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

壽春,關係吳軍滅亡的會議始終拖延不下,遲遲不見結果。

孫權以外交手段復辟東漢帝國的種種努力付諸東流,在劉封統帥四州官吏士民向劉備上表時就宣告失敗。

劉封以燕王自領兗州牧、車騎大將軍,以曹植爲燕相,曹休爲燕國上將軍。

外交手段失敗,擺在吳軍面前的選擇並不多,每一個選擇都有一系列隱患。

孫權遲遲拿不到主意,每一個選擇都有可能帶來滅亡。

這種時候每一個能發言、表態的將軍都沉默對待,沒人能承擔這麼大的責任。

會議拖延不是因爲爭執,而是沉默。

這種沉默環境裡,原來出使濮陽津的正使鄭泉意志消沉每日暴飲,遇風邪癱瘓,病重。

與太多同僚一樣,潘濬也來看望鄭泉。

他來時鄭泉已到彌留之際,與許多人不同,鄭泉張著口,由兒子灌酒。

潘濬一衆人面面相覷,看著這個酒鬼在彌留之際飲酒。

與鄭泉沒說一句話,就看鄭泉嚥氣。

鄭泉的幾個好友也都愛好相同,當衆宣讀鄭泉的遺囑。

按照鄭泉的遺囑,他的屍骸將會儉葬,不需要更換精美的衣服,也不需要棺槨,要麼將他葬在陶戶取土的土原裡,百年之後骨肉化成泥塵,被陶戶做成酒器,也就能生飲酒,死飲酒,與酒常伴長眠;再要麼火化他的屍骸,用骨灰燒製酒器。

第二個太過驚世駭俗,只好折中選擇,將他葬在陶戶取土的土原裡。

“煅燒骨灰做成酒器倒是貼合鄭文淵本意,此公癲狂之人,可惜其子不肖。”

回去路上潘濬感慨一聲,跟在身邊的兩個兒子默然無語,總覺得這是在說他們兩個資質駑鈍。

吳國現在的形勢越發的兇險,潘濬如履薄冰,深怕與內、外大勢相撞,被碾成齏粉。

現在十二萬大軍屯在壽春一帶,春耕在即,到底是依託淮水、芍陂執行軍屯,還是撤軍?

如果執行軍屯,夏收後是否配合魏軍夾擊劉封?

夾擊劉封期間,漢軍主力順長江而下,直奔江東而去,那中原種種努力、佈局豈不成了笑話?

所以要退兵,要加速退兵。

漢軍自臘月初退兵回荊州,春耕之後隨時可以發偏軍來襲。

以現在漢軍的體量,一支偏軍規模介於三五萬之間,足以讓江東雞飛狗跳。

只有迅速退兵才能保全根本,江東就是根本,失去江東,大軍在外無異於喪家之犬……或許一夜之間就能分崩離析,煙消雲散。

可問題就那麼擺在面前,算計來算計去,孫權廢了多大心力纔得到淮南地?

現在撤軍,豈不是等於之前都做了無用功?

哥哥給弟弟認錯很困難,父親給兒子認錯更困難,君上給臣子認錯……不僅困難還兇險。

讓孫權承認外交手段失敗?承認詐取淮南地是失敗的策略?

如果沒有采取外交手段,吳軍主動退回江東,哪有現在這麼多事情?

吳軍的體量、戰力決定了選擇的範圍,首先排除了軍隊兩分,軍隊分在淮南、江東兩塊區域駐守,那淮南擋不住劉封、臧霸、曹休,江東也擋不住漢軍。

所以吳軍要麼不管春耕,就現在發兵去打劉封,在漢軍有所舉動前,破壞劉封的春耕,然後主力迅速回防江東。

戰果是劉封春耕受影響,夏收、秋收後只能勉強固守,防禦魏軍的攻擊;而吳軍留守萬餘人,就能守住壽春、合肥。

代價是江東的春耕、生產也就廢了,今後兩年時間裡只能固守、做積蓄。

再要麼象徵性留小部分兵力守禦壽春、合肥,主力返回江東,抵禦漢軍。

戰果是有更大把握擊退漢軍偏師,保住江東主體;代價是無力繼續幹涉中原,而這一退,將校軍吏很難鼓足勇氣再來中原。

怎麼選,衆人心裡都有一桿秤。

至今無果,就是顧慮孫權的顏面,以至於全軍表現遲鈍,什麼都後知後覺一樣。

潘濬表面上也爲這個問題苦惱,真要讓他做選擇,沒什麼好猶豫的,秉持漢軍一貫的優良傳統,先撞上去,打一架再說。

立刻提兵北上,先把劉封的春耕生產破壞了,劉封畢竟初立,急需要休緩內部傷口,安撫士民驚慌情緒,要逐步確立威信。

春耕之際發生一場軍事對峙,足以擊垮劉封的治民威信,沒有兩三年休養,劉封無法對外採取行動,無異廢掉劉封的行動能力。

至於耽誤己方春耕、積蓄……沒什麼好怕的,反正今後也很難干涉外界,關上門安心理政,休養戰爭創傷即可。

等劉封恢復對外干涉能力,己方也就恢復了。

掐算時間,那個時候劉備應該會撐不住了,那時候正好各家聯軍,幫劉封打內戰搶皇位。

南邊一個漢,東邊還是一個漢,又恢復到孫權外交手段謀求的那種局面,自家又可以做大漢吳王。

只是自己想到的事情,孫權也能想到,孫權沒有強制推動執行這個計策,可能孫權也有其他方面的顧慮。

比如,不願向劉備的兒子稱臣。

給劉協稱臣並無心理、臉面上的障礙,大家本就是劉協的臣民出身,調頭回去再臣服,不算什麼。

給曹丕稱臣也不算什麼,可劉封猝然崛起,就因是劉備的兒子,空手套來好大的一番基業,這麼急巴巴去臣服,臉上實在是無光。

如果幫劉封打皇位戰爭,等於在幫劉封搶自己女婿劉禪的皇位……事情怎麼看怎麼糾結。

潘濬很清楚事情發展到這一步的種種原因,自然不會跳出來幫孫權解除繩套……這絕對換不來孫權的好感。

而目前的局勢,孫權也清楚是怎麼一步步導致的,思來想去歸納出答案……內內外外所有人都不懷好意。

不對,諸葛子瑜是例外,可惜諸葛子瑜留守建業,正爲他守家。

如果諸葛瑾隨軍,或許此刻就能站出來,主動揹負責任,勸導自己後撤,把軍隊完完整整帶回去。

跟劉封打,勝負五五開;跟劉備打,必須全力以赴。

僅僅這輪北伐,估算漢軍斬獲,別的不說,光騎兵最少能擴四千騎;而鐵質鎧甲,漢軍最少繳獲了五萬套。

這意味什麼?

意味著下一輪漢軍北伐中原決戰,漢軍的裝甲力量更強,魏軍會拒絕野戰,藉助堅城被動挨打。

意味著戰爭主動權全面落入漢軍手裡,如果沒有較大的轉機,江東可能撐不住十年。

人麼,有始有終。

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馬尉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回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廣宗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擊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八百零八章 死結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五百五十一章 勝負迷雲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四百四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七百二十八章 習溫第三百四十一章 總攻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四百六十七章 患第六百零一章 規劃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廣宗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二十八章 奉義校尉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七十一章 貫甲馳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
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馬尉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回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廣宗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擊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八百零八章 死結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五百五十一章 勝負迷雲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四百四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七百二十八章 習溫第三百四十一章 總攻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七百九十五章 上雒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四百六十七章 患第六百零一章 規劃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廣宗第三百八十七章 染疫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三百六十七章 鄧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二十八章 奉義校尉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七十一章 貫甲馳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陆县| 新兴县| 邹平县| 从江县| 庐江县| 新巴尔虎左旗| 泰和县| 同江市| 曲阜市| 新安县| 黑龙江省| 黎平县| 石楼县| 米林县| 峨眉山市| 兴化市| 武胜县| 洞口县| 苍南县| 南投市| 汉阴县| 青龙| 永济市| 鱼台县| 荥阳市| 那坡县| 马关县| 西宁市| 南投市| 随州市| 阿克苏市| 金寨县| 绥化市| 卢龙县| 舟曲县| 旬阳县| 达拉特旗| 龙游县| 丽水市| 本溪市| 库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