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73 催糧款官府押公田求說法農夫告御狀

雖然意識自己遇上了**煩,候方域最終還是決定把那麻煩請進門。因爲放任其不管,那人依舊會通過其他途徑去告御狀。到時候追究起來,自己還是脫不了干係。況且他本人對此時也有著濃厚的興趣。於是他便將那人請進了自己的辦公室。在經過一番仔細詢問後,候方域大致了具體的情況。

眼前這個衣衫襤褸的男子,自稱名叫劉富春,河南杞縣人。準確的說應該是一個移民杞縣的外鄉人。原來,當初隆武內閣爲安置李闖殘部、南明軍閥舊部在河南、安徽、湖廣等地設立了不少農村公社。農村公社以五十戶爲單位,由國家提供房屋、農具、種子以及耕牛,並免除三年內的賦稅。出於當時的戰略需要,公社糧食只能由村公社統一收購後代爲轉賣。收購價格也由國家統一制定。而今戰爭早已結束,三年免徵的期限也已過去。可河南等地的一些農村公社卻依舊保持著戰時的狀態。在其他村鎮糧食、土地都可以自由買賣。惟獨在農村公社打下的糧食不僅不能拿出去賣,還得以比市價低廉得多的價格賣給官府。

如果光是這點村民們多少還能接受。畢竟這地是朝廷給的,就當是給官府做佃戶也成。可官府催糧的數量卻著實讓人瞅著心寒。若說給地主做佃戶繳不上足夠的糧還可以同東家商量一下,適當地降點數量或是暫時先欠著。最不濟,把地退給東家,撂擔子不幹,另謀生路。但這東家一但換成了官府,那可一點兒商量的餘地都沒有了。上繳的糧食少一粒都不成。你若上去同官府理論商量,那就是刁民,那就是想造反,那就是大逆不道。有些村民覺得官府徵收的糧食實在是難以承受,於是便要求把地退還給官府,想要外出另謀生路。然而這一要求又遭到了官府的拒絕。官府的理由是這地是朝廷派給你的,你一個蠅頭小民怎能說撂擔子,就撂擔子呢。加之農村公社中的村民從前不少都是農民軍出身。他們的反抗舉動在不少地方官員眼中無疑就是在造反。故而地方官府對這些情況的態度總是先入爲主地認爲是村民刁頑不化的表現。

另一邊由於村子每年需要向官府繳納大量的糧食。可換回來的錢卻極其微薄,勉強僅能餬口。爲此,農村公社的許多青壯在農閒時都會跑去鄰近不是公社的村子去做短工貼補家用。更有甚者直接將家中的薄地留給了父母妻兒耕種,自己則獨自進城務工。久而久之不少公社的村民也就習慣了這種做工爲主種地爲輔的生活。

然而驅使劉富春上京告御狀的原因,卻並不是出於當地官府高得離譜的繳糧任務,亦不是不滿於被公社束縛的生活狀態。而是因爲他和他村裡的鄉親在一夜之間突然失去了原先賴以生計的土地。

像同許多農村公社一樣劉富春所在的村子也要向官府繳糧。可由於天災的原因,村子這些年的收成都不好。官府雖多次催糧,卻沒有一次能完成任務。似乎是“怕”了這個釘子村,前年村裡在繳完糧食後,官府就沒有再爲未完成的指標進村催過糧。村民也難得一次安安穩穩地過了一個太平年。可好境不長,去年秋收之後官府又來收糧。這一次的收糧指標遠遠超出了歷次秋收。村民自然是繳納不出如此多的糧食。只好故技重施繼續同官府耗著。可誰曾想到,官府這次乾脆不催糧了,而是直接告知村民,他們耕種的土地已經被抵押給了縣裡的富商周仁貴。如果村裡在規定的視線內繳不出剩餘的糧食,那村公社的土地將歸周仁貴所有。這下劉富春等人可算是傻了眼。他們實在是搞不懂這公家的地怎麼轉眼就成了周家的地。

可還未等村民搞清楚狀況,那周仁貴便帶著一干“家丁”來收地了。見此架勢,村民自然是不肯就此把地不明不白地交出去。好歹他們中的有些人當年也是在刀口上混飯吃的。誰怕誰啊。於是村裡的老少爺們紛紛抄起了傢伙把來收地的周仁貴等人堵在了村口。見此情形,那周仁貴也不甘示弱。好歹也是縣裡議會堂堂的議長老爺,豈能給幫泥腿子堵在村口。他當下便讓人進城向縣太爺通報了自己的處境。不一會兒,城裡便來了一幫氣勢洶洶的捕快,人數雖不多,但手裡個個都端著槍桿子。如此實力懸殊的對峙,結果自是不言而喻。十來名帶頭的村民當場就被捕快一併給鎖了去。而劉富春等十四戶人家則在當天也被趕出了自己的家園。

聽劉富春說到這兒,候方域不由深深地倒抽了一口冷氣,驚歎底下的這幫人膽子也悶大了點吧。這天下才平定不過五年,人心肆野得很,要不是官府的衙役配備了火槍,保不定又會有刁民起勢造反呢。想到這兒,候方域不由瞥了一眼神情沮喪的劉富春,心想此人能想到進京告御狀,可見其本性還算淳樸。於是便寬聲安慰道:“劉兄弟,你先別急。本官再問你幾個問題。你可得如實回答。”

“哎,大人您儘管問吧。”劉富春連連點頭道。此刻的劉富春無疑已將這位侯大人視做了能爲自己和鄉親討回公道的青天大老爺。

“你們村被抓的那些人現在還在關在杞縣大牢嗎?”候方域緊鎖著眉頭關切的問道。

“回大人,俺走的時候,鄉親們變賣了財物換了點錢把牢裡的人贖了出來。就是村長、王二癩、劉小全、高大郎他們四個,官府說是鬧事的要犯不讓放。”劉富春如實回答道。

“哦,那麼說沒出人命咯。那就好,那就好。”候方域長長地舒了口氣。在他看來只要不出人命,這事兒還沒有鬧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但劉富春可不這麼想,卻聽他不服氣的說道:“大人您是不知道,被抓去大牢的鄉親可都是被擡著出來的。俺們找官府理論說,好好的人關進去,出來時怎麼都成這樣了。衙門卻說是他們自各兒跌的。大人您聽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嘛。俺上府裡告狀時,知府老爺對俺說,既然沒出人命,那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叫俺們別再鬧了。還說別人巴不得離開公社,俺們現在能脫身,是前世修來的造化。可這公社的日子再不好過,咱也不能這麼不明不白的給人欺,不是嗎?舉頭三尺有神明,天大的事都得講個理字。官府賣了咱的地,抓了咱的人,總得給咱一個說法吧。要是知縣老爺、知府老爺、省長老爺都不給個說法,那俺就來京城求皇帝給個說法。”

候方域沒想到這個看似老實巴交的農夫竟如此固執,硬是要向朝廷要個說法。瞧他現在的一副落魄樣,想來一路上也吃了不少苦頭。這種歷經千險而矢志不逾精神讓候方域也不禁啞然了。可欽佩歸欽佩,可以候方域現在的身份和職位根本無權介入此事。但在另一邊,他心中對此事卻又充滿了憧憬。

時值國會議員會聚京師之際,朝堂上的局勢亦隨著逐漸鄰近的國會變得波瀾起伏起來。早年黨派間的爭鬥往往是在朝堂中展開的。但隨著議會的出現,這種爭奪逐漸地移向了議會。當然這並不是說朝堂之爭就此杜絕了。只能說是兩股一明一暗的角逐正以一種微妙的關係互相交叉著。雖說而今復興黨執掌軍政大權,又深受女皇的器重。但這並不代表復興黨真的就能支手遮天。這次浙江省議會的選舉結果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衆所周知江南是天下的糧倉,浙江則是江南的糧倉。在政治上,擁有杭州、蘇州、松江、溫州諸府的浙江省更是復興、東林兩黨爭奪的一大焦點。而浙江也不愧爲東林黨的發源地,加之又得到了江南諸商業協會的鼎立支持,輕而易舉地就取得了杭州、蘇州、湖州、紹興、金華、衢州等府議席。而復興黨亦憑藉著其在沿海的影響力取得了溫州、寧波兩府的議席。其中最爲激烈的爭奪發生在松江府。雲間之地既是陳子龍等東林骨幹的家鄉,同時又是復興黨在浙江發展的橋頭堡。一番爭奪之下復興黨倒真的取下了上海縣。然而帝國議會選舉採取的是“勝者全取”的多數制。因此就算復興黨得到了上海、嘉定等松江府最爲富庶府縣的議會席位,但在數量上未佔優勢的復興黨還是沒能博取松江府的議會席位。同樣的,由於未能取得浙江省議會的多數席位,浙江國會代表的名額,復興黨還是沒能掙過東林黨。當然在兩廣、湖廣等省份情況就恰恰相反了。

而今尚未分出勝負的省份只剩下了山東、安徽、直隸,以及河南四省。在這當子上驚報河南官員官商勾結、徇私舞弊、魚肉百姓的案子,無論是對議會來說,還是對朝堂來說都將是一場不小的震動。而自己只要處理得當非但能得到爲民做主的青天之名,到時候還能得到女皇的賞識。

越想越覺得有戲的候方域強忍住了心中的興奮,欣然起身渡到劉富春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寬慰道:“劉兄弟,你現在在京師舉目無親,不如暫時就住在我這兒,也好有個照應。我知道你很著急,但告御狀的事情可不簡單,咱得從長計議才行。”

“恩,一切勸憑大人做主。俺來京城能遇上大人您這樣的青天大老爺,鄉親們這次可有救了。” 劉富春說罷,撲通一聲跪地朝著候方域“咚、咚、咚”就連磕了三個響頭。

“劉兄弟,這可使不得,使不得。本官沒做什麼事怎能受你如此大禮。”候方域連忙上前扶起了劉富春。領受了三個響頭,再回想剛纔自己的想法,候方域不禁泛起了一股愧疚之情。而那聲“青天大老爺”則讓他找會了心中久違的書生意氣。曾幾何時,寒窗苦讀的他也曾想過要做一個爲民做主的青天。但現今的自己除整日鑽營權術,還記得多少當年的志向。想到這兒,候方域深吸了一口氣斬釘截鐵的說道:“劉兄弟,我一定會爲你討個說法的!”

雖然在一時衝動之下候方域在劉富春面前排了胸脯做了保證。但在安置完這個一心想要個說法的固執老鄉之後,他很快又恢復了冷靜。無疑他現在已經插手了一件棘手的事件。他可以選擇幫助劉富春聯繫他一心想要見的國會議員。也可以幫助劉富春的去司法院起訴杞縣衙門。這樣做的話,他很快就能置身事外。但這與他心目中爲民做主的青天形象相差甚遠。在他看來怎麼著也該將此事寫成奏摺稟明女皇。

整個一天,候方域都在盤算該如何處理此事。權衡利弊之後,自知官銜低微難以抗下此事的他,最終還是決定將事情告知東林黨的朋友。於是,好不容易熬到下班的他立刻登上了馬車直奔樞秘尚書陳子龍的府邸。然而但當他抵達陳府之時,卻不想陳子龍沒碰上,倒是在陳府的偏廳遇到了同樣來拜訪的陳子龍的工務尚書方以智。

顯然對於候方域突然的到來,方以智也顯得頗爲吃驚。特別是他那風塵僕僕的模樣和一臉凝重的表情,讓方以智忍不住大步上前率先詢問道:“朝宗,你怎麼來陳尚書府了?”

“啊,是密之兄啊。”不曾想到會在陳府遇上老熟人的候方域趕忙拱手行禮道。

“來,來,來。你先座下說話。剛纔陳府管家說了,陳大人今日一早陪同陛下與**活佛前往紅山昭廟上香去了,估計這會也該在回府的路上了。我也是剛剛到,沒等多久。怎麼?你也是來找陳大人的?”方以智一邊熟門熟路的把候方域拉進了屋子,一邊關切的問道:“瞧你面色鐵青的模樣,莫不是出什麼大事了吧?”

眼見方以智如此熱情的拉著自己,候方域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纔好了。他沒曾想到方以智這個時候也會出現在陳府。雖說兩人同爲“復社四公子”,又是多年的莫逆之交。可誰都知曉,方以智早在十年以前就在嶺南的雲山學院任教了。嚴格劃分起來應該是復興黨一系的。弘武朝官吏派系雖沒有明末時那麼渭涇分明,但候方域所要通報之事畢竟關乎商業協會、農村公社,也算是與復興黨有著莫大的干係。正當候方域猶豫之時,方以智卻把臉一唬衝著他不滿的嚷嚷道:“朝宗,你還當我是你的結義兄弟嗎。有什麼天大的事不能當著我的面說!”

“咳,密之兄,這事確實不便與你道來啊。” 候方域長嘆了一聲,最後還是決定合盤脫出了。

【……73 催糧款官府押公田 求說法農夫告御狀 文字更新最快……】@!!

()

131 投無路滿人附蒙古暗較勁土汗大斗法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7節 銅錢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35節 決戰牧野(一)第20節 寧古塔將軍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第五節第33節 求援第24節 東路第40節 對馬基地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第24節 蜀中攻略(一)第6節 義塾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4節 燃燒的營口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第3節 登陸旅順第21節 支援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第七節第37節 洛陽之戰(二)第9節 蘇州織工第13節 旅途的終點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12節 驚變(三)第12節 驚變(三)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第26節 山西烽火(二)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第6節 盛宴(一)第6節 義塾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第10節 驚變(一)第三十六節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第19節 國會(三)第8節 稅制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二十八節第22節 荷蘭人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16節 前夜(上)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第十二節第十八節第287節 國會請援公審朝王 內閣大臣讀報論事第40節 對馬基地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182 鄭提督設計巧脫身大維齊款待英國使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32節 除夕笛聲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第34節 歸德之戰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16節 暗戰(二)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10節 遼東戰報第17節 暗戰(三)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204 長崎陷落李海請戰中華宣戰朝王驚恐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第34節 戰敗者第五節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8節 路(三)第4節 燃燒的營口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359節 玻意耳西喻東服衆 陳子壯一語驚四座 黑色柳丁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180 南美原著民求復興香江商務使尋傀儡第6節 路(一)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第11節 殿前論戰第21節 山海關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9節 盛京之戰(三)第8節 路(三)
131 投無路滿人附蒙古暗較勁土汗大斗法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7節 銅錢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35節 決戰牧野(一)第20節 寧古塔將軍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第五節第33節 求援第24節 東路第40節 對馬基地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第24節 蜀中攻略(一)第6節 義塾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4節 燃燒的營口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第3節 登陸旅順第21節 支援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第七節第37節 洛陽之戰(二)第9節 蘇州織工第13節 旅途的終點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12節 驚變(三)第12節 驚變(三)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第26節 山西烽火(二)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第6節 盛宴(一)第6節 義塾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第10節 驚變(一)第三十六節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第19節 國會(三)第8節 稅制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二十八節第22節 荷蘭人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16節 前夜(上)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第十二節第十八節第287節 國會請援公審朝王 內閣大臣讀報論事第40節 對馬基地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182 鄭提督設計巧脫身大維齊款待英國使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32節 除夕笛聲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第34節 歸德之戰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16節 暗戰(二)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10節 遼東戰報第17節 暗戰(三)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204 長崎陷落李海請戰中華宣戰朝王驚恐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第34節 戰敗者第五節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8節 路(三)第4節 燃燒的營口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359節 玻意耳西喻東服衆 陳子壯一語驚四座 黑色柳丁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180 南美原著民求復興香江商務使尋傀儡第6節 路(一)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第11節 殿前論戰第21節 山海關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9節 盛京之戰(三)第8節 路(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山市| 蒙山县| 甘洛县| 安达市| 炎陵县| 延川县| 且末县| 高尔夫| 高邑县| 达拉特旗| 冕宁县| 邹城市| 龙口市| 海伦市| 林芝县| 景洪市| 巨野县| 集安市| 鄱阳县| 烟台市| 孟连| 潢川县| 延吉市| 会宁县| 乐陵市| 福泉市| 凌源市| 沙洋县| 哈巴河县| 南通市| 新闻| 镇远县| 东丰县| 铜鼓县| 湟中县| 怀远县| 长沙市| 北川| 醴陵市| 保康县| 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