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

夜中風雨聲大作,張虎闊步進入軍寨所在的巖洞裡。

洞內隔三差五立著火盆,火焰正呼呼燃燒,朝洞口搖擺。

張遼左眼紅腫,正坐在一張新剝的虎皮上,正一手抓著白石在面前平整巖壁上作畫,是戰車輪,他在設計戰車。

隆隆衝鋒的戰車,足以衝倒、碾死田信!

有戰馬拉載的戰車,也有步兵藏身其中推著前進,外圍遍佈突刺戰車。

戰車面前,血肉之軀如何能擋?

張虎進來時,見弟弟張熊、張豹正詳細研究巖壁上的戰車結構,及各處部件的用處。

面帶喜色:“父親,秋霖已至,漢軍無法來攻,喜事呀!”

“我已知道此事。”

張遼氣度沉肅:“等來秋霖,爲父不負朝廷所託。只恨圖謀田信不成,將禍及家室。”

見張虎斂去喜悅,張遼反倒露笑哼了哼,知道他是故作喜悅想安慰自己。

秋雨已至,劉備的中軍無法前進,前線漢軍除了加固營壘外,唯一能做的就是拔掉這裡。

久守必失,世上哪有真正固若金湯的防線、據點?

大雨過後,漢軍攻堅有困難,劉備增援宛口也困難,好在秋雨只會集中在南陽一帶,宛口一帶。

魏軍中原各部行軍受到影響較小,只是年久失修的武關道估計會被山洪再衝毀一次。

好在洛陽、關中的秋霖雨季,跟南陽的雨季有差異,沒有撞在一起。

估計漢中方面也會因爲秋雨緣故,出擊襲擾的漢軍會無力攻擊。

各地氣候、降雨數據在張遼心中,明明降雨阻礙漢軍,利於魏軍。

可魏軍很難來救援自己,如果成功伏殺田信,或給與重創,那各軍會積極作戰,敢跟漢軍野戰搏殺。

現在都不敢,生怕野戰時田信率領漢軍精騎突擊本陣。

明明有騎軍優勢,卻無法集中使用……對此張遼也很無奈。

首先是內遷的烏桓騎士,巔峰徵召可以徵集三萬餘青壯年騎士,平時輪番服役,只有五千餘騎屬於常備。

可現在隨著王凌身死,跟王凌一族關係親密的南匈奴內遷五部同時不穩。

其單于呼廚泉在洛陽做客,五部匈奴由五部司馬代替匈奴貴族管理,這也不算奪權,原本度遼將軍幕府所在的美稷城,就跟歷代匈奴單于王庭緊挨著,美稷也算是護匈奴中郎將駐節地。

從南匈奴內遷開始,幾乎就跟涼州的五屬國一樣,部族保留有限的自治,可大方面兵役徵發之類的事情,由五屬國都尉負責管理;南匈奴也是這樣,平時受度遼將軍監管。

護匈奴中郎將不常設,可有個護匈奴擁節長史代替中郎將監護匈南匈奴各部。

在曹操遷南匈奴五部安置在河東、平陽、太原一帶之前,南匈奴五部已經習慣了被漢軍監護、管理,也習慣了徵發匈奴義從騎士。

而現在,休養生息許多年的南匈奴五部齊齊動搖。

若不是單于呼廚泉始終跟在曹丕身邊做客,鬼知道已經改爲劉姓的欒提氏王族會不會高舉漢軍戰旗,突然暴起發難。

所以烏桓騎士不能極限動員,要留萬餘騎在河北監視鮮卑,也監視、威懾南匈奴各部。

劉備終究是幽州人,這萬餘烏桓騎士起到的鎮壓作用,遠比其他郡兵、地方兵要高出很多倍。

郡兵、地方兵不敢做、反對的事情,這些烏桓騎士敢幹。

事情就這麼荒唐,最能鎮壓幽州,維持平穩局面的反而是烏桓胡騎。

如果理想狀態下,烏桓、匈奴可以極限徵集五萬騎……這樣的五萬騎幾乎是蝗蟲一樣,走到哪裡就能將哪裡的荒野吃的只剩下草根。

現在不能指望匈奴五部可以徵發的兩萬僕從騎士,還要警惕匈奴各部串通作亂。

所以只能徵發兩萬烏桓騎士,可分批徵發來的烏桓騎士也陸續調配,分別隸屬各處,始終無法統一節制。

分別隸屬,可以有效鎮壓、指揮這些烏桓騎士,卻不利於決戰。

若是集中使用,沒有一個高威望領袖統率,以胡虜秉性,越是同族積聚,越是會精打細算,就沒有這幫人不敢做的事情。

爲生存、發展,這些選拔、競爭出來的烏桓各部領袖、頭領素來毫無底線……找個機會將魏軍賣掉,也不算意外。

曹彰可以穩住這些烏桓騎士,可因爲衆所周知又不能說的原因,只能坐視這股戰略力量分散使用。

如果能集中使用,又何苦耗費人力修建華而不實的宛口防線?

早就開門揖盜,等漢軍湊上來,痛痛快快打一場決戰,用不著這樣費盡心思算計。

也弄得自己如今一世英名盡喪,即將成爲三國笑柄。

是的,己方也會笑話,因爲自己打了敗仗,很快將要被漢軍剿滅。

沒人會爲敗者、死者申訴,起碼現在這個時節裡,不會有人爲自己張目。

張遼平靜面容下,腦海裡百般思維在交織、碰撞。

又想到了關羽託田信送來的茶,那麼大的方盒裡,裡面只有圓圓的一小罐茶,不就是暗示自己應該外方內圓,早留退路麼?

也宣告大漢方方正正,容得下自己這點圓滑手段。

可……可自己也是要面子的。

你關雲長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我張文遠也有白狼山之戰宣威胡虜、逍遙津之戰止啼江東。

北方邊塞胡虜的騎戰,南方水澤之地的舟船步戰,自己什麼場面沒見過?

聽到外面雨聲愈發急促,張遼整理情緒,對三個兒子說:“我爲國家而死,公事也,非私仇,不可復。”

山洞內,張遼的輕緩聲音迴盪,細細囑咐:“漢軍北伐,已無天時。秋霖之後,南陽水系暴漲,雖利糧秣轉運於一時,但道路泥濘不適大軍行進。待劉備率軍出宛口,我關中二軍、青徐一軍亦能參戰。”

“孫權詭詐,此人愈挫愈勇,常懷吞天之志。”

張遼閉著眼睛分析此刻的孫權,這傢伙肯定會捅魏軍一刀,就是不知這一刀會怎麼捅。

是按著約定,用這一刀割走汝水一帶的百姓,還是乘機給魏軍腰眼子一刀,以攪亂中原,將汝水、穎水、泗水流域的百姓儘可能遷往淮南、江東安置?

又或者向徐州動手,坐視漢軍、魏軍中原混戰分身乏術,便宜孫權輕取青徐。

青徐二州對孫權很重要,尤其是青州。

早年公孫度威鎮海外時,已經能乘船渡過渤海攻佔膠東,設立所謂的營州。

佔據青州,孫權將有航線與遼東公孫氏連接,獲取寶貴的遼東戰馬,補足吳軍致命的短板:戰馬。

戰馬,對孫權的吸引力是致命的。

孫權吃了太多缺乏騎兵的悶虧……鼎鼎有名的逍遙津之戰,給孫權一支千餘規模的近衛騎士,肯定不會輸的那麼悽慘,成爲天下笑柄。

張遼略作考慮,道:“回洛陽後,務必告誡陛下提防孫權襲取青徐。”

“父親,陛下不聽,爲之奈何?”

張虎臉垂著:“棄父親而去,孩兒有何面目立世?陛下挑剔,恐不會見孩兒。今多說無益,孩兒只願與父親同死。”

“糊塗,如今正是國家用人之際,陛下怎會輕挑孟浪?”

張遼看一眼另兩個兒子,他還有三個兒子留在洛陽擔任曹丕的宿衛:“欲勝漢軍,唯有車戰而已。如今也就爾等十餘人精擅車戰,朝廷編訓車兵,豈會不用?”

通過選拔,拿到新編車兵的指揮權,那就站穩了。

再往後的事情,張遼想不到,也管不了。

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七百六十四章 貂蟬入京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四百四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七章 夷營督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三章 嚮導官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七百九十九章 風口之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九十五章 借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二百三十五章 糧票第五章 年俸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三百一十五章 繞擊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九章 局勢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八百四十章 誰家清白第五百五十一章 勝負迷雲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羽與貂蟬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
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覽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七百六十四章 貂蟬入京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四百四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七章 夷營督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三章 嚮導官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七百九十九章 風口之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九十五章 借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二百三十五章 糧票第五章 年俸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三百一十五章 繞擊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視鬼神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九章 局勢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八百七十三章 攻守之道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八百四十章 誰家清白第五百五十一章 勝負迷雲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羽與貂蟬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河县| 封丘县| 修文县| 苗栗市| 化德县| 岳阳市| 迁安市| 新乡市| 洪雅县| 河池市| 东阿县| 庆元县| 嘉祥县| 莱西市| 改则县| 独山县| 陇川县| 梁河县| 壤塘县| 旬邑县| 通山县| 晋城| 祁阳县| 云安县| 甘泉县| 罗源县| 舞阳县| 佳木斯市| 寿阳县| 潮安县| 清河县| 阜南县| 满洲里市| 南丰县| 京山县| 临沂市| 长兴县| 洛阳市| 开封县| 布尔津县| 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