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

“唐軍兄弟,別開槍了!我降!我降!”

見到自已的一衆部下,竟被唐軍一擊而潰,被第一輪齊射就打得屁滾尿流四下逃竄,劉澤涵臉色慘白如紙,心下頓是懊悔無及。渾身哆嗦的他,衝著對面的唐軍戰陣,聲嘶力竭地吼出這句話。

唉,早知道唐軍的戰力這般強悍無匹,自已何必非要與唐軍先行交手又來再度乞降,這簡直是白白地丟盡了自已的臉面。

而聽到劉澤涵這顫聲高喊,唐軍統帥曹變蛟,他那剛毅如刀切的臉上,頓時泛起得意莫名的微笑。

哼,真真給臉不要臉,敬酒不吃吃罰酒。這個年輕人,還真是不吃苦頭不回頭呢。

他隨即高高地擺手,令左右兩旁傳令兵快速打出旗語,那原本準備進行第二輪打放的唐軍火銃手,立即收手,各各執槍而立,沒有再發動進攻。

“曹將軍,多謝了!多謝貴軍及時住手!我軍願降!願降!”

初秋天氣裡,顆顆冷汗從劉澤涵耳邊涔涔而落,他聲音激動而失態,幾不成聲。

曹變蛟點了點頭,令整個部隊稍稍後撤,讓後面的輔兵擁上前去,派他們去接受劉澤涵部的投降。

聽到主將這道命令,劉澤涵部已然崩潰混亂的三萬餘人,如遇大赦,立即紛紛跪地求降。

至此,這場突出其來的戰鬥,便以這樣極具戲劇性的方式結束了。

當然,對於劉澤涵來說,這樣的方式,雖然不算特別體面,甚至頗爲恥辱,但能保全自已與部下一衆人等的性命,卻還總體算是個完美的結局。

在一衆唐軍輔兵,忙著將著三萬餘名投降的俘虜收容編組之際,劉澤涵下得馬來,一臉愧色地在數名唐軍的帶領下,來到了佇坐馬上曹變蛟前面。

他略一猶豫,隨及撲通跪下。

“罪臣劉澤涵,有眼不識泰山,冒犯貴軍天威,還望將軍恕罪。”劉澤涵跪拜於地,語氣十分無奈。

曹變蛟哈哈一笑,翻身下馬,雙手一擡,將他虛扶起來。

“澤涵,往事既過,何必深究。今天這場戰鬥也算是不打不相識吧。又何必這般過於自責。”曹變蛟見他一敗之後,竟這般卑躬屈膝,不由得內心十分鄙視。

只不過,他在表面上,卻是故作欣賞之相,又道:“你部既已投降,接下來,可願爲我軍繼續效力麼?”

劉澤涵雙眼一亮,卻又慚聲道:“在下慚愧,再次謝過曹將軍厚德隆恩。貴軍願接納我等,這般寬大爲懷不究既往,那我等豈能不推心置腹,誓死效忠乎?請曹將軍放心,從今後,我等願在貴軍帳下,投效驅馳,盡效死力,再所不惜!”

曹變蛟又是哈哈一笑,便道:“很好,澤涵這番表態,甚合本將之心。你們放心,我軍既能容爾等歸降,自當用人不疑。只要你等忠心效力,又如何會不加信任呢。但是,爾等亦需知道,我唐軍可以不咎既往,可以不追前過,卻絕不容爾等今後反覆生變。此番來投我軍後,爾等要盡心效忠,再不得有任何反逆之心。此條鐵律,爾等皆需銘記於心。否則,將來軍法無情,唐王亦必不輕饒!”

劉澤涵內心一凜,便急急應道:“此爲自然,將軍何必多慮。我等敗軍之將,得容唐軍收留,實是不勝感激,安敢再起異心乎。我軍部下,任憑貴軍安排分配,在下無不從命。還望唐王與曹將軍,能不計前嫌量材爲用,爲我軍各位將士,各自謀個前程出路,在下就心安無礙了。在此,且容我先代他們,先行謝過劉將軍了。”

曹變蛟見他口齒伶俐,反應機靈,內心開始有點稍稍喜歡他了。

他點點頭,捋須道:“嗯,你這這話倒甚是中聽。我唐軍之中,向來不容獨立山頭,你部兵馬既來相投,自然要由我軍徹底整頓改編,各名將領軍兵,亦會各自量材爲用,這個你自可放心便是。現在時間緊急,故你部軍兵,先且跟隨我軍繼續南下作戰。至於將來如何安排,我會即刻飛信稟明唐王,讓爾等一干部衆皆得好生安置。”

劉澤涵心中石頭落地,卻又有說不出的失落,他暗暗想到,也許,從現在開始,自已將永遠失去這些父親積攢多年的部下了吧。只不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現在的自已,活命尚是不易,安可多求其他。

於是,他再無二話,立即大聲答應。同時,爲表忠誠,他立即讓手下護衛,去與唐軍監撫司文官一道,整頓收拾這三萬餘兵馬。軍中各類輜重器械,亦完全向唐軍稟報交納。

劉澤涵能這般認清形勢,審時度勢地表達忠心,曹變蛟內心十分快慰。

他想了想,便親熱地拍了拍劉澤涵的肩膀說道:“澤涵,有件十分重要的事,本將感覺,此事只能你去辦。而且,你若去辦的話,應該能做得很好。”

“哦,卻是何事?但請曹將軍吩咐。”

“澤涵,本將要你,隨我軍一道返回淮安府城後,你便入城去勸降你的父親。“曹變蛟目光灼灼地說道:”本將希望你這一去,能順利勸降劉良佐。讓他以城中萬千百姓爲念,免動刀兵,率軍反正。如此一來,則本將幸甚,淮安幸甚。”

聽到曹變蛟這個請求,劉澤涵點頭沉思了一陣,便立即點頭答應。

“可以,曹將軍,在下定會盡已所能,去勸降我父親的。”劉澤涵回答得十分爽快。

曹變蛟笑了笑,便沉聲道:“此事關係重大,只是時間拖延不得。我與你約定一個時辰爲限,如果你入城之後,在這一個時辰之內,你父親遲遲不願意歸降,那我軍便只好發兵攻城了。”

曹變蛟這句話,讓劉澤涵不覺渾身一凜。

他當然明白,曹變蛟這句話背後的意思。

如果,那劉良佐不能在一個時辰之內投降,那接下來,唐軍將會不再等待,開始立即攻城。而一旦破城,劉良佐無論是戰死還是被俘,皆將是一個十分可怕的結局。

“放心吧,曹將軍,在下此番入城,定要費盡脣舌向我父親曉以利害,一定會讓他明白,只有歸降唐軍纔是唯一正確的決定。”沉吟了許久,劉澤涵終於說出這句話。

見劉澤涵一臉沉重之色,曹變蛟又鼓勵地拍拍他的肩膀:“澤涵,此事你盡力去做,如果萬一你父親態度頑固,不肯歸降,你可相機採取強制措施。你自已要儘量保證在我軍開戰前,從城中安全撤出。”

劉澤涵沉默無言,最終只能重重點了一下頭。

收編完劉澤涵部的三萬餘兵馬,又將戰場打掃完畢之後後,唐軍一路凱歌高奏,乘勝返回淮安府城外。

全軍到達淮府城外時,唐軍歡聲雷動,聲震四野,出戰的軍兵與留守的兵士則是一臉喜悅,士氣如虹。他們的吶喊聲與歡呼聲,讓整個淮安府城,愈發有如大海中一葉輕舟,彷彿傾刻便要翻到。

此時,站立在城頭的劉良佐,見到自已的那三萬餘人的軍兵,竟然皆已成了唐軍俘虜,正垂頭喪氣地與唐軍一道南返至城下,一時間,他氣得幾乎昏厥。

犬子無能,壞我大事啊!

現在好了,三萬餘援軍盡成唐軍俘虜,這淮安府城,可是說什麼也無法守住了。

也許,接下來,唐軍就要開始奮力攻城,一鼓作氣拿下淮安府城,把自已最後的這點基業全部剷除吧。

當然,順帶著剷除的,也許就是自已的這條小命……

而就劉良佐內心煩躁不安不知所措之際,這時,城下忽有軍兵緊急上城來報,說城下他兒子劉澤涵,緊急求見自已。

聽到這個稟報,劉良佐心下的酸楚,幾乎難以言表。

他自是知道,已與三萬兵馬一道成爲唐軍俘虜的兒子劉澤涵,此番入得城來,卻是要對自已說些什麼。

無非是見事態緊急,來替唐軍向自已勸降罷了。

唉,真沒想到,自已現在竟如此落魄,如此無奈,竟會落得個被親生兒子前來勸降的地步。

這還是當初那個意氣豐發,手握雄兵的廣昌伯與淮徐總兵麼……

不過,他略一思考,還是迅速下令,讓城門守軍放行,讓劉澤涵帶著他那十餘名護衛,一道從北門入城而來。

隨即,他返身下城,入到自已府邸,便在客廳接見他們。

很快,兒子劉澤涵風塵僕僕地掀簾而入,入得房來,劉良佐迅速屏退左右,與兒子劉澤涵單獨面談。

父子相見,久久無言,忽聞撲通一聲,劉澤涵跪倒在地,連連磕頭不止。

“父親,孩兒無能!我敗軍失陣,辜負了父親重託。此番回來,實是無顏至極。要打要罰,但憑父親處置便是。”劉澤涵伏跪於地,十分及時地流下一串熱淚。

見到兒子跪地服軟,一番哀求痛悔之態,劉良佐內心十分難受,又十分惱怒。只是現在的他,卻又一時間不知道要對自已的這個獨子說什麼纔好,只能繃著臉呆坐於椅子之上。

“父親,孩子兒此番入城,實是有要事相告。現在事情這般緊急,還望父親看到父子情份上,聽孩兒一言。”伏地痛哭了一陣後,劉澤涵自覺表演夠了,遂開始進入正題。

聽到劉澤涵這番話,劉良佐卻是連聲冷笑。

“父親,你可知道……”

“住口!”劉良佐臉色一變,厲聲喝道:“你這無用無恥的東西,還好意思來勸我?!虧我往日這般信任於你,哼,老子真真瞎了眼!你這廝自已貪生怕死,兵敗投降唐軍也就罷了,如何還要來賺你的父親,玷污我一世英名!”

“父親,如何說出恁般話來!孩兒縱是有過,但此番入城而來,確是有要緊話對父親說。請父親無論如何也要聽孩兒一言,不要再這般錯下去了!”劉澤涵擡起頭,一臉急色的他,眼中淚光盈盈,神情十分迫切。

“哼,你有甚緊要話說,無非是要爲父趁唐軍尚攻城,便立即率軍投降罷了。這般話語,真真羞死人也,你且莫說出口來!不然,你我父子之間,就此恩斷義絕,再無何話可講!”劉良佐一臉焦躁狂怒。

“父親,湯鑊在前,刀斧在側,如何還要這般執迷不悟啊!”劉澤涵一臉哀色,眼中竟又有淚似要滴落:“孩兒明白,父親你打拼一世,歷經血火鏖戰,方得這淮徐兩地,作爲憑身立足之基業,著實萬難捨棄。但你想過沒有,形勢比人強,自古以來,又哪有不敗的基業,又哪有萬年的根本?現在父親僅有一座陷入重圍的淮安府城,兵微將寡,外無援兵,如何可以久守?若不當機立斷,只恐身死名滅,就在須臾之間矣。”

“住口!爲父這般選擇,你真以爲我沒有經過半點思考麼?”劉良佐亦激憤起來:“爲父在弘光朝中,乃是朝廷的廣昌伯,乃是統管淮徐二府的淮徐總兵。如果捨棄這一切,去投降唐軍,那頂多只能得到活命的機會罷了!而爲父拼搏半生纔得到的這一切,都將化爲烏有。若是如此,與讓爲父去死,又有何異!”

劉良佐頓了下,未等劉澤涵說話,又道:“你以爲,爲父真的就半點後手也沒留嗎?告訴你,爲父早已去向揚滁總兵黃得功求援了,現在已過了七天多,相信黃得功的援兵已在路上,頂多這一兩天就會到達淮安府城之下。那麼,只要我軍能堅守住這淮安府城兩天,那等到黃得功的援兵一到,就可內外夾擊,擊破唐軍的圍困。而只要唐軍一退,那爲父就可……”

“父親,都什麼時候了,你還做這樣的迷夢!”聽到劉良佐這番充滿幻想的話,劉澤涵急急打斷他的話回道:“現在唐軍擁有壓倒性優勢,又有多達數百門的重炮在軍中,攻城能力何其可怕!之所以他們一直沒有攻城,無非是想著圍點打援,先滅了孩兒的外部援兵,再來攻打城池罷了。現在三萬餘名援兵,盡已投降唐軍,淮安府城僅有這數千兵力,如何可以堅守上兩天?你說黃得功會派援兵,但孩兒只怕,那黃得功部援兵未至,唐軍重炮轟城,這淮安府城須臾便克,那父親所有的規劃與打算,都只不過是癡人說夢罷了!”

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五十章 軍議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著大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級交易(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圖庫頁島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四百九十三章 遼西大潰敗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一章 穿越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二十章 突襲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
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五十章 軍議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著大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級交易(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圖庫頁島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四百九十三章 遼西大潰敗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一章 穿越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二十章 突襲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边县| 聂荣县| 望奎县| 轮台县| 菏泽市| 穆棱市| 讷河市| 无锡市| 西乌| 祁门县| 岳阳县| 永吉县| 广丰县| 青冈县| 石狮市| 巴南区| 东辽县| 镶黄旗| 拉萨市| 大宁县| 同德县| 汉中市| 湘乡市| 新和县| 岑巩县| 东乡| 濮阳县| 康保县| 塔河县| 清涧县| 呈贡县| 嘉峪关市| 安溪县| 永德县| 县级市| 酉阳| 乌恰县| 古丈县| 元谋县| 香格里拉县| 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