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節 熙寧二年下(02)

石越想到自己在古代竟如此欺世盜名,也不禁心裡暗暗好笑。只是想到這也是自己在古代立足最好的辦法,也就只好暗暗搖搖頭了。此時聽到桑充國誇獎,便故意長嘆了一口氣,說道:“詩賦之學,於國於家,並無半點用處,不學也罷了。況且禮部不久就要明發條例,罷詩賦、帖經、墨義,而以《論語》、《孟子》,並加《易》、《詩》等諸經之一,爲取進士之法。至於殿試,更是要專試策論的。這詩賦之學,漸漸不再爲國家取材之繩也?!蹦遣袷闲值苄难e掛著這件事好久了,那次因引起石越的傷心事,不好再問,十幾天來心裡無時不想找個由頭再來問石越,此時聽他自己主動提起這件事,且又說得如此詳細,機會難得,豈能錯過,柴貴誼便最先忍不住,搶先說道:“今年二月以王安石大人爲參知政事,創置制三司條例司,議行新法,六月御史中丞罷,七月立淮、浙、江、湖六路均輸法,八月御史臺十數名御史皆以論新法被罷,現在正是國家改革變法的時代,石兄又說進士科將罷詩賦,這些事情之間有什麼關聯嗎?只是我聽說慶曆年間也曾罷過詩賦,不久卻又恢復了舊制,罷詩賦之學到底是於國家有利還是有害呢?”他和他哥哥柴貴友就這件事參詳過許久,最後覺得石越說的很可能是正確的。他們兄弟是土生土長的四川人,學問是受蜀派影響的,蜀派當中,學問多有傾向佛老宿命之說,因此他們也更容易相信那些神秘主義的東西。所以他們此時想進一步瞭解的,倒不是來春考什麼,而是罷詩賦的利弊以及與時局的關聯,瞭解了這些,有利於他們把握政治脈搏,在明春交一份讓執政大臣滿意的答卷。另一方面,則是因爲蘇軾自仁宗年間中進士後,就隱隱是四川士子的代表性人物,他說罷詩賦是“多事”,雖然未必有什麼私心,但是卻是四川士子典型的心態,因爲蜀中的讀書生,並不害怕寫詩賦,反而喜歡文采風流的人物,考進士罷詩賦,雖然他們並不害怕影響到自己的利益,但從他們心裡來說,那的確是有點多事的。而蘇軾的主張若最終不被朝廷採納,對這些年青人來說,也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石越哪裡知道這許多內情,見他把一年朝廷發生的大事說得絲毫不爽,不由笑道:“我一介布衣,不敢妄言朝政得失。這裡都是自己人,而罷詩賦的事不久就要公佈了,所以我纔敢說這些事情,不過是希望你們能早做準備。至於別的,就不是我所應說的了。”

作爲石越,的確是不希望在古代惹事生非,明哲者先保身,他的確是不想隨便評議朝政授人以柄的。但是這柴貴誼說到七月實行的均輸法,又說到八月御史臺因此有十數名御史被罷斥,未免就引起了唐甘南的不滿。他坐在椅子上遠遠笑罵道:“均輸均輸,官府來做生意,咱們這些做生意的小民可就慘了。我們西南的還好一點,東南那邊的商人就倒黴了?!笔讲唤恍?,不曾想到這個唐甘南竟然會當著這麼多人面指責朝政不當,心裡卻暗暗想道:“你們做生意的倒黴的日子纔開始呢,你要和官府沒有很鐵的關係,將來市易法的時候,有你哭的?!?

那唐棣雖然看起來大度,卻也有細心的時候,見自己二叔在那指責朝政,便過去笑道:“咱家以後少囤些貨物居奇便是了。這均輸法是官家增加收入的良方,不見得是壞法。”唐甘南見侄子如此說道,心下明白,便也笑道:“不錯,反正生意還得做。”石越聽他叔侄對答,心裡突然一動,便向唐甘南問道:“卻不知二叔做的是什麼生意?”說得那唐甘南一愣,他不知道石越因爲和唐棣平輩論交,按現代人的習慣,便可以跟著唐棣叫他二叔,此時唐甘南見石越叫得如此親熱,不由得他不發愣。不過轉過念來,也覺得親熱,便笑道:“我們還能做什麼生意,無非是蜀錦、陶瓷,絲綢、木材之類。有時候也賣點美酒茶葉,不過那卻是朝廷管得嚴的?!?

石越又笑著問道:“二叔的生意這麼大,可曾有販賣棉布呢?”唐甘南奇道:“棉布?棉布產量不大,做工繁瑣,利潤又少,遠不如絲綢絹緞之大。賢侄爲何對這個感興趣呢?”石越搖搖頭,不答反問:“二叔可知道棉布織成的工藝呢?”那唐棣等人看到石越居然和唐甘南談起什麼棉布來,無不莫名其妙,只有桑俞楚卻覺得這小夥子蠻有意思,忍不住插口說道:“豈有不知之理,我姐夫沒做過棉布生意,我卻是做過。我曾親眼見那些織戶做過這些事情:凡要織成一匹棉布,首先得脫棉籽,這是最麻煩的事情,因棉籽生於棉桃內部,很不好剝,或用手直接剝去,或用一種叫鐵筋的工具碾去,然而無論用哪種方法,一個織戶辛苦一天,收穫卻是有限。大量的棉花堆積,要花費無數的人力來脫棉籽,故此這棉布之成,最先一件事就要花這許多的人力。其後無論是彈棉花,還是紡成棉紗,都是效率極低。而棉布的利潤又遠遠比不上絲絹,故此便是我大宋境內,做這棉布的織戶都是甚少的,也就是福建、嶺南、崖州有人靠此謀生?!边@番話說出來,石越當然是心裡明白的,而唐甘南也曾見識過,亦點頭稱是,只有那唐棣等幾個書生卻恍如在聽天方夜譚。

“那麼以桑伯父和唐二叔看來,如果有人能夠使得棉紡的過程變得簡單,並且可以大批的生產,那麼這棉布的利潤能當幾何呢?”石越看似漫不經心的問道。

桑俞楚和唐甘南幾乎同時眼睛一亮,異口同聲的說道:“如真能如此,這利潤不可限量。”說完了才發現自己顯得太熱切了點,桑俞楚嘆了口氣,說道:“這又談何容易?”唐甘南卻嘻笑問道:“莫非賢侄有辦法?”

石越正要回答,那桑充國卻顯得不耐煩了,本來他以爲石越不過是喜歡博物,談些民間紡織之事,當做趣談顯示自己的淵博,不料看這樣子,竟然真的是在討論起生意的事情來了。便忍不住出言諷刺道:“君子言義不言利,以石兄之才,卻不知道爲什麼要對這孔方兄如此看重?”他這一句話雖然顯得有點無禮,但是卻也說出了唐棣和柴氏昆仲的心裡話,幾人默不作聲,都想看石越如何辯解。

石越知道這些人對於營營謀利之事,自然是很看不上眼,便是桑充國和唐棣生在商人之家,卻也認爲讀書人言利,是一件不應當的事情。心想若不把他們說服,日後只怕就會被他們小看,當下笑著說:“桑兄只怕讀書有些地方沒有讀到,我和令尊及唐二叔言利,卻正是受孔子之教?!?

桑充國冷笑道:“那倒要請教了,石兄莫非是想要發千古之覆?”

石越卻不慍不火,微笑道:“那倒不敢。桑兄遍讀經典,如果在下說孔聖人一生追求的目標其實就是個‘仁’字,想必你不會反對吧?”

桑充國還沒來得及回答,柴貴友就有忍不住插口說:“石兄所言極是,不過以在下之見,還有一個‘禮’字?!毙\人都點頭稱是。

石越笑著說:“這個‘禮’字,其實不過是孔聖爲了達成仁道而採取的方法,以孔聖本意而言,倒不會死守著禮字不放。否則的話,當時周天子尚在,孔子何故卻要去遊說魏齊?而公羊又爲何會有經權之說?經,即是守禮;權,即是變禮。而什麼樣的情況下充許有權變呢?,關鍵就在於是不是合乎仁道?!?

一席話說得幾個書生無不拜服。桑充國面色稍稍變好了一點,卻又有幾分不服氣的問道:“這仁道和言利,又有什麼關係呢?”

石越笑著說道:“什麼是仁道?仁者愛人。所以愛人者爲仁。如果有一個人,他行事能給百姓帶來福祉,讓百姓安居樂業,生活變得富足,這就是仁道之一了。桑兄說君子不言利,管子是不是君子?管子言不言利?管子經商而使齊國富強,讓中夏的百姓能免受夷狄之困,這就孔聖爲什麼在周公之後最看重管子的原因。而管子的功績,就已經讓他接近於仁道了。所以言不言利,孔子是不反對的。孔子反對的,不過是那些於國於民無用的追求利益的行爲……”

“……在下與令尊、唐二叔所言的棉紗之術,卻是於國計民生大有益處的。百姓生活,最基本的兩件事情,一爲食,一爲衣。倘若棉紗棉布能大行於世,那麼一來百姓可以穿得更好,溫飽足方可言禮義,二來棉布可以銷於外國,國家爲中釐稅,可以補充國用,三來自己也能掙一大筆錢,從而有能力爲百姓做更有益的事情。難道這樣的事情孔子也會反對嗎?”

這一席話說得冠冕堂皇,讓衆人無比佩服。桑充國拜倒認錯,唐棣、柴氏兄弟都說是聽到了前所未有的高論,對石越是更加欽佩。桑俞楚第一次發現自己經商掙錢居然可以有這麼美妙的理由,只有唐甘南心裡暗暗警惕,這傢伙簡直是蘇秦張儀之輩復生,比自己還要狡猾,而且他還讀過書,可以用大道理來掩飾自己,這樣的人,絕對不可以成爲他的對手,否則有自己頭痛的。

石越這十幾天來第一次發表長篇大論,顯得很是意猶未盡,又朗聲說道:“在下雖然不才,但是卻不敢忘孔聖之教,一生的信念,就是希望我大宋的百姓,能夠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普天之下,沒有人因爲沒有飯吃而餓死,沒有人因爲沒衣穿而凍死,生病的人可以得到醫治,年老孤寡和年幼無依的人可以得到照顧,所有的小孩子都可以進學校讀書學禮義,既便是蠻夷,也可以受到孔孟之道的教化。我以爲只有這樣,纔是一個真正的仁者所追求的目標?!?

唐棣是最容易被鼓動的人,這一番話,幾乎讓他變得有點崇拜石越了,不禁說道:“若能如此,要周禮何用?堯舜之世亦不如也。只是要實現起來談何容易?”桑充國等人都點頭稱是,一方面是表示佩服石越的“遠大理想”,一方面也是同意唐棣的看法。只有唐甘南卻在心裡罵道:“真正狡猾到家了,演戲演得十足,這麼像?!彼墙^對不相信如石越這樣“狡猾”的人會有什麼誠心去追求三皇五帝之治的。不過這些他也只能在心裡想想罷了,讀書人的腦袋一般容易被燒壞,特別是年輕的讀書人,這個道理他非常明白,纔不會去自討沒趣。況且這個石越把他們做生意說得這麼高尚,有助於提高他們這些父輩在兒侄心中的地位,以後碰上一些酸儒,也正好用來揚眉吐氣一下,從這方面來說,他還是蠻喜歡石越的。

石越開始只是想找個理由對付一下桑充國,自己也不料得居然說得這麼冠冕堂皇偉大無比,說到最後,竟然似乎連自己也開始相信那就是自己回到古代的理想了。這時候聽到唐棣說“談何容易”,正準備說一番“世上事有難易乎”之類的大道理來完成自己的“傳銷大業”,卻先聽到一個聲音說道:“這位公子有如此大志,奴家不才,也要替天下的苦命人謝謝這位公子。”聲音嬌美無比,竟是個女子。

衆人循聲望去,見一個穿著棕黃色貂皮大衣的女子正在深深一福,懷裡兀自還抱著一張琵琶,身後站著兩個丫環打扮的女孩子,也跟著在施禮。石越因爲是第一次見到古代的妙齡女子,好奇心與好色心夾雜,端詳得特別仔細。卻看她才二十出頭,便在冬季的大衣之下,也能顯出身材的婀娜多姿,那件棕黃色的大衣之下,是深絳色的緞面窄腳褲;一張清秀的臉蛋上,眉如細黛,眼似晶珠,神韻清雅水嫩,便是石越這個現代人,也能知道這女孩子必定來自江南水鄉。石越心裡暗暗讚道:“若是在現代,選個星姐什麼的不成問題,便是那兩個跟班,做個班花什麼的,也不會差了。”

這個女子正是桑來福去請的歌妓楚雲兒。那碧月軒就在潘樓街,離桑宅倒太遠,不過幾條街,加上桑家給的賞銀豐厚,因此老鴇特別熱心,所以用不了久就到了。她來時因見衆人正談得起勁,不敢打擾,便在門檐下候著,直到聽了石越那番高論,心有所感,才忍不住說了幾句話。大宋立國百餘年,雖然號稱“無事”,但實際上小的河災、旱災、地震,根本沒有斷過,雖然朝廷也盡力救濟災民,但一方面是天災,一方面是豪強的兼併,小民也有苦不堪言之處,賣兒賣女的事情,時有發生。這楚雲兒本就是小時候因爲地方豪強的兼併,家裡不得已把她賣了,輾轉流入青樓的。那老鴇見她天姿聰穎,便打小在她身上下了功夫,請人教她琴棋書畫、詩賦文章,到了十六歲上,便出來賣藝,幾年來豔名播於汴京。雖然談不上幾大名妓之一,卻也是有不少的詞人才子來捧場,稱得上碧月軒的臺柱子之一。她在風塵中數年,見過無數的讀書人,有些人還是朝廷的重臣,但是等而上者,就談些詩賦文章,等而下者,便是聲色犬馬,就是連清談,也沒有如石越這般能念念以百姓爲重的。雖然閱歷甚多,讓她知道看人重要的是看他做什麼而不是說什麼,但是對於這種自己從未聽說過的理想世界,也是很讓她感動的。

這時候她見衆人打量她,又是盈盈一拜,鶯聲說道:“奴家雲兒,給各位老爺、公子請安。方纔失禮,還請見諒則個?!毙\人聽得心神都忍不住一蕩,饒是桑俞楚生性是個比較嚴厲的人,他那刀削臉上也忍不住泛出一絲微笑。

桑充國知道他父親雖然也喜歡聽聽曲子,但是卻是不太愛和歌妓說話的。便代他父親說:“雲姑娘不必多禮?!庇纸腥私o楚雲兒看了座。

楚雲兒剛剛謝了罪坐下,柴貴誼早在那邊笑道:“久聞碧月軒的雲姑娘琴棋書畫無所不精,更兼有三絕:琵琶、柳詞、書法,不料今日有緣得見?!?

楚雲兒朝柴貴誼的方向遙施一禮,卻悄悄的望了石越一眼,才說道:“這位公子謬讚了。雕蟲小技,不登大雅之堂。奴家就彈一曲清平樂,給諸位助助興,祝主人家身體安康,財源廣進;祝各位公子平春科場得意,平步青雲?!彼蔷媒涳L塵的人了,一眼就看出這裡主人和這些年輕人的身份,故此祝願得十分得體。

唐棣本是不太喜歡這聲色犬馬的事情,不過此時見楚雲兒說話十分得體,長得又很可人,湊著興說道:“可是那‘繁花錦爛’的《清平樂》?”

楚雲兒笑了笑,抿著小嘴說道:“是‘金風細細’的《清平爾》……”

柴貴友奇道:“都說雲姑娘最喜歡柳永,柳詞唱得也最好,爲何不唱柳詞反唱晏相的長短句?”這“繁花錦爛”是柳永填的,而“金風細細”卻是晏殊填的,都是當時出了名的曲子,所以唐棣和柴貴友有此一問。

楚雲兒微微笑道:“柳屯田的詞多了些憂鬱與悲傷,此情此景,所以奴家不敢唱。晏相公的詞自有一種富貴典雅之態,正合乎主人家的身份與各位公子的氣質,奴家擅作主張,欲選這一曲。”她拿桑家和晏殊這個太平宰相來比,自然也是有誇飾之意的。

衆人見她這樣說,心裡都暗贊這個女孩子心思玲瓏,便一起鬨然叫好。

楚雲兒輕調琴絃,漫聲唱道:“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隨楚雲兒來的兩個侍女亦各自拿著樂器伴奏和聲,一時間整個屋子都盪漾著楚雲兒動人的歌聲,這個屋子裡的人們,幾乎心神俱醉……這也是石越有生以來一次享受古代士族富家的鶯歌燕舞。

第2節 聲名鵲起上(01)第一章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12節 再度交鋒(中)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一)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四)第12節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1章 一聞戰鼓意氣生第一節第7節 拗相公上(01)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8章 下第十一節第16節 十字(三)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二十二章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十九章第七章第三節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三)第27節 續完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一)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二)第五章第7章 上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一)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四)第8節 離間計上(01)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二十六節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1節 熙寧二年下(01)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第四節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四章第六章第16節 十字(一)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下(1)第2節 上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中)第十六章第9節 上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八章第07節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二)第十三節第7章 上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五)第2節 聲名鵲起下(01)第3章 上第八章第2節 下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二)第八章第十三節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10節 上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二節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一)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8節 離間計(中)第12節 再度交鋒(中)第1節 熙寧二年(上)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一)第六章第八章第八章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九章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三)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2節 聲名鵲起上(01)第一章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14節 匪斧不克(下)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六章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二)第四章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2)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二)
第2節 聲名鵲起上(01)第一章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12節 再度交鋒(中)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一)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四)第12節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1章 一聞戰鼓意氣生第一節第7節 拗相公上(01)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8章 下第十一節第16節 十字(三)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二十二章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十九章第七章第三節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三)第27節 續完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一)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二)第五章第7章 上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一)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四)第8節 離間計上(01)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二十六節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1節 熙寧二年下(01)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第四節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四章第六章第16節 十字(一)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下(1)第2節 上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中)第十六章第9節 上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八章第07節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二)第十三節第7章 上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五)第2節 聲名鵲起下(01)第3章 上第八章第2節 下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二)第八章第十三節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10節 上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二節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一)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8節 離間計(中)第12節 再度交鋒(中)第1節 熙寧二年(上)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一)第六章第八章第八章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九章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三)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2節 聲名鵲起上(01)第一章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14節 匪斧不克(下)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六章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二)第四章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2)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县| 手游| 临泽县| 黄骅市| 宁武县| 和田县| 太原市| 九江市| 巴中市| 清徐县| 孟连| 峨山| 化州市| 西青区| 修水县| 舞钢市| 博罗县| 于田县| 清镇市| 两当县| 泾川县| 西峡县| 普陀区| 获嘉县| 河津市| 名山县| 宣城市| 沁水县| 岱山县| 桂林市| 南京市| 长丰县| 阳高县| 会昌县| 陈巴尔虎旗| 乌拉特后旗| 丹凤县| 新郑市| 辽源市| 内江市| 定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