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也想不到主意,張素就問道:“陛下,那你打算怎麼做?”
李二手裡的羊肉串已經被一掃而光,長樂掏出張紙巾遞過去,他接過擦擦嘴才又說道:“朝中不少大臣都認爲既然吐谷渾已經投降,那戰爭也就沒必要繼續下去,畢竟再怎麼說也是勞民傷財的事情,如果吐谷渾願意稱臣納貢,俘虜也將被放回。”
“俘虜都是軍士,放回去豈不是等同於放虎歸山,這不太好吧?”張素下意識就這麼說,長樂就說道:“話雖如此,但不放回去還能怎麼辦,總不能懼怕他們報復,就養著那些俘虜吧,我們哪有那麼多糧食來給他們。”
歷史以來天朝也打贏夠不少戰爭,不過真正獲利的貌似不多,張素回憶了一下,因爲歷史知識匱乏,也不知道是不是如他所想。沒有好處的戰爭的確勞民傷財,不過後世西方國家可不一樣,他們都能在戰爭中發財,因爲沒戰勝一個地方都會肆無忌憚的搜刮。
對,就是搜刮。張素想到這裡眼睛一亮,不止可以搜刮,既然直接侵佔已經不行,那麼還可以殖民嘛,後世近代歷史西方列強不都這麼幹,中國也沒少遭這樣的罪,俘虜自然也不能放回去,殖民主義的精髓在於剝削和奴役,這些戰俘怎麼能放過。
張素就說道:“陛下,是吐谷渾先挑起了戰爭,現在說結束就結束豈不是太兒戲了,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我大唐天威何在?無論如何戰俘絕對不能這麼放回去,當然也不是說要白白養著,咱們可以讓那些俘虜去鋪個路修個橋的。”
“你是說讓他們代替百姓進行勞役?”李二這麼說表情看不出是在想什麼,張素就加把勁說道:“他們是戰爭罪人,傷害過我大唐百姓,手上有我大唐軍士的鮮血,替自己贖罪本來就是應該的嘛。再說也不是一輩子讓他們做奴隸,做個十年八年的勞役之後,他們的罪也就贖得差不多了,到時候再放他們回去,就像是坐牢一樣。”
“這個方法甚好。”李二終於有所表示,說道:“前朝因爲百姓勞役過度苦不堪言而滅,爲了不重蹈覆轍,我朝自成立以來就允許百姓用財物來替代勞役,如果有這些俘虜,那就不必讓我大唐的百姓再服勞役了。”
李二很贊同這個提議,不過激動的說完卻又皺起了眉頭,說道:“只是這樣的話朝中的大臣又會有話說了,那些人可是倔得很,只要是認定不合道義就會拼命反對,要讓他們同意可不容易。”
其實主要能找到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孔穎達等人也沒法反對,張素就說道:“陛下,我一開始就說了,這只是讓他們贖罪,戰俘在服勞役期間我們也不虐待他們,食物也絕對不少他們的,到期限後也就自由了。到時候他們願意回去的就回去,願意留在大唐的,只要遵守律例,我們也將他們當成大唐子民對待,這絕對夠人道主義精神了吧,還有什麼好反對的?”
長樂一聽忍不住笑了起來,說道:“就你鬼主意多,不虐待能保證戰俘心甘情願服勞役而不至於謀反,給糧食更是廢話,不讓他們吃飽他們能有力氣幹活嗎?本來就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你倒拿來做福利了。”
李二自然很清楚,微笑著沒有說話,張素跟著笑兩聲,接著說道:“陛下,俘虜的問題解決了,咱們再說吐谷渾的事情。既然伏允的兒子是民心所向,強行佔領不可能,那我們不妨採取迂迴策略,如果他們同意的話就接受投降,不願意的那接著大戰也就有理由了不是。”
“哦,怎麼個迂迴法?”李二很感興趣,專門來找張素談話還不就是爲了這些麼。
張素就說道:“首先吐谷渾犯我百姓挑起戰爭有錯在先,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大唐軍隊也不會興師動衆的遠征,更不會有人犧牲,所以這些損失自然得由他們來賠償。之前他們擄掠了多少、我大唐軍士出征耗資多少、陣亡的士卒每個又該補充多少,這些通通要算在一起。”
“這也是爲他們自己的錯誤買單,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人也沒理由反對吧?”張素這麼問了一句,又接著說道:“讓他們出個幾千萬貫的戰爭賠償,然後再來簽署其他停戰協議……”
“朝廷一年的收入也不到一千萬貫,吐谷渾估計得數十年才能拿出這麼多錢帛,這你還嫌不夠?”李二打斷了張素的話,本來他是不甘心這麼停戰,於是就想找張素出主意撈點好處,哪想到張素居然這麼狠。
李二雖然英明神武,不過思想始終有局域限,張素就接著說道:“戰爭賠款本來就是應該出的,這算不上條件。陛下,咱們雖然不能佔領吐谷渾,不過可以派兵去吐谷渾駐守,他們既然願意稱臣做屬國,我大唐做爲宗主國也有義務保護他們不收戰火波及嘛。”
“有了強大的大唐軍士保護,他們自然沒必要養軍隊了,當然我大唐軍士所需的錢帛他們還是要出的。做爲宗主國,除了保護他們之外,還會跟他們進行貿易,幫助他們開發礦產,教育他們禮樂仁義,這可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張素詳細的將後世的殖民主義給李二講了一遍,又再次提到了文化侵略,洋洋灑灑講了一大堆之後李二才說道:“這樣一來不僅我大唐能源源不斷的從中獲利,慢慢下去現在吐谷渾的人也將自己當成大唐的子民了,這結果不僅跟直接佔領一樣,就是費時了一些,不過卻也因此避免了傷亡損失,果然妙計也。”
張素嘿嘿笑笑說道:“陛下,這就是文化侵略的力量了,雖然兵不血刃,不過結果可是很恐怖的,所以臣一再強調教育民衆的重要性,差不多也是一樣的道理。”
談話暫告一個段落,那邊豫章已經大聲喊道:“爹,女兒給你烤好吃食了,快過來吃吧。”
恰好這時候鐘樓傳來了六聲鐘聲,已經是下午六點,李二就說道:“不知不覺已經酉時六點了,張素,我們過去那邊坐下邊吃邊談吧。朝廷裡雖然能人無數,不過這種事情還是你比較有主意,你的想法都深合朕意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