能不嚴懲,否則必被天下人議論。”

“官家的意思是?”向皇后低聲問道。

“趙宗漢教女無術,削公爵,徒往西京,交宗正寺議罪;削清河郡主封號,黜爲縣主,狄詠削勳號,官秩貶三級!令石越上表自辯,再定其罪。至於柔嘉……”趙頊說到這裡,停了一下,方咬咬牙說道:“貶爲庶民,給她擇個人家嫁掉。”

“官家!”向皇后不料趙頊處置如此之重,忙求情道:“以十九孃的性格,若是逼她嫁人,只怕她不會活下來……”

“不如此,不足以封天下人之口!”趙頊狠狠心,轉過身去,道:“現國家多事之秋,朕沒有多餘的精力來應付這些事情,須得快刀斬亂麻。”

“但請官家念在手足之情。”向皇后是深知柔嘉性情的,更知趙頊其實一貫疼愛這個妹子,而且從小看著她長大,手足之情極爲深厚,因此深怕皇帝此時在大怒之下竟鑄成大恨,日後追悔莫及,因此撲通一聲,竟是跪了下來,求道:“貶爲庶人,已足以警戒了。此時嫁人,官宦之家,誰願意娶一個得罪皇帝、削去封號的女子?若所嫁非偶,日後不幸,官家他日悔之何及?況且以十九孃的性格,必是寧死不從的。官家要逼死她麼?”

趙頊背朝著向皇后,沉默良久,終於低聲說道:“娘娘是後宮之主,柔嘉就請娘娘發落吧。”

曹太后看了趙頊一眼,又看了向皇后一眼,暗暗嘆了口氣,低聲說道:“削去柔嘉的封號,讓她到宮裡來侍候哀家罷。”

“謝娘娘恩典。”

“便依娘娘罷。”趙頊在心裡嘆了口氣,忽然間想起小時候抱著柔嘉看戲的事情,心中忽然柔軟,眼睛竟是一片溼潤。但也只是一瞬,他猛地警覺,見沒人看見,忙小心的擦乾眼睛。

熙寧十年十月。

樞密院受皇帝詔書,著高遵裕在渭州養疾,暫停高遵裕除渭州知州以外的一切職務,由種誼代統其軍;緊接著,衛尉寺卿章惇亦染疾,衛尉寺事務由衛尉寺丞暫時代理;而到任僅約一月的陝西路監察虞侯王則,亦接到命令入京敘職。之後,御史中丞鄧潤甫,受詔親自調查高遵裕案與向安北案。

與此同時,各地的邸報,也提及了皇帝對鄴國公趙宗漢、清河郡主、柔嘉縣主、郡馬狄詠的嚴懲——但這兩件事情,以涉及軍機與皇室爲由,包括《皇宋新義報》的各家報紙都被明令禁止在五年內予以報道。

因此,雖然在朝廷之中,官員們一片譁然,但是有過經驗的大宋朝廷,用果斷的手段,總算避免了天下輿論帶來的撲天蓋地的壓力。

不過這次皇帝其實是多慮了,因爲天下百姓真正關心的,還是黃河決堤後引發的大水災。無論是《汴京新聞》還是《西京評論》,連篇累牘的,都是在報道著各地的災情,以及朝廷的救災措施——包括曹村堵住決口的工程;朝廷爲救災增發一百萬貫的交鈔;蘇轍以帶罪的身份主持工部事務;充滿爭議的湖廣移民計劃提前進行;蔡京在杭州舉行了的前所未有的捐款活動。(《西京評論》歎爲觀止的評論道:蔡大人之捐款活動,雖然其心可嘉,然實爲史上最傑出之斂財之法!後世必有效之者。)……

而此時身在洛水之畔的鄜州的石越,纔剛剛接到讓他“上表自辯”的詔書。

時間回溯,西夏。

一疊整整齊齊的報紙伸到文煥面前。

文煥詫異地擡頭,看見李清的眼中竟有同情——不,是憐憫之色。

文煥心中格登了一下,接過了那疊報紙。

這的確是大宋的報紙,從《皇宋新義報》到《汴京新聞》、《西京評論》、《海事商報》,應有盡有,從日期來看,都是過期了的,而且時間也不連續,顯然是特意挑選出來要給自己看的。文煥卻不知道,這些報紙對於李清來說,其實也是“最新的”。因爲將這些東西帶出大宋國境,遠比想象中的要困難得多。

“此木何不幸,羞作漢奸門!”——一行刺目的大字猛然間躍入文煥的眼簾,十個大字宛如十把尖刀同時刺向他,文煥的手頓時哆嗦起來。

“宋朝人以爲你降夏了。”李清早已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見他慘然變色,便淡淡地說道,“如今朝野輿論,皆欲殺你而後快。那些人不用自己親上戰場,所以說起大話來,自是一個比一個容易。據說還有些讀書人寫了這副對聯,貼在你家門上,極盡羞辱之能事。若根據這些報紙所說,宋朝雖然沒有學漢武帝,族誅你全族,但只怕現在你家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令尊已經被這副對聯活活氣死了;令堂與你的兄弟姐妹們出門都不敢擡頭見人!他們什麼都不知道,卻都以你爲恥!”

文煥心中激烈震動,只覺得眼前的一切,似乎全不真實,但眼前卻只覺得天昏地暗,鋪天蓋地的壓向自己,幾乎是一瞬間,他便頓時失去了所有的力量,只剩下一雙手還麻木固執的翻動著手中的報紙。

“你已經身敗名裂,卻還辱及祖宗!”李清輕輕冷笑著,這笑聲顯得格外的尖銳刺耳,“你們族裡已經公議,你父母因爲生了你這個漢奸兒子,死後都不得入葬祖墳!”

“你說什麼?!”文煥不知那裡來的力氣,竟騰地站起來,眼中似有火焰燃燒待要噴射出來,一雙手青筋暴露,早已將報紙捏成一團,緊緊的攥著。

李清卻直視著文煥眼中的怒火,目光毫不退縮。“我可沒有一個字說謊,所有的一切,都來自這些宋朝的報紙。你忠心的宋朝,已經拋棄了你!他們根本一無所知,只是僅僅因爲聽信了你投降的謠言!”

“這定是你的詭計!”文煥大吼一聲,然後猛地一拳,揮向李清。

李清揮手架住,厲聲喝道:“你該醒醒了!這些報紙,夏國可仿製不出來!你仔細看看這一篇文章,這些細節,夏國有這個能力僞造麼?夏國誰又能知道你老家在哪裡?誰又知道你家裡這許多的詳情?”

文煥緊緊的咬住嘴脣,一言不發,鮮血卻一絲絲從他的嘴角泌出。

他本來這個家族的驕傲,但如今,卻變成了害死父親,累及家人的罪人!這是何等巨大的轉變?他此時還沒有倒下流淚,只不過是因爲眼前站立的,是他的敵人。

“休說你不曾降夏,便是降了夏國,又如何?你家人又何辜?你曾經爲宋朝皇帝賣過命,拼死戰鬥,有什麼理由你非要爲那個宋朝把命都丟掉不可?是誰說你只要不爲了那個宋朝把命都賠掉,便是付出過再多,也是個罪人?”李清的話如尖刀一樣劃過文煥的心,“他既不仁,你何必義?他既誣你降敵,便真降給他看看又如何!”

“我和你不一樣。”文煥咬著牙,一字字的說道。

“你和我的確不一樣。”李清冷笑道:“但是在宋朝人眼裡,現在都已一樣。漢奸,逆臣,降將!我比你幸運的是,我沒有父親可供他們來氣死!”

文煥惡狠狠地瞪了李清一眼,“我只恨我沒有早自殺,結果累及父母,如今悔之無及!”

“你現在自殺,卻也已經來不及了!”李清譏諷地說道,“你若是死了,便是真相傳到宋朝,也別以爲那些曾經嘲諷過你,逼死令尊的人會有一絲後悔與內疚。他們一定會對自己說,雖然他們誤會了你,但是這是因爲你不肯自殺而導致的,或者說這是職方司的錯誤誤導了他們,他們並沒有錯!他們永遠不會錯。哪怕他們氣死了你父親,但是罪魁禍首,可以是除他們之外的任何人,卻絕對不會是有氣節的他們!哪怕找不到人來當替罪羊,他們也會將一切歸之於天,讓老天來當替罪羊!”

文煥的指甲掐進了肉中,鮮血冒了出來。

“我若是你,我便不會死。伍子胥當年若自殺,不過是多一個冤案罷了。大丈夫當快意恩仇,鞭屍還怨!”

“快意恩仇?!”文煥望著李清,突然笑了起來,笑容之中,竟是有濃濃的譏諷之意。李清想過文煥種種反應,惟獨沒有想到他竟然會笑起來,不禁吃了一驚,當下倒退一步,端詳起文煥來。卻聽文煥淡淡地說道:“我不曾想過要快意恩仇。”

李清正要說話,只聽文煥又說道:“我文家世代簪纓,我自束髮,即知要忠君愛國。雖不能以死報國,不過是圖此身有大用爾。”他閉上眼睛,想起少時讀史書時讀到南霽雲之死,折腕嘆息情形,嘆了口氣,接著說道:“不料今日竟悔不能效南八之死,以致累及父母。惟恨大宋竟無一人知文某者!”

李清聽到這裡,也暗暗嘆了口氣,暗道:“未必無人知你。只是一人之知你,又如何能與天下之恨你相抗?”

又聽文煥繼續說道:“我文煥此心,於大宋無所負。天人可鑑,是大宋負我,非我負大宋!”說到此處,他頓了一下,方滄然道:“今日,文煥降矣!”

李清雖知逢今日之事,不降者十無一二,但文煥親口說出來,卻亦不禁喜形於色。他急欲招降文煥,是想引爲臂助,協助秉常掌權,以實行漢化改革,須知以文煥“宋朝武狀元”的身份,在人材缺少的西夏,必然受到重用。

當下李清忙上前,握著文煥的手,朗聲笑道:“賢弟能想通此節,兄必不敢負於賢弟。賢弟在西夏,必得大用,他日成就,在我之上。”一面轉過身去,向屋外高聲呼道:“來人,快給文將軍洗漱更衣,好去見主公!”

文煥絕望的眼睛靜靜的望著李清的背影,眼中卻忽流露出一抹一閃而過的嘲弄之色。

第三章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五章第一章第二十二章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下(1)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第3節 終南捷徑中(01)第五節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三)第七章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1)第四節第2章 下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13節 婚姻大事(上)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二)第二十章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三)第7節 拗相公上(01)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十節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四)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一)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上(02)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二)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8節 離間計上(01)第六章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三)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15 汴京杭州1第六章第十七節第3章 上第10章 下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一章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三章 下第13節 婚姻大事(下)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三)第9節 上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二)第11節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6章 上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7節 下第三十章第六節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6節 下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中(2)·十字後記第10節 上第六節第十九章第7節 拗相公上(01)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15 汴京杭州1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一)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七章第六章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三)第一章第10章 上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七章第六章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13節 婚姻大事(下)第8節 離間計(下)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一)
第三章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五章第一章第二十二章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下(1)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第3節 終南捷徑中(01)第五節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三)第七章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1)第四節第2章 下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13節 婚姻大事(上)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二)第二十章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三)第7節 拗相公上(01)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十節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四)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一)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上(02)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二)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8節 離間計上(01)第六章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三)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15 汴京杭州1第六章第十七節第3章 上第10章 下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一章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三章 下第13節 婚姻大事(下)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三)第9節 上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二)第11節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6章 上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7節 下第三十章第六節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6節 下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中(2)·十字後記第10節 上第六節第十九章第7節 拗相公上(01)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15 汴京杭州1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一)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七章第六章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三)第一章第10章 上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七章第六章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13節 婚姻大事(下)第8節 離間計(下)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油尖旺区| 建水县| 敦煌市| 阿鲁科尔沁旗| 遵义县| 中宁县| 北京市| 南和县| 贡山| 延安市| 蕉岭县| 汉川市| 渑池县| 惠安县| 阳曲县| 永年县| 武威市| 蒙城县| 新邵县| 兰西县| 无极县| 桃源县| 齐齐哈尔市| 芜湖县| 敦煌市| 肃宁县| 南雄市| 威宁| 四川省| 巴楚县| 漠河县| 衡东县| 梅州市| 通化市| 新乡市| 广汉市| 锦屏县| 女性| 托克托县| 乌拉特中旗| 永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