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

慶曆五年六月下旬,眼看八月秋闈在即,兩年一次的科舉大戲即將再次上演,汴梁又變得十分熱鬧起來。

大通門外,車水馬龍。水門處不知道多少船隻,順著運河飄搖進了城池。

碼頭邊人山人海,招牌林立。成羣結隊的碼頭工人來來往往,將船上的貨物搬到富國倉、萬盈倉、廣濟倉、廣盈倉等數個大型倉庫裡。

這些倉庫聚集了全汴梁百姓,乃至要發往河北、陝西諸路的糧食、茶葉、鐵器、布匹,可謂是一國之命脈所在。

晌午時分,幾艘大船徐徐靠岸,船上一名中年男子帶著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走下了甲板。

青年站在碼頭四處觀望,見到這熱鬧與繁華,不由自主地道:“爹,孩兒數年沒來東京,怎麼東京變成眼下這樣,倒是讓孩兒覺得陌生。”

中年男子笑道:“如今汴梁早就變了模樣,外城現在都快變成內城了。剛纔你來的路上沒見到嗎?城外如今也都是人與街道。”

青年男子撓撓頭,有些驚訝地道:“這短短不過九年時間,沒想到開封人更多了,街道也變得更擠了,等會.”

他忽然目光一轉,望向河對岸的一處空地,失聲道:“那是什麼?”

中年男子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就看到那邊是汴水以北,大通門東大街,玉仙觀的南面空地位置。

大量工人正在搭建鋼筋,砌出磚瓦,塗上水泥,修出一棟五層高的樓房。

“好像是東藏庫的衙署在修建吧。他們用的東西叫做水泥,是官家前幾年發明出來的,現在全汴梁的衙署、公宅都用這個建,可以修五六層樓高。”

中年男人解釋了一句,隨後又道:“爲父也曾經託人打聽過這水泥怎麼做,若是用來修繕房屋豈不是更好?然這東西要礦,即便是朝廷也只能小規模製造,難以大量研製,殊爲可惜。”

開封水泥廠就建在西城外,但開封沒有鐵礦、石灰石以及黏土礦,需要從外地搞原材料進來,然後人工攪拌臨時現場製作。

這樣不僅效率低,而且產量也不高,只能用來做這點房屋建設。

沒辦法,要找到這三種礦物恰好在一起,同時又得滿足交通便利,運輸容易的問題實在是太難。

畢竟水泥這玩意兒,你做好之後,如果不用很快就會凝固。

所以最好是三種礦產地離得不遠,把原材料集中之後,將它們混在一起打成水泥粉,等用的時候再加水就行。

否則光靠從各地把原材料運過來再在廠裡製作,成本還是高了點,導致暫時無法量產。

不過以後蒸汽機普及,出現火車讓交通更加便利之後會好很多。

到時候就可以通過拉原材料的方式集中在水泥廠,再把原材料放一起,用蒸汽機鍛壓成粉末,往麻袋裡一裝,發往各地,就成爲了水泥。

不得不說,科技真就是第一次生產力。如果沒有工業動力的話,即便數理化知識再豐富,也終究是個農業社會而已。

年輕人一臉茫然地看著那邊正在熱火朝天建房子的工地,喃喃自語道:“大宋真跟以前不同了。”

“那是,當今的官家聖明,知院殺伐果斷,鎮壓宵小。範相公用兵如神,又能治國有方。而咱們的官家更了不得,簡直是神人在世。”

旁邊有個路人聽到父子倆對話,見他們是外地來的,笑著指著遠處一個在河邊洗衣服的婦人道:“看到那女子手裡的東西了嗎?那叫肥皂,比以前的皁角好用多了,那就是官家發明的。”

“那也是官家發明的?”

年輕人大驚。

他聽到父親說官家發明了水泥還很驚訝,畢竟聰明人愛琢磨,發明一兩樣東西倒也正常,但若是很多東西都是那人發明,那簡直是天縱之才了。

“不止呢,還有新的漚肥法、醫館用的那什麼大蒜素、牛痘防天花、白糖、蜂窩煤”

那路人掰著手指頭數道:“特別是那蜂窩煤,真的很好用,現在家裡燒水都用這個,比以前省了不少柴火。其它的我也不知道了,若是小郎想知道的話,就去找幾份以前的報紙看看。”

得益於趙駿筆記本電腦裡有不少穿越歷史小說,趙禎就以在穿越小說裡找發明爲由,要走了筆記本電腦。

他現在每天只幹五件事——上早朝,上午看看小說,玩玩筆記本電腦。下午崇政殿常例開個會,然後去後苑搞實驗,晚上和妃嬪敦倫。

就這樣幾年下來,還真讓他在歷史小說裡找到了不少好東西。

除了玻璃缺乏蘇打不能造以外,元朝出現的白砂糖黃泥水淋脫色法,十八世紀出現的牛痘防天花法,甚至連蜂窩煤配方都搞出來。

連趙駿都不知道蜂窩煤怎麼搞,他在今年三月份的時候偶然翻到了一本小說里居然有記載。得知了完整的蜂窩煤製造配方之後,趙禎如獲至寶,迅速在後苑自己開始進行實驗。

除開前兩天花時間做了一個蜂窩煤模具以外,剩下的僅僅只用了一天時間,他就通過加入各種原材料,按照比例分配,成功地研製出了蜂窩煤。

於是朝廷在五月份就興辦起了蜂窩煤廠,唯一可惜的是現在正是夏天,蜂窩煤作用不如冬天大。

但就算是這樣,也引起了很多百姓購買。

畢竟隨著汴梁人越來越多,城外的森林都快被砍伐一空了,柴價和炭價越來越貴,往往需要從很遠的地方運柴進來才能滿足百姓的需求。

有價格低廉且耐燒的蜂窩煤,還有附帶的煤爐賣,又有報紙宣傳,百姓自然願意嘗試一番,看看效果。

只是說是價格低廉,其實也只是跟柴火比起來稍微便宜那麼一點點。

汴梁的生活成本還是太高,柴炭價本來就貴。

主要在於汴梁也不產煤炭,還需要從外地運來,因此想要大範圍生產蜂窩煤,繼續降低價格,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可能真正普及的話,大抵要到年底去了。

並且柴炭也是很多打柴人、燒炭翁的衣食所繫,朝廷也不能一刀切,只能先一步一步地規劃過度,不可能馬上就大規模生產。

但即便如此,路人的話也讓年輕人震驚不已。

現在東京的變化確實讓人難以想象,跟九年前的汴梁完全是兩個地方,不僅城市規模擴大了很多,就連街道佈局,城市建設也變了太多,讓他有些無所適從。

當今的官家,還真是神人啊。

青年人感嘆了一聲,隨後與父親一起踏入了這車水馬龍之中。

暮夏的陽光照在街道上,明明熾熱的天氣卻絲毫擋不住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們。

鱗次櫛比的街道比以前更加繁華了不知道多少,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各坊市間掛著絲帶在風中搖曳。

“小食勒,涼食勒,便宜又好吃哦。”

“新鮮的米糕,新鮮的米糕,客官要嘗一嘗嗎?”

“冰糖葫蘆,有好吃的冰糖葫蘆。”

“西域來的香料咯,快來看一看,都是各色的好料子。”

“今年最好的夏茶,剛採摘的夏茶,還嫩著呢。纔剛炒出來,來聞一聞這茶香。”小販們賣力吆喝著,各種各樣的飯香、茶香、香料以及其它不知道混雜了什麼香臭的味道撲鼻而來,給人一種雜亂的感覺。

父子二人穿過大大小小的街道,差不多到了飯點,距離他們的店鋪還有點遠,中年男人問道:“當世,餓了麼。”

他話剛說完,附近一個店小二立即湊了上來,露出討好的笑容道:“客官,遠道而來,若是餓了,小店有茶水、糕點、飯食,應有盡有,還有海外來的新胡椒炒菜哦,知院最喜歡吃這個。”

“胡椒炒菜?”

年輕人聽到這句話,頓時來了興趣,聞著飯鋪裡傳來的香味,就說道:“父親,我剛好也餓了,我們進去吃飯吧。”

“好嘞,客官裡面請,是一樓大堂還是二樓靠窗?”

“二樓吧。”

“掌櫃的,客官兩位。”

店小二吶喊著。

飯店來來往往,進進出出,店外攤販林立,人潮涌動。

父子二人被引到了二樓靠窗邊。

點完菜後,年輕人望向窗外,在高處更能看清楚此時汴梁的風景。

他看到在北面有一棟高樓正在豎起,約有五層樓高,除了七層的繁臺寺塔以外,這已經是最高的磚樓了。

而且它外面塗了紅漆,造型並非方方正正,而是圓形筒子樓設計,上面還有斗拱飛檐,打眼一看,還以爲是相國寺的廟堂,可又完全不一樣。

“當世,看那邊。”

中年男人忽然指著遠處連排數棟的高樓,感慨道:“是樊樓,當年爲父還帶著你來過,卻又很快走了。”

“是啊,當時孩兒差點釀成大禍。”

年輕人感慨。

他正是馮京,時隔九年,再次回到汴梁。

中年人便是馮式,他說道:“此番回東京是爲了參加科考,這段時間伱可以在家中的店鋪讀書,也可以出去遊玩找找同窗,但切記謹言慎行。”

“是。”

馮京應了一聲。

當年他被父親帶著離開開封,回到老家廣西滕州之後,就開始發奮讀書。

過了幾年馮氏的生意有所變動,就落籍去了湖北鄂州。

他在鄂州繼續讀書,準備科舉考試。

結果馮式打聽到朝廷最近幾年大力發展科學教育,已經在科舉當中加入數學,而且有風聲會加入化學與物理。

但馮京之前並沒有讀朝廷開設的公辦學校學習數理化知識,這顯然可能會造成以後他考不上進士。

所以原本馮式是想讓馮京再沉澱幾年,把學識弄得紮實一些再考科舉,現在也不得不提前參加科舉,免得將來科舉加入化學和物理,他考試失敗。

幸好作爲商人家庭出身,馮京對數學頗有研究,因此哪怕現在科舉又加入數學,以他目前的學識水平,應該也沒什麼大礙。

父子二人又聊了一會兒其它的事情,馮式是做茶葉生意,每年往返於開封和鄂州,倒是習以爲常。

馮京則是十分好奇,感嘆於這短短九年時間,開封府如此大的變化。

正在這個時候,樓下蹬蹬蹬上來個孩子,身上揹著揹包,手裡搖晃著一張疊起來的大紙,喊道:“賣報賣報,朝廷又有新政了,朝廷又有新政了。”

“什麼新政,快給我拿一張。”

“我也要。”

“來,給你五個銅板。”

二樓的顧客們聽到報紙,馬上就紛紛購買起來。

最近幾年報紙的價格也下降了不少,從最開始的十多文,現在只要五文錢一份。

目前不說京畿路,整個河南都是報紙的覆蓋範圍,開封週報如今也變成了大宋日報,在北京大名府,南京應天府都有分部。

百姓們看報的熱忱很高,即便是販夫走卒,也時常會買一份。有人關心國家大事,有人喜歡看裡面的小笑話,還有人喜歡看裡面的詩詞歌賦,以及連載小說。

等報紙允許私人開設之後,這個行業將遍地開花,迅速向全國發展。

“拿一份來。”

在小孩路過馮家父子桌旁的時候,馮式要了一份。

附近其他桌的客人已經看了起來。

“喲,今天的報紙內容改了,這些字怎麼都變成了咱們平日說的白話了?”

“上面不是說了嗎?知院要全面實行白話文改制,各類官府出臺的公文、政策,都要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告訴百姓。”

“這有啥用,很多百姓大字不識一個,就算寫成白話文,該不懂還是不懂。”

“也是,反正不關咱們的事。”

“哪不關啊,咱們好歹認識一些字。但有時候一些古文也不識全,這變成白話不就簡單多了?”

“好像有點道理哈。”

諸多食客議論紛紛,覺得這事好像也沒那麼重要,因此倒是沒有多做在意。

唯有馮京這邊,看了今天的報紙,露出深深的思索。

馮式知道自己的兒子向來聰明,便問道:“當世,你又瞧出什麼了?”

“朝廷要有大動作了。”

馮京放下手中的報紙,扭過頭看向窗外,平靜地說道:“這白話文改制,怕就是個開始吧。”

311.第307章 大宋的大缺大德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第428章 西夏最後的絕唱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第350章 趙昉小色批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稅第479章 開啓蘇軾的物理之道第522章 滅金,就是這麼快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第482章 陽光開朗好少年第46章 交子務初見成效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陣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漢人淪爲奴才吧(第四更)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307.第303章 滅了越李朝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223.第220章 壞了,我人設崩了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第470章 與范仲淹利益交換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255.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第505章 天命在宋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第72章 少內鬥,多幹事(感謝雲哥盟主打賞)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第482章 陽光開朗好少年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第75章 我要當狀元!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24章 趙光義是蠢豬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第476章 慶曆十二年,又一輪新政第318章 李朝覆滅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第39章 慫趙不死,大宋永無出頭之日286.第282章 王安石的警覺第423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第26章 玩遊戲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第40章 要有遠大眼界和格局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第348章 奇怪的商隊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第355章 韓琦改性,穩健爲主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傳播文明第403章 建立現代化國家體系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第445章 內燃機?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第372章 政制院黨派劃分第516章 不會再餓肚子了第438章 任歲月變遷,我獨屹立於巔峰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383章 欽差到來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第362章 中華文明,將愈發璀璨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310.第306章 壞消息,只來一萬人,將領叫狄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第492章 得加錢247.第243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第401章 趙禎眼裡有了光193.第191章 大貪官孫沔第390章 不講武德,一團亂麻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禪第333章 轉換思路,發明橡膠第472章 不怕失敗,大膽試錯!
311.第307章 大宋的大缺大德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第428章 西夏最後的絕唱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第350章 趙昉小色批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稅第479章 開啓蘇軾的物理之道第522章 滅金,就是這麼快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第482章 陽光開朗好少年第46章 交子務初見成效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陣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漢人淪爲奴才吧(第四更)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307.第303章 滅了越李朝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223.第220章 壞了,我人設崩了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第470章 與范仲淹利益交換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255.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第505章 天命在宋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第72章 少內鬥,多幹事(感謝雲哥盟主打賞)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第482章 陽光開朗好少年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第75章 我要當狀元!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24章 趙光義是蠢豬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第476章 慶曆十二年,又一輪新政第318章 李朝覆滅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第39章 慫趙不死,大宋永無出頭之日286.第282章 王安石的警覺第423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第26章 玩遊戲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第40章 要有遠大眼界和格局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第348章 奇怪的商隊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第355章 韓琦改性,穩健爲主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傳播文明第403章 建立現代化國家體系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第445章 內燃機?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第372章 政制院黨派劃分第516章 不會再餓肚子了第438章 任歲月變遷,我獨屹立於巔峰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383章 欽差到來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第362章 中華文明,將愈發璀璨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310.第306章 壞消息,只來一萬人,將領叫狄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第492章 得加錢247.第243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第401章 趙禎眼裡有了光193.第191章 大貪官孫沔第390章 不講武德,一團亂麻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禪第333章 轉換思路,發明橡膠第472章 不怕失敗,大膽試錯!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诸城市| 贵州省| 嘉善县| 封丘县| 昌平区| 陆丰市| 甘洛县| 博野县| 遵义县| 莱西市| 锡林郭勒盟| 井陉县| 岢岚县| 邵阳县| 五大连池市| 益阳市| 和政县| 乌海市| 哈尔滨市| 甘德县| 建水县| 玉屏| 怀来县| 宿州市| 来宾市| 琼海市| 大足县| 类乌齐县| 墨竹工卡县| 宁安市| 福贡县| 肃北| 保定市| 曲阜市| 喜德县| 弋阳县| 桐乡市| 灌云县| 临泉县| 讷河市| 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