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

政制院成立的時候,趙駿就提出要進行官場改制,只是當時只是提出了個概念,並且讓人放出風聲做預熱。

真正的改制還需要他對大宋體制進行全面瞭解,深入研究,做出新的部門規劃才行。

而經過幾個月的深入,通過各部門提交的數據,瞭解了各個部門的職責之後,趙駿也終於完成了他對宋朝的官場體制重新規劃。

現在已經接近年底,年底到明年年初,就差不多是新規定實施的時候。

雖然宋朝的每一次改革,都會伴隨著劇烈的內耗與動盪,但官場改制跟慶曆新政以及王安石變法這種政策變動不同。

新政可能會損害大地主階級與官員的利益,從而引起大量地主以及官員的反對。但官場改制不一定,反而可能有利益既得者,所受到的抵制也會小許多。

比如王安石變法和元豐改制,元豐改制是分官員權力,提升皇權。即便是如此,元豐改制的牴觸也比王安石變法小了許多,官場與地方上遠沒有像王安石變法那樣被牴觸得萬分激烈。

歸根到底,全國的地主階級反對,會造成巨大的國家動盪。但全國的官員反對,動盪就沒那麼大。何況官員也有既得利益者,可能支持還來不及。

像趙駿這次改制,就會有大量閒散的官員被安排職務,不再像以前那樣無所事事。

雖然無所事事聽起來不錯,能不幹事還能拿工資。可宋朝的工資往往以差遣爲主,只有閒散寄祿官的話,工資會很少,並且沒有權力,也撈不到油水,因而很多官員對差遣都趨之若鶩。

現在有了新差遣之後,工資高了許多,又有權力,那這些既得利益者肯定不會反對,頂多是那些被分了權的那部分官員不滿而已。

可相比於那龐大的冗官數字,那些被分了權的官員估計大抵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

寡不敵衆啊!

所以如果新法實施下去,牴觸未必會像慶曆新政以及王安石變法那麼激烈。

趙駿將自己設計的這一套一院多部的政治體系說出來之後,便繼續說道:“在這套體系下,各部門各司其職,每個部門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長官有落實責任,幹不了就別幹,相信很快行政效率會高起來。”

衆人對視過後,呂夷簡笑道:“這樣做的話,程琳、夏竦和李迪大抵會氣瘋,樞密院還好,樞相至少還在。三司被分權之後,他們這些計相可不就沒了嗎?”

“倒是同叔這三司副使做得舒服,三司沒了,以後便在政制院做副宰相,比之三司副使強得多。”

王曾看著晏殊打趣道。

晏殊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他雖然也是三司副使,副計相之一,可跟那些人不一樣,他是政制院候補同知,位比副相。

說句不好聽的話,等過兩年呂夷簡王曾這些人裡面任何一個掛了,他就上位當宰相了,三司被分權關他什麼事情?

不過趙禎聽到呂夷簡的話一想也是,扭過頭對趙駿說道:“大孫,以前計相雖在宰相之下,但好歹也是計相。現在裁撤了三司,程琳等人確實怕是會反對吧。”

“那就給他們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吧。”

趙駿想了想道:“他們這些人的年齡跟呂相王相還是有差距,讓他們先做各個部的部長,頭銜上加一個政制院觀察候補同知,意思是觀察他們的能力。雖然並不能像候補同知這樣進政制院,但幹出成績了,有優先進入政制院的權力。

“優先進入政制院嗎?”

趙禎沉吟了一下,微微點頭道:“嗯,他們本來就是宰相的候選人,等呂相王相他們退下來之後,優先進入政制院也是合理的事情。”

呂夷簡等人眼觀鼻鼻觀心,雖說這些話聽起來讓他們不高興,不過誰也不能活個長命百歲。

政制院的任期是五年,而且除趙駿以外,其餘人最多連任一期,也就是隻能當十年。

呂夷簡今年都五十九歲,快六十歲了,誰也說不好這五年內身體健不健康,即便身體健康,下一個任期會不會得到趙駿的支持還難說。

所以也沒有什麼反對意見。

畢竟歷史上他們明年可就直接罷相了,跟歷史上比起來,現在不僅任期增長,權力擴大,又有什麼好不高興的呢?

“當然,前提條件是必須要有政績,且不鬧什麼幺蛾子。”

趙駿又說道:“這個夏竦就不是什麼好東西,歷史上阻攔慶曆新政,最近又慫恿劉元瑜搞事,這廝要是聽話還好,不聽話給我流放嶺南去。”

趙禎扶額道:“大孫的戾氣還是太大了,夏竦雖然歷史上可能品行不太好,但他在地方上也多有政績,且並未幹什麼貪贓枉法的事情,又何必計較呢。”

趙駿擺擺手:“那是因爲大宋不限制官員經商,這廝我查過了,他派僕人在邊境進行貿易買賣。也就是這事在大宋不違法,不然就憑劉元瑜那件事,我高低給他擼了。”

呂夷簡和王曾等人就尷尬了,他們就是官員家屬和僕人經商的代表,他們自己不經商,可家財萬貫,不就是家屬和僕人經商來的嗎?

要是趙駿以後下令官員家屬和僕人不能經商的話,那他們估計就得吃癟,這還真是難受啊。

“好了好了。”

趙禎連忙轉移話題道:“那新的部門又該如何規劃?”

“改變以前差遣制度吧。”

趙駿想了想道:“元豐改制之後,差遣就有了品級。官員職責就以本官品級爲主,更容易確定官場上下級。以後寄祿官還是有,但以本官爲主。比如政制院知院是差遣,正一品,大家覺得不過分吧。”

衆人互相對視,好傢伙。

誰敢覺得過分啊?

不過其實還真不算過分。

因爲宋朝的宰相一般也是從一品或者正二品。

有的時候也會出現正一品宰相。

如北宋末年六賊之一的蔡京,拜相的時候爲太尉,後來又是太師,妥妥的正一品。

所以作爲政制院知院,比宰相還要高的位置,正一品絕對不過分。

“寄祿官和本官品級一致嗎?”

趙禎問道。

“是的。”

趙駿點點頭:“比如老呂,以後他的差遣是從一品政制院同知,本官(寄祿官)是從一品尚書右僕射,職貼爲集賢殿大學士,爵位爲申國公。當然,本官也可以破格授予,比如給老呂個太師司徒之類的頭銜,但基本是榮譽性質。”

“知院是正一品,同知是從一品,那咱們這個候補知院,怎麼樣也該正二品吧。”

晏殊笑著看了眼范仲淹說道。

范仲淹不說話。

他一般只在關鍵的時候插一句嘴。

“對。”

趙駿笑道:“老晏以後就是正二品政制院候補同知,不過我建議候補同知還是可以兼職一個部門,畢竟按理來說,候補同知還是沒有直接參政的權力,只有建議,不能施政。”

趙禎就說道:“晏同叔還是兼戶部尚書吧,以後戶部是否就要改成民政部了?”

“也沒必要直接改名。”

趙駿說道:“因爲戶部本來就有這個職能,沿用以前的名字方便大家理解。只有新出來的部門纔有改名字,戶部以前也掌財政,但撤了三司,財政又不歸戶部,那就是新出來的財政部。”“如此也可以。”

趙禎覺得沒什麼問題,沿用以前的名字確實更方便一些,不然百姓會覺得這些新出來的部門有什麼用。

“另外我在想要不要建立公安部屬性的部門。”

趙駿沉吟著道:“公安部就是縣尉的上級領導,在後世縣尉就是公安局局長,然後市有市公安局,省有公安廳,國家有公安部,負責的就是全國刑事民事乃至交通違法的審查、緝捕、處罰權,這個部門對於維護治安還是很重要。”

“既然這個部門很重要,又爲什麼要考慮建不建呢?”

衆人納悶。

趙駿說道:“因爲這個部門的職權非常重要,我在想要不要直接歸於政制院。”

范仲淹罕見地提出意見道:“既然這個職權非常重要,本身就說明需要專業的人士參與。政制院要做的是把握國家大方向,何不建立這個部門,以後有什麼章程由政制院審覈就是。”

“唔”

趙駿思考了一下,點點頭道:“確實有道理,公安局在古代就是衙門。但在古代刑部卻不等於公安部,那就這樣,建立一個類似於公安部的機構,以後縣有縣公安局,州府設州府級公安廳,各路設路級公安司,汴梁設公安部。”

呂夷簡提議道:“大宋本身就是提點邢獄司,不如直接把邢獄司做成公安部吧。”

“提點刑獄司的職務其實跟都察院和大理寺類似,還跟御史臺掛點勾,能監察路一級各級官員的職責,這也不太行。官員的監督應該另設一個新部門,刑獄司要被路和州一級都察院和大理寺分權。”

趙駿想了想道:“那就這樣,御史臺類似於後世紀律監察會,在路、州、縣一級,各設御史臺分部。公安部職權的話,設警察部吧。因爲公安本身就有一定武力緝捕權,縣裡設縣警察局,州府設警察廳,軍路設警察署,直屬於警察部領導。”

這樣對應的就是縣公安局、市公安局、省公安廳以及最高公安部。

之所以不直接設立公安部,是因爲公安的來源是公共安全委員,是個現代詞彙,宋代人不一定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可警察他們卻知道。

因爲警察這個詞就出現在宋代。

史料記載,金國和南宋都設立過警察這個職位,金國是正六品,南宋則叫警察巡尉,指縣尉。

按照當時說法,先事戒備謂之“警”,見微知著謂之“察”,警察二字連用含有偵查、緝拿之意。

所以雖然職位是金國和南宋纔出現,但由於早已經有了這詞,因此警察是幹什麼的,宋人清楚。

“嗯。”

趙禎覺得也沒什麼問題,就點點頭道:“那好。”

“以後各級規劃的話,國家級就設政制院,下面是部,部和路同級,部的直屬下級部門是司,司的下級是案,案的下級是局。不過在地方上可以變通,如局下面是處,縣下面是局,州下面是廳,路下面是署。”

趙駿繼續道:“而原來的三司戶部有左右二曹,變成左右二司,下轄十四案,三十四局,這樣對應的差不多也是我們後世的高官、市廳級、縣處級以及鎮科級。”

宋朝行政區域是路——州府——縣——鄉鎮,跟後世省——市——縣——鄉鎮差不多,所以在職權上也可以貼近類似。

“候補同知是正二品,那各部級長官就應該是正三品,恰好這個時候的各路級轉運使按照寄祿官來說,也是正三品,就形成了完美的過渡,根本不需要重新對各級官員大範圍訂製品級。”

趙駿繼續道:“至於從二品官員可能會缺失的問題也簡單,那就是調高部的級別,比如財政部、兵部(國防部)、工部、禮部、戶部、吏部、教育部等這樣比較重要的部門,爲了提高權重,就增加其長官品級,比普通部門高半品,也有優先進入政制院的資格。”

“那乾脆就給這些部門長官以政制院觀察候補同知頭銜即可,有這個頭銜的便是從二品。”

趙禎說道。

“嗯。”

趙駿點點頭:“以後御史臺在路一級,建御史署,州府設御史廳,縣裡設御史局,形同後世紀律監察會,而且御史不受地方管轄,直屬於上級御史領導,地位超然,監察地方百官,一個地方御史局,只要上級下達指令,有直接抓縣令的權力。”

“這職權是不是太大了?”

衆人驚愕,呂夷簡更是說道:“那地方縣令、知州的權力,豈不是要被鉗制得死死地?”

“那不是你們希望的嗎?”

趙駿聳聳肩道:“宋朝本身在各州設什麼通判、司法參軍就是爲了鉗制知州權力,弄得官員職權不明,互相爭權奪利,反倒拖累了施政。現在把職權劃分乾淨,又能鉗制地方官員權力,難道不是一件好事?”

“附議!”

“臣也附議!”

“就應該如此。”

衆人互相對視之後,紛紛贊同。

宋朝對於牽制地方官員的權力向來都不遺餘力。

雖然他們也是從地方官員出身,可反正他們都坐到了這個位置,地方官員跟他們又有半毛錢關係?

所以在其位謀其政,既然都已經是中央最高級別的官員,又何必管地方權力呢?

“那好。”

趙駿最後總結髮言道:“那就正式建立一院多部制,各級官員品級也都定好,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你們再看看,如果沒什麼意見的話,我們十一月底,正式開始景祐改制!”

大家便圍在了電腦前,開始觀看趙駿定下的品級規劃。

宋朝是二十九品階制度,趙駿參考宋神宗元豐改制,恢復了九品十八階。

各品級從中央到地方,大抵與正常歷史王朝當中相似,如一二品宰相級,三四品是部路級,五到七品是州府級,七品以下縣級。

衆人研究了許久,除了一些細微之處以外,基本上已經可以。

“老夫沒什麼問題了。”

“我也是。”

“那大家都沒什麼意見了,就可以準備了吧。”

趙駿最後發話。

這次官場改制將嚴格細分各部門權力,明確各官員職務責任,將是一次重大的改革。

第1章 人在大宋,剛剛穿越284.第280章 欽差遇刺,此事可解287.第28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第375章 耶律宗真被偷了家219.第216章 人與自然?讓我康康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第403章 建立現代化國家體系第424章 設趙禎獎第362章 中華文明,將愈發璀璨318.第314章 給我轟!第10章 世間並非非黑即白(求推薦票)第465章 藉口有了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第406章 確定國慶日,爲百姓服務第99章 瓶中人第505章 天命在宋第493章 爲世界帶來和平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從一品國公314.第310章 白話文運動第47章 晏殊迴歸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第435章 開燈,照耀這盛世大宋第83章 趙禎不可信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第81章 無憂洞第10章 世間並非非黑即白(求推薦票)第495章 外交交鋒第88章 撕裂大宋的傷口第14章 好幾層樓高的高人!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第469章 收復西域,黑汗王國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第477章 盛世大宋,初步掌握世界第334章 將整個世界都甩在身後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第441章 又被搶劫了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第15章 景祐黨爭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第14章 好幾層樓高的高人!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524章 趙禎出京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183.第181章 給我滾下馬來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126.第126章 大宋與企鵝笑話第349章 青塘城破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第395章 吹進攻號!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152.第151章 棉花推廣265.第261章 CPU技術已然大成!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第69章 認真務實的態度(第九更)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173.第171章 開封來了個包黑子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第469章 收復西域,黑汗王國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第25章 裡外都是個死第3章 大宋笑話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159.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295.第291章 他有大鐵炮,我有小鋼炮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第350章 趙昉小色批第83章 趙禎不可信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281.第277章 杯酒釋冗軍141.第140章 解試第七第367章 大宋旗幟飄揚第75章 我要當狀元!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112.第112章 對付惡勢力的三個辦法第70章 島國?辦它!第464章 該拿回西域了第383章 欽差到來194.第192章 狡猾的對手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176.第174章 君主離線制第384章 你有反間計,我也有反間計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
第1章 人在大宋,剛剛穿越284.第280章 欽差遇刺,此事可解287.第28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第375章 耶律宗真被偷了家219.第216章 人與自然?讓我康康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第403章 建立現代化國家體系第424章 設趙禎獎第362章 中華文明,將愈發璀璨318.第314章 給我轟!第10章 世間並非非黑即白(求推薦票)第465章 藉口有了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第406章 確定國慶日,爲百姓服務第99章 瓶中人第505章 天命在宋第493章 爲世界帶來和平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從一品國公314.第310章 白話文運動第47章 晏殊迴歸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第435章 開燈,照耀這盛世大宋第83章 趙禎不可信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第81章 無憂洞第10章 世間並非非黑即白(求推薦票)第495章 外交交鋒第88章 撕裂大宋的傷口第14章 好幾層樓高的高人!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第469章 收復西域,黑汗王國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第477章 盛世大宋,初步掌握世界第334章 將整個世界都甩在身後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第441章 又被搶劫了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第15章 景祐黨爭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第14章 好幾層樓高的高人!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524章 趙禎出京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183.第181章 給我滾下馬來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126.第126章 大宋與企鵝笑話第349章 青塘城破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第395章 吹進攻號!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152.第151章 棉花推廣265.第261章 CPU技術已然大成!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第69章 認真務實的態度(第九更)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173.第171章 開封來了個包黑子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第469章 收復西域,黑汗王國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第25章 裡外都是個死第3章 大宋笑話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159.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295.第291章 他有大鐵炮,我有小鋼炮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第350章 趙昉小色批第83章 趙禎不可信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281.第277章 杯酒釋冗軍141.第140章 解試第七第367章 大宋旗幟飄揚第75章 我要當狀元!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112.第112章 對付惡勢力的三個辦法第70章 島國?辦它!第464章 該拿回西域了第383章 欽差到來194.第192章 狡猾的對手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176.第174章 君主離線制第384章 你有反間計,我也有反間計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林郭勒市| 柘荣县| 长垣县| 田林县| 双峰县| 南雄市| 黎平县| 扎鲁特旗| 临夏县| 金昌市| 万载县| 荔波县| 枣阳市| 平凉市| 余庆县| 上思县| 隆德县| 工布江达县| 上虞市| 绥江县| 泸定县| 蒙城县| 静海县| 宣城市| 兴安县| 重庆市| 普兰县| 黎城县| 台州市| 若羌县| 昌宁县| 卢湾区| 原平市| 三穗县| 长丰县| 体育| 读书| 屏边| 静海县| 临猗县| 关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