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七章 來歷不明的青花瓷

那本資料書在王懿榮、沈富榮和顏士璋三人手中都流轉了一遍,幾個細細的推敲著。

大約過了一刻鐘的時間,沈富榮才和胡楚元道:“東家,裡面確實有幾十件難得的精品。這些東洋人的古董主要來源於三個渠道,一是自唐朝時期就建立的朝貢貿易,二是明朝的倭寇掠奪,三是圓明園被毀的時候,他們從英法聯軍那裡低價買了不少好東西。這一次,他們是一股腦的拿出來,很想從咱們手裡撈一大筆錢呢!”

胡楚元默默的不說話,心裡在琢磨著。

他不知道澀澤平東在曰本工商界的超然地位,也不知道這個青年會成爲怎麼樣的人,可他又那種預感,總覺得這個人不太平凡。

至於曰本的中國古董拍賣會,他還是清楚的。

曰本和美國一樣,目前都深陷在缺乏資金的難題上,他們需要大量的白銀、黃金才能繼續印發曰元、美元,推動本國的經濟增長。

在出口力不足的情況下,尚還很弱小的曰本財閥就打起了中國的主意,不僅想要佔領朝鮮、臺灣做爲殖民地,還想要從中國獲取大量的白銀。

所以,他們才願意將藏在曰本民間的古董收集起來,賣回給華商,盡力籌集發展工業所需要的資本。

很多人會以爲這是一個很可笑的舉動,很幼稚的行爲,靠賣古董能收回多少資金?可惜,事實就擺在眼前,僅僅是在兩年前的那一次拍賣會中,曰本的銀行家們就籌集了近百萬兩的白銀。

這一次,他們的胃口更大了。

當然不能滿足他們,不能將白花花的銀子送給他們置辦工廠,置辦軍工。

胡楚元將那本資料重新拿過來再看,此次拍賣會有兩千多件拍品,分爲一週進行,主要的精品是一百二十多件。

這些古董中,字畫以明朝爲主,宋朝時期的畫作有六幅,其中的極品是宋徽宗的一幅墨寶、一幅丹青,都是圓明園的藏品。

玉器古玩以康乾盛世時期爲主,真正的幾件珍品也同樣來自圓明園。

這些都是英國人和法國人不太懂的,他們不要,廉價處理給了曰本人。

瓷器是類別最大的拍品,精品數量佔了拍賣的半壁江山,最珍貴的幾件依然出自康乾盛世的皇家御製御藏珍品。

除此之外就是雜相類,包括一些漆器、木雕、印章。

無意中,胡楚元翻到了一件很特殊的大器形的青花瓷,因爲是黑白照片,看不出具體的色澤和釉料,可文字說明是深藍色,曰本的瓷器專家確認爲明青花中的孤絕品。

仔細看了看,胡楚元將這一頁打開給其他三人看,問道:“這件瓷器值多少錢?”

沈富榮道:“東家,說真話,明青花中歷來就沒有這種例子。我以前在蘇州一位古董家的家中看到類似的一款,上面還有繪有孟母三遷的典故。那個青花瓷器和這一個的特點大致相同,從風格上看,它們都不太像是明青花。至於我看過的那一個,技術似乎比明青花早期和中期都要精緻,分明是明後期纔有的水準……可惜,從胎料上看和新舊程度來看,似乎又是明初,甚至是更早的時候。”

王懿榮道:“聽沈掌櫃這麼一說,我倒是也想起來了,恭親王就曾經請我去鑑賞過一個新出土的老瓷,和沈掌櫃說的一樣,和曰本人在資料中所寫的也差不多。我倒覺得,瓷器胎料是元朝的式樣,底釉鈷料是進口的,工藝倒不好說,不能說非是晚明時期,說是元朝時期也可以。”

沈富榮爭辯道:“元朝並無青花,他們連鈷料都買不到,怎麼可能有青花呢。再說了,元朝這麼多年的老瓷中,就沒有青花這個說法!”

王懿榮笑道:“沈掌櫃說的是啊,反正是很難說清楚。目前在京城有個說法,就是有人用元朝的陶器刷青花的料,重新在爐子裡烤的,然後再做舊……說都是這麼說,但我從來沒有見過。”

沈富榮道:“除此之外,其實沒有別的解釋。要說起作舊造假,那我也算是行家裡手,可這種法子呢,我還真做不到,大概是京師一帶另有高人!”

聽他們這麼說啊,說啊,胡楚元心裡反而是更清楚了,這些就是元青花。

或者說,這些就是中國瓷器收藏中最爲璀璨珍貴的一頁,每一件都是足以傳世的精品,價值要用億來衡量。

雖然不想給曰本人送銀子,可在這一刻,胡楚元決定將這個元青花買回來。

他想了一下,和沈富榮道:“你上次看到的那個青花瓷能買回來嗎,我們研究一下,看看具體是怎麼回事!”

沈富榮道:“那倒是好辦,我現在就去,那個瓶子不值錢,可惜都是收藏古董的老手,大家只換不賣。我隨便從當鋪裡找個價值幾百兩銀子東西和他換一換就成。”

胡楚元道:“好,你速去速回,如果時間來得及,咱們一起去東洋看看。你經過商行的時候,順便將這個事情告訴柳大掌櫃,讓他打聽一下,看看還有誰被邀請了。”

沈富榮答應一聲,立刻離開胡家大院去辦理這些事。

杭州到蘇州之間有小火輪,來去很快,沈富榮是包了一艘火輪連夜辦理,第二天早上,他就帶著那個青花瓷回來了。

器形果然很大,和醃菜缸差不多,擱在桌上顯得沉甸甸的。

胡楚元、王懿榮和顏士璋三人一起過來觀賞,第一眼看過去,胡楚元就喜歡上這個青花瓷缸了,雖然一半是因爲它潛在的價值,另一半是因爲它的大氣和精美。

或許正是因爲它的工藝太過精美成熟,使得人們無法相信在元朝時期,中國就已經能夠生產這麼精美的青花瓷,而它的歸類一直是在明青花中。

明青花的整體價格都偏低,遠不如康乾青花,加上元青花的身世成疑,這種青花瓷在國內的價格就被壓的特別低,還未必有人要。

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六章 落魄進士顏士璋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二百五十七章 東北大撤退和兄弟聚會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國開始備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產的機會第二百四十九章 開發山西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銀行的作用第三章 胡雪巖的喪事和最賺錢的買賣第六十三章 顧家的古董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殺驢是場夢第一百六十章 馬尾海戰(一)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國,終究是JP摩根的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備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颱風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十七章 實務派的起源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講誠信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一百五十章 法國人終於來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是背叛的背叛第九十九章 何璟回來了第七十八章 一個條件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二百七十六章 向著世界第一而去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元救國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信銀行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終於來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第十一章 送禮也要有藝術細胞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問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億兩白銀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回福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二百六十七章 害怕吧,沙俄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銀行的作用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一百三十五章 升官,福州船政大臣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六章 落魄進士顏士璋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三十九章 東京拍賣會第一章 胡雪巖死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億兩白銀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
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六章 落魄進士顏士璋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二百五十七章 東北大撤退和兄弟聚會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國開始備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產的機會第二百四十九章 開發山西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銀行的作用第三章 胡雪巖的喪事和最賺錢的買賣第六十三章 顧家的古董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殺驢是場夢第一百六十章 馬尾海戰(一)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國,終究是JP摩根的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備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颱風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十七章 實務派的起源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講誠信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一百五十章 法國人終於來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是背叛的背叛第九十九章 何璟回來了第七十八章 一個條件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二百七十六章 向著世界第一而去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元救國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信銀行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終於來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第十一章 送禮也要有藝術細胞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問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億兩白銀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回福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二百六十七章 害怕吧,沙俄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銀行的作用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一百三十五章 升官,福州船政大臣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六章 落魄進士顏士璋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三十九章 東京拍賣會第一章 胡雪巖死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億兩白銀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林县| 海原县| 枝江市| 朝阳市| 靖州| 长岛县| 屏边| 遂川县| 祥云县| 清苑县| 铜山县| 冕宁县| 崇礼县| 郸城县| 阿坝县| 贵德县| 鄂温| 栖霞市| 昭通市| 施秉县| 临沧市| 泸溪县| 内江市| 郯城县| 资溪县| 分宜县| 平潭县| 昆山市| 丰宁| 宣汉县| 安阳市| 甘南县| 孟村| 原平市| 武山县| 荔波县| 宿松县| 昌图县| 余庆县| 杭州市| 景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