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章 俄勒岡州和猶他州

在一個春天的早晨,當人們醒來,走到牧場,

可能視線就被一種全新的雜草佔領了。

旱雀麥入侵山腰和西北部的山麓,

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旱雀麥當家

如同小偷之間會有一定的友情,植物害蟲和動物害蟲之間也會團結協作。當一種有害的動物遭遇困難時,另外一種動物就會前來幫助它。到最後,每個地區和每種資源,都被這些不請自來的客人佔據了一定份額。

當馬逐漸減少,英國麻雀不再被視爲害鳥,隨著拖拉機的普及,椋鳥取代了英國麻雀的害鳥位置。當慄疫病無法衝出慄樹的世界時,荷蘭榆樹病迅速蔓延,甚至在榆樹之外的世界擴散。白松皰狀鏽病遭遇了平原的阻礙,那裡沒有樹供它們傳播。於是它們開闢了新的路徑,沿著落基山脈,迅速地從愛達荷州擴散到加州。

當最早的殖民地出現時,生物偷渡者便紛紛涌入那裡。瑞典植物學家彼得·卡姆發現,早在1750年,歐洲大多數的雜草已經登陸了新澤西州和紐約州。拓荒者的鋤頭不斷前進,雜草的勢力範圍隨之不斷擴展。

其他的偷渡者稍後也來到那裡。它們發現了被牲畜踐踏出的幾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於是在這塊巨大的苗牀上迅速繁殖,速度快得幾乎令人無法想象。在一個春天的早晨,當人們醒來,走到牧場,可能視線就被一種全新的雜草佔領了。旱雀麥入侵山腰和西北部的山麓,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爲了讓你對於旱雀麥不產生過於樂觀的想法,我需要說的是,旱雀麥並不能使一片草地變得生機勃勃。它和看麥娘、馬唐一樣,都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每年秋天,它們都會凋零,當年秋天或第二天春天自播繁殖。在歐洲,它們往往生長在屋頂腐爛的草堆裡。屋頂的拉丁文是“tectum”,旱雀麥草的學名是“Bromustectorum”,意思即爲“屋頂的旱雀麥草”。它能夠在屋頂上生長,也能在這片乾燥的新大陸上蔓延。

如今,西北山側的山丘呈現出蜜色。曾經,那裡覆蓋著富含養分、用途廣泛的叢生禾草或冰草,但帶來這種顏色的卻是低劣的旱雀麥,它們取代了當地的草。當汽車駕駛者的目光被山所吸引,隨著那些流暢的線條延伸到頂峰,他們會由衷地發出讚歎。但他們並不會注意山上的草已經發生了改變。他們不知道,大山也懂得化妝,遮蓋被人類破壞的容顏。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變化,是因爲過度放牧。數量龐大的牛羣和羊羣從山麓上掠過,帶走了遮蓋土地的草皮,因此需要一些東西將光禿禿的土地遮蓋起來,旱雀麥承擔起了這個任務。

旱雀麥成熟後,呈現出一簇一簇的樣子,而且莖上長著一團刺,想要食用它的家畜根本無從下口。如果你想體會一下想吃成熟旱雀麥的牛的尷尬,可以穿著短筒靴從這種草叢中經過。在生長著旱雀麥的田地裡工作的農夫,都穿著長筒靴;只有坐在汽車裡或者走在人行道上的人,才能穿尼龍襪。

這種多刺的芒極易燃燒,如同給秋日的山麓蓋上了一條黃色的棉絮。生長著旱雀麥的田野想要避免火災光臨幾乎是不可能的。大火過後,低處適合動物食用的蒿和枯樹等都消失了,只有在高處還有一些殘留。但這並沒有多少意義,冬天的時候,動物們並不會到高處去啃食它們。低處的松林也被燒沒了,鹿和鳥類失去了遮蔽。

對於夏天前來觀光的遊客來說,山麓上燒掉了幾叢灌木,他們並不會在意。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冬天時,大雪會將動物們從高山上趕下來。家畜能在山谷的牧場中找到食物,但鹿和馬鹿卻無法從光禿禿的山麓上找到食物,因此會被餓死。只有少數幾個地區適合過冬,越往北,可以過冬的牧草區和夏日牧區差別越大。現在,隨著旱雀麥引發的火災越來越旺,零散生長在山麓丘陵的苦樹叢、蒿和橡樹叢等幾乎沒有了容身之地。而這些植物存在與否,決定了當地的野生動物是否能存活。而且,這些植物還形成天然的屏障,保護著當地僅存的一些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們被野火燒掉了,那些殘存的草暴露出來,被牲畜吃掉了。獵人們和畜牧業者吵得不可開交,還在爭論誰應當爲減輕冬日牧場的負擔而先採取行動,旱雀麥卻在無聲無息中擴張,給那些愚蠢的人們留下的牧場越來越小。

旱雀麥還帶來了許多小麻煩。當然,大多數小麻煩並不會比鹿被餓死,或牛被旱雀麥的刺扎到嘴來得重要,但是仍然有提一下的必要。旱雀麥侵入了古老的紫苜蓿田,將飼草的品質大大降低;它們擋在路上,影響了剛破殼而出的小鴨從窩裡走到水邊。對於小鴨而言,這趟旅行的重要性關乎生死。而且,它們也侵入了低矮的林木區,使得小松樹苗窒息而死,還給大樹來帶了可能的火災危險。

我曾親身受到旱雀麥的小困擾。那時,我去到了北加州邊界的一個“進口港”。監察官員攔下了我的車子,仔細檢查車子和行李。他很有禮貌地解釋說,熱情的加州歡迎遊客光臨,但遊客們的行李中不能帶有植物或動物疫情。我問他哪些動植物被列入有害名單,於是他給我列出一長串困擾著菜園和果園的害蟲名字,但其中沒有旱雀麥。旱雀麥長成了一片金黃色的毛毯,從他的腳下向四外延伸,直至遠方的山丘。

如同鯉魚、椋鳥和礆蓬的經歷一樣,受到旱雀麥侵襲的地區逆來順受,並且將入侵者變得對自己有利。旱雀麥在成熟變老之前,是一種很好的草料。也許,你中午吃的牛排,就包含了那些旱雀麥的功勞。旱雀麥是由於過度放牧帶來的,但另一方面,它也減少了過度放牧可能引起的土壤侵蝕。(這種生態鏈條上的“大風吹遊戲”,頗有參考價值)。

我仔細地傾聽,想知道西部是否把旱雀麥當成是不可避免的浩劫,從而接受了它;想知道它是否做好了準備,同旱雀麥一起生活到世界末日;想知道它是否把旱雀麥當成警示,一種糾正過往濫用土地的警示。我發現,幾乎所有人的態度都令人絕望。到目前爲止,人們對於野生動植物的擁有並沒有感到自豪和驕傲,面對環境破壞和惡化也沒有感到羞恥。我們坐在在會議廳或編輯室裡,爲了自然資源的保護同想象中的敵人戰鬥,卻不肯到那些偏遠未開墾的土地上,同破壞環境的行爲展開實際鬥爭。

第38章 雁的音樂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1章 序 言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42章 野地與文明 (2)第9章 六月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28章 俄勒岡州和猶他州第28章 俄勒岡州和猶他州第22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3)第12章 八月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41章 野地與文明 (1)第33章 環河 (2)第7章 四月 (2)第23章 伊利諾州和愛荷華州第20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1)第15章 十月 (2)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32章 環河 (1)第3章 二月 (1)第38章 雁的音樂第15章 十月 (2)第15章 十月 (2)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41章 野地與文明 (1)第41章 野地與文明 (1)第19章 十二月 (2)第2章 Part 1沙郡年記——一月第36章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物 (2)第16章 十一月 (1)第9章 六月第11章 七月 (2)第10章 七月 (1)第11章 七月 (2)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1章 序 言第32章 環河 (1)第36章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物 (2)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14章 十月 (1)第42章 野地與文明 (2)第33章 環河 (2)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11章 七月 (2)第42章 野地與文明 (2)第16章 十一月 (1)第3章 二月 (1)第4章 二月 (2)第27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2)第41章 野地與文明 (1)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36章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物 (2)第41章 野地與文明 (1)第32章 環河 (1)第6章 四月 (1)第16章 十一月 (1)第9章 六月第6章 四月 (1)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33章 環河 (2)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18章 十二月 (1)第3章 二月 (1)第36章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物 (2)第16章 十一月 (1)第28章 俄勒岡州和猶他州第35章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物 (1)第37章 觀鹿第23章 伊利諾州和愛荷華州第33章 環河 (2)第18章 十二月 (1)第34章 大自然的歷史第9章 六月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13章 九月第3章 二月 (1)第8章 五月第10章 七月 (1)第36章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物 (2)第10章 七月 (1)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27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2)第25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2)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15章 十月 (2)第10章 七月 (1)第6章 四月 (1)第12章 八月第16章 十一月 (1)第34章 大自然的歷史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19章 十二月 (2)第33章 環河 (2)第32章 環河 (1)
第38章 雁的音樂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1章 序 言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42章 野地與文明 (2)第9章 六月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28章 俄勒岡州和猶他州第28章 俄勒岡州和猶他州第22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3)第12章 八月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41章 野地與文明 (1)第33章 環河 (2)第7章 四月 (2)第23章 伊利諾州和愛荷華州第20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1)第15章 十月 (2)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32章 環河 (1)第3章 二月 (1)第38章 雁的音樂第15章 十月 (2)第15章 十月 (2)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41章 野地與文明 (1)第41章 野地與文明 (1)第19章 十二月 (2)第2章 Part 1沙郡年記——一月第36章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物 (2)第16章 十一月 (1)第9章 六月第11章 七月 (2)第10章 七月 (1)第11章 七月 (2)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1章 序 言第32章 環河 (1)第36章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物 (2)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14章 十月 (1)第42章 野地與文明 (2)第33章 環河 (2)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11章 七月 (2)第42章 野地與文明 (2)第16章 十一月 (1)第3章 二月 (1)第4章 二月 (2)第27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2)第41章 野地與文明 (1)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36章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物 (2)第41章 野地與文明 (1)第32章 環河 (1)第6章 四月 (1)第16章 十一月 (1)第9章 六月第6章 四月 (1)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33章 環河 (2)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18章 十二月 (1)第3章 二月 (1)第36章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物 (2)第16章 十一月 (1)第28章 俄勒岡州和猶他州第35章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物 (1)第37章 觀鹿第23章 伊利諾州和愛荷華州第33章 環河 (2)第18章 十二月 (1)第34章 大自然的歷史第9章 六月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13章 九月第3章 二月 (1)第8章 五月第10章 七月 (1)第36章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物 (2)第10章 七月 (1)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27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2)第25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2)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15章 十月 (2)第10章 七月 (1)第6章 四月 (1)第12章 八月第16章 十一月 (1)第34章 大自然的歷史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19章 十二月 (2)第33章 環河 (2)第32章 環河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和县| 精河县| 淮阳县| 河北省| 聂荣县| 汪清县| 谢通门县| 宣城市| 文昌市| 汉沽区| 宁武县| 万年县| 金华市| 龙南县| 常山县| 澄迈县| 晋江市| 玛纳斯县| 诏安县| 开阳县| 吕梁市| 康平县| 迁西县| 来凤县| 盈江县| 交口县| 靖江市| 四会市| 酒泉市| 华坪县| 荆州市| 都安| 顺昌县| 东丰县| 综艺| 怀柔区| 环江| 宾川县| 苏尼特右旗| 三亚市| 正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