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24章 設趙禎獎

第424章 設趙禎獎

“轟隆隆隆隆隆隆!”

大宋汴梁城東城外,鋼鐵廠、紡織廠、水泥廠裡的蒸汽機轟鳴運轉。

白色的蒸汽夾雜著黑色的煤氣從煙囪裡滾滾飛出,讓東城外半邊天空都好像陰暗了許多。

更遠的地方從北面的運河正有一船船煤炭、鐵礦運過來。

嚴格來說,現在的汴梁其實還不算工業生產基地,遠不像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倫敦那樣,成爲一個霧都。

因爲汴梁離煤礦、鐵礦、羊毛、棉花產地太遠,運輸成本很高,而且投入很大,回報的速度卻很慢。

導致幾乎少有私營商人願意在汴梁投入這種除磚廠之外的鋼鐵重工業以及勞動密集型產業。

所以現在汴梁唯一的兩家鋼鐵廠,十多家紡織廠和四家水泥廠都是大宋朝廷開設,運營到現在前期虧損,如今也只是勉強保本。

相比之下磚廠、蜂窩煤廠就屬於投資小,回報大的那種,雖然蜂窩煤廠還是得受限於煤炭成本,卻也比鋼鐵廠強啊。

此刻皇宮東苑晨暉門內,趙禎正站在晨暉樓上掃視著東城。

東苑位於資善堂以北,從後苑的東門出去就是拱宸門複道,也是皇宮後門,然後再穿過臨華門就是東苑。

這裡同樣也是金水河流經皇宮的出口。

晨暉樓下,周圍花草茂盛,臨近冬季,外面還淅淅瀝瀝飄著雨,整個汴梁都籠罩在煙雨裡,但這些花草卻絲毫沒有枯萎的跡象。

爲了讓皇宮四季花團錦簇,這裡的草木自然也都是四季常青,並且還有專們的園藝師進行打理、修剪。

趙禎目光掃視城外,雖然是雨天,但東城內城馬行街的街頭雨傘林立。

出門逛街、做工的百姓數不勝數,密密麻麻的雨傘直接遮蔽成了一片人潮的海洋。

特別是臨近中午,東城外大大小小的工廠、工坊到了午休時間,很多工人都陸陸續續出來吃飯。

鋼鐵廠、紡織廠這類大廠肯定有自家的食堂。

但當初趙駿爲了解決城裡河流污染日益嚴重的問題,把城內大量工坊外遷,像鐵匠鋪、印刷廠、染料坊、造紙廠全都用補貼和買地的手段遷去了城外。

朝廷通過這種方式一來回收了大量城內土地,方便用於搞建設開發。二來把污染源從城內轉移到城外下游區域,緩解城內的污染壓力。

不過這種方式肯定不能長久,最近汴河下游也已經出現死魚的情況,以後還是需要建污水處理廠來解決工業廢水的問題。

站在足足有五層高度的晨暉樓上看可謂是一覽衆山小,趙禎看著內城外城鱗次櫛比的街道,以及到處都在修建的城外,心中不由得感慨萬分。

以前東城外是一片郊區,僅有一些村莊和農田,哪像如今這邊模樣?

現在大宋的強盛簡直是他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

城外高樓大廈遍地,雖然都是那種最高七層,沒有電梯的樓梯房,連後世一個縣城都不能比,但這對於趙禎來說,也已經是一個偉大的盛景了。

至少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這種變化。

興許在晚年能見到那種摩天大樓,畢竟大孫曾經說過,超過50米的建築大量出現,本就是在19世紀末。

而大宋如今的科技水平,基本上已經到達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期的水準。

幾十年後。

大宋未嘗不能建出50米,甚至100米的摩天大樓。

趙禎扭過頭問王守忠道:“守忠,如今汴梁現在有多少人口了?”

“年初統計部上報的去年人口是217萬,今年的還沒有統計,可能已經有240萬以上了吧。”

王守忠連忙畢恭畢敬地迴應。

官家偶爾會問些這樣的問題,他自然也得時不時去找些資料來記下,免得不能回答。

“朕的大宋每天都在強大啊。”

趙禎滿意不已,隨即低下頭看向了晨暉樓下的金水河畔。

此刻河邊已經修起了一棟水泥平房,平房裡擺放著兩臺巨大的蒸汽機,密密麻麻的銅絲電線從裡面延伸出來。

而這些銅線用木架架著,連通著後苑各個宮殿、建築物、實驗室,這些地方都掛上了燈泡。

最近幾個月趙禎一直都在建發電廠。

現在原料充足,技術達標,人手不缺,正該實施他的發電計劃。

等廠房修好了,電線裝好了,燈泡擰上去,蒸汽機全就位,正式開始嘗試發電。

事實上昨天趙禎就已經試運行過一次,進行排練,成功地讓晨暉樓裡的十六盞白熾燈發出了亮光。

但沒過多久就出現了故障。

他昨天排查研究了一天,今天早上終於找到了問題在哪裡。

在解決了機械故障之後,總算是可以正式運行。

“陛下,知院他們來了。”

王守忠注意到遠處臨華門的方向一行人過來,向趙禎彙報。

趙禎目光看過去,遠遠的見到了趙駿他們。

中午時分不是開會的時候,像趙駿中午一點還要去輔導太子讀書,要到下午三點纔會去崇政殿。

難道今天有什麼大事?

趙禎就道:“下樓去看看,剛好向他們展示朕的成果。”

雖然昨天開會的時候就說過這件事,之前也帶他們看過這裡,但真正運行他們還沒有看過呢。

二人下樓,等他們到晨暉樓一樓大廳的時候,外面趙駿等人也走了進來。

“官家!”

衆人拱手行禮。

趙禎笑道:“都坐吧,出什麼事了?是進攻西夏的計劃制定好了嗎?”

他最近是真的很開心,好事一樁接著一樁。

西夏李元昊死,大宋朝廷這邊就已經開始進行籌備工作。

各種糧草、武器、彈藥都在發往西北。

狄青也已經出發。

這次滅國戰爭就不需要范仲淹和張亢了。

二人一個宰相,一個今年接替了王德用成爲樞密使。

而王德用以使相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算是退居二線。

再讓范仲淹和張亢出征,並且還是打滅國戰爭,那二人基本上就屬於封無可封。

所以狄青出征正合適,以後也算是爲兵部或者樞密院培養預備的主官。

趙駿回答道:“差不多擬定好了,應該下個月就準備正式進攻。”

“太好了。”

趙禎坐到自己椅子上,握拳道:“這次必須消滅西夏,把我們漢人失去的領地都奪回來。”

“不止是西夏,還有一部分西域,包括嘉峪關、玉門關、吐魯番、哈密等地。”

趙駿也坐下來笑道:“甘肅、寧夏地區雖然古時候就是邊陲西涼,多是羌胡居所,不是我們漢人的傳統棲息地,但僅僅拿回這些地方可還不夠,我們大宋既然要比肩漢唐,甚至超越漢唐,那當然要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於東亞稱雄,輻射整個世界。”

“嗯,還是大孫有遠見啊。”

趙禎連連點頭,開疆拓土自古以來就是守成帝王最大的功績。

漢武帝世宗廟號,不就是開疆拓土而來嗎?

否則若無早年的卓越功勳,以漢武帝晚年的昏聵,絕對當不得武帝以及世宗的稱呼。 “今天過來其實不是爲了這事。”

趙駿看了眼晏殊等人,笑著道:“我們過來是有個好消息告訴老哥的。”

“那剛好,朕也有個好消息告訴大家啊。”

趙禎也笑了起來。

“那老哥你先說。”

趙駿道。

“發電廠昨天試運行成功,雖然有點小故障,但朕排除了故障之後,就應該能運行了,朕打算今天晚上就點亮後苑!”

趙禎自豪地道。

“天吶,終於有電燈了嗎?”

“電氣化時代就要來了。”

“簡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

“官家真乃神人也。”

“好傢伙,老哥你是真的牛逼。”

趙駿睜大了眼睛,豎起大拇指肅然起敬道:“你這理工科能力簡直逆天了,咱們祖孫文理合璧,天下無敵啊。”

“啊哈哈哈哈哈哈。”

趙禎樂得合不攏嘴。

他鑽研理科一來是因爲知道理科纔是未來的大方向,他作爲皇帝重視理科,必然會起到帶頭作用。

就像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者。

宋皇好理科,天下學子勢必就會對理科鑽研,自然也就會蘊育大量的理工科人才。

二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現在天下政務全歸政制院,按照趙駿的話來說,他一個大宋皇帝懂個錘子治理國家?

所以每天除了下午從宰相們那瞭解政務以外,就沒怎麼插手國家治理。

沒有了皇帝瞎指揮之後,政制院施政就方便大膽了許多。

如此造成了眼下大宋蒸蒸日上,國力飆升,每年的稅收從景佑二年不過六七千萬貫,到去年1.4億貫。

這還只是中央。

由於地方要截留三成賦稅,如果把天下地方的稅也算上的話,那距離突破兩億貫也不遠了。

因而可以說如今的國力基本上完成了翻倍,生產力和GDP也是逐年以10%以上甚至一度以20%的速度增長。

這下趙禎就更沒有理由插手政務,那不就只能沉迷於數理化實驗當中去了嗎?

不過趙禎卻發現醉心科學好像也不是一件壞事。

以他現在的科研成果,再加上現在大宋飆升的國力,未來歷史地位絕對非常高。

毫不誇張的說。

等滅了西夏之後,就已經算是漢武帝、孟德爾、法拉第、特斯拉、門捷列夫的合體地位。

再幹幾年,滅了遼國,那這裡面還得加個唐太宗。

幾十年後等趙駿完成他那中華秋葉海棠一統的戰略,乃至於百年後的東亞一極戰略。

然後他再整點萬有引力定律,相對論之類的,恐怕不管是在政治界還是學術界,那地位都是小母牛倒立,牛比沖天的存在。

什麼李世民、劉徹、牛頓、愛因斯坦這些人,估計都得靠邊站。

所以趙禎也非常滿足。

畢竟他躺著躺著,就成爲人類歷史上最厲害的皇帝和科學家,即便只是整天躲在宮裡搞實驗不理政又如何?有這種地位還有什麼不能滿足的呢?

“官家,我覺得可以設立一個獎項了,就像諾貝爾獎一樣,用於獎勵那些對科學做出貢獻的。”

趙駿笑道。

“哦?”

趙禎來了興趣,問道:“大孫的意思是,朕是第一個獲獎的人?”

“不是。”

趙駿搖搖頭。

“難道連朕的成就都不能獲獎嗎?”

趙禎納悶。

趙駿豎起食指道:“我的意思是這個獎已經不配頒給老哥,而應該是以老哥的名字命名。”

“朕的名字?”

趙禎呼吸急促起來。

“是的。”

趙駿點點頭道:“老哥你想想,你現在的學術已經處於世界前列,無人可以撼動,那既然代表全球最高級別的科學獎又怎麼可能頒發給你呢?就好像世界第一強國給自己頒發一個世界強國證書,這不顯得滑稽嗎?”

趙禎問道:“大孫的意思是?”

趙駿笑道:“既然你是世界第一,你的地位最高,那當然是伱給別人頒佈,由你認可別人,那纔算是獎章不對嗎?”

“嘿嘿嘿。”

趙禎嘿嘿一笑道:“有點道理啊。”

“那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趙駿拍板道:“設立趙禎獎,用於頒發給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等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個人或組織。”

這裡面沒有數學,因爲趙禎在數學方面的成就就差了許多。

雖然一個合格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在數學功底上不能太差,但他對於數學沒那麼感興趣。

基本上學個高中水平就差不多了,至於大學數學,還是交由數學院那羣數學家們研究。

除了賈憲以外,年輕人裡也有像劉益、邵雍這樣的優秀人才。

把數學一道發揚光大是遲早的事情,用不到趙禎苦心鑽研。

所以現在趙禎目前是在物理、化學和生物方面頗有成就。

比如物理方面研究了力學、光學、電磁學。

化學方面研究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還寫了《元素週期表》等。

生物學就更不用多說,研究了雜交蠶豆、雜交水稻、菌類培養等等。

其中微生物方面他最近寫的《細菌病毒論》在醫學界引起廣泛討論,被諸多醫學界認爲是醫家瑰寶。

因爲這本書裡記載了趙禎如何通過發黴的水果,培養菌類,並且發現青黴素的存在。

雖然由於缺乏有效批量生產青黴素的方法,使得目前無法批量生產。

就如同後世青黴素1929年就已經發現,但因爲沒有高度提純青黴素的辦法以及批量生產青黴素的手段,以至於直到1943年青黴素才正式投產一樣。

但趙禎無疑走在了時代前列,只要有了這個發現,再過幾年科技愈發發達,技術水平日益提升,提純加批量生產也是遲早的事情。

第491章 來大活了159.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133.第133章 報紙295.第291章 他有大鐵炮,我有小鋼炮166.第164章 商人與資本家的區別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511章 十倍回報率,工業先發國的優勢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180.第178章 配女兒骨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525章 沿途的風景第71章 那是它們欠我們的第379章 洪水洶涌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第88章 撕裂大宋的傷口第392章 析津城破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第377章 棄子攻殺第362章 中華文明,將愈發璀璨第5章 仁宗的寬容第350章 趙昉小色批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第3章 大宋笑話296.第292章 大宋有槍127.第127章 趙駿是主心骨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232.第229章 帳篷裡歡樂的笑聲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第34章 數學課第4章 趙禎老色皮第495章 外交交鋒295.第291章 他有大鐵炮,我有小鋼炮第53章 帝王之術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第392章 析津城破第412章 宋國武器商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108.第108章 呂夷簡的取捨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第10章 世間並非非黑即白(求推薦票)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第506章 萬國來朝(1)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桿,把脊樑骨接上第342章 用好手裡的刀第491章 來大活了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來攔車第78章 看看這大宋224.第221章 爲了清白,請老祖宗赴死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從一品國公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202.第199章 名滿天下,回到家鄉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第59章 三易回河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第480章 活在魯迅的影子裡第390章 不講武德,一團亂麻第443章 探討諸多問題,地方發展方向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第331章 大化學家趙禎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119.第119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375章 耶律宗真被偷了家第21章 第一堂課302.第298章 李元昊自願上供第373章 在趙光義墳頭蹦迪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第49章 賜趙駿同進士出身第21章 第一堂課202.第199章 名滿天下,回到家鄉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第504章 真傳國玉璽133.第133章 報紙第460章 慶曆十年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
第491章 來大活了159.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133.第133章 報紙295.第291章 他有大鐵炮,我有小鋼炮166.第164章 商人與資本家的區別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511章 十倍回報率,工業先發國的優勢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180.第178章 配女兒骨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525章 沿途的風景第71章 那是它們欠我們的第379章 洪水洶涌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第88章 撕裂大宋的傷口第392章 析津城破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第377章 棄子攻殺第362章 中華文明,將愈發璀璨第5章 仁宗的寬容第350章 趙昉小色批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第3章 大宋笑話296.第292章 大宋有槍127.第127章 趙駿是主心骨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232.第229章 帳篷裡歡樂的笑聲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第34章 數學課第4章 趙禎老色皮第495章 外交交鋒295.第291章 他有大鐵炮,我有小鋼炮第53章 帝王之術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第392章 析津城破第412章 宋國武器商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108.第108章 呂夷簡的取捨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第10章 世間並非非黑即白(求推薦票)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第506章 萬國來朝(1)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桿,把脊樑骨接上第342章 用好手裡的刀第491章 來大活了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來攔車第78章 看看這大宋224.第221章 爲了清白,請老祖宗赴死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從一品國公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202.第199章 名滿天下,回到家鄉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第59章 三易回河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第480章 活在魯迅的影子裡第390章 不講武德,一團亂麻第443章 探討諸多問題,地方發展方向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第331章 大化學家趙禎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119.第119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375章 耶律宗真被偷了家第21章 第一堂課302.第298章 李元昊自願上供第373章 在趙光義墳頭蹦迪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第49章 賜趙駿同進士出身第21章 第一堂課202.第199章 名滿天下,回到家鄉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第504章 真傳國玉璽133.第133章 報紙第460章 慶曆十年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安市| 赤城县| 三明市| 阿图什市| 福泉市| 海淀区| 阿巴嘎旗| 阳朔县| 勐海县| 新竹县| 白山市| 崇仁县| 浏阳市| 增城市| 孟州市| 连江县| 瓦房店市| 怀宁县| 湖口县| 莲花县| 广河县| 醴陵市| 五台县| 水富县| 临邑县| 壶关县| 刚察县| 新郑市| 平定县| 宕昌县| 永州市| 梁河县| 汤阴县| 延庆县| 双流县| 扎兰屯市| 弥渡县| 黔西| 荥阳市| 平果县| 太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