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五十章 跨越

惟功最爲關注的,還是那個轉向軸。

安裝在馬車前端,連接車轅馬身和車身的這玩意,可以控制馬匹轉身,縮小車輪轉向的半徑……現在大明的雙輪馬車都是沒有轉向軸的,也就是說,轉彎全部是硬轉向,整個車身和馬匹一起轉向,需要的半徑極大,如果車身過重的話,根本就轉不過來,這就是影響雙輪馬車承載量的極要緊的原因之一。

而眼前的貨運馬車卻不是如此,後輪高大,前輪稍小,重心平衡,在轉向軸的帶動下,可以很輕鬆的跑動和轉彎,道路通過能力反而是比較小一些的兩輪馬車要強的多了……整個馬車的作工,設計,用料,都是十分考究,看到這樣的情形,惟功心中也是十分的欣慰。

他是和張居正打過包票,而且現在已經聯絡了大量的糧商開始購買糧食了,要是馬車弄不好的話,自己就成了笑柄了。

“運力試驗的結果如何?”

“回東主,我們已經試過了。”崇文門店的留守人員喜滋滋的回道:“現在造出了三輛貨車,我們已經試驗過了,每車最高可承載四千斤左右,再高就可能出事,當然這四千斤也是在道路條件極佳的情形下試出來的,我們是從京師到潞河驛,這一段路因爲十分緊要,經常維護,所以我等的建議是每車裝三千六百到三千八百斤,以一石一百二十斤算,正好是一車三十石糧,還可以裝上車伕和助手加上馬匹的豆料。”

“你們試驗是用的幾匹馬?”

“兩匹。”

“試過四匹沒有?”

“這……倒沒有。”

衆人面面相覷,有點跟不上惟功的思路,兩匹挽馬或是健騾,價格在六兩到八兩左右,如果是用四匹拉,畜生的壓力是小很多,但開銷不是成倍增加了嗎?

惟功自己很清楚,他小時候坐過騾車和驢車……當然是後世的,在有橡膠輪胎的情況下,一頭大毛驢拉的驢車就能裝兩千斤以上的貨物,而且車伕加幾個乘客可以坐在車上,揮揮鞭子,驢車仍然能小跑行進,當然,路途不能太遠,拉人不能太多,加幾個小孩是可以的,再多就不成了。

眼前這馬車,雖然儘可能的做到了這個時代的頂尖水平,但在制動,減震等諸多系統上,比起後世還是差距很大的,雙馬拉車,看似已經有足夠的動力,但如果想做到驚世駭俗,成爲一出手就悚動人心的事物,就需要加倍的投入。

再者說,挽馬和健騾價不高,德勝門附近的騾馬市場一次買千多匹都不費事,在這上頭投入資金,還是很值得的!

這等事,就不必和下屬們解釋的太清楚了,惟功只是對趙士楨道:“還要辛苦你一下,改進一下挽具,我們的這種貨運大車,用四馬或四匹健騾做爲動力。”

“大手筆,我喜歡!”

趙士楨眉毛一挑,衝著惟功豎了一下拇指,對惟功的決斷他還是很贊同的,只要涉及技術革新和革命性的轉變,這廝就是這樣,一定大加贊同。

“貨運大車開始批量製造吧,我們有幾百個鐵匠和皮匠,木匠,按開始每天出十幾輛成品

的速度,下個月底之前,每天可以最高出二十輛以上,我希望在一切準備停當之後,最少有三百輛以上的大車可以調動。至於騾馬,挽具,也希望在相應時間內準備好。”

“是,東主!”

在場所有人都肅然答應,只有趙士楨彎下腰去,開始研究起挽具來。

“別急。”惟功拉著他,笑道:“客用的車怎麼樣?”

“還能怎麼樣?”趙士楨翻翻白眼,道:“很好!”

“就這兩字?”惟功失笑道:“總得有詳細的介紹吧。”

“客用分大中小三種,最大的一車可坐二十人,中等十人,最小的五六人,最大者對面四排座椅,最少者面對面兩排坐椅,車內儘可能的使人舒服,減震是現在我能做到的最好了,以後慢慢再改進……到底怎麼樣,你自己坐著試試不就知道了!”

“是是,我這就試!”

惟功被趙士楨機關槍一樣的話語打的渾身飆血,瞬間只能退的遠遠的,不過,看到他從手中拿出來的幾卷畫軸,趙士楨卻是坐不住了。

“唐伯虎的?文徵明的扇面?好好,佳作佳品,雖不是宋人名家,也值得過了。”

大明雖然沒有什麼金裝四大才子的話,不過文徵明祝枝山等人的扇面,唐伯虎的畫作都是當世的好東西,惟功一送五六樣,加起來值得好幾百兩白銀,抵得上趙士楨十年俸祿,雖說世家子弟不缺錢,但出手五六百兩的手筆,也對的起趙士楨在此之前的辛苦了。

“等車隊上路,送老兄一成乾股,做爲真正的酬謝。”

聽到惟功的話,趙士楨也只是擡了擡手,並沒有說什麼。

有些人,視錢如命,愛錢在骨子裡,有些人,卻是視很多人瞧不起的東西爲生命,願意將一生的精力都奉獻在其中。

趙士楨,奇人也。

……

惟功坐上車之後,才感覺到趙士楨等人確實是花費了極大的心思了。

當時的達官貴人家裡也是有車,各式各樣都有,起的名字也是十分漂亮好聽。但無論是前上還是後上的車,內裡逼仄,很難直身,視線也是狹窄,坐在車中,不管裝飾的怎麼漂亮,也是談不上舒服的!

而惟功現在的坐的車,車身大,上車時有腳踏連接,十分方便,車窗開的大,光線透亮,視野極佳,車內散發著原木的清香,座椅高矮正好,坐著舒服,椅上包著毛皮,十分柔軟舒適,坐在座椅上,拉開窗簾,就能看到車外的情景,乘車也就不再那麼枯燥乏味。

行進時,雖然還難免有震動,但比較惟功剛剛過來時的車輛,已經是有天上地下的分別了。

估計就是連皇帝的那種能坐幾十人的象車,在舒適度上,也是遠遠不如惟功現在所乘坐的這輛了。

王國峰等人很自覺的沒有擠上車來,由惟功一個人坐在車中,行走了一陣之後,王國峰才道:“大人,去哪兒?”

“正陽門東大街。”

“是,正陽門東大街,李貴,錢武,注意趕開行人!”

按大明的文武官員

儀衛制度,身爲正三品的惟功每次出門可以帶六個從人,王國峰一行人也正好是六人,穿著青色的長隨制度,手中和腰間都有武器,行人一看,就知道是大官的隨員,自覺的就趕緊避開了。

車輛在寬闊的街道上行走著,兩邊的房屋不停的在惟功眼前閃現著,等他看到招牌幌子林立的地方時,車身也是一震,正陽門東大街到了。

大明京城,好幾個大型的市場,德勝門,宣武門,崇文門,都城隍廟,紫禁城內市,這些市場都是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特色,而最熱鬧的所在,毫無疑問就是正陽門東西大街。

從大明門出來就是出了皇城地界,出正陽門也就出了內城地方,在這個內城和外城交接相連的地方,有關帝廟,翁城,箭樓,巍峨高聳的正陽門城樓等等,就算是在後世幾百年後,這裡也是十分重要的商區和文化區域,是北京的重要地段之一。

而在此時,正陽門東西大街是整個京城內外交接,商業最繁富發達,來往客商最多,店鋪最多,購買物品的小商人和普通民衆也最多的地方。

惟功的馬車,在這樣的如織人流之中,哪怕是有六個伴當不停的用馬鞭驅散民衆,仍然是行走的十分艱難。

在這裡,有大量的鋪面,北京城的三萬多個鋪行有三百多個行當,涵蓋了一切民生用品,很多在後世影響力小,甚至消失不見的貨物,在此時也可能是當街買賣的熱門商品,米店糧行雜貨鋪,很多在後世消失不見的東西,現在還是主流。

待惟功眼前掠過孫春陽南貨鋪,再看到“範家米行”和“卞家糧行”等燙金大字的招牌時,他此行的目的地也就到了。

這裡,是糧行米鋪的聚集地,最大的兩家,毫無疑問就是晉商中的範和卞兩家。

這兩家,最少都有數百萬的資本,特別是卞家,在山西老家,擁有千間以上的庫藏,一家一姓,所藏的米麪雜糧就超過百萬石,接近通州朝廷的倉儲,整個榆林等九邊西北地方的軍鎮軍糧供應,民間的糧食收購和調配,都是卞家爲主流,其餘的馬家,範家等晉商中的大世家,都是仰賴卞家的鼻息,至於這些山西老倌的錢莊業,更是風起雲涌,他們掌握著巨量的現銀,以錢莊和質鋪的形式左右著大明很有限的金融產業,再加上晉商插手其中的揚州鹽業,天下最大的幾項暴利生意,糧食,鹽,茶,銀錢匯兌儲存各業,都是掌握在了晉商手中。

有了錢,就有資格辦學,買通朝官,百年之下,現在朝中晉黨最少有三分之一的天下,大學士張四維,就是晉黨的領袖人物之一。

到明末,晉商與建奴勾結,販賣糧食和情報到遼東,叛賣了自己的祖國,清朝建立後,這些晉商成爲皇帝,幹起了壟斷生意,錢莊業更是一直不停的蓬勃發展。

但國外資本一進來,更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相對公平的竟爭之下,他們不僅沒有竟爭過外國人,也輸給了本國的東南商人,一蹶不振,從此在中國的商業版塊之上跌落了下去。

而在此時,在惟功的眼前,晉商集團,絕對是一個難以觸碰的龐然大物!

(本章完)

第一百零六章 傳奇第二百二十七章 厚賞第八百七十五章 礦稅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五百六十四章 改變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困局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三百九十一章 期待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三百四十章 破敗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二十九章 禁軍第八百三十九章 鄭氏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六百八十二章 桃源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二百九十九章 單騎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九十六章 侯爺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九十三章 箭道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八百七十六章 聯手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七百一十六章 教訓第七百五十章 教育第六十二章 贈王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七百七十一章 迎帆第二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十九章 諸兄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五百零四章 母子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猛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九十三章 箭道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八十七章 憤怒第四百四十四章 行動第九十一章 孤臣第六百二十章 壓價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四百三十一章 遲疑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六百九十三章 報復第八百八十一章 執意第一百四十章 兩難第七十一章 順字行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五百零五章 孺慕第六百六十章 明日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九十二章 訓斥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一百一十七章 挪用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五百八十九章 壓力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財第六百二十章 壓價
第一百零六章 傳奇第二百二十七章 厚賞第八百七十五章 礦稅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五百六十四章 改變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困局第四十四章 贈弓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三百九十一章 期待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三百四十章 破敗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二十九章 禁軍第八百三十九章 鄭氏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六百八十二章 桃源第三十四章 冷鋪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二百九十九章 單騎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九十六章 侯爺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九十三章 箭道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八百七十六章 聯手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七百一十六章 教訓第七百五十章 教育第六十二章 贈王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七百七十一章 迎帆第二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五百八十二章 港口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人第十九章 諸兄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五百零四章 母子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猛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九十三章 箭道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八十七章 憤怒第四百四十四章 行動第九十一章 孤臣第六百二十章 壓價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四百三十一章 遲疑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六百九十三章 報復第八百八十一章 執意第一百四十章 兩難第七十一章 順字行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五百零五章 孺慕第六百六十章 明日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九十二章 訓斥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一百一十七章 挪用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五百八十九章 壓力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二百四十六章 野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財第六百二十章 壓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许昌县| 遵化市| 汉沽区| 苏尼特左旗| 通辽市| 锡林郭勒盟| 岐山县| 盐城市| 新兴县| 无极县| 西林县| 安远县| 香河县| 丹东市| 博湖县| 白朗县| 岳普湖县| 万荣县| 宁蒗| 资兴市| 阿荣旗| 洪雅县| 肥城市| 革吉县| 淄博市| 大英县| 武平县| 大方县| 都江堰市| 武威市| 志丹县| 华宁县| 新丰县| 安西县| 华坪县| 威海市| 香河县| 卢氏县| 平谷区| 浦县| 通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