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

尚書檯除了尚書令外,還會有負責某一方面事務的尚書僕射,以及六名專管某項事務的尚書,和配屬的尚書郎。

漢室朝廷裡的尚書檯,並沒有尚書僕射……這個職務適合安置老臣。

公卿位置尚且填不滿,尚書僕射這種養老的加官,目前還用不上,所以始終空缺。

兩名尚書僕射空置,六曹尚書其實只有三曹尚書,分別是蔣琬、李朝、鄧芝,蔣琬是選曹尚書,陳祗是選曹尚書郎。再其他的尚書郎屬於添頭,在帝國初期,這類尚書郎不算什麼人物。

而陳公國革新、更易官制,尚書檯這種位卑權重的中樞要職正式得到認可,隸屬布政司。

有吏、禮、兵、戶、工、刑六廳,轉換到漢室朝廷,這六廳就是尚書檯的六曹尚書。

陳公國是王國級別,三司是正二品機構,主官即正二品,副官從二品;六廳主官是正三品左侍郎,副職從三品右侍郎,以及正四品侍郎。六廳設有二十四局,主官爲正五品中郎,副官正六品員外郎。

官制衝突就此出現,陳公國奉行先秦禮法,日常以左爲尊,即虛左以待典故的原由;左是陽,是吉事,平日以左爲尊;而兵戈之事是兇事,是陰事,以右爲尊。

而漢制,以右爲尊。

從軍制上來說,彼此是一樣的,右將軍地位是稍稍高於左將軍的;右臂握劍,左臂持盾。

現在關羽主政,必須對尚書檯進行調整,改制也要一步步改,尚書檯依舊是那個位卑權重的尚書檯,不可能給尚書兩千石的官秩。

關羽參考陳公國的官制革新,做了一個尚書檯改革表,以及人事變動計劃來找黃權。

南宮,尚書檯。

黃權細細審視這份尚書檯相關的人事任命,和部分名稱改變。

尚書檯會新增加尚書僕射一人,以關羽舊部議郎郭睦升任,作爲黃權的副手,一同管理尚書檯。

同時六曹尚書全部滿員,更改名稱,吏部尚書蔣琬、禮部尚書許慈、兵部尚書鄧芝,戶部尚書李朝、工部尚書蒲元、刑部尚書龐宏。六部尚書的副職,稱之爲右侍郎,以右爲尊。

這一輪改制中,原來的選曹尚書郎陳祗……被關羽一腳踢出尚書檯,具體該如何任用,關羽也沒做處理。

典型的管殺不管埋,陳祗的仕途如何,關羽一點都不在意,將十分的不在意。

黃權細細研究,陳國的布政司有六廳二十四局,布政司的主官稱之爲布政使,正二品;其下有從二品左布政使、右布政使。

目前陳國布政使空缺,這是給陸議留著的;左布政使蘇則,右布政使嚴鍾。

參照陳國新官制,尚書檯也應該在尚書令之外增加相應副職。

可是問題很明顯,陳國有頒佈詔令的宣政司……這個宣政司才相當於大漢的尚書檯,或者說大漢的尚書檯加上丞相府、大將軍府,等於陳國的宣政司、布政司。

大漢的尚書檯,既有宣政頒佈詔令的職權,這個宣政頒佈的職權從來都不完整,由丞相、大將軍承擔部分領導職務;也有不完整的佈政、施政職能,這部分職能也被開府的三公、大將軍之類分擔、攝取。

所以兩相對比,尚書檯職能複雜,混合在一起,顯得非常權重。

後漢政變,第一時間都是控制尚書檯,從尚書檯發佈詔令;其次纔是奪取兵權,再然後相對體面結束政變。

而陳國細分職能,尚書檯職能被拆分爲三部分,收納奏摺、謄抄、傳奏的權力被轉移到通政寺;宣政頒佈詔令的權力單獨組建爲宣政司;剩下六曹職能發展爲完整的布政司。

陳國三司,侍從司、宣政司、布政司;二臺,御史臺、蘭芳臺;六寺,奉常寺、大理寺、太僕寺、光祿寺、鴻臚寺、通政寺。陳國軍制簡單來說就三衛二率,左衛、中衛、右衛;公主衛率、太子衛率。

黃權沉吟良久,對關羽微微頷首,原則上是可以施行關羽的改制計劃:“大將軍,陳國新政引人耳目,只是陳乃小國,合乎陳國之制,卻不適應大漢國情。就尚書檯改制一事,本官以爲可行。若是他事,不宜貿然改動,需循序漸進。”

關羽鬆一口氣,他不想跟黃權發生矛盾,笑說:“還以爲公衡會推諉片刻。”

“大將軍說笑了,自陳公上奏三司改制以來,尚書檯上下同僚稍有空閒,就研究陳國官制,懷變革之心久矣。先帝亦有改制之意,恐牽連廣泛一發不可收拾,這才停留至今,使大將軍張口改制。”

黃權也不清楚自己說明白的底線能不能讓關羽記在心裡,如果胸懷天下,此時更需他同舟共濟,真的不能擅啓矛盾。

敵人已經滲透到帝國內部,不是帝國沒有防範,這種事情是必然的。

不是帝國消化這些敵人,就是引發嘔吐、腹瀉等等消化毛病。

國家要壯大,怎可能不吃東西?

田信終究是關羽的女婿,陳公國改良的官制,宋公國也極有可能效仿、學習……就怕適應公國的官制,被關羽視爲大漢頑疾的神藥,不聽勸阻貿然引進……這纔是災難的源頭。

田氏的致良知學問也在迅速推廣,黃權不否認其優秀、先進;可大漢更需要的是穩定、和睦的執政氣氛,而非冒進、高效。

穩定第一,失去穩定,再高的高效,也是個笑話。

關羽也有看法,總覺得黃權與自己隔閡很深,彼此終究不是一路人。

哪怕終極目標一致,可走的道路又很大不同。

出於打壓,以及宣示自己在尚書檯的地位,關羽眼睜睜看著黃權在這份尚書檯改制、人員變動的公文上簽字後,又以相對溫和的口吻詢問:“公衡,自孝先南遷以來,麥城、江都尹、南陽各地可有明顯的人戶流亡事蹟?”

“確有其事。”

黃權不做掩飾,坦然承認:“百姓遷移、流亡,原因繁多。陳公南遷是一回事,新君登基也是因由,還有許多因由爲外人不知,如麥城工坊牽走許多,許多僱工沒了生計,只好返回山谷。此形勢使然,若是通告各府明確數據,朝野議論不絕,自會把原因歸在陳公南遷一事,不利於陳公。”

輕咳兩聲,黃權依舊神態從容:“陳公只是小小因由,朝野輿論,只會單純歸罪於朝廷逼迫,使陳公負氣出走,百姓扶老攜幼,追隨陳公遠赴不毛之地。爲免朝廷難堪,本官這才扣留此類奏疏。”

說著這些話,黃權臉上卻沒什麼笑容。

原來的御史中丞習禎本就是個隨和性子,不忍心嚴肅整頓江都的輿論環境;習禎染疫病亡後,新皇帝徵拜徐庶爲御史中丞,徐庶還沒理順御史臺,又是這個敏感的環境,徐庶又是個敏感的人,有些不方便整飭輿論環境。

另一個能合法整頓輿論的是司隸校尉,這個職務權力過重,就是把殺人的刀。

先帝時不曾任命,始終空置;現在新帝登基,也沒有任命新的司隸校尉。

如果有一個血腥獵犬一樣的司隸校尉,江都的輿論環境能迅速改良。

關羽似乎沒聽明白黃權的催促暗示,這場關係尚書檯改制的會面,就這樣結束了。

司隸校尉,這個職務就是殺人、誅心的。

找自己人擔任,有引發信任危機的可能性;找其他人擔任,有可能失控。

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六十一章 戰江陵四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八十二章 貓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二百零二章 良心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七百章 抉擇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二百二十三章 簡體之倀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二百二十章 龐巨師第九十四章 議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四十章 糜芳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記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一百九十六章 思退路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六百零一章 規劃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軌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二十四章 彩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夢死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貂蟬入京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
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六十一章 戰江陵四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北風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八十二章 貓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二百零二章 良心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七百章 抉擇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二百二十三章 簡體之倀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二百二十章 龐巨師第九十四章 議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四十章 糜芳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記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一百九十六章 思退路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八百零九章 叛國否?第六百零一章 規劃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軌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二十四章 彩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一百六十章 進攻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滿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夢死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貂蟬入京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丹县| 盐津县| 泽州县| 金门县| 时尚| 湖北省| 轮台县| 滕州市| 太康县| 连平县| 东光县| 丰镇市| 法库县| 清河县| 淳安县| 乌审旗| 阿拉善右旗| 东海县| 如皋市| 藁城市| 桐梓县| 乐业县| 祁阳县| 沧州市| 红河县| 潍坊市| 靖宇县| 东城区| 吴堡县| 尼玛县| 南漳县| 杭州市| 元阳县| 东港市| 临汾市| 漾濞| 临猗县| 西城区| 错那县| 兴安盟| 台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