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

就像鹿羣生活在狼羣的陰影中一樣,

山野生活在鹿羣的陰影中;

而且大山看起來比鹿羣更加憂慮。

山頂

當我最初在亞利桑那州定居時,白山還是騎馬人的世界。除了幾條主要的道路,其他的道路都崎嶇不平,不適合馬車行駛。當時還沒有汽車。而且此地範圍太廣闊,步行很不方便,甚至連牧羊人都需要騎馬。排除汽車、馬車和步行的人,這個名叫“山頂”的寬闊高原,成爲了騎馬人獨享的地域。牧羊人騎著馬,牧牛人騎著馬,林務官騎著馬,獵人騎著馬,甚至經常在邊界出現的來歷不明的人也騎著馬,這些人構成了“山頂”活動的主體。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很難想象交通工具是如何將人的層次分開的。

朝北走兩天路程,可以到達一個鐵路城鎮,那裡的情況截然不同,有大量的旅行方式供你選擇:穿著皮鞋步行、騎毛驢、騎牧羊人的馬、乘坐輕便的四輪馬車、乘坐貨運馬車、坐低等的火車硬座或者坐高等的火車臥鋪等。每一種旅行方式幾乎都對應著一個社會階層,每個階層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獨特的服飾、獨特的飲食習慣,光顧不同的酒吧。如果說他們之間有什麼共同點,那麼就是光臨相同的雜貨店,享受著亞利桑那州相同的空氣和陽光。

如果你往南走,朝著白山進發,那麼這些多種多樣的旅行方式會一個個地被淘汰,最後,到達“山頂”高原,只有騎馬者暢行無阻。

亨利·福特引起的革命,改變了舊日的面貌。而如今,飛機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天空中遨遊。

在冬天,即便是騎馬的人,也無法在“山頂”暢行。厚厚的積雪覆蓋了整個山野,也覆蓋了通往小峽谷的唯一路徑。而五月時,每一個小峽谷裡都轟隆隆流淌著帶冰的急流。不過這爲你登上山頂提供了可能——如果你敢騎著馬在沒過膝蓋的泥濘中攀登半天。

每年春天,大家都會聚集在白山腳下的一個小村子裡,舉行一場賽馬比賽,看誰能夠最先騎馬登上孤寂的山頂。我們當中許多人都參加過,卻從來沒有認真想過爲什麼要參加。據說,最先登上山頂的人會成爲那一年的“風雲人物”,身上散發出騎士光環。

山頂的春天與故事書中的描寫相反,總是來得比較晚。雖然天氣比較溫暖,羊羣已經在山頂活動,但總是有寒風不期而至?;液稚牟菰希阈堑攸c綴著凍得瑟瑟發抖的母羊和小羊,連快活的星鴉都縮起了身子。我很少見到比這更寒冷的場面。

夏天的天氣變幻無常,就跟生活一樣。即便是反應最遲鈍的騎馬者和他的馬,也能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

在晴朗的早晨上山,你會有一種從馬上跳下,在新鮮的草地和花朵上面打滾兒的衝動(如果你不拉緊繮繩,無法抑制自己的馬可能就會這樣做)。似乎每個生命都在歌唱、歡叫、拼命地成長。幾個月以來飽受風霜肆虐的大松樹和冷杉,威嚴地屹立著,接受陽光的沐浴。纓有松鼠雖然面無表情,但嗓音和尾巴卻流露出激動,向你訴說著一個早已知曉的事實:從未有過這樣的好天氣,從未有過如此的孤獨,可以讓你奢侈地享受。

也許一個小時之後,陽光已經躲到了雷雨雲的身後。在即將到來的暴風雨、閃電和冰雹面前,剛纔的美麗景色瞬間消散。陰沉的灰暗籠罩著天空,彷彿如同懸在天空中已經被點燃導索的炸彈??耧L吹著小圓石不停翻滾,吹得小樹枝琵琶作響,你的馬也變得暴躁起來。當你轉過身子,想穿上雨衣,因此受驚的馬會跳起來,呼呼地喘著粗氣,因爲恐懼而顫抖。彷彿你不是在穿雨衣,而是在揭開一張記載著上古災禍的卷軸。每當聽別人說他不害怕雷電,我就會想:他肯定沒有騎馬走在七月的白山之上。

雷電的爆炸聲已經夠可怕了,更可怕的是雷電擊中山石,爆炸的石頭碎片呼嘯著四散飛去。更可怕的是,松樹被雷電擊中,變成四分五裂的木片。令我記憶深刻的是,曾經有一塊長約十五英尺的木片,閃著光朝我飛來,深深地插入我腳邊的泥土,嗡嗡作響,就像被擲入土中的刀叉。

山頂上是一片巨大的草場,騎馬穿過需要走半天。但你絕對不要認爲它的四周包圍著松樹,像圓形劇場那麼簡單。因爲草地的邊緣有許多河灣、岬角、半島或公園,所以呈現出不規則的渦形、彎曲或鋸齒形。沒有人能夠熟知這一切。所以每次你騎馬上山,總會有新收穫。之所以說是“新”,還因爲,當你騎著馬來到一個鮮花盛開的小河灣,周圍的美麗會讓你認爲,如果有人來過這裡,那麼一定會爲此地賦詩寫歌,讚美一番。

假如在今天,人們肯定會被這種景色震驚,於是紛紛在那裡留下自己的名字。事實上,在山頂的每一個營地周圍,堅韌的白楊樹皮上總會有許多刻痕,包括名字、時間和牛的烙印等。無論什麼時候,當你讀到那些印記,就能讀到“德州人”的歷史和文化。當然,這裡所說的文化和歷史並非屬於嚴格意義的人類學範疇,它們主要體現出一個前輩的國王生活。也許,當你讀到那些名字時,會突然發現某人的兒子曾經在一次馬的拍賣活動中擊敗你,或者某人的女兒曾經與你在宴會上共舞等等。這棵樹上刻著一個人的名字首字母,在這個簡單的名字首字母旁邊,標註的時間是九十年代,旁邊沒有牛的烙印,說明當時他作爲一個流浪牛仔,第一次來到了這裡。接下來樹上刻的是他的名字的首字母和牛的烙印,十年後,他已經事業有成,成爲了一個有穩定收入的公民。他成功的原因不明,也許是靠著節儉、自然增值或是靈活的頭腦。接下來刻著他女兒的名字,那是她的追求者們最近幾年才刻上去的。他們不僅想獲取女子的芳心,也想繼承她父親的財產。

如今,那個老人已經辭世。當他老了,只有他銀行裡的賬目和牛羊的數目才能讓他得到些許滿足。但白楊樹上的刻痕,表明在他年輕時,他也曾在春天感受白山的榮光。

白山的歷史不僅記載在楊樹皮上,也記載在地名中。“牛的故鄉”這個名字雖然有一些戲謔和幽默,甚至傷感的成分在裡面,但絕對不會過時。通常,這些地名都很耐人尋味,驅使著外來人的好奇心。一個個故事在衆口相傳中誕生了,這些故事連接起來,形成了當地的傳說。

舉例來說吧,有一片草原被叫做“骨場”,其實那裡原本非常美麗。在盛開的風鈴草下面,掩蓋著許多半埋在地裡的牛的頭骨和散亂的脊椎骨。這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一個牧牛人趕著牛羣從溫暖的德克薩斯山谷過來,被白山的夏日所誘惑,居然愚蠢地讓牛羣依靠山裡的乾草過冬。十一月,暴風雪籠罩了白山,牧牛人騎著馬倉皇逃走了,而他的牛全部變成了屍骨。

再比如,一個地方叫做“坎貝爾藍河”,指的是藍河的上游地段。最開始時,一位牧牛人和新娘結伴而來。妻子很快厭倦了只有巖石和樹的生活,希望得到一架鋼琴。很快,一架“坎貝爾”就被順利地送到了。整個村鎮上,只有一頭騾子拉得動這架鋼琴,也只有一個包裝商能將鋼琴平穩地放在騾子背上,這簡直是隻有超人才能完成的事情。然而鋼琴並沒有挽留住新娘,她最終還是走了。當我知道這個故事時,他們曾經居住過的小屋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

另一個地方叫做“菜豆沼澤”,是一片長滿松樹的沼澤草原。松樹下有一座圓木小屋,任何過往的行人都能在此宿營。那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木屋的主人要儘量在屋裡存放足夠的麪粉、豬油和豆子,以供過往的旅人食用。然而一個倒黴的遊客遇到了暴風雪,不得不在那裡待上一星期,可他在屋裡只找到了豆子。這種失禮的行爲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於是大家將這裡叫做“菜豆沼澤”。

最後則要提到“天堂牧場”。當你在地圖上看到這個名字,也許會覺得太過平凡庸俗,以爲那裡也很平常。但當你騎著馬,辛苦一番到達那裡,你就會眼前一亮,發現那裡原來和想象中完全不同。那裡隱藏在一座高山的背面,和所有真正的天堂一樣。一條生產鱒魚的小溪唱著歌,歡快地在碧綠的草地上蜿蜒流淌。馬只要在這裡生活一個月,就會變得膘肥體壯,雨水落在它的背上都會聚成小水窪。當我第一次來到“天堂牧場”,不禁發出讚歎:“難道還能比這更貼切動聽的名字嗎?”

儘管此後有過幾次機會,但我再也沒有去過白山。遊客、道路、鋸木廠、運載原木的鐵路,它們爲白山所作的,或者說它們對白山所作的,我都不想看到。我聽到一些年輕人極力稱讚白山,說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當我第一次騎馬走過白山時,他們還沒有出生。我認同他們的說法,可是心中卻有一些保留。

像山一樣思考

一個發自肺腑,低沉而尖利的號聲在山谷之中迴盪,然後從山中滾落,遁隱在蒼茫的夜色中。那些號聲充滿狂野,又透露出哀愁,似乎在反抗,蔑視世界上的一切不幸。

大山中的生命(有些生命可能已經消逝)都在仔細聆聽著那聲音。對於鹿而言,它提醒著近在咫尺的死亡;對於松樹而言,它警告著半夜暴風雪降至;對於郊狼而言,它意味著有肉可吃的承諾;對於牧牛人來說,它預示著銀行透支的危險;對於獵人而言,它展示出獠牙對子彈的挑戰。然而,在這些顯而易見的希望和恐懼之後,隱藏著更加深刻的意義,只有大山才能明白。大山已經度過了無數春秋,能夠客觀地聆聽野狼的嚎叫聲。

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37章 觀鹿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12章 八月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6章 四月 (1)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3章 二月 (1)第38章 雁的音樂第28章 俄勒岡州和猶他州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18章 十二月 (1)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1章 序 言第28章 俄勒岡州和猶他州第5章 三月第15章 十月 (2)第3章 二月 (1)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9章 六月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23章 伊利諾州和愛荷華州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17章 十一月 (2)第1章 序 言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2)第15章 十月 (2)第7章 四月 (2)第17章 十一月 (2)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3章 二月 (1)第37章 觀鹿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11章 七月 (2)第9章 六月第12章 八月第34章 大自然的歷史第9章 六月第7章 四月 (2)第34章 大自然的歷史第14章 十月 (1)第13章 九月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16章 十一月 (1)第19章 十二月 (2)第6章 四月 (1)第33章 環河 (2)第36章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物 (2)第23章 伊利諾州和愛荷華州第32章 環河 (1)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6章 四月 (1)第17章 十一月 (2)第33章 環河 (2)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42章 野地與文明 (2)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9章 六月第22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3)第28章 俄勒岡州和猶他州第12章 八月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3章 二月 (1)第33章 環河 (2)第9章 六月第12章 八月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38章 雁的音樂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11章 七月 (2)第27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2)第27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2)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18章 十二月 (1)第42章 野地與文明 (2)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5章 三月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25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2)第19章 十二月 (2)第17章 十一月 (2)第8章 五月第11章 七月 (2)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38章 雁的音樂
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37章 觀鹿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12章 八月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6章 四月 (1)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3章 二月 (1)第38章 雁的音樂第28章 俄勒岡州和猶他州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18章 十二月 (1)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1章 序 言第28章 俄勒岡州和猶他州第5章 三月第15章 十月 (2)第3章 二月 (1)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9章 六月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23章 伊利諾州和愛荷華州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17章 十一月 (2)第1章 序 言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2)第15章 十月 (2)第7章 四月 (2)第17章 十一月 (2)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3章 二月 (1)第37章 觀鹿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11章 七月 (2)第9章 六月第12章 八月第34章 大自然的歷史第9章 六月第7章 四月 (2)第34章 大自然的歷史第14章 十月 (1)第13章 九月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16章 十一月 (1)第19章 十二月 (2)第6章 四月 (1)第33章 環河 (2)第36章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物 (2)第23章 伊利諾州和愛荷華州第32章 環河 (1)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6章 四月 (1)第17章 十一月 (2)第33章 環河 (2)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42章 野地與文明 (2)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9章 六月第22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3)第28章 俄勒岡州和猶他州第12章 八月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3章 二月 (1)第33章 環河 (2)第9章 六月第12章 八月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38章 雁的音樂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11章 七月 (2)第27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2)第27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2)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18章 十二月 (1)第42章 野地與文明 (2)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5章 三月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25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2)第19章 十二月 (2)第17章 十一月 (2)第8章 五月第11章 七月 (2)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38章 雁的音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洪县| 个旧市| 施秉县| 海伦市| 开江县| 桐庐县| 布拖县| 板桥市| 平谷区| 宁夏| 青海省| 丰台区| 三明市| 璧山县| 灵石县| 惠来县| 肃宁县| 长寿区| 无为县| 晋城| 咸宁市| 共和县| 咸丰县| 凤冈县| 扬州市| 平武县| 城市| 尉氏县| 沙湾县| 铁力市| 新建县| 绥德县| 永济市| 雷山县| 湖北省| 泰安市| 芦溪县| 高台县| 永平县| 景德镇市| 马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