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朦朦朧朧的過去了,等我醒來的時候,天已經大亮,不知道現(xiàn)在蕭瑟在忙些什麼。我一骨碌從牀上翻身起來,顧不得洗臉梳頭,頂著柴火垛敲開了蕭瑟的房門。
房裡一如往常的乾淨,桌上擺著一個茶壺和兩個杯子,蕭瑟正怡然自得地品著茶,右手裡面握了一冊書卷,樣子甚是愜意。
“起來了?”蕭瑟一見是我,打過招呼以後,低下頭繼續(xù)讀他的書。
“嗯。”我應著,坐在了桌子另一側的椅子上,很自覺地端起茶壺,給蕭瑟杯子滿上以後,又給自己倒了一杯,一口氣喝掉,如此連幹了三四杯。
“你這般牛飲,怎麼能品到茶的妙處。”蕭瑟搖了搖頭,滿臉都是可惜,抿了一口茶水不做聲了。
我看了看他,也學著樣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咽,又喝了一口蕭瑟杯子裡面的茶,“好像也沒什麼區(qū)別,一樣都是苦巴巴的。”
“我怎麼會有你這麼個妹子。”蕭瑟看著我亂糟糟的頭髮,嘆了口氣,“品茶講究的是三道程序:審茶、觀茶、品茶。泡茶前要先審看茶葉,內行人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樣的茶,比如綠茶、紅茶、花茶、青茶、黃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茶需要用不同的沏茶方法。來,倒上。”
蕭瑟放下書卷,指了指自己空了的茶杯,我連忙將茶杯倒?jié)M。
蕭瑟接著又道:“茶葉經過沖泡以後,基本上就可以恢復到最初的形態(tài),尤其是好茶,茶葉更嫩,而且成朵,在嫋嫋薄霧中更顯婀娜多姿,此時此刻,最適合觀茶。
”
我拼命的往心裡面記,等背熟了,再看到誰喝茶的時候牛飲,也學著上去批評幾句,裝裝雅士。
我又問:“那如何品茶呢?”
“上面兩步做好以後,纔是第三步品茶。品茶分兩個時期,泡茶之前嗅其香,泡茶之後品其味。茶香分爲甜香、焦香、清香等多種。泡茶之前,先幹嗅;待到茶葉沖泡之後,茶香隨著熱氣從水中散溢出來,此時便可以聞香了。各個不同的時段有不同的茶具,如聞香杯、品茗杯等二十多種,我們出門在外,就不那麼講究了。品茶也是有規(guī)矩的,不能端過來就喝,看我的動作。”蕭瑟先是端過杯子,聞了一下,用他的話說,叫聞香,接著用拇指和食指握住杯沿,中指託著杯底,分三次將茶水細細品啜。
見蕭瑟喝完,我趕忙端起茶壺又倒了一杯。
蕭瑟說:“這倒茶也是有學問的。若是與客人品茶,切忌不要加滿,只需七分即可。”
“這是什麼規(guī)矩,倒一次不倒?jié)M,不是很麻煩麼,而且就跟捨不得客人喝似的。”
蕭瑟微微笑了笑:“有句古話,‘七分茶,八成酒’,說的就是斟茶只倒七成,留下三成是情誼。”
說實話,我還是不明白爲什麼不要倒?jié)M,只得又問了個爲什麼。
“若是倒?jié)M了,客人不好端,一不小心就會灑出來,除了浪費以外,容易弄髒衣服或者燙傷。”
我點了點頭,原來喝個茶還有這麼多道道,看蕭瑟的杯子又空了,我雙手端起茶壺,恭恭敬敬地往
裡面倒了七分滿,隨口問:“這是什麼茶呀?”
“產自蘇州市吳縣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
以前聽爹爹說過,碧螺春茶條索緊結,捲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後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爲貢品。但凡品飲過碧螺春的人,都不由會被它嫩綠隱翠、葉底柔勻、清香幽雅、鮮爽生津的絕妙韻味所傾倒。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於早春。它外形條索纖細,茸毛遍佈,白毫隱翠;泡成茶後,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香濃郁,飲後有回甜之感。
我不禁讚道:“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
他慢悠悠的說:“洞庭碧螺獨特的花果香,主要是因爲它生長在果園之中,並且接受了洞庭特有水土的滋養(yǎng)。其他碧螺春是沒有清香和果香的,只有沃土氣和青葉氣。飲其味,頭酌色淡、幽香、鮮雅;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貴如珍,宛如鑑賞一件工藝奇珍,箇中妙境,可遇而不可求也。”
聽他說的條條是道,我不禁佩服起他,一個浪客居然有這等品味,他到底是何來歷,對此人我越發(fā)的好奇。
對蕭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連具體的產地都能品出來,厲害厲害。能告訴我是怎麼知道的麼?”
蕭瑟把剛放下的書卷又拿了起來,翻過一頁,淡淡地說:“剛纔店小二上來的時候,我點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