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四十八章 爲(wèi)之

“謹(jǐn)題爲(wèi)剿蕩須審大局,兵餉須握全籌,督理須盡專力,謹(jǐn)再陳三大切要事宜,特請明旨敕部確覆施行,以早襄討賊至計事……”

淮西定遠(yuǎn)縣東南,黑沉沉的曠野上,卻有一些明亮的巨大燈籠,在寒夜裡隨風(fēng)擺動,那些燈籠周圍,隱約可見密集的營帳。

最大那盞燈籠的高竿旁,是一座帥帳,門簾沒有放下,一名臉頰清瘦的中年人佇立在門前,他身材高大,雖然時值隆冬,卻身穿文士服頭戴方帽,穿戴單薄略顯文弱,與此時荒郊曠野中的兵營似不相合,但其身處萬軍之中卻又神態(tài)從容,眼睛微微瞇著,正在聽身後屬下的低聲誦讀。

中年人開口道,“此處加幾句對此題本略作解釋,向自上任以來,似此剿寇要策已上五本,本官這五省總理,畢竟是皇上命來任事的,不是議事的。”

身後的屬下應(yīng)了,就在書案上修改,帳口的中年人緩緩轉(zhuǎn)身回帳,門前的衛(wèi)兵立刻將門簾放下,擋住了侵人的寒意。

“讓它開著。”

衛(wèi)兵趕緊又把門簾拉開,中年人並未坐下,站在一張小幾前,上面的刀架上擱著一把雙手刀,刀身比常用腰刀寬闊,重量應(yīng)是腰刀兩倍以上。他卻單手輕鬆的提起,但並未將刀身抽出。

他正是新任的五省總理盧象升,之前兩個月還兼任著湖廣巡撫,官職全稱“欽命總理直隸河南山東川湖等處軍務(wù)巡撫湖廣等處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官職名稱就有三十二個字,足足是龐雨那個安慶守備的八倍,足以體現(xiàn)地位上的巨大差距。

那屬下擡頭看著“總理有豫中兩捷,想來皇上是能看進(jìn)去的。”

“豫中雖有兩捷,但之後賊入南直,含山、和州、全椒先後被破,不是論前功的時候,須得破了南直此一大股才行。”盧象升輕輕放下刀,“你自讀你的。”

“……賊橫逞八年,狂奔七省,擁衆(zhòng)四五十萬,分股百十餘營,其勢成矣。其危害實(shí)前代所未聞,而視卜插爲(wèi)更甚也。臣與督臣,有戰(zhàn)而無守。而各省撫臣仍宜且戰(zhàn)且守,主客馬步奇正之兵,缺一不可……”

盧象升站在帳中,聽到此處打斷道,“有戰(zhàn)而無守之後,加一句有剿而無堵,且戰(zhàn)且守之後,加一句且剿且堵。”

屬下思索片刻後道,“還是大人思慮周全,戰(zhàn)守與剿堵確實(shí)不同。地方撫臣想的是府縣城池得保,鮮有卻賊於外,且戰(zhàn)且守只剩且守,城外之地任賊馳騁逞兇,羣寇橫行無忌,賊氛愈發(fā)披猖,須得地方撫臣切實(shí)用心出力,否則總理和督臣仍是有剿而無堵,破賊易而滅賊難也。”

盧象升在一張方凳上坐下,沉思了片刻後淡淡道,“之前五份剿寇要策題本,皇上已有明旨,下部覆議發(fā)各省直撫臣,近來已略見成效,但此次賊入南直,鳳督、應(yīng)天巡撫皆只見守未見戰(zhàn),甚有不戰(zhàn)而潰之城,更遑論剿了,仍是需要著力督促。”

“南直向無重兵,便如他處一般,見賊勢大方始設(shè)兵,鳳督一心只想著防衛(wèi)中都,有楊一鵬那前車之鑑,他手中兵馬不會往外邊派,倒是應(yīng)天那邊,去歲曾在桐城北峽關(guān)破蠍子塊,斬首有數(shù)百之多,領(lǐng)兵的是整飭兵備道史可法。”

“若他能堵住安慶,亦可算一大功。倒盼著江浦、揚(yáng)州能有如此兵馬,此次方可滅此一大股。元儒你繼續(xù)念。”

那屬下應(yīng)了一聲,他是盧象升的中軍遊擊周元儒,以前原本也是遊擊,管湖廣操捕都司籤書,此人能文能武,盧象升任湖廣巡撫的時候,對周元儒的才能十分欣賞,升任五省總理之後專門向皇帝求旨,將此人調(diào)任中軍,但算是盧象升最爲(wèi)重用的心腹。雖然職位仍是湖廣都司實(shí)缺遊擊,但有了盧象升的賞識,日後必定是有錦繡前程的。

周元儒埋頭記錄好方纔盧象升的意見,這文稿是書辦已經(jīng)潤色過的版本,由於是發(fā)給皇帝的,所以必須由盧象升親自多次校閱後,才能發(fā)往京師。

“……督臣理臣而既謂之總,取其責(zé)任與事權(quán)相配也。剿兵不得分派,明旨業(yè)已屢頒。各省直撫臣俱有封疆重任,一處有賊、一處求援、一處需兵、一處求調(diào),不應(yīng)便成吳越,分應(yīng)何以支撐,夫粉飾太平,尚可調(diào)停遷就,用兵剿賊,豈容委屈遊移。”

周元儒唸到此處擡頭道,“下官仍將督臣一併寫入,以總理總督之名上策,以免那些撫臣盡以大人爲(wèi)敵。”

盧象升點(diǎn)點(diǎn)頭,此時天下間官員裡,與他最爲(wèi)相似的,只有身在陝西的總督洪承疇,兩人一剿關(guān)內(nèi)一剿關(guān)外,此類爭取政策題本,儘量拉上洪承疇的名字,顯得他非是出於私心,同時也稍減那些地方官的敵意。

他站起走到桌邊,伸手拿了題本稿本沉吟片刻後道,“此項(xiàng)如此寫便可,三項(xiàng)之中,兵餉需全籌之事,多用些筆墨。”

周元儒低聲說道,“小人理會得,中軍近日已騰挪艱難,若照前議,馬兵每名日支行鹽糧草一錢二分,步兵日支六分,年來賊亂兵荒,湖廣河南糧價騰貴,糧一石值銀二兩六七錢,小米二兩一二錢,料豆一兩七八錢,戶部定價仍是原額,只足三分一而已,此中種種,確實(shí)須得皇上切察纔好。”

“兵部部議五省共設(shè)兵十萬,每省實(shí)在不過一萬七八,但每月耗銀已達(dá)二十六萬兩,年費(fèi)三百萬有餘,卻未必都用在實(shí)處。”盧象升將稿本放回周元儒面前,語氣平靜的道,“從來處常用文處變用武,用兵剿賊,是剿今日之賊,賊多而後增兵,兵集方議餉,餉未至而兵久集,著著已落後局,時時寓有危形,一旦缺餉,兵頓爲(wèi)賊。當(dāng)此非常之時,須得中外不可惜費(fèi),有司勿憚苦難,方可有滅寇之一絲指望。”

“那此處小人添加些文墨,說起這餉銀,每次請餉而未必得,得亦不能敷,反倒是有司得了名頭,藉機(jī)重派橫徵敲骨吸髓,其勢猶如抱薪撲火,滅賊一而從賊百,滅賊百而從賊千,民不盡則賊不盡,爲(wèi)之奈何。”

盧象升輕聲道,“這大帳之外,不可對他人言此等言語。”

周元儒停頓一下道,“下官說這些話,心中有些惶恐,但世事難爲(wèi)卻是實(shí)情。”

此時外邊有腳步聲匆匆到達(dá)賬外,兩人都停止說話,

一個黑影停在門前,藉著帳內(nèi)火光看到盧象升之後,立刻跪下道,“報總理大人知道,夜不收在官道上攔住滁州前往鳳陽的塘馬兩人,報流寇自江浦大至滁州,人不下十萬,內(nèi)有八賊、掃地王、蠍子塊、闖塌天、滿天飛等部。”

盧象升沉穩(wěn)的站在帳中,向那哨兵問道,“可覈實(shí)過塘馬?”

“小人已分別查驗(yàn)兩人口音、兵牌、塘報文號,又問其巡撫衙門交接文書手尾,無一錯漏。”

盧象升聽罷看向周元儒,周元儒站起對道,“流賊調(diào)頭向北,高疤子應(yīng)是不會去揚(yáng)州了。”

“天明造飯,全軍前往滁州,讓祖將軍兵馬先行,傾力追剿,不得分一兵一卒往他處地方。”盧象升轉(zhuǎn)向那哨兵,“將兩名塘馬帶來大帳,本官一會要親自問話。”

周元儒見狀道,“離天明還有兩個時辰,大人還是先歇息片刻。”

盧象升搖搖頭,“先將此文驗(yàn)畢,再詢問那兩名塘馬,之後與本官點(diǎn)驗(yàn)各部糧草,定下明日行軍先後、紮營住處各項(xiàng)。”

“賊勢起而八年,滅賊非一日可就,大人乃國之干城,還請勿要操勞過度。”

盧象升擺擺手,徑自取了刀架上的刀,抱在胸前緩緩走到帳門前,頭頂上的燈籠光只能模糊的照出附近的景色,遠(yuǎn)處墨色的天際線上,帳篷的頂部勾勒出起伏的曲線,各個明營上方的燈籠散發(fā)出不同的顏色,在暗夜中顯得有些虛幻。

“你繼續(xù)讀吧。”

周元儒低頭看著文稿,過了片刻後低聲道,“今日封疆之吏,萬苦萬難,冷雨悽風(fēng)之下,紅塵赤日之中,鐵馬金戈,時時寄性命於鋒鏑,豈特鮮居官之榮,抑且無有生之……(注1)

在周元儒的低聲誦讀聲裡,五省總理盧象升站在帳門前,兩手感受著刀鞘傳來的寒意,口中輕聲道,“世事難爲(wèi),總須有人明知不可爲(wèi)而爲(wèi)。”

……

注1:盧象升《蕩寇三大機(jī)宜疏》

第五十七章 公道第二百五十四章 夜哨第九十六章 紅袍第四十九章 暗黑第一百六十四章 爛攤子第八十七章 不設(shè)防第二百四十四章 戰(zhàn)報第六十章 迷霧第二百六十四章 野渡第九十七章 獎品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備第一百三十七章 倉子第五十五章 首功第四十七章 自縛第七十五章 官貸第二百五十八章 向北第六十五章 中介第二百七十章 傷科第一百五十六章 三百兩第一百章 追索第七十八章 一把火第一百二十六章 向西第三十二章 好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條件第六十九章 生意第八十一章 羣體第一百一十九章 登城第三十一章 民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前夜第一百五十七章 開解第一百五十五章 巧工第二百零五章 水營第二百七十三章 高論第八十七章 不設(shè)防第二百三十七章 橋頭第三十二章 好人第二十九章 催繳第二十一章 明珠蒙塵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道第一百二十六章 向西第二章 桐城第二百七十二章 少年第一百六十七章 投靠第一百四十二章 故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銀莊第二百二十八章 寒江第八十五章 西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舊識第五十九章 緝兇第一百七十六章 形態(tài)第二百六十一章 賽點(diǎn)第三十八章 打劫第二百五十七章 渡河第二百六十六章 爭搶第一百八十三章 雷鳴第二百四十四章 戰(zhàn)報第十九章 估值第二十一章 明珠蒙塵第九十九章 兇惡第三十三章 勒索第一百四十九章 遠(yuǎn)鏡第二百零七章 整頓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道第一百零二章 接近第六十九章 生意第十二章 六扇門第三章 退婚第十三章 官威第一百四十一章 活口第一百零一章 警信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備第二百二十三章 和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碼頭第一百零三章 同袍第二十章 發(fā)憤圖強(qiáng)第七十一章 鈔法第九章 調(diào)解第一百九十四章 伏兵第二十六章 雨中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校場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五十章 通幾第三十二章 好人第八十四章 守策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頭第二百六十二章 破陣第七十章 澤社第一百三十五章 碼頭第一百三十七章 倉子第二百一十五章 急令第二十五章 大江第九十四章 神棍第十八章 和買第六十章 迷霧第九十一章 賭檔第二百五十八章 向北第五十四章 平亂第八十章 靜立第一百四十四章 江徒
第五十七章 公道第二百五十四章 夜哨第九十六章 紅袍第四十九章 暗黑第一百六十四章 爛攤子第八十七章 不設(shè)防第二百四十四章 戰(zhàn)報第六十章 迷霧第二百六十四章 野渡第九十七章 獎品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備第一百三十七章 倉子第五十五章 首功第四十七章 自縛第七十五章 官貸第二百五十八章 向北第六十五章 中介第二百七十章 傷科第一百五十六章 三百兩第一百章 追索第七十八章 一把火第一百二十六章 向西第三十二章 好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條件第六十九章 生意第八十一章 羣體第一百一十九章 登城第三十一章 民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前夜第一百五十七章 開解第一百五十五章 巧工第二百零五章 水營第二百七十三章 高論第八十七章 不設(shè)防第二百三十七章 橋頭第三十二章 好人第二十九章 催繳第二十一章 明珠蒙塵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道第一百二十六章 向西第二章 桐城第二百七十二章 少年第一百六十七章 投靠第一百四十二章 故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銀莊第二百二十八章 寒江第八十五章 西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舊識第五十九章 緝兇第一百七十六章 形態(tài)第二百六十一章 賽點(diǎn)第三十八章 打劫第二百五十七章 渡河第二百六十六章 爭搶第一百八十三章 雷鳴第二百四十四章 戰(zhàn)報第十九章 估值第二十一章 明珠蒙塵第九十九章 兇惡第三十三章 勒索第一百四十九章 遠(yuǎn)鏡第二百零七章 整頓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道第一百零二章 接近第六十九章 生意第十二章 六扇門第三章 退婚第十三章 官威第一百四十一章 活口第一百零一章 警信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備第二百二十三章 和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碼頭第一百零三章 同袍第二十章 發(fā)憤圖強(qiáng)第七十一章 鈔法第九章 調(diào)解第一百九十四章 伏兵第二十六章 雨中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校場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五十章 通幾第三十二章 好人第八十四章 守策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頭第二百六十二章 破陣第七十章 澤社第一百三十五章 碼頭第一百三十七章 倉子第二百一十五章 急令第二十五章 大江第九十四章 神棍第十八章 和買第六十章 迷霧第九十一章 賭檔第二百五十八章 向北第五十四章 平亂第八十章 靜立第一百四十四章 江徒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城市| 炎陵县| 夏邑县| 塔河县| 伊宁县| 临桂县| 仪征市| 南部县| 沙雅县| 宁国市| 那曲县| 黎城县| 鄢陵县| 丹巴县| 平罗县| 望奎县| 阿荣旗| 新郑市| 晴隆县| 台南市| 霸州市| 犍为县| 德州市| 阳东县| 毕节市| 神农架林区| 定州市| 德惠市| 女性| 托克托县| 迁安市| 保亭| 同江市| 玉树县| 同德县| 荆州市| 民勤县| 梓潼县| 宁都县| 克东县| 水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