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

“盧大人,李嘯想問,假如有一個人,本是體弱力衰,又身多疾病,卻還要被強令外出幹活,飽受風吹雨淋之苦,那麼這個人,可得長久乎?”

“自然不能,這體弱多病,卻又要勞苦不休之人,自是活日無多。”

盧象升答完,隨即他警惕地喝問道:“李嘯,你問本督此話,卻是何意?”

李嘯微笑道:“盧大人,末將實說了吧,現在的大明,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外面的風吹日曬雨淋,可喻爲韃子入侵襲掠,自已體弱力衰,可喻爲大明的國力現狀,體內的各類疾病,可喻爲時下國中正猖獗不已的各類流寇,這多方合力之下,這個人,自是難得長久了。”

盧象升臉上抽搐了一下:“李嘯,你這比喻,怕不太妥當吧。”

李嘯嘆道:“盧大人,末將這話,乃是肺腑之言,以在下之見,若大明官軍還是來回奔波地抗韃剿匪的話,這建國二百餘年的大明,怕是終究會耗死其中。”

“我皇明煌煌二百餘年國運,不至於此吧?”盧象升的臉色,驟然變得憂鬱陰沉。

“難道,盧大人認爲,在韃子與流寇的合力夾擊下,原本就餉缺兵弱的大明官軍,可經得起這般消耗?”李嘯的話語平靜而冰冷。

盧象升怔了一下,臉色愈發難看,終於長長地嘆息了一聲。

“盧大人,依末將看來,自崇禎初年以來,中州各地,災荒不斷,百姓難以活命,處處民變沸起,給流寇提供了近乎無有窮盡之兵源。我軍縱然現在將入侵的高迎詳、蠍子塊等流賊消滅擊潰,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這些流賊又能拉起新的兵馬,我等又要憂心如何剿滅新冒出來的大小流賊了。可見,想在短時間內剿滅國內流寇,實非易事。”李嘯侃侃而談。

“那依李總兵之見,卻該如何方可徹底剿除流寇?”

“辦法只有一個,北和韃子,南滅流賊!除此之話,眼下再無他法。”李嘯一字一句,斬釘截鐵地說道。

“什麼?李嘯,本督沒聽錯吧,你竟然要和韃子講和?!你要我煌煌大明,去與那背叛恩主,侵我疆土,殺我軍民的卑鄙僞金講和?”

盧象升騰地從椅子上站起,瞬間漲紅的臉上,滿是憤怒到不可置信之情,額上青筋亦條條綻出。

望著盧象升如此憤怒的神情,李嘯心下,卻突然想到了明史中記載的一段關於盧象升的典故。

史載,崇禎九年九月時,清軍第三次入關後,崇禎皇帝被有如兩面巨大石磨一般,雙面夾擊的韃子與流寇折磨得受不了了,遂準備依楊嗣昌與高起潛等人意見,與皇太極講和。

誰知,此事卻被死硬主戰派盧象升知道了,又驚又怒的他,隨即求見皇帝,在階前涕泣長跪,怒斥楊嗣昌等人賣國求榮,並大聲言道:“陛下,臣受國恩,恨不得死所耳!若派臣上戰場,臣惟捐軀斷頭以報陛下!”

崇禎皇帝被慷慨激昂的他,弄得羞愧不已,便問他對清軍有何方略,盧象升恨恨地擡頭,只大聲地說了一句話:“臣主戰!”

崇禎聞言色變,本來就是反覆多疑的他,爲了自家面子,最終只得把楊嗣昌與高起潛拿出來背黑鍋:“此乃楊高等人外廷之議耳,非朕之本心也。”

李嘯心下苦笑,他知道,自已一時直言,想要說通這位明末最著名的,連皇帝的面子都不給的死硬主戰派盧象升,去與韃子講和,實無異於癡人說夢。

不過,現在話已說到這個份上,李嘯卻也只能死馬當作活馬醫了。

“盧大人,我且問你,萬曆,天啓年間,流寇還未起勢之時,我大明官軍,與韃子交手多次,可曾有甚拿得出手的勝績?”

李嘯冷冷地直視著盧象升憤怒的目光,沒有絲毫的避讓與畏懼。

“如果末將沒有記錯的話,自萬曆末年來,那老奴背叛大明,在關外建立僞金,先是一統女真諸部,接著便開始侵掠明土。這近二十年來,我大明接連丟寬甸六堡,撫順,瀋陽,遼陽、廣寧,以及遼中遼南的全部土地。韃子一路連戰連捷凱歌高奏,而我大明官軍前後累加起來,竟有二十多萬精銳折損其中。到現在,遼東土地大部喪失,竟僅存遼西一隅之地。而韃子卻除了據有我遼中遼南之大片土地外,更於今年全部掃滅了蒙古諸部,國力如日中天,已是縱橫萬里的大國。這些情況,難道盧大人一點都不知道嗎?”

未等盧象升說話,李嘯又繼續說道:“自崇禎初年起,韃子已數次入關,每次入關,無不攻城奪地飽掠人畜而歸,無不將我各處的大明官軍打得狼狽慘敗。韃子戰力這般強悍,我大明各地軍兵,早已畏韃如虎。況且我明軍又糧餉不繼,鬥志消沉,這短時間內,又如何去與那兼併了漢軍與蒙古之力,已然實力大漲的韃子,進行抗爭啊!”

李嘯說到這裡,一臉沉重無奈的神情,他長長地嘆了口氣。

“李嘯!你說的這些,根本不能成爲與韃子講和的理由!”

盧象升一聲暴喝,打斷了李嘯的話語。

“本督當然知道,現在韃子與萬曆末年相比,其國力早已是天壤之別。本督更是知道,以現在大明官軍之孱弱戰力,要與那如日中天的韃子進行抗爭有多麼艱難。只是本督想告訴你,我大明乃是漢家正統,自當日太祖興兵北擊蒙元時,便再無向異族屈膝之理!莫非這二百餘年下來,竟要如那茍且南宋般,向金人屈膝求和不成?真真豈有此理!”

盧象升咆哮著說完,雙眼直視著灰濛濛的窗外,低聲嘆道:“我等身爲大明官軍,理當捐軀報國,戰死沙場,豈有畏敵避戰,竟存茍且講和之心!李嘯,你真讓本督失望啊。”

盧象升說到這裡,雙拳緊握,望向李嘯的目光中,竟夾雜著莫名痛惜的神色。

房間中,一片讓人窒息的沉默。

“盧大人,莫非,你認爲,李嘯是個怕死的懦夫不成?”李嘯冷笑著開口說道。

盧象升沉默而複雜地看著他。

“刷!”

李嘯從腰間迅速抽出龍吟寶劍,半跪著雙手舉劍,遞給盧象升。

“李嘯,你這是何意?”

李嘯擡起頭,目光直直地對他說道:“若盧大人以爲,僅憑一腔血勇,就能報國救民,就能扭轉時局的話,那李嘯情願讓大人斬了在下這顆懦夫的頭顱,去激勵軍兵士卒,去戰勝韃子與流寇吧。”

盧象升臉上哆嗦了一下,李嘯這個激將法讓他很不舒服,他擺了擺手,嘆道:“李嘯,不要來這一套,你有話好說,且把劍收起來。”

李嘯收起寶劍,待盧象升重新坐下後,他淡淡說道:“盧大人,再回到末將最初的話題來說吧。現在的大明,已然是這般體弱乏力又疾病纏身之人,如果能令其得到好生休息調養的機會,不必再帶病在外辛苦操勞,末將在想,假以時日,這大明未必沒有治癒疾病重新振作的一天,到時,身強體壯養精蓄銳的大明,再外出與那韃子爭雄天下,豈不是更有勝算?”

盧象升沉默不語。

“盧大人,末將想再問一句,卻不知大人會認爲,這名聲重要,還是救國救民重要?”

“自然是救國救民重要。”

“既如此,大人爲何定要在這國勢艱危之時,徒逞一腔血勇呢?末將雖不才,卻也知道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之故事,也知道大丈夫能屈能伸之道理。”李嘯誠懇地說道。

“這麼說,李總兵是下決心想要與韃子議和了?”盧象升話語冷淡。

“正是,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李嘯捻著手指,平靜說道:“在下不求那韃子會永守契約兩不相犯,只求哪怕能得到十年、甚至五年,哪怕三年的休養生息時間,我大明官軍定可一掃國內流寇,整訓軍兵,再出關外與韃子相抗。末將不敢說能立即奪回遼東失地,但與韃子長相抗衡,卻是應該可以做到的。”

盧象升擡起頭,眼神複雜地說了一句:“李嘯,我不用多說了。本督已明白你的心意。本督不是無謀之人,自是明白你之話語深意。只是,我想對你說的是,等你將來若能到我之位置時,便會明白,事情沒這麼簡單。”

李嘯直視著盧象升顯露悽愴神色的面孔,還想多說什麼,卻被盧象升止住了。

“不必多說了。”盧象升站起身來,他的聲音微不可聞地說道:“李嘯,本督可以告訴你的是,本督絕非只顧名聲不重實際之人,我只是,不想重步當日袁督師的下場罷了。”

李嘯心下一緊:“大人。。。。。。”

盧象升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說出來,然後他起身向外走去:“在你這坐了這麼久,本督也該回去了。”

“大人,末將已在城中擺下宴席,請大人賞光飲宴後,再走不遲。”李嘯跟在他後面說道。

“不必了,本督事情繁多,今天便要趕回虞城去。”盧象升說到這裡,就地站定,復向李嘯問道:“卻不知本督若抽調你之兵馬,你可帶多少兵馬前來?”

李嘯沉吟了一下,向盧象升拱手答道:“本將可帶一萬軍兵,跟隨大人前往河南剿匪。”

“好。”盧象升臉露笑容,他拍拍李嘯的肩膀道:“雖你我二人,多有不合之理念,但我希望,在這河南戰場上,李總兵能與本督同心同德,爲國家忠誠效力。”

李嘯抱拳俯首:“請大人放心,末將悉聽總督大人安排。”

最終,盧象升還是拒絕了李嘯那留下來的飲宴請求,率著一衆護衛,出城渡河而去。

李嘯等人送出極遠,直到望著盧象升等人,消失在黃河對岸,方率衆返回。

其實,這次不長的談話裡,李嘯僅僅只是就軍事方面的內容,與盧象升談了真實想法。還有很多關於政治與經濟方面的建議與意見,沒有對盧象升說出來。

不過李嘯知道,這其他方面的內容,自已將永遠不會再和盧象升交心言談了。

畢竟,道不同,不相與謀。

難道,現在的大明,真的無可救藥了嗎?

李嘯想到這一點,心裡便充滿了悲哀。

望著盧象升越來越遠的飄渺背影,想起了他後來那悲慘命運的李嘯,心下感覺無奈又淒涼。

儘管李嘯刻意保持平靜的表情,只是,在返回鐵龍城的路上,很多人都看到,這位向來英勇豪爽的青年名將,臉色卻有隱隱可見的憂鬱之色。

.。。。。。。

河南閿鄉。

城外的一處高崗上。

流寇名義上的盟主高迎祥,在幾十名鐵甲重騎的護衛下,俯望崗下那幾乎漫無邊際的浩蕩人馬,這位外號爲闖王的流寇首領,臉上滿是感慨之色。

不知不覺,自已成爲義軍已有八年了。

他想起了八年前的自已。

那個從陝西安安塞揭竿而起的青年,在困餓而死的邊緣,大呼著:“與其坐而飢死,不若起而爲盜!“

在他的號召下,迅速從家鄉拉了一支義軍隊伍,並自任首領。曾以販馬爲業,臂力過長,射術精湛的他,每次上陣時,皆是白袍白巾,身先士卒,因爲他的英勇善戰,他很快從衆多的流寇首領中嶄露頭角。

崇禎四年六月,義軍首領王嘉胤被南山總兵曹文詔殺害,陝晉各路流賊,結成三十六營,高迎祥爲領袖之一,推稱“闖王“,他第一次有了自已的外號。

崇禎七年十一月,高迎祥遂召集各路義軍十三家七十二營首領大會滎陽,因原共主紫金樑王自用已死,英勇善戰,頗負人望的高迎詳,被十三家七十二營選爲名義上的領袖。

想到這裡,高迎祥臉上,露出了隱忍不住的淡淡微笑。

當日那個純粹爲了解決飢寒溫飽的青年,估計怎麼也不會想到,會有這麼一天,自已能成了所有義軍的共主吧。

接下來的記憶,便清晰很多了。

去年末至今年初,自已率領手下義軍軍兵,破霍丘、攻壽州、入潁州,陷鳳陽,把那朱皇帝起家的風水寶地燒成一片白地,又把皇帝老兒的祖墳都給挖了燒了搶了,還當了幾天自封的古元真龍皇帝,真是他孃的爽啊。

想到這裡,高迎祥頓覺心下熱血澎湃,豪情萬丈。

現在,重隔了近一年時間,率著這多達二十多萬的部衆,重返河南的自已,卻是定要掀起更大的滔天巨浪,讓整個大明朝,在自已的馬蹄下爲之顫慄!

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三百七十章 兵臨復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七十章 攻山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十一章 酒樓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九百五十章 北門失守,退守內城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讓旅順,爲見面禮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七十章 攻山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八章 船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計只爲賺你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七百七十二章 用漢奸對付叛軍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讓旅順,爲見面禮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
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三百七十章 兵臨復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七十章 攻山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十一章 酒樓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九百五十章 北門失守,退守內城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讓旅順,爲見面禮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六百零八章 擁立順治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七十章 攻山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八章 船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計只爲賺你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七百七十二章 用漢奸對付叛軍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讓旅順,爲見面禮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江县| 商丘市| 防城港市| 和硕县| 泰安市| 大石桥市| 黄浦区| 桂阳县| 夏邑县| 陕西省| 许昌县| 新晃| 墨竹工卡县| 资溪县| 庆元县| 濉溪县| 开平市| 平邑县| 镇雄县| 芷江| 垣曲县| 蛟河市| 新龙县| 佛坪县| 阿坝县| 德令哈市| 石城县| 清远市| 广河县| 玉屏| 自治县| 绥棱县| 志丹县| 玛纳斯县| 蕲春县| 绍兴县| 乐业县| 阿拉尔市| 谢通门县| 五家渠市| 富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