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255.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

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

趙駿回到驛館後,就讓人去兩浙路轉運使衙門把柳永的資料調過來。

他其實知道同時代很多詩詞名人,如蘇軾、柳永等等。

但他從未主動去尋找過這些人。

一來早期他自己也忙得團團轉,沒工夫四處去找。

二來無親無故,你主動去找人家,人家估計也會納悶你到底想幹什麼。

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找到了。

然後呢?

這羣人因宋詞而偉大,在中華文明當中,留下璀璨一筆。

但也僅此而已了。

如果你喜歡唐詩,恰好穿越到唐朝,去看看李白無可厚非。

喜歡宋詞,人在大宋,有機會見見蘇軾也挺好。

問題在於雙方之間也就是崇拜者與偶像見個面,總不能時時刻刻跟在對方身邊吧。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人生軌跡,趙駿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此有機會見一面就見一面,要是沒機會的話也不強求。

跟柳永就屬於沒機會見面。

趙駿上次來江浙,柳永正在睦州當團練推官,並且還正處於三年任期結束,北上回汴梁審官院流內銓磨勘,與趙駿完美錯過了。

所以確實巡視天下的時候沒有見著。

不過這次柳永卻是主動找上門來,倒是讓趙駿沒有想到。

傍晚時分,驛館大堂內,趙駿正在看一些兩浙路皇城司衙門給他送過來的公文。

便在此時,江大郎進來興奮地說道:“知院,柳三變來了。”

連江大郎都知道柳永的名聲。

“讓他進來。”

趙駿吩咐道。

“是。”

江大郎便出去招呼。

片刻後柳永進來,向趙駿侷促地拱手行禮:“下官見過知院。”

趙駿並沒有和顏悅色,而是說道:“柳三變的大名我是如雷貫耳啊,今日總算是見到了。”

柳永慚愧道:“下官些許薄名,入不得知院耳。”

“呵呵。”

趙駿笑道:“伱的名氣還是很大的,我也時常看你寫的詩詞,不過我有個問題想問你。”

柳永忙道:“下官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如今正是新政時期,各地官員應該各司其職,你既然是定海鹽監,怎麼出現在了杭州?”

趙駿皺眉問道。

這涉及到了官員的原則性問題,還是必須問問。

要是被他遇到了不盡職的官員,哪怕對方是大名鼎鼎的柳永,也不能包庇不是。

柳永忙不迭回答道:“知院有所不知,我們這鹽場雖比一縣,卻不歸本地州府管,而是發運使衙門管。”

“哦。”

趙駿恍然大悟,想了起來。

確實是這樣。

比如楊告之前的職務就是淮南江浙荊湖制置茶鹽礬稅、都大發運使、提點鑄錢事。

這茶、鹽、礬是專營,所以由專門的衙門負責。

柳永笑道:“畢竟這鹽乃是國之大計,因而下官每個月都要來杭州一次彙報公務,今日也是恰好在發運使衙門彙報,聽說知院來了,才斗膽前來獻詩。”

“原來是這樣。”

趙駿便露出笑容道:“以前確實有這個規定,不過考慮到路途遙遠,各地發運使衙門都是三月一報,沒想到新政下來之後,倒是嚴苛起來了,你坐吧。”

“謝知院,這詩詞集?”

“拿過來我看看。”

“是。”

柳永將手中的詩詞文集恭恭敬敬地遞上。

趙駿一邊示意他坐下,一邊接過來隨手翻看了幾頁。

心中腹誹自己上學要背柳永的詩詞,現在又要看,這就很難受。

不過心境倒是不同了。

以前是被強迫著背誦,現在則屬於欣賞,隨便看看,瞧瞧柳永的水平,用不著再背。

“不錯,寫得很好,此文采斐然,躍然紙上啊。”

趙駿看了幾首詞,其中第一頁第一首居然是首頌詞,專門寫給他的。

詩詞內容是歌頌在自己的努力治理下,國家四處歌舞昇平,一片安寧祥和之景,給趙駿都給整樂了。

他笑著說道:“你呀,少整點這花裡胡哨的,就算是想玩人情世故,也總是玩不到點上。”

柳永一時納悶,問道:“下官愚鈍,還請知院點撥。”

“沒什麼,就是想告訴你,要拍我馬屁可以,但下次記得把官家帶上,治理天下不止是我的功勞,還有聖人天子的功勞。”

趙駿向北方拱拱手,隨後說道:“寫詞的時候,多寫點天子的英明,這樣你在官場上才能混得開。”

“額”

柳永就尷尬地笑了笑。

其實早年他也是個恃才傲物之人,一首《鶴沖天·黃金榜上》,搞得趙禎直接讓他去奉旨填詞去了。

後來他暮年及第,總算是明白了拍馬屁的重要性,於是在景祐元年考中進士去睦州上任,路過蘇州時,寫了首詞獻給當時任蘇州知州的范仲淹。

但可惜老範沒看上。

之後他又擔任了三年餘杭縣令,按理來說政績出色,撫民清淨,深受百姓愛戴,應該磨勘改官,升遷品級纔是。

可讓柳永難受的是,他依舊只是平調擔任定海鹽監。

鹽監其實就是縣令,監在宋代也是個行政區,跟縣平級,只是這個縣主要產鹽,所以主官不叫縣令,叫鹽監。眼看自己都五十多歲了,幹了七八年還一直在縣令級別打滾,柳永也急了,於是又整了首《醉蓬萊·漸亭皋葉下》進獻給趙禎。

結果馬屁拍到了馬腿上,趙禎看了其中一句“太液波翻”就更不高興,反正這輩子就沒升遷機會。

本來以爲這輩子無望,但聽說政制院趙知院向來都喜歡人才,像原長沙縣令陳希亮,因爲打擊權貴,被人報復,六年都沒有升遷,認識知院後,就升到御史臺去了。

想到自己明明政績出色,可也是七年沒有升遷,柳永就心裡流淚,恰逢此次過來彙報公務,沒想到趙駿也來了,自然大喜過望,抓住機會來獻詞。

反正他給范仲淹獻詞,范仲淹不搭理他。給皇帝獻詞,皇帝更不高興。事情已經糟糕到極點,何不找知院再試一次,萬一否極泰來呢?

“文采確實好,不過治國光要文采可不行,當官還是要爲百姓做主,幹出漂亮的政績,才能夠得到世人的青睞。”

趙駿點評了一番,隨後說道:“當然了,以前的官場確實很黑暗,就算有文采、有政績也不一定能升官,還需要上面有人,你得罪了皇帝,誰還敢用你呀。”

柳永更尷尬了,說道:“都是下官年輕時候一時糊塗,後來下官也非常懊悔。”

“不用懊悔,官家小心眼那是他的問題,你也別太在意。”

趙駿笑著說道:“你來之前我看過你的政績,確實相當出色,恰好國營鹽場改制已有數年,我想聽聽你的看法。”

這顯然是要考察一下能力了。

一個文人詩詞做得好,不一定政治能力就強。

李紳還好意思寫《憫農》,蔡京、秦檜的書法詩詞都是一絕。

所以文采固然很重要,但能力卻更重要,否則也最多就是個御用文人罷了。

聽到趙駿的話,柳永便立即說道:“國營鹽場改制真乃救世良藥也,改制數年,定海鹽場已經兩年沒再死過人了。”

“只是沒再死過人?”

趙駿一愣。

“這便已經極好了。”

柳永嘆息道:“官租、私債,以前鹽民賦稅還未交齊,私債又催逼不止。很多人都面黃肌瘦,徒具人形,在鹽場幹著幹著,就可能倒在地上起不來。好不容易待鹽熬成低價賣給官府得到的錢,首先要還債,借一緡往往要還十緡。周而復始,越做債卻越多,家破人亡者不計其數。”

“世事唯艱啊。”

趙駿嘆了口氣,當初他巡視天下的時候,因爲鹽場都在海邊,與運河並不相連,路途遙遠,確實沒有去看過,這是他的疏忽。

“現在算是好些了,國營鹽場改制之後,經營全交給了私商,私商收鹽的價格比以前官鹽高了許多,讓鹽民能有錢還債,從聚集成鹽滷到熬製鹹鹽期間,無鹽可賣之時,也能有點餘錢過生活。”

柳永說道:“雖然還是苦,但日子總算是有盼頭只是”

“只是什麼?”

“只是從今年開始,我聽說隔壁慈溪鳴鶴鹽場的收鹽價又低了許多,不少那邊的鹽民偷偷來我們定海賣鹽,而且曾有一些胥吏、鹽商暗示我,讓我壓低鹽價。”

柳永說出來還是比較猶豫,畢竟這事會得罪人。

不過想到傳聞中知院素來都是剛直不阿,喜歡揭露官場黑暗的人,所以也是大著膽子說了出來,以期得到趙駿的賞識。

這話讓趙駿頓時面色鐵青。

雖然他沒有去海邊鹽場巡視,但他去過杭州城外的茶山看過。

宋代茶葉、鹽場屬於榷賣,既茶農和鹽民產出,必須低價賣給官府,而且還有高額的賦稅要繳納。

這樣對茶農和鹽民來說,負擔極重,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在茶葉與食鹽沒有收成的時候,跟種糧食的農民一樣,只能去找專門放貸的有錢人去借貸。

而且還是高利貸,往往一借可不是年利率超過36%就是高利貸,而是300%以上,甚至誇張者能達到1000%,借一貫,一年下來還十貫。

如唐代出土的借貸文書中,“舉取銀錢二十文,月別生利錢二文”是比較常見的內容,用後世的話說就是借二十文錢,一月的利息是二文,即月利率爲10%,年利率高達120%!

120%都算是平常借貸當中的正常利率了,王安石變法裡,官府給民間放貸利率是40%,那都屬於超低利率,由此可見唐宋時期,民間借貸的利率有多恐怖。

怪不得宋朝很多農民破產,大量的農民被迫成爲毫無尊嚴的佃戶,實在是因爲官府苛捐雜稅,加上地主貸主高額放貸,不斷催逼所致。

所以王安石變法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爲了保護底層百姓。

但可惜的是吏治沒做好。

現在的情況是在趙駿的推動下,李諮主持了國營改制,將不少茶山、鹽場進行私人化,國企只佔股份不參與經營,私人進行經營處理。

剛開始還好,私人商販還算是比較剋制,以比官營時期較高的價格收鹽,讓鹽民獲得了不少實惠。

像以前官府收海鹽,兩三文錢白菜價收購,轉手賣二三十文,貴的時候甚至敢賣50-70文,質量較好的雪花白鹽,相當於鹽中奢侈品,官府售賣能達到100-300文一斤。

這一中間轉手就是幾十上百倍的利潤。

現在私人蔘與經營,收購價格比以前高了許多,普通賣二三十文的鹽,私人商販收購價能達到七八文,好的鹽能達到三四十文一斤。

別看只是漲了幾文錢,可鹽本來就是量大取勝,《宋會要》記載,溫州瑞安的雙穗鹽場一年產鹽三百餘萬斤,多漲幾文錢在總數上就是漲數倍。

並且私人商販轉運、售賣、賦稅也要不少成本,可能一船鹽收購價是三萬貫,運到汴梁的時候,總成本就已經到了六七萬貫,賣出去也只能賺個一兩萬貫。

要是倒黴遇到天氣不好,或者其它因素鹽價暴跌,不賠都算是好事了。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常在市場上賣二三十文一斤的鹽,出鹽場的時候賣七八文是比較合理的事情。至少比以前官府那種兩三文,甚至有的時候一文錢一斤的價格強得太多。

然而資本肯定不滿足於此。

既然在銷售端不能謀取暴利,那就從成本上著手。

如果能像以前官府壓低鹽價一樣,私人商販也壓低鹽價,那豈不是大賺特賺?

因此顯然已經有人開始動起了歪腦筋。

“嗯,這事我知道了。”

趙駿點點頭,看向柳永道:“此事你多費些心,多留意,記錄下來是哪些人在做哪些事,上報給發運使衙門。”

“是。”

“恰逢新政,每月做好分內之事。朝廷是有功必賞,有錯必罰。絕不會冤枉了一個好人,也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下官自是相信朝廷自有公斷。”

“嗯,你只需安穩住境內民生,多去縣裡走訪,體察民情。遇到問題要妥善處置,遇到不合理的事情要仗義執言,哪怕是你的上司也不要害怕,莫要讓那些貪官、污吏、奸商、劣紳壞了大宋的根基。”

“是。”

柳永連連點頭表示明白。

接著趙駿又勉力他幾句,雖然沒有承諾給他升遷,但只要事情做得好,就不用擔心升遷的事情。

畢竟當官不像寫詩詞,詩詞寫的好會被人吹捧,當官要是做不好,就是全縣幾萬百姓的性命攸關,所以別說柳永,就算李白蘇軾來了,也得幹出成績來了才能升官啊。

送走了柳永之後,趙駿坐在廳內,目光嚴厲地看向門外。

還是地方來少了。

才幾年功夫,國營改制就變了樣。

看來打擊貪腐這種事情,應該常態化,年年化,不能鬆懈啊。

 

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265.第261章 CPU技術已然大成!第438章 任歲月變遷,我獨屹立於巔峰第515章 大授銜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第441章 又被搶劫了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524章 趙禎出京第93章 解試第468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236.第233章 打不過,只好談第459章 大宋沒我要散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174.第172章 今年的國家任務311.第307章 大宋的大缺大德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230.第227章 火炮,瞄準!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第518章 國家利益至上第459章 大宋沒我要散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第343章 全城搜捕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245.第241章 你就是東風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391章 決戰亂成一鍋粥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第15章 景祐黨爭第320章 趙駿只會更狠第390章 不講武德,一團亂麻第96章 開封府再出陰計255.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第98章 江大郎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279.第275章 與將門利益交換第81章 無憂洞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117.第117章 百官炸鍋第443章 探討諸多問題,地方發展方向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陣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第5章 仁宗的寬容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310.第306章 壞消息,只來一萬人,將領叫狄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第105章 糊塗,抄了你家都是我的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296.第292章 大宋有槍150.第149章 把人變成了鬼(二合一)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462章 慶曆十一年,回京114.第114章 你們投的真快251.第247章 怎麼是你?大宋真小第40章 要有遠大眼界和格局224.第221章 爲了清白,請老祖宗赴死152.第151章 棉花推廣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第397章 燕雲迴歸,一朝氣順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第480章 活在魯迅的影子裡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第79章 上岸第一劍,先斬輔導員186.第184章 千金買馬骨第527章 歷史會永遠記住我們(大結局)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第5章 仁宗的寬容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第493章 爲世界帶來和平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
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265.第261章 CPU技術已然大成!第438章 任歲月變遷,我獨屹立於巔峰第515章 大授銜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第441章 又被搶劫了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524章 趙禎出京第93章 解試第468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236.第233章 打不過,只好談第459章 大宋沒我要散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174.第172章 今年的國家任務311.第307章 大宋的大缺大德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230.第227章 火炮,瞄準!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第518章 國家利益至上第459章 大宋沒我要散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第343章 全城搜捕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245.第241章 你就是東風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391章 決戰亂成一鍋粥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第15章 景祐黨爭第320章 趙駿只會更狠第390章 不講武德,一團亂麻第96章 開封府再出陰計255.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第98章 江大郎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279.第275章 與將門利益交換第81章 無憂洞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117.第117章 百官炸鍋第443章 探討諸多問題,地方發展方向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陣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第5章 仁宗的寬容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310.第306章 壞消息,只來一萬人,將領叫狄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第105章 糊塗,抄了你家都是我的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296.第292章 大宋有槍150.第149章 把人變成了鬼(二合一)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462章 慶曆十一年,回京114.第114章 你們投的真快251.第247章 怎麼是你?大宋真小第40章 要有遠大眼界和格局224.第221章 爲了清白,請老祖宗赴死152.第151章 棉花推廣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第397章 燕雲迴歸,一朝氣順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第480章 活在魯迅的影子裡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第79章 上岸第一劍,先斬輔導員186.第184章 千金買馬骨第527章 歷史會永遠記住我們(大結局)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第5章 仁宗的寬容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第493章 爲世界帶來和平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威市| 宁晋县| 鄂尔多斯市| 普定县| 弋阳县| 阿瓦提县| 云阳县| 怀仁县| 夏津县| 久治县| 庆安县| 沂水县| 格尔木市| 金平| 抚远县| 莱阳市| 铜梁县| 西乡县| 独山县| 广州市| 谢通门县| 禄丰县| 金沙县| 怀柔区| 新民市| 新绛县| 兴隆县| 毕节市| 常宁市| 确山县| 樟树市| 东辽县| 绿春县| 婺源县| 海口市| 舟山市| 伊宁县| 武威市| 怀远县| 平武县|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