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1章 兵分兩路

(唉,有人抱怨斷更,有時候真的很累,只恨自己碼字太慢——沒臉求紅票)

在過去數(shù)個月的時間裡,東胡人一直都是重兵監(jiān)視外圍,逐一剪除外圍屏翼,層層推進到六月上旬,除了燕京城沒有失陷外,朝廷在京畿地區(qū)控制的城池僅臺湖、三河兩座小城。

李卓給賜酒藥死後,雖說李卓相當配合的留下數(shù)封遺書,其中就有一封勸誡陳芝虎要盡心效忠元氏。崇觀帝卻不敢用陳芝虎護送自己突圍,甚至不想將遺書交給陳芝虎,而節(jié)外生枝。又在突圍前夕,調(diào)陳芝虎率部北調(diào)加強三河的防守。

六月十五日夜,雨將歇時,兵部左侍郎王吉元率京營禁卒兩萬餘人從泰和門出城,進入燕京城東南四十里地的臺湖大營。然而到此時,猶不肯對將卒泄露,主持臺湖大營的兵部尚書周宗憲,也是在看到王吉元攜來的秘旨,才知曉通盤計劃。

王吉元所率纔是先遣部隊,通知周宗憲等人朝廷已經(jīng)決定下來的部署:張協(xié)任燕京留守使,宣府軍及京營軍主力組成南下兵馬,護送崇觀帝突圍南下。

包括陳信伯、郝宗成、魯王、晉王等王公大臣以及後宮妃嬪在內(nèi),需軍隊護送的騾馬車隊,將於十六日凌晨出城抵達臺湖大營。

在臺湖大營休整半天,將在十六日午後,兵分兩路,一路往津海方向突圍、一路往南穿過燕南,往山東方向突圍。

接到秘旨,周宗憲卻氣得渾身發(fā)抖。

很顯然,崇觀帝擔心突圍方案提前泄露會動搖軍心,擔憂會有將領(lǐng)、官員不願南撤而與東胡人秘密聯(lián)絡(luò)、泄露突圍計劃,所以整個突圍方案是瞞著絕大多數(shù)廷臣所制定。

即便周宗憲堂堂一個兵部尚書,只因離開燕京城四十里在臺湖大營主持軍務,竟然到最後一刻才知道突圍方案,受猜忌到這種程度,令他憤怒得想當場將“督師帥臣”的銀印及尚方寶劍交出去。

李卓已死,朝廷里根本就沒有一個能從容制定突圍計劃的將帥之才,還偏偏將他這個兵部尚書瞞到最後,叫周宗憲如何不憤怒,如何不心寒?

憤怒也罷、心寒也罷,事已至此,周宗憲只有吞下怨氣接旨,要利用皇上留給他的一天“寬裕”時間依照秘旨與王吉元以及從六月初八纔到臺湖大營任監(jiān)軍使的王啓善安排整個突圍行動。

突圍兵馬將兵分兩路,一正一奇,秘旨裡甚至都沒有明確告訴周宗憲,皇上將隨哪一路兵馬突圍。

往津海方向突圍是當然之舉,從臺湖大營到津海,僅兩百餘里,有較爲完整的馳道,地勢也是沿著河流的走勢,不會受到大型河流的阻礙,能快速通過。

往臺湖大營南下,橫穿燕南到平原或陽信,直線距離都超過五百里,沿途還會受到多條東西流向的較大河流的阻礙。

通常說來,在平易地形兩天時間趕兩百里路相對容易些,剛上路體力也充沛,訓練較爲完備的鎮(zhèn)軍大多數(shù)能做到這一點。要是一支軍隊五天能趕五百里路,接續(xù)搶渡數(shù)條河流,絕對要算一流的精銳之師。

在津海與臺湖大營之間,東胡人在香河結(jié)營,駐有步騎兩萬餘衆(zhòng)監(jiān)視這邊。而且東胡人的薊州大營出動趕來追擊也快。要是往東突圍的兵馬在路上走得稍慢一些,很可能就會給追擊的東胡人騎兵主力咬住尾巴打得大潰。

此時,東胡人還有數(shù)萬兵力正攻打津海,往東突圍的兵馬在趕到津海後,還要與在津海城外圍攻的東胡人打一仗,打開缺口,才能最終避入城池。

往東去津海看上去阻力重重,卻是機會最大。

京營軍戰(zhàn)力不行,但兩萬餘宣府軍精銳在野外還有一戰(zhàn)之力,而且東去津海行程最短,可以拋棄輜重,以最快的速度前進而輕兵作戰(zhàn)。

想當初,東胡人三四萬騎兵主力,在野外將兩萬餘晉中軍完全吃掉,也要花了三天多時間。

突然向東突圍,面對東胡人在東面的香河大營,他們有兵力上的優(yōu)勢,等東胡人在薊州的騎兵主力得信追上來,少說也是在一天之後。沿途再派出斷臂救生的攔截兵力,就能確保突圍主力不受東胡人追擊的抵達津海外圍。

津海城裡有津海軍精銳,裡外夾擊,不敢奢望將圍城的東胡人出其不意的擊潰,打開一個缺口,將主力避入津海城去,問題不大。

往南,東胡人差不多控制了燕南二十餘縣,但東胡人在燕南的封鎖兵力不足四萬步騎,有限得很。而東胡在燕南的四萬步騎還要分出相當多的兵力去防備南面的樑成衝部及陶春部,也就從燕南抽不出多少兵力來攔截這邊往南突圍的兵馬。

但是往南突圍的時間太長,五百里路,考慮東胡人騎兵小規(guī)模的騷擾,突圍兵馬走完全程避入平原城或陽信城,少說需要十天的時間。十天的時間,足以讓東胡人的騎兵主力從薊州追出,在燕南千里方圓的範圍裡兜跑一個來回了。

更關(guān)鍵的,秘旨只給周宗憲一天的準備時間,很顯然皇上將隨軍往東突圍。但即使拋掉一切輜重、輕裝上路,一天的準備時間也太短了,太倉促了。

周宗憲不曉得李卓死前的遺言,只是照正常的推測,按照秘旨的吩咐秘密安排突圍事宜,先行宣府軍昭武校尉以上的武官召來昭示秘旨,果如周宗憲所料,譁然一片。

宣府軍將卒的家小多在宣鎮(zhèn)。誰都清楚一旦南撤,就意味著朝廷短時間裡再也無法收拾北方的局勢,宣鎮(zhèn)及燕京的失陷,就鐵板釘釘、無法改寫的定局。

但在王吉元率兩萬京營軍抵達臺湖大營,將官雖對突圍事一片譁然,終究是沒能鬧起來,各自硬著頭皮下去安排,只是這種情形更令周宗憲擔憂。

陳信伯最終選擇隨崇觀帝突圍,但將家小都留在燕京城裡。

張協(xié)爲燕京留守使,皇上就不可能再讓他留在燕京,他若想掙扎,讓皇上起疑心、張協(xié)起殺心,不等東胡人來破城,就會惹來滅族之禍。

李卓跟淮東的關(guān)係,旁人都不是很清楚,與李卓亦帥亦友十數(shù)年,陳信伯卻要比旁人清楚得多。

就算陳定邦、盧雄死在亂軍之中,王啓善等人若逃到江寧,也會將李卓的死因透露出來。

李卓是皇上賜酒鴆殺,卻是陳信伯親手遞的酒杯,淮東要拉攏李卓舊部,也絕不可能讓他舒服了。他七老八十了,人生本無指望,與其到江寧受人欺辱,還不如死在途中全了忠烈之名。

陳信伯心情淒涼的坐在馬車裡,聽著有馬從後面馳過來,他掀起紗簾,見是萬壽宮的侍衛(wèi)騎馬過來,說道:“太后請陳相爺過去說說話……”

щшш_ TTKдN_ ℃o

“你去回稟太后,老臣這就過去。”陳信伯說道。

陳信伯雖無權(quán)勢,資格卻老,踉蹌的爬進太后所乘的車駕裡。陽信公主元嫣伺候在太后身邊,如今是逃難,輕衣簡車,也無甚講究。

“你確信皇上會去津海?”梁氏問道。

“應該是這樣了,南下兵馬,只是用來吸引東胡人在河間等城兵馬的注意力的。”陳信伯說道。

“林縛此子,野心不小,皇上倒願意將護駕的大功送給淮東?”梁氏問道。

“就當前的形勢,皇上也只有將護駕的大功送給淮東了。”陳信伯說道。

雖說最終會動員京營軍加宣府軍六萬兵馬分兩路突圍,就算崇觀帝最終能順利逃到江寧,能直接孝忠於他的兵馬也將所剩無幾。江寧衆(zhòng)人到最後都放棄了援救燕京的努力,哪個不擔心崇觀帝重掌帝權(quán)後會清算這筆帳?

更多的可能,就是江寧衆(zhòng)人聯(lián)合寧王逼他退位,臨到頭讓寧王登基而他做個太上皇纔是一個不傷和氣的結(jié)局。

對崇觀帝來說,唯有在梁氏或淮東這樣的強勢勢力支持下抵達江寧,纔有可能繼續(xù)坐他的龍椅。

梁氏離江寧太遠,給擋在江寧的外圍,淮東纔是最好的選擇。更不要說在江寧的顧悟塵還控制江寧水營以及林庭立控制的東陽軍就在江寧側(cè)腹。

只要淮東擁護崇觀帝,江寧其他勢力,包括寧王,都沒有其他選擇。

當然淮東將因爲護駕之功而得到更多的實惠,可能會在津海就彼此談妥條件。顧悟塵超過其他人出任首相,東陽系大權(quán)獨攬,那幾乎是必然的。

“那李卓最後的遺言又是何意?李卓不願意看到淮東坐大?”梁氏問道。

“皇上向津海突圍之意,昭然若揭,胡王焉能沒有安排?實際上此去津海兇險異常!”陳信伯說道,“李卓是看透這個,才建議直接南下山東的。”

“那照愛卿之見,哀家是去津海,還是去山東?”梁氏問道。

“老臣陪太后去山東。”陳信伯說道,他曉得,若是李卓不死從容佈置此事,南下直接突圍去山東,纔有一線生命,但到了這一步,無論向東、還是向南,都是十死無生的絕地。

梁氏問話,陳信伯總要回答,梁氏心裡無非是想往南走,陳信伯只是順著她的心意說罷了,臨到頭無非一死。

聽陳信伯這麼說,元嫣沒有想太複雜,只知道不會從津海、淮東經(jīng)過,心裡無比惆悵,心裡想:又不能跟鬍子叔叔見面了。

日隅之前,車駕避入臺湖大營,崇觀帝在臺湖大營簡陋的行宮裡召見諸將臣,正式宣告遷都南撤之意,即時整軍,待午後就兵分兩路突圍。

臺湖大營的城池小而儲糧少,一旦崇觀帝移駕臺湖,就必須立即實施突圍,不然給東胡人的騎兵得信圍過來,就會陷入走也不得、守也不得的地死。

崇觀帝親自制定、看似嚴謹?shù)耐粐桨福瑢嶋H上漏洞百出。

在兩路兵馬離開臺湖大營之後約不兩個時辰,東胡人在薊州的騎兵主力就抵達香河城西,像一把鋒利的刀,拔出鞘來,露出噬人的光芒。

葉濟羅榮穿著一身黑甲,騎著一匹棗紅馬上,目光凌厲的盯著前方給淡淡黑暗籠罩的原野,等待外圍的斥候進一步將南朝從臺湖向兩翼展開的兩路兵馬動向摸清楚。

“果如汗王所料,南朝軍兵分兩路突圍——南朝天子應往津海而去,這個歸大王爺您。末將去追往南逃的那一路。淮東有一部騎營在外圍,在河間的騎兵要封住空隙,就不能調(diào)出來!”那赫雄祁說道。

“不,你所部不動,你給我盯住陳芝虎,務必將他留在北面,”葉濟羅榮說道,“我先往南穿插,將往南逃的一路打潰。這一路兵馬不會強到哪裡去,容易擊潰。再回過頭,也有力氣,跟汗王合圍東逃的那一路兵馬——這一次要包圓了!”

第87章 接戰(zhàn)第46章 點天燈第66章 淮陽行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69章 爲何造反第113章 永嘉野戰(zhàn)第90章 殘敵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八十七章 兵退如潰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73章 西逃路斷第八十八章 構(gòu)陷屠民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45章 典錢鋪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九十一章 分贓(二)第52章 下聘禮第155章 勇將第43章 入城擡棺第3章 寧王第102章 敵蹤又現(xiàn)第41章 守陽信第43章 演射第54章 清算降叛第45章 功高震主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9章 郊迎(二)第51章 識時務第80章 溪爲山徑第3章 投石問路第74章 密約(一)第71章 軟禁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168章 太湖盜第22章 攻寨第一章 江寧途中(一)第141章 北風第45章 叛將降兵第108章 奪島之戰(zhàn)第十六章 夫人當家第137章 屈人之兵第21章 殺雞駭猴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62章 反擊第76章 密約(三)第63章 子嗣第一百零五章 女刺客(一)第63章 分合之道第52章 江寧行第16章 滄南大捷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154章 歸心第26章 歸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37章 爭盟第77章 孤臣忠烈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67章 自顧不暇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68章 海上保險第28章 話別離第75章 北行第40章 壯懷激烈第116章 斬將第48章 暗夜秘情第11章 行軍第57章 收復江西第74章 津海登陸第99章 虛實第84章 牽鼻子第89章 勸進(一)第99章 進逼圍塞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89章 鏖戰(zhàn)第77章 孤臣忠烈第60章 宮廷陰影第39章 糧足傷農(nóng)第55章 伏兵多時第43章 潰不成軍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54章 殘敗第106章 渡河第170章 疥癬之患第25章 回崇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4章 投效第36章 歷史總是重演第118章 金蟬脫殼第127章 皇城第25章 割土權(quán)謀第一百三十九章 民生誰來計(一)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46章 錢莊第7章 城門觀戰(zhàn)
第87章 接戰(zhàn)第46章 點天燈第66章 淮陽行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69章 爲何造反第113章 永嘉野戰(zhàn)第90章 殘敵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八十七章 兵退如潰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73章 西逃路斷第八十八章 構(gòu)陷屠民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45章 典錢鋪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九十一章 分贓(二)第52章 下聘禮第155章 勇將第43章 入城擡棺第3章 寧王第102章 敵蹤又現(xiàn)第41章 守陽信第43章 演射第54章 清算降叛第45章 功高震主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9章 郊迎(二)第51章 識時務第80章 溪爲山徑第3章 投石問路第74章 密約(一)第71章 軟禁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168章 太湖盜第22章 攻寨第一章 江寧途中(一)第141章 北風第45章 叛將降兵第108章 奪島之戰(zhàn)第十六章 夫人當家第137章 屈人之兵第21章 殺雞駭猴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62章 反擊第76章 密約(三)第63章 子嗣第一百零五章 女刺客(一)第63章 分合之道第52章 江寧行第16章 滄南大捷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154章 歸心第26章 歸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37章 爭盟第77章 孤臣忠烈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67章 自顧不暇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68章 海上保險第28章 話別離第75章 北行第40章 壯懷激烈第116章 斬將第48章 暗夜秘情第11章 行軍第57章 收復江西第74章 津海登陸第99章 虛實第84章 牽鼻子第89章 勸進(一)第99章 進逼圍塞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89章 鏖戰(zhàn)第77章 孤臣忠烈第60章 宮廷陰影第39章 糧足傷農(nóng)第55章 伏兵多時第43章 潰不成軍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54章 殘敗第106章 渡河第170章 疥癬之患第25章 回崇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4章 投效第36章 歷史總是重演第118章 金蟬脫殼第127章 皇城第25章 割土權(quán)謀第一百三十九章 民生誰來計(一)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46章 錢莊第7章 城門觀戰(zhà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城县| 平阳县| 英吉沙县| 益阳市| 崇左市| 吉安市| 南昌县| 收藏| 独山县| 施秉县| 湘乡市| 罗田县| 台东县| 浏阳市| 伽师县| 精河县| 南乐县| 遵化市| 沂南县| 淳化县| 淮滨县| 鹤山市| 西和县| 漠河县| 昌乐县| 封丘县| 鄂托克旗| 行唐县| 七台河市| 夏邑县| 盐源县| 平南县| 南投县| 梁河县| 伊宁市| 黎平县| 克什克腾旗| 米易县| 桦南县| 上饶县| 崇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