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

提起大宋,屋內衆人陷入了沉默。

大宋擊敗遼國那是今年二月份的事情了。

宋日民間貿易發達,消息自然也就傳到了日本。

得知曾經不可一世的遼國被大宋打得差點被消滅,亦是讓他們心驚膽戰。

別人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他們作爲日本最高層又怎麼會不知道?

唐朝曾是他們認知當中最爲強大的帝國,從奈良時代開始,日本就對唐朝保持著謙卑與恭敬。

但五代十國之後,宋國建立,卻讓日本上層對於宋國的態度急轉直下,不僅閉關鎖國,不再派遣唐使,連正常的國家交流都不肯。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日本民族骨子裡的欺軟怕硬。你強大的時候就對你恭恭敬敬,你弱小的時候就對你嗤之以鼻。

比如唐朝時期中日第一次交戰,白江口之戰,四萬倭寇軍隊被一萬唐軍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自此之後,日本就對唐朝服服帖帖,再也不敢冒犯。

到宋國建立,契丹高粱河之戰大勝,導致大宋在周邊國家的威信大跌。

包括高麗在內,很多國家都慢慢斷絕了與宋朝的關係,改投遼國門下。連小小越南李朝都敢屢次犯邊,就更別說孤懸海外的日本。

因此日本對於宋朝的態度就冷淡了下來,雖然受限於自身國力弱小,不敢主動挑釁大宋,卻也沒有了從前的敬畏之心。

然而此次宋國擊敗遼國,就意味著宋國真正崛起,恢復到了漢朝和唐朝那樣,世界上最強盛國家的地位。

這自然讓日本高層爲之驚懼。

事實上幾個月之前,後冷泉天皇還曾經與藤原賴通等人商議過,要不要遣使向大宋去表示祝賀。

只是大宋在對馬島駐紮軍隊的行爲一直讓日本感覺到被冒犯,所以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畢竟對馬島在日本高層看來,是他們的地盤。大宋在島上駐軍,無異於入侵。

如果不是宋國水軍強大,時不時跑來溜達一圈,加上他們自己國內的情況也不好,恐怕早就翻臉了,自然也就不可能給大宋什麼好臉色。

現在藤原賴通又提到大宋,每個人的臉色都不好看。

哪怕大宋與他們隔著海洋,可身邊有一個強大的鄰居,並且還是個關係比較差的鄰居,誰心裡也不會舒服。

“這跟宋國有什麼關係?”

藤原教通聽到哥哥的話,皺起眉頭道:“莫非是宋國在背後?”

他這話出來之後,除藤原賴通以外,其餘人都眉頭一皺。

如果真的是宋國在背後支持地方勢力叛亂,那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這會嚴重威脅到天皇的統治。

不過藤原賴通卻搖搖頭道:“是,也不是。”

“額”

幾個人對視一眼,不明白藤原賴通是什麼意思。

後冷泉天皇說道:“大太政的意思是?”

藤原賴通就說道:“安倍氏愈發強盛,是因宋國而起,但不一定是宋國人在背後指使。”

他看到衆人疑惑的表情,就解釋道:“諸位應該知道,陸奧產金,有平泉金礦,前些年越後國佐渡一帶,也發現了金礦。”

“大太政的意思是,這些地方豪族從宋人那購置了武器鎧甲?”

後冷泉天皇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

“不錯。”

藤原賴通點點頭道:“宋人販賣了大量武器鎧甲給他們,這也是他們敢於叛亂的底氣。”

這下後冷泉天皇有點慌了。

別看日本金銀銅硫磺等物資頗多,但實際上畢竟是個島國,資源和技術非常缺乏。

在公元1047年的平安後期時代,日本雖然處於鐵器時代,可由於地質和地理環境問題,使得他們無法獲取高溫燃料。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只能用木炭冶鐵。是以當時的爐火溫度最高只能達到攝氏1150度左右,遠不能達到攝氏1535度的純鐵熔點。

雖說含有雜質的礦石熔點要比純鐵低不少,但在這麼低的溫度下,鐵礦石依然是很難完全融化的。

這就導致日本的鐵器雜質很多,需要鐵匠反覆捶打鍛造才能打造出鋼材來。

而手工打造的話又需要鐵匠擁有極爲高明的技術和經驗。

於是少數善於打造武器和鎧甲的工匠和作坊都集中於城市裡,且被當地的統治者嚴加關注。

因而使得當時的日本鋼鐵數量極低,只有級別很高的武將才能擁有鋼刀和盔甲。

普通士兵或者沒有超大勢力支持的武裝團隊,只有極少數劣質鐵刀,大多數都是用棍子、木棒之類做武器。

而平安時代絕大多數熟練的工匠都集中在平安京,這也是天皇與攝政家族控制日本的底氣。

朝廷的軍隊不僅擁有大義名分,同時還擁有較多的數量以及相對先進的武器裝備,對付那些連鐵刀都沒有多少的地方豪族,可以說綽綽有餘。

然而如果一個地方豪強不僅擁有數千兵力,還擁有相當精銳的裝備時,那對於天皇的統治就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畢竟藤原家哪怕在不內訌的情況下,最多也就湊出一萬來兵力,實力遠遠談不上強大。

一旦失去了對地方豪族的裝備優勢,將會嚴重動搖他們的根基。

“這”

後冷泉天皇驚慌道:“若是這樣的話,那朝廷豈不是危險了?”

“大太政。”

說著他連忙看向藤原賴通道:“這可怎麼辦啊?”

藤原賴通皺起眉頭。

片刻後他才沉聲道:“安倍氏是必須要消滅的,最主要的還是以後對宋國的態度。”

“大太政是打算遣使去宋國嗎?”

後冷泉天皇問道。

藤原賴通點點頭道:“自然是要遣使,表明我日出之國,願意與大宋永結友好之心。”

“可是對馬島之事。”

後冷泉天皇皺眉。

陳壽的《三國志》當中就對對馬島有記載。

當時早已經是日本的領土。

只是島上地少不適合耕作,因此這片地方人口非常稀少,只有寥寥幾千人,直到日本戰國時期纔有1.2萬人。

並且這裡也是長期作爲日本與高麗的貿易中轉樞紐,是日本非常重要的對外渠道。

因此對於大宋在這裡駐軍的行爲,日本高層還是非常反感。

可他們又拿大宋沒什麼辦法。

如果日本又向唐朝那樣,對大宋卑躬屈膝,那對馬島豈不是要永遠被宋國強佔了?

藤原賴通自然也明白天皇的意思,說道:“此爲虛與委蛇之計也,若是能成功的話,或許我日本也能強盛起來。”

“哦?”後冷泉天皇忙道:“大太政請詳說。”

“以往各地豪強雖偶有叛亂,可攝於陛下天威,向來不敢冒犯,但如今多地豪族有不臣之心,特別是石見、陸奧、越後等地。”

藤原賴通說道:“這一切都是因爲他們與宋人貿易,勢力壯大的緣故。”

“嗯。”

後冷泉天皇贊同地點點頭。

實際上不止地方勢力壯大了,藤原家的勢力也壯大了不少。

因爲石見銀礦最初爲了防止天皇從中作梗,宋彩和粟健不僅買通了當地權貴,還給了天皇和藤原家一些股份。

這也是趙駿的意思。

畢竟當時大宋還未完成改革,實力並不強大。如果想要完成對日本的資源奪取,首先就得保證這些資源的安全。

若那時日本高層反對,甚至出兵的話,在北面還有遼國強敵,西北還有西夏襲擾的情況下,大宋還真不一定能騰出手來保證他們在日本的利益。

所以買通日本高層權貴,讓他們在其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是最好的選擇。

也正因如此,藤原家在其中獲利頗豐,於是又繼續增擴莊園,招募農民,使得這幾年藤原家兵馬頗多。

連遠在平安京的勢力都受益,更別說直接產礦的地區和當地豪族了。

ωωω? ttкan? C O

藤原賴通繼續說道:“我日本若是想要強盛,就必須要與宋國貿易,如果那些武器鎧甲不是安倍氏的,而是陛下的,那該如何呢?”

後冷泉天皇心道,歸根到底,還是自己這個舅舅的。

不過他沒有說出來,只是說道:“那朕就能夠真正掃平一切叛亂。”

“是的。”

藤原賴通說道:“因而安倍氏就必須要消滅,同時要把平泉金礦,越後金礦收回來,還有石見銀礦。”

“這”

藤原教通忙道:“那石見銀礦被宋國人佔了大半,我們想收回來,宋國那邊怎麼辦?”

“這就是我想說的。”

藤原賴通環顧衆人說道:“所以我們必須與宋國搞好關係,態度要謙卑,且開始派出遣宋使,學習他們先進的知識,然後想辦法祈求他們從對馬島撤兵。”

後冷泉天皇皺眉道:“他們會答應?”

“漢人都是大方的,我們只要謙卑一些,他們就很樂意展現他們的慷慨。”

藤原賴通笑道:“只要我們能夠讓他們把軍隊從對馬島撤走,我們就能收回那些金銀礦產,再通過我們自己派遣商船前往宋國,購買武器鎧甲,我們就能夠自己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

他繼續道:“這樣一來我們就有守衛本土的底氣,宋國即便不高興,也很有可能不會派兵馬過來,我們離他們實在是太遠。何況即便是派兵也不會派太多,我們完全可以擊敗他們。只需事後向他們賠禮道歉就行。”

“這樣嗎?”

衆人互相對視一眼。

藤原賴宗想了想說道:“好像是一個可行之計。”

“那是自然,沒有人比我更瞭解漢人。”

說完之後,藤原賴通露出了笑容。

他太清楚漢人的想法了。

泱泱大國,地大物博,以華夏禮儀之邦自居。

所以從漢代開始,當時還是叫做倭國的日本人祖先就向漢朝進貢,換來了漢朝皇帝的賞賜金印。

等到唐朝時期,日本多次向大唐進貢,不僅換到了日出之國,簡稱日本的國名。還得到了許多賞賜,並且學習到了許多先進的制度、知識、文化、技術。

而中原王朝對於服服帖帖、臣服於他們腳下的化外之人向來都是慷慨的。

因爲在他們看來,這無異於是彰顯大國風範的時候。

不僅把文化傳播了出去,也把他們的大國地位展現得淋漓盡致。

因而中原王朝很樂意出現“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景。

所以只要日本上貢,那麼大宋那麼就必然依舊會像唐朝那樣,不僅給予他們賞賜,還允許他們派人來學習。

而趁著這個機會,日本就可以研究中原王朝的各種先進產物。

這也是日本人的一貫作風。

唐朝白江口之戰,讓日本人見識到了唐朝的強大,於是多次派出遣唐使學習。

等到宋朝時期,他們發現宋朝遠沒有唐朝厲害,便對其態度冷淡。

後來日本戰國時期,傳教士把火器和關於世界的新認識帶到了日本,馬上讓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人意識到了時代的變化。

於是他們一改曾經打算建立一個以商業和都市爲核心政權的想法,開始選擇積極接受新事物的引進。

近代日本明治維新,也是這個道理。

因此從古代到後世,日本其實是一個極爲慕強,也極爲善於學習的民族。

現在宋朝又強盛了,日本顯然又開始動起了學習(抄襲)的想法。

藤原賴通的如意算盤很簡單。

在官方層面上,向大宋上貢,表現出極爲謙卑的態度。

然後私底下就想辦法擊敗各地擁有礦產的地方勢力,把金銀礦納入到他們自己手裡,再從大宋那購置新式武器裝備。

如此只要把他們的軍隊武裝起來,重新豎立起日本朝廷的中央權威,他們就能夠整合整個日本的力量。

到時候哪怕把各地金銀礦產的行爲觸動了大宋的利益,大宋那邊派人過來責問。

他們也可以一邊不斷向大宋磕頭求饒,表現出一副態度恭敬謙卑可憐兮兮的模樣。一邊加緊積蓄力量,隨時準備反戈一擊。

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何況中原王朝向來都比較寬宏大量,只要日本遣使上貢,尊稱大宋爲上國,想來宋國那邊,估計也會表現出大國風範。

等到他們派人將宋國的東西都學(偷)光,他們自己建立起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度。

興許將來未嘗不能吞併高麗,成爲一方霸主。

不得不說,雖然這些年日本閉關鎖國,與大宋之間的官方交流不多。可日本人還是非常懂漢人,懂得他們骨子裡的高傲和大方。

按照這個辦法實行的話,天朝上國不與撮爾小國計較的想法,沒準真的會出現在宋國的朝堂上。

到時候或許藤原賴通這個計策還真讓他成功了。

然而,這世上總是會有意外。

比如。

有一個叫趙駿的人,就很不喜歡這個國家。

因此。

事實總會變得無常起來。

243.第239章 不甘心啊291.第287章 咱家沒那個命156.第155章 卷不死他們!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第336章 一點工業革命的小小震撼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第397章 燕雲迴歸,一朝氣順248.第244章 給新人來點大宋笑話的小震撼第73章 祖孫交心(爲盟主雲哥加更)第464章 該拿回西域了286.第282章 王安石的警覺第394章 決戰圈套第97章 老範的幫助第467章 幽默回鶻人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第363章 大宋海軍第441章 又被搶劫了第491章 來大活了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傳播文明224.第221章 爲了清白,請老祖宗赴死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173.第171章 開封來了個包黑子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第407章 都是因爲宋國180.第178章 配女兒骨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98章 江大郎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第406章 確定國慶日,爲百姓服務第49章 賜趙駿同進士出身186.第184章 千金買馬骨133.第133章 報紙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256.第252章 慶曆新政第一輪風波第497章 中東風雲再起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255.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第12章 趙禎是慫貨(求推薦票)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第12章 趙禎是慫貨(求推薦票)第518章 國家利益至上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第53章 帝王之術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義208.第205章 陳希亮,長沙驚變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279.第275章 與將門利益交換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49章 賜趙駿同進士出身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第519章 金國建立,一指頭摁死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第86章 執掌皇城司第4章 趙禎老色皮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第86章 執掌皇城司240.第236章 大宋何懼一戰!第428章 西夏最後的絕唱第501章 威震西方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141.第140章 解試第七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纔是好阿拔斯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稅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171.第169章 恨大宋沒有霍驃騎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第406章 確定國慶日,爲百姓服務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202.第199章 名滿天下,回到家鄉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438章 任歲月變遷,我獨屹立於巔峰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第373章 在趙光義墳頭蹦迪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第53章 帝王之術第353章 烏古乃定計,遼國南侵高麗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
243.第239章 不甘心啊291.第287章 咱家沒那個命156.第155章 卷不死他們!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第336章 一點工業革命的小小震撼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第397章 燕雲迴歸,一朝氣順248.第244章 給新人來點大宋笑話的小震撼第73章 祖孫交心(爲盟主雲哥加更)第464章 該拿回西域了286.第282章 王安石的警覺第394章 決戰圈套第97章 老範的幫助第467章 幽默回鶻人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第363章 大宋海軍第441章 又被搶劫了第491章 來大活了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傳播文明224.第221章 爲了清白,請老祖宗赴死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173.第171章 開封來了個包黑子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第407章 都是因爲宋國180.第178章 配女兒骨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98章 江大郎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第406章 確定國慶日,爲百姓服務第49章 賜趙駿同進士出身186.第184章 千金買馬骨133.第133章 報紙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256.第252章 慶曆新政第一輪風波第497章 中東風雲再起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255.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第12章 趙禎是慫貨(求推薦票)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第12章 趙禎是慫貨(求推薦票)第518章 國家利益至上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第53章 帝王之術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義208.第205章 陳希亮,長沙驚變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279.第275章 與將門利益交換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49章 賜趙駿同進士出身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第519章 金國建立,一指頭摁死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第86章 執掌皇城司第4章 趙禎老色皮135.第135章 罷免一司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第86章 執掌皇城司240.第236章 大宋何懼一戰!第428章 西夏最後的絕唱第501章 威震西方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141.第140章 解試第七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纔是好阿拔斯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稅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171.第169章 恨大宋沒有霍驃騎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第406章 確定國慶日,爲百姓服務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202.第199章 名滿天下,回到家鄉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438章 任歲月變遷,我獨屹立於巔峰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第373章 在趙光義墳頭蹦迪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第53章 帝王之術第353章 烏古乃定計,遼國南侵高麗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临沂市| 巴东县| 江西省| 林州市| 陆川县| 尚义县| 迁西县| 马关县| 大同县| 清水河县| 昌图县| 理塘县| 镇雄县| 手游| 古蔺县| 安吉县| 玉树县| 大悟县| 筠连县| 和静县| 唐河县| 乐平市| 秀山| 闽清县| 永仁县| 静安区| 舟山市| 华容县| 阳高县| 汝南县| 山丹县| 共和县| 古浪县| 丰原市| 冕宁县| 德昌县| 夏河县| 镇安县| 巢湖市| 柳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