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章

代州是大宋河?xùn)|路重要邊防州郡,在雁門山古長城一線以北,代州與遼國西京道轄下朔州、應(yīng)州、蔚州三州接壤,大宋沿代州邊境由東向西修築了瓶形寨、梅回寨、麻谷寨、義興冶寨、天石寨、茹越寨、胡谷寨、雁門寨、西徑寨、土登寨、陽武寨、樓板寨等等數(shù)以十計的軍事?lián)c,它與東邊的真定府,西定的寧化軍、苛嵐軍、火山軍、保德軍、府州、豐州,一起構(gòu)築了針對遼國西京道的重要邊防線。如若代州失守,遼人可以從兩條大道進(jìn)軍,一是由朔州入原平,攻擊忻州,一條由蔚州長驅(qū)直入,進(jìn)入代州,再經(jīng)忻州,直抵太原府,而太原府一旦失守,遼軍往西,可以過黃河與夏人呼應(yīng),延安府難免腹背受敵,西部邊防立時就有崩潰的危險;向南,可以直接攻擊大宋的西京河南府洛陽;向東還可以立時瓦解真定府的防線,同時在黃河北岸威脅大宋的北京大名府,使得遼國南京道的侵軍能順利南下,這樣一來,大宋的東京汴京,就直接暴露在遼軍之前了。

因爲(wèi)代州有如此重要的戰(zhàn)略位置,雖然大宋一直奉行守內(nèi)虛外的國策不變,但是在代州境內(nèi)的禁軍、廂兵、鄉(xiāng)兵,亦是數(shù)以萬計,各種忠烈社、弓箭社,更是遍佈各鄉(xiāng)各村,民風(fēng)之剽悍,殊不可輕侮。自王安石執(zhí)政以後,除置將法、保甲法之外,又在代州邊境,修繕要塞,增建軍事?lián)c,遼人對於此事實是隱忍多時,卻因爲(wèi)當(dāng)時守禦河北諸州,都是大宋一時名臣,而本國實力實際上也支撐不起一場與大宋舉國相爭的戰(zhàn)爭,因此一直只能靜待機(jī)會。到了熙寧七年十月,也就是遼國耶律洪基在位的鹹雍十年之時,眼見大宋大災(zāi)之後,元氣大傷,王安石罷相,大宋國內(nèi)政局不穩(wěn),遼主耶律洪基與魏王、樞密使耶律伊遜相議,要趁火打劫一番,遂下令樞密副使蕭素坐鎮(zhèn)西京大同府,遣林牙蕭禧往大宋代州,誣賴宋人修城寨侵入朔、應(yīng)、蔚三州境內(nèi),而且意圖不善,要求宋國停止修築城寨、重議遼宋邊界,賠償損失銀二十萬兩、錢二百萬貫、絹二十萬匹,且揚言已屯兵十萬於邊境三州,若宋人不予,則是自壞和議,遼軍當(dāng)自己來取。

這是大宋二十六歲的皇帝趙頊第一次面對強(qiáng)大北鄰的軍事威脅,雖然自小心懷大志,銳意收復(fù)燕雲(yún),但是當(dāng)敵人在一個不是由自己選擇的時機(jī)發(fā)出恐嚇之時,趙頊在悖然大怒的外表之下,實在有著深深的擔(dān)擾。連羌人那種小小的反抗,都會讓這個皇帝茶飯不思,何況是自五代以來就讓人談之色變的契丹人,而且還有十萬之衆(zhòng)!偏偏在此之時,他的政事堂與樞密院的主要成員們,沒有一個人有過與契丹人打交道的經(jīng)驗!

這一次,是趙頊很無奈的前往慈壽宮。太皇太后曹氏的智慧,很多時候,是趙頊所必須倚重的。

“娘娘(注1),遼人如此蠻橫無理,實在可惡!”趙頊說完事情的經(jīng)過,雖然是重述,可依然氣憤的拿起一塊玉如意,一把摔成兩斷。

曹太后靜靜的聽趙頊說完,微微搖了搖頭,宮女乖巧的把剝好的江西金橘放在一個玉盤中,曹太后微笑道:“官家先消消氣,吃了這個桔子再說?!?

趙頊這時哪有心思吃東西,不過太皇太后有賜,卻也不敢推辭,只得欠身說道:“謝娘娘。”勉強(qiáng)坐下,三口兩口把桔子吃了,不料心中有事,吃得快了,一口噎住,慌得宮女們手忙腳亂,又是捶背,又是送水,好不容易纔吞了下去。

曹太后卻只是微笑不言,倒是高太后忍不住責(zé)怪道:“官家都是做父親的人了,卻這般耐不住性子?!壁w頊在熙寧六年,兩子夭折後,終於得第三子,取名趙俊,就在熙寧七年二月,賜封永國公。

趙頊聽到自己母親嗔怪,也只能紅著臉坐定,說不出話來。

曹太后輕輕揮手止住高太后,對趙頊說道:“官家既知契丹索求無厭,又有何打算呢?”

“娘娘、太后,朕想這等要求,實是答應(yīng)不得,但若不從,不免兵禍連結(jié),因此不若繼太祖、太宗皇帝遺志,揮師北伐,先發(fā)制人?!?

曹太后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又問道:“既如此,那麼請問官家,如今國家儲蓄賜與,已經(jīng)備足了嗎?士卒甲仗,已經(jīng)精利了嗎?”

趙頊被問得一怔,呆了一會,方茫然答道:“這些事,現(xiàn)在籌辦也不遲?!?

曹太后在心中微微嘆息,但是她已在宮中幾十年,經(jīng)歷了三朝皇帝,也曾垂簾聽政,焉有不知道輕重之理,當(dāng)下委婉的說道:“官家,哀家聽說,先聖有言,吉兇悔吝生乎動。如果北伐得勝,官家不過是南面受賀;萬一挫敗,所傷實多。哀家想遼國如果容易打敗,那太祖、太宗之時,應(yīng)當(dāng)早已收復(fù),何必等到今日?燕雲(yún)之事,不若緩緩圖之。”

當(dāng)此國家元氣大傷之時,趙頊胸中,又何曾真有半分戰(zhàn)意?他想北伐,不過是一時衝動之言罷了,這時聽曹後之話,那一點衝動,早已消於無形,連忙說道:“多謝娘娘教誨?!?

曹太后又說道:“似現(xiàn)在兩府之人,都難問遼事。哀家也不過一介婦人,官家要問策,可以問魏國公韓琦,其餘如富弼、文彥博、曾公亮等一干老臣,官家也可以詢問他們的意見。如此決策便不至有失誤了?!?

河北大名府。魏國公府。這是一座威嚴(yán)的建築,然而此時,白色的布縵結(jié)滿府前,所有的家人,全都披麻帶孝,哭聲從內(nèi)宅傳到街上,魏國公府上,一定是死了什麼重要的人物。李丁文騎著馬日夜兼行,當(dāng)他在魏國公府前滾身下馬之時,已是累得筋疲力盡,然而沒有什麼比眼前的景象,能夠更讓他心驚膽顫的了!

“韓琦,你千萬不能死!”李丁文在心中不停地念叨著,一邊疾步走向門房,把名帖遞給門房,說道:“學(xué)生李丁文,拜見魏國公。”

不料那個門房接過名帖,放聲大哭,泣道:“國公爺、國公爺他仙遊了!”

“???!”李丁文當(dāng)場怔住,他辛苦趕來,可一切都白費了。任誰也沒有想到,歷事三朝的元老重臣,魏國公、侍中韓琦,竟然在這關(guān)鍵時刻死了!

“人算不如天算呀。”李丁文在心裡苦笑著,“看來,只有去洛陽了?!?

代州城,寒風(fēng)蕭索,落葉紛飛。

太常寺少卿劉忱與代州知州呂大忠坐在一匹馬車上,閉目養(yǎng)神。他一閉上眼晴,就不由自主的想起崇政殿中皇帝召見的情景。

那天他垂手站立在崇政殿上,聽皇帝說道:“朕已命秘書丞呂大忠知代州事,大忠正逢父喪,只是如今國事艱難,朕得不已,奪情起復(fù),卿往代州,當(dāng)與大忠齊心協(xié)力,斷不可輕啓邊釁,有負(fù)朕望?!?

自己當(dāng)時朗聲答道:“臣既受命,便往樞府,考覈文據(jù),未見本朝侵遼人一寸之地。臣既爲(wèi)使者,必當(dāng)據(jù)理力爭,若辱使命,臣當(dāng)死在代地,以報聖上?!?

然而就在啓程之前,皇帝親自頒下手敕給自己,手詔上說:“遼理屈則忿,卿姑如所欲與之。”

一個出使的使節(jié),臨行前居然收到一份如此讓人灰心喪氣的手詔!劉忱心裡百感交集,到代州之後,他一直把手詔深藏,絕口不提。這幾天揣見呂大忠的爲(wèi)人,倒也是志節(jié)慷慨之輩,但是知人知面難知心,他依然一直猶豫著要不要和呂大忠說明情況。

今日是遼國樞密副使蕭素親自前來代州,在驛館設(shè)宴,這是自己和蕭素的第一次交鋒,如果告訴呂大忠,萬一挫了銳氣,反爲(wèi)不妙。想通這一節(jié),他咬了咬牙,暗道:“罷了,不奉詔的罪名,我一人擔(dān)了便是!”

不多時,馬車便到了驛館。劉忱與呂大忠下了馬車,遼使蕭禧早已在門口迎接。蕭禧滿臉笑容,擡手說道:“劉大人、呂大人,請?!?

劉忱見蕭禧雖然滿臉堆笑,卻是一身戎裝,當(dāng)下抱拳,冷笑一聲,說道:“蕭大人,請了?!?

呂大忠卻神色自若,滿不在乎的低聲吩咐了隨從幾句,跟隨而來的宋軍立時在驛館外列隊站好,隱隱對驛館形成包圍之勢,幾個幕僚則跟在身後,一同入內(nèi)。

入了大門,遼國樞密副使蕭素在二門親迎,劉忱打量此人,蕭素看起來只有四十來歲年紀(jì),方額濃眉,雙眸精光內(nèi)斂,一看就知道是個厲害人物,站在他身後除了一干官員之外,更有一個年青的小夥子,身披金甲,腰帶長劍,英俊非常,而曾經(jīng)出使過大宋的蕭佑丹,竟然還站在這個少年身後。劉忱心裡不由一驚,這個少年的身份,一定不同尋常!但是蕭素既不介紹,他倒不便相問。劉忱側(cè)過臉一望,卻見呂大忠眼中也有詫異之色。

蕭素抱了拳哈哈笑道:“劉大人、呂大人,遠(yuǎn)來辛苦?!?

呂大忠抱拳回禮,淡淡的說道:“蕭大人說錯了,這裡是宋境,應(yīng)當(dāng)是蕭大人辛苦。”

蕭素假裝沒有聽見,不置可否的一笑,擡手說道:“請?!卑褎⒊?、呂大忠等人迎入廳中。

劉忱等人走進(jìn)大廳,卻見廳中早已布好酒宴。蕭素往主位上一站,高聲吩咐:“奏樂,請劉大人、呂大人入坐?!庇惺陶吡⒓醋吡松蟻?,把二人往客位上引。

劉忱與呂大忠飛快的對望一眼,二人皆是一動不動,劉忱朗聲說道:“蕭大人,你又弄錯了!”

蕭索一臉愕然,問道:“本使哪裡弄錯了?”

劉忱走到蕭索麪前,昂然說道:“這裡是大宋國境,驛館亦是大宋歡迎鄰國使節(jié)的驛館,於情於禮,應(yīng)當(dāng)請蕭大人坐客位。”

蕭禧在一旁聽到這話,不由悖然大怒:“劉大人如何說出這種不知禮的話來?既是我們大遼設(shè)宴,焉有反坐客位之理?劉大人莫非是有意輕慢?!”

劉忱冷笑道:“若是私宴,自然能坐主位,不過蕭大人代表大遼皇帝,在下代表大宋皇帝,這是兩國之宴,既然在宋境,自是宋使坐主位?!?

蕭禧卻不答應(yīng),“劉大人莫要逞蘇秦之辯,天下之事,理爲(wèi)同一,我等設(shè)宴,自是我大遼使者坐主位?!?

劉忱知道這第一次交鋒,事關(guān)雙方銳氣,如何肯退讓半步,當(dāng)下冷笑道:“大宋的國土,大宋的驛館,若要設(shè)宴,自然由它的主人來設(shè),這宴會所費幾何,不必由貴國出。”

蕭禧上前幾步,厲聲說道:“劉大人這等小節(jié),都一步不讓,如此不近情理,可是沒有誠意談判嗎?”

“本使千里迢迢持節(jié)而來,如何說沒有誠意?!想遼國也是大國,豈能不顧禮義,爲(wèi)天下所笑?天下萬事萬物,都擡不過一個理字,沒有道理的要求讓步,到底是本使缺少誠意,還是貴國缺少誠意呢?!”

劉忱舌辯滔滔,蕭禧一時竟被他駁得說不話來。那個金鎧青年不禁讚賞的點了點頭,轉(zhuǎn)過頭與蕭佑丹低聲說了幾句什麼,蕭佑丹向蕭素丟了個眼色,蕭素會意的點點頭,伸出雙手,做了個停止的手勢,笑道:“既是劉大人與呂大人一定要爭這個主位,我看兩家七十多年交好,不必爲(wèi)這種小事傷了和氣。不過本使設(shè)宴,這個客位,本使也是斷然不坐的,這樣吧,本使明日在雁門山古長城以北設(shè)宴,再請二位大人與會,重開談判,可好?”

劉忱與呂大忠對望一眼,微微點頭,不亢不卑的說道:“如此明日必定準(zhǔn)時赴約。”

杭州。

“魏國公死了?!”石越大吃一驚,韓琦死的真不是時候。因爲(wèi)石越名義上是韓琦的女婿,因此韓琦死的那一天,韓家就讓驛站用快馬送信,前往杭州。石越接到消息後,立即舉家?guī)?,上表皇帝,請求能允許他去參加韓琦的葬禮。但石越心裡也暗暗納悶:“我記得韓琦是熙寧八年死的,難道我記錯了?”

只不過這時候,石越也無暇去認(rèn)真回憶自己的記憶是否有誤了。對於宋朝來說,凡是與遼國有關(guān)的事情,必定是大事,石越既便遠(yuǎn)在千里之外的杭州,也不能不關(guān)心北面的談判。

“十萬大軍,必定是虛張聲勢。只不過也不能過份拂了遼人的面子,免得他們惱羞成怒。”石越搖頭苦笑不止,“若是韓琦在,他深諳軍務(wù),在大名府?dāng)?shù)年,或者能知遼人底細(xì),不料竟然故去?!?

司馬夢求思忖一會,說道:“大人,皇上必然不會準(zhǔn)你去大名府弔祭,夫人身體也經(jīng)不過這種長途勞頓,何況去時也趕不及了。不過於情於理,大人得派個使者去大名府的。不如就讓在下前往,弔祭之後,在下就去一趟燕州,順便也可以打探遼人虛實?!?

石越想了想,點頭答應(yīng)道:“去之前,純父先去見一下唐二叔,唐家在遼國也開了一些店鋪,只不經(jīng)營未久,還不能輕易行事,以免引人生疑。但你去了那裡,至少有個接應(yīng),也能有方便使喚的人?!?

遼國朔州馬邑邊境。

劉忱騎著一匹黑馬上,回頭眺望。險峻的雁門山已被遠(yuǎn)遠(yuǎn)的拋在身後,跟著自己身後的,只有幾個幕僚與三十名軍士。爲(wèi)防不測,呂大忠並沒有隨行,而是在雁門山以南的西徑寨接應(yīng)。劉忱不禁又一次想起身上肩負(fù)的使命,既要維護(hù)國家的利益,又要不至於引起戰(zhàn)端,而面對咄咄逼人的遼國,自己身後的國家與皇帝,都顯得孱弱了一點!

劉忱本是進(jìn)士出身,對華夏族的歷史,自然是非常的清楚。這馬邑之地,即便是匈奴強(qiáng)盛之時,也一直在漢朝的疆域之內(nèi),當(dāng)年漢武帝曾經(jīng)在此伏兵三十萬,以待匈奴。劉忱環(huán)視四野,長嘆道:“不知要何時,我大宋方能有三十萬雄兵,再度臨此!”

他話音剛落,便聽得一陣號角長鳴,北方的原野上揚起一陣灰塵,轟鳴的馬蹄之聲由遠(yuǎn)及近,劉忱心中知道這是迎接他的遼人來了,他舉起右手,屬下軍士立即勒馬列隊,向前迎進(jìn)。果然,不多時,遠(yuǎn)方便出現(xiàn)了百餘騎遼人。遼人雖然佔據(jù)燕雲(yún)之後,漸染漢化,但畢竟是馬背上的民族,素重騎術(shù),非宋人能比。而這百餘騎更是從樞密副使蕭素的親兵衛(wèi)隊中挑出來的精壯者,其實軍容氣勢,更是讓人見之奪魄。

劉忱雖然不知道這些騎兵的來歷,但是心裡卻也明顯這是蕭素在向他炫耀軍威,隱隱便有威脅之意。他回頭見屬下軍士,不免有畏怯之意,不禁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揚鞭指著遼軍,一臉不屑的笑道:“契丹自以爲(wèi)天下之一,我看這騎兵,卻比咱們大宋的捧日軍差得遠(yuǎn)了!”

這些軍士何曾知道大宋的精銳部隊、禁軍上軍之中的捧日軍是何等軍容?他們一向只知道禁軍上軍諸軍,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士兵,這位劉大人從京師來,既然說捧日軍強(qiáng)悍,心裡不免就信了七分。雖然說既便捧日軍再強(qiáng)悍,也遠(yuǎn)在千里之外,若真有意外,也無法救他們,但是士氣卻也不禁爲(wèi)之一振。

劉忱見此計奏效,立即寒下臉來,厲聲說道:“諸君隨本使出使敵國,不可有畏懼怯敵之意,墮了我們大宋的國威!是好男兒,就要讓契丹人知道我大宋軍隊,也沒有膽小怕死之人!”

這些宋兵見劉忱不過一個文官,卻如此慷慨激越,聲色俱厲,胸中無不熱血沸騰,一個士兵忍不住高聲回道:“大人放心,代州軍隊,也沒有孬種!絕不敢有墮國威!”

其餘的士兵也不禁同時在馬上彎腰行了一個軍禮,厲聲答道:“絕不敢有墮國威!”

劉忱見士氣已然上來了,高聲喝道:“好!等會見到遼人,屬下不論文武,若誰有膽怯畏懼之色,回代州之後,本使必將以軍法處置!若得不辱使命,回國之後,本使亦將給諸位請功!”說完掉轉(zhuǎn)馬頭,厲聲喝道:“列隊前進(jìn)!”三十餘人,昂然朝著遼人迎了過去。

也不過幾瞬的功夫,遼人便已到面前,劉忱定晴望去,前來迎接自己的,依然是蕭禧。蕭禧見到劉忱,哈哈笑道:“劉大人,歡迎來到朔州!”

劉忱不亢不卑的回道:“有勞貴使遠(yuǎn)迎。”

蕭禧打量一下宋使隊伍,見呂大忠不在,當(dāng)下故作驚訝的問道:“呂大人怎麼沒來?”

“呂大人是代州知州,守土有責(zé),不可輕出轄區(qū)。本使纔是大宋皇帝欽命的談判使者,出國會議,本使一人持節(jié)便可。若在代州境內(nèi),則由呂大人會同談判?!眲⒊览事暣鸬馈?

蕭禧經(jīng)過上次交鋒,早知道劉忱此人辭鋒甚健,再說下去,只怕自己討不了好,自取其辱,當(dāng)下哈哈一笑,不再糾纏此事,便說道:“原來如此。劉大人見我大遼的軍容如何?”

劉忱冷笑道:“貴國軍容甚壯,然亦不過與我代州之軍差相彷彿。我大宋禁軍捧日諸軍之軍威,只怕要大遼皇帝的親軍方得比擬。至於震天雷、霹靂投彈之神威,則是古今所無,只恐貴國無器可比。”

蕭禧也曾聽說過震天雷、霹靂投彈之名,這兩種武器,若真論威力,倒也不至於能左右勝敗,只是當(dāng)時之人,卻不免要駭於聽聞,爲(wèi)傳聞所誤。加之河州之圍,瑪爾戩在震天雷、霹靂投彈之下,大吃苦頭,這件事更被人傳得神乎其神。呂惠卿正是以此爲(wèi)藉口,給*鳳敘功。此時蕭禧也只是聞名,而不知道虛實,不免一臉尷尬,只好硬著脖子說道:“似震天雷、霹靂投彈之類,只怕多有誇大?!?

劉忱微微一笑,嘲諷道:“貴使哪日出使汴京,問問瑪爾戩便知虛實?!?

蕭禧被他說得臉上一紅,連忙縱聲大笑,藉此掩飾自己的窘狀,“劉大人辭鋒之利,真是不亞蘇秦。在下以前在北國,只聽說石子明、司馬君實、蘇子瞻的大名,不料劉大人之才,似不在此三位之下?!?

劉忱哈哈大笑不止,卻不作答。

蕭禧心中明知若是相問,保不定就會被他譏笑,卻又忍不住心中好奇,脫口問道:“劉大人爲(wèi)何發(fā)笑?”

劉忱搖搖頭,笑道:“我笑貴使不知我大宋之能人賢士,似石子明、司馬君實、蘇子瞻,那是天縱之才,劉某豈能望其項背?如上面三位,在大宋,也就只有三人而已,若以劉某之才,大宋以車載,以斗量,不可勝數(shù)?!?

蕭禧心裡知他故意作此誇大之語,當(dāng)下也不分辯,按轡與劉忱偕行,走了一會,卻又忍不住出言嘲笑:“石子明、司馬君實、蘇子瞻,確是天才,不過一在杭州、一在洛陽、一在嶽州,卻不知大宋朝廷爲(wèi)何如此處置天才?若是三人在大遼,必然官居二府?!?

劉忱臉上微紅,嘴上卻毫不示弱,冷笑道:“古來賢君用人,必先試之州郡,再勞之部寺,進(jìn)退以觀其志,三人各居州郡,又何足爲(wèi)怪?!”

蕭禧竟被他說得啞口無言,心裡也不得不佩服他強(qiáng)辭奪理的本事。二人就這麼一路脣槍舌劍,邊談邊行,不久,蕭素的大營便遙遙在望了。

劉忱眺目遠(yuǎn)望,心裡不禁大吃一驚!原來蕭素的營帳,竟是連營數(shù)裡、旌旗密佈!他與呂大忠商議之後,本來還以爲(wèi)遼國十萬大軍之說,不過是虛張聲勢,若看這個情景,單在馬邑,便至少有五六萬的大軍!這叫劉忱如何不心驚?

他臉上依然素然自若,與蕭禧一路談笑,心裡卻暗暗思忖:“遼人如此勞師動衆(zhòng),怎麼可能是爲(wèi)了爭這數(shù)百萬貫的錢財,數(shù)百里的疆域?所得遠(yuǎn)不足以償所失,難道他們竟然另有所謀?!呂大忠說細(xì)作全然不知道遼國十萬大軍在何處,卻又爲(wèi)何突然出現(xiàn)數(shù)萬之衆(zhòng)於距雁門寨不過百十里之地馬邑邊境?”他左思右想,卻總是不得要領(lǐng),種種不合情理之處,難得以想通。自古以來,都是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談判之先,能夠多知道對方一些底牌,至關(guān)重要。這時候突然見到這種連營數(shù)裡的大軍,劉忱不得不三思。

然而遼人卻不會給他細(xì)細(xì)思考的機(jī)會。蕭禧不斷的和他東拉西扯,大營越走越近,沒多久,數(shù)百號角齊鳴,聲徹天地,營門大開,兩列儀仗隊整齊的跑出來,站在營門兩側(cè),蕭素一身戎裝,率領(lǐng)帳下之官員,迎至營門。

劉忱只得收回思緒,翻身下馬,整整衣冠,迎上前去。

蕭素滿臉堆笑,抱拳說道:“宋使遠(yuǎn)來辛苦。”把劉忱等人迎入帳內(nèi),分賓主坐下。劉忱打量遼國官員,蕭素爲(wèi)首,那個金鎧青年爲(wèi)次,其次方是蕭佑丹與與蕭禧等人,心裡不禁暗暗稱奇。他與呂大忠猜測了許久,一直沒有弄清楚那個青年的身份。

蕭素見劉忱坐定,立時收起笑容,劈頭問道:“貴使奉大宋皇帝之命前來,想是已答應(yīng)敝國的要求了?卻不知何時交接銀錢,何時劃定邊界?”

劉忱昂然答道:“我奉大宋皇帝之命而來,乃是珍視兩國七十年之友誼,向貴國指出,貴國對敝國的指責(zé),皆是無中生有。而索賠銀錢之事,猶爲(wèi)無理,盼貴國重視兩國七十年交好之情,謹(jǐn)慎處理。”

蕭素立時把臉一沉,寒聲說道:“貴國在邊境修繕城寨,加緊戰(zhàn)備,代州之地,更是侵入我大遼境內(nèi),還說什麼珍視兩國七十年交好之情?我大遼皇帝本欲興兵討伐,先發(fā)制人,但又以爲(wèi)貴國皇帝會念在兩國交好,停止這些挑釁之舉,才遣使者交涉,不料貴使之意,竟是全不認(rèn)賬!看來南朝是毫不在意兩國的交好了,那又有什麼好說的?!”說完,作勢就要翻臉。

劉忱站在身來,從容說道:“蕭樞使不必動怒,我大宋若不重視兩國友誼,何必遣我前來?只是貴國的要求,的確讓人無法接受。貴國說我大宋修繕城寨,就是挑釁,天下實無此理,各國修繕城寨,不過是平常之事罷了,百年以來,宋遼兩國,都未曾間斷,如何今日便成挑釁?雄州外羅城,已經(jīng)修了十三年,本非今日之創(chuàng),北朝既然不欲,我大宋皇帝爲(wèi)了珍視兩國之情,已下令停止修築;白溝館驛之箭樓城堡,已經(jīng)拆毀,屯兵也已撤回。北朝何至咄咄逼人?”

蕭素一時語塞,不好再說此事,只厲聲問道:“那麼貴國侵入我大遼疆界,又要如何說?”

劉忱朗聲答道:“宋遼兩國,向來以古長城爲(wèi)分界,如何說侵入大遼疆界?大宋未曾佔北朝一寸之地。”

蕭素卻是知道疆土之事,最可以混賴不清,當(dāng)下冷笑道:“宋使莫要混賴,遼宋之界,一向以各山分水嶺土壟爲(wèi)界,未曾聽說以古長城爲(wèi)界。若以古長城爲(wèi)界,我武州豈不歸南朝所有了?”

劉忱思忖一會,喝道:“取地圖來!”左右連忙取出地圖,劉忱打開地圖,用手指著代地邊界,對蕭素說道:“蕭樞使請看,這是仁宗之時的地圖,當(dāng)時兩國疆界如此?!?

蕭素哂然一笑,看都不看一眼,也喝道:“取地圖!”

不多時遼人也攤開一幅地圖,蕭素冷笑道:“宋使請看,這是本朝十年前地圖,當(dāng)時兩國疆界如此!”

劉忱湊上前一看,遼人竟是在地圖上把代州與朔州交界的西部邊境,前推到了黃嵬山,與舊地相距數(shù)百里!這黃嵬山正當(dāng)要衝,在代州境內(nèi)西邊一條主要大道附近,可以據(jù)此俯視陽武寨和樓板寨,直接威脅原平乃至忻州。契丹人之居心,當(dāng)真險惡!

劉忱本欲斷然拒絕,可轉(zhuǎn)念一想到這數(shù)裡連營,也只能轉(zhuǎn)過念來,對蕭素說道:“北朝的要求,本屬無理。但是既是疆界存在爭議,倒也不難解決,不妨請蕭樞使來代州,本使將會同代州守吏,一同勘察疆界?!?

蕭素見劉忱語氣放緩,得勢更不饒人,冷笑道:“如此可是緩兵之計嗎?我十萬大軍,每日空耗糧餉,哪裡經(jīng)得起慢慢勘界?”

劉忱正要說話,卻見身後一個士兵動了動嘴脣,欲言又上。他心裡一動,走到那個士兵跟前,問道:“你有什麼要說的嗎?”

那士兵上前一步,躬身答道:“大人,我是代州土著,代州北部諸山,大多數(shù)有分水嶺而無土壟,特別是黃嵬山,從來沒有土壟的?!?

這士兵聲音雖然不大,卻也是滿帳皆可聽見。蕭素等人只顧漫天要價,想當(dāng)然的以爲(wèi)凡山都有土壟,卻不料黃嵬山偏偏沒有,這時被這個士兵揭破,不免頗爲(wèi)尷尬。好在蕭素頗有急智,他不待劉忱說話,便搶先說道:“咳!本官方纔一時語誤,確是以分水嶺爲(wèi)界,也確有沒有土壟的?!?

劉忱豈能相讓,冷笑道:“只怕黃嵬山本不是北朝土地,歷來分界,畢竟是古長城爲(wèi)準(zhǔn),若不然,爲(wèi)何又怕勘界?”

蕭素怕案怒道:“宋使一步不讓,竟是爲(wèi)何?勘界亦是分水嶺爲(wèi)界,不勘界亦是分水嶺爲(wèi)界!”

劉忱昂然冷笑:“有理不在聲高,蕭樞使豈能指黑爲(wèi)白?”

雙方談到此處,皆不願意相讓,眼見就要談不下去了。

一直站在金鎧青年身後的蕭佑丹不經(jīng)意的微微皺了皺眉,走到劉忱面前,笑道:“宋使不必固執(zhí)。大宋皇帝給本朝國書都說:‘倘事由夙昔,固難徇情;誠界有侵逾,何吝改正!’,可見貴國皇帝都承認(rèn)有侵界行爲(wèi)的?!?

劉忱搖搖頭,冷笑道:“我大宋皇帝陛下,可沒有承認(rèn)過這等事情,國書是說,倘若我們大宋真有侵界,我們就會改正。但如果沒有,就談不上改正了?!?

蕭佑丹卻故意胡攪蠻纏,冷笑道:“誠者,《說文解字》有言,信也。怎麼變成假如了?《論語》有言:善人爲(wèi)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這個‘誠’難道是‘假如’嗎?韓愈文說:‘所謂無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這個‘誠’又怎麼會是‘假如’?”

劉忱哂道:“那《史記》說‘楚誠能絕齊,秦願獻(xiàn)商於之地六百里’,這個‘誠’又當(dāng)何解?”

蕭佑丹狡黠的一笑,說道:“那至少說,這個‘誠’字,有兩意,貴使固然可以理解成假如,我們也不妨理解成的確?!?

劉忱不料契丹人如此胡攪蠻纏,冷笑道:“那麼不如讓在下回京請示大宋皇帝陛下,問問這個‘誠’字究竟何解,再來繼續(xù)談判?”

蕭佑丹把臉一沉,怒道:“國書豈同兒戲?”

劉忱揚眉昂然答道:“卻是足下不講理?!?

……

雁門山以南,西徑寨。

夕陽西斜,似火燒的雲(yún)霞掛在雁門山的那一頭,呂大忠不安的在寨中走來走去,探馬報告馬邑一夜之間出現(xiàn)數(shù)裡連營之後,呂大忠已經(jīng)下令代州各寨加強(qiáng)戒備。西役寨中更是如臨大敵的模樣,士兵們手中的弩,都已經(jīng)裝滿了箭矢,全神貫注的盯著北方。這裡扼住了雁門山通往代州的大道,如若有警,必然是西徑寨最先燃起烽火。

“那數(shù)萬大軍,究竟是從哪裡冒出來的?究竟是疑兵之計,還是實有這支軍隊存在?”這個問題不斷的折磨著呂大忠,劉忱去了一天了,還沒有回來,雖然呂大忠相信不會有太大的意外,但肩負(fù)守土之責(zé),卻不能不防個萬一。

“再派一撥人馬去五十里外接應(yīng)劉大人!”呂大忠向西徑寨守將吩咐道。

“卑將即刻派人前往。”

話音剛落,瞭望的士兵便大聲呼喊道:“劉大人回來了!劉大人回來了!”

呂大忠快步走上了望臺,遠(yuǎn)遠(yuǎn)望見果然是劉忱一行人,立即吩咐道:“快,開寨門,迎接劉大人!”

宋遼兩國使者在馬邑的第一次談判,並沒有取得任何成果。遼人不肯做任何讓步,堅持要以各山分水嶺爲(wèi)界進(jìn)行勘界,而劉忱則要求以古長城爲(wèi)基準(zhǔn)進(jìn)行勘界,最多隻能同意進(jìn)行不設(shè)任何基準(zhǔn)的勘界;蕭素更恐嚇劉忱,要求立刻賠付銀、錢、絹物,劉忱更是斷然拒絕,指出除非證明大宋真的侵佔遼地,否則沒有任何理由要求賠償。

雙方的談判不歡而散,只有約定擇日另行談判,下一次談判將在宋境代州進(jìn)行。但爲(wèi)此感到困擾的,卻絕不僅僅只有劉忱和呂大忠。

雁門山以北,馬邑城。

蕭素朝金鎧青年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說道:“太子殿下,這個劉忱,實在難纏。”

耶律浚雖是太子,但是眼下依然是魏王專權(quán),蕭素是樞密副使,他也不敢輕易怠慢,連忙還了半禮,說道:“此人勝在頗有膽氣。這本是父皇投石問路之策,試一試南朝皇帝,究竟是何等人物,所得多少,倒不必在意。”

蕭素心裡卻知道並非如此,魏王耶律伊遜心裡倒希望藉機(jī)挑起戰(zhàn)端,這樣他就可以統(tǒng)軍,以成大事;不過遼主耶律洪基卻否定了輕率用兵的建議,而是定了一個投石問路之計。這個計自然不會是太子出的,但是多半?yún)s是太子身後的蕭佑丹出的。

蕭禧卻不知道這中間種種勾心鬥角的內(nèi)情,只笑道:“可惜了布的那個疑陣,數(shù)裡空帳,蕭兄的妙策卻沒有嚇倒劉忱!”他口裡的蕭兄,自然是蕭佑丹。

蕭素笑道:“那倒未必沒有用,南朝一向畏懼我朝,便明知是疑兵之計,心裡卻總怕是真的。有了這番做作,總是有點用處的,也虧了劉忱是個不怕的?!彼难e知道劉忱已經(jīng)是敢公然抗旨不遵的人了。

蕭佑丹揹著雙手,心裡苦笑了一聲。這投石問路之策,無非是虛張聲勢,大聲恐嚇,一來可以趁火打劫一些好處,自己不費分毫;二來可以瞭解一下南朝的皇帝與臣子們,有何等的膽色器局,從他們?nèi)绾螒?yīng)對此事,便可以知道分曉;三來更可以阻止耶律伊遜藉機(jī)加深自己對軍隊的影響,自然是一石數(shù)鳥之策。而且以蕭佑丹對宋朝廷的瞭解,自然也知道好戲纔剛剛敲鑼,但不知道爲(wèi)何,他心裡總有隱隱的擔(dān)憂,卻又不能確切的知道自己在擔(dān)憂著什麼……

注1:娘娘,是神宗對太皇太后曹氏的稱呼,見《邵氏見聞錄》、《鐵圍山叢談》等宋人筆記。讀者勿以爲(wèi)怪。

第17章 安漢當(dāng)年一觸龍第7節(jié) 拗相公中(02)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第16節(jié) 十字(二)第十八章第3節(jié) 終南捷徑中(02)第5章 東風(fēng)未肯入東門(一)第十節(jié)第14節(jié) 匪斧不克(上)第二十一章第三節(jié)第二十八節(jié)第5章 東風(fēng)未肯入東門(六)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5章 東風(fēng)未肯入東門(二)第4章 下第十五章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二)第7節(jié) 拗相公上(01)第二十二章第7節(jié) 拗相公中(02)第十章第二章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五)第5節(jié) 下第11節(jié) 天下才俊(上)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15 汴京杭州3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三)第2章 下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十節(jié)第10章 當(dāng)年師友盡豪英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8章 上第34章 誰其當(dāng)罪誰其賢第7節(jié) 拗相公上(02)第2章 廟堂無策可平戎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15章 天機(jī)雲(yún)錦用在我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11節(jié) 天下才俊(上)第33章 山河百戰(zhàn)變陵谷第34章 誰其當(dāng)罪誰其賢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十字修改版緣起代序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gòu)(二)第2節(jié) 上第33章 山河百戰(zhàn)變陵谷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16節(jié) 十字(四)第三章 下第十章第六章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gòu)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八章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第13章 一夜大雪風(fēng)喧豗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2節(jié) 下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gòu)(二)第八章第6節(jié) 下第8節(jié) 離間計(下)第10節(jié) 下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二)第八章第5節(jié) 學(xué)術(shù)與政治上(1)第6章 下第8節(jié) 離間計上(01)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二十五節(jié)第12節(jié) 再度交鋒(上)第21章 雲(yún)重陰山雪滿郊(四)第13節(jié) 婚姻大事(下)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6章 下第四章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一)第2節(jié) 下第12節(jié)第5章 東風(fēng)未肯入東門(五)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三章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fēng)塵(一)第五節(jié)
第17章 安漢當(dāng)年一觸龍第7節(jié) 拗相公中(02)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第16節(jié) 十字(二)第十八章第3節(jié) 終南捷徑中(02)第5章 東風(fēng)未肯入東門(一)第十節(jié)第14節(jié) 匪斧不克(上)第二十一章第三節(jié)第二十八節(jié)第5章 東風(fēng)未肯入東門(六)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5章 東風(fēng)未肯入東門(二)第4章 下第十五章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二)第7節(jié) 拗相公上(01)第二十二章第7節(jié) 拗相公中(02)第十章第二章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五)第5節(jié) 下第11節(jié) 天下才俊(上)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15 汴京杭州3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三)第2章 下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十節(jié)第10章 當(dāng)年師友盡豪英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8章 上第34章 誰其當(dāng)罪誰其賢第7節(jié) 拗相公上(02)第2章 廟堂無策可平戎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15章 天機(jī)雲(yún)錦用在我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11節(jié) 天下才俊(上)第33章 山河百戰(zhàn)變陵谷第34章 誰其當(dāng)罪誰其賢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十字修改版緣起代序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gòu)(二)第2節(jié) 上第33章 山河百戰(zhàn)變陵谷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16節(jié) 十字(四)第三章 下第十章第六章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gòu)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八章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第13章 一夜大雪風(fēng)喧豗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2節(jié) 下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gòu)(二)第八章第6節(jié) 下第8節(jié) 離間計(下)第10節(jié) 下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二)第八章第5節(jié) 學(xué)術(shù)與政治上(1)第6章 下第8節(jié) 離間計上(01)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二十五節(jié)第12節(jié) 再度交鋒(上)第21章 雲(yún)重陰山雪滿郊(四)第13節(jié) 婚姻大事(下)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6章 下第四章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一)第2節(jié) 下第12節(jié)第5章 東風(fēng)未肯入東門(五)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三章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fēng)塵(一)第五節(ji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川县| 浦北县| 广宗县| 禄丰县| 土默特左旗| 沛县| 康保县| 郯城县| 甘肃省| 武功县| 大新县| 饶平县| 赤峰市| SHOW| 突泉县| 嘉祥县| 清苑县| 博客| 泰顺县| 汉阴县| 东阳市| 石首市| 威海市| 农安县| 井冈山市| 寿阳县| 太保市| 福海县| 留坝县| 砀山县| 正镶白旗| 南和县| 加查县| 米泉市| 平顺县| 谢通门县| 郸城县| 龙岩市| 铜梁县| 略阳县| 万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