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76章 改革的深水區

李棟又看了一眼秦無涯,說道:“一個大男人,跟一個小女子爭論不休,來跟我說說,你有什麼看法。

對於李棟,秦無涯很難擺脫心中的敬畏。

醞釀了許久才說道:“卑職認爲,自古政策的推行,需要從權利的核心,逐級往下傳遞的,否則便會令政權不穩定,如今西北已經今非昔比,所以我們做出選擇更加需要慎重,我認爲人在處理問題中,受到利益和感情等多方面的影響太多了,所以如果想要整頓吏治,需要從法開始。卑職曾經研讀過《韓非子》,其中有人性本惡的想法雖然有失偏頗,但是如果將人性認定爲邪惡,那麼我們就可以提前防範,從而將損失降到最低,而以法治作爲政治的核心,也可以加強君王對於朝廷,朝廷對於天下的控制力,也可以保證新政的實施,其實王爺這些年的新政已經實施的非常有效的,而缺少的便是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

“每一個王朝在剛剛興起的時候,都會修建屬於自己的法律,如今檢察院的督查剛剛被整治過,新晉升上來的官員都是品行和能力非常不錯的官員。王爺應該講督查制度化,法制化,這樣便可以給權利形成一道鎖鏈,讓權利不至於出軌,也方便王爺控制。”

聽完秦無涯的話,李棟不由得點點頭,心想果然是李巖看中的人,在國家的治理上,果然有不同於一般人的看法,雖然超前一些,但是不失是好的想法。如今國家動亂不看,人員繁雜,如果想要改革成功,讓新生的政權不被腐蝕掉,必須做到權利自上而下穩定,權責統一,如果不加強西北對地方的掌控,那麼自己這些年所做的努力全都成爲了廢紙。

畢竟指望軍隊控制地方,那是純粹的軍閥統治,只有權利能夠統一成有機的整體,這纔是自己真正的成功。

所以這次動亂之後,加強王府對地方的控制,集中權利是必須馬上進行的。

其實說到底,集權有集權的好處,分權有分權的好處,選擇分權還是集權,要看他們能夠跟這個時代匹配。

在這個封建社會頂峰,資本主義萌芽剛剛開始的時代,如果盲目的搞民主或者分權,只會讓自己白白的去死。

事實證明,超前太多的東西,會讓當政者死無全屍。

當然,所謂的集中全力,也不是君主負責所有的事務,如果真的讓皇帝處理所有的事務,遇到盛名的君王或許還好一點,遇到戰鬥力低下的君王,絕對會重蹈明朝的故事。

秦無涯的建議實際上加強中央的行政能力,同時讓檢查體系加強對權利的見慣,這樣中央與大明的內閣有了一定的區別。

那就是內閣不是最大的,官員們受到監察組織的管控更加強了一些,這樣君王的權利穩固了,而官僚隊伍的辦公效率也會明顯提高。

最重要的是,秦無涯的論點,是符合時代的趨勢的,儘管這樣做會讓一些人的利益受到損害。但是西北從戰亂中走出來,很多東西還沒有成爲定式,還是很脆弱的,李棟現在做相當於建立基礎,遇到的麻煩會小一些。

如此一來,中央的權利加強了,檢查力量加強了,那麼自己的君主的位置就更加穩固了。

王煥仁、李巖在出發之前,都曾經跟李棟談起過這些事情,如今讓這個搞經濟的秦無涯再次跟李棟提起這件事情,讓李棟好生讚賞。

當然,從古至今,搞變革的人基本上都沒有好下場,從最開始的商鞅到後來的康有爲,這都是李棟的前車之鑑。

這份權利不能出現問題,也必須在穩重的人手裡。

對官員的考覈集中的稅賦徵收、離任審計上,就保障了考覈有據可查、有丈量尺度,而不是由著監察官員一張嘴去說。吏治整頓是本,由它自然就牽涉到許多其他方面,比如打擊不法豪強、追剿不法豪強欠稅等問題,由此延伸開去,兩人又邊記邊寫了一陣,這就聊到了最令人頭疼的土地集中問題。

秦無涯道:“其實,這所有的改革,都是環環相扣、相輔相承的事情,吏治整頓,影響稅賦徵收和刑名、廉政方面,土地問題又牽涉到刑名廉政和稅賦徵收。說起土地被權貴圈佔的問題,這又得提起陛下的一份功勞了。

陛下清丈土地是爲了新政的實施,而地方爲了清出儘可能多的土地以邀功,害得許多人家破人亡,可是現在對那些苦主的土地核查屬實重新發還後,其他的土地數目還真是實打實的。

官紳百姓們實有多少合法土地,被地方豪強們藏匿不報或貪佔了朝廷多少土地,也都記錄在案了,貪佔的先不算,僅隱匿不報的土地就有一百四十七萬頃,偷稅的有八十萬頃,對吧?有了這些數據,稅賦徵收、乃至稅賦改革就容易的多了。他們的所作所爲,都是我們需要學習和借鑑的。”

秦無涯抿嘴一笑道:“大人列述了一些地方正在探索試行的比較合理的稅賦方法,比如如應天府施行的“裡甲銀”,浙江、廣東的“均平銀”,福建的“綱銀”,還有江南的“十段錦”。這些稅賦方法大多改變了傳統的實物稅賦,改以折銀上繳,既方便了朝廷徵收、運送和保管,也沒有了這些環節中保管不善造成的損耗和黴變。

不過我覺得這些方法裡,還是曾經的張太嶽的“一條鞭納稅”以及王爺讓各部門討論的,“攤丁入畝法”最好,

實行此兩法,雜泛、均徭、力差、銀差等各種稅收合併爲一種,將力差歸入田賦,一律按田畝覈算,既不減額,也不增賦,沒地的貧民不用納稅,而豪富之民不能多得,徭役公平,就不會有人再哀嘆不均了。”

李棟點頭道:“對,而且以銀兩代實物役、力差役,擴大了貨幣的流通,削弱了人身依附,商販和工匠獲得了較大自由,這對工商發展至關重要”。

這一條,李棟同西北一些大臣暗中商議,也獲得了他們的贊同。

“一條鞭”法,保證了稅賦的穩定,不會使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直至破產造反。

加強了工商發展,有地農民樂於種地,城中富戶樂於買地,又不會過多觸犯權宦土豪的利益,免得引起地方強烈的反對,使自己的心血前功盡棄。

一條鞭法使官員難以再利用稅賦貪污,減輕了貧民負擔,增加了朝廷歲入,而且是在權宦豪紳們能接受的範圍之內。這是比較務實的改革策略,要是真的頭腦一熱,想搞一刀切的還地於民,打土豪分田地,那自已就得先拉起一支隊伍上山打游擊去了。

兩個人越說越是開心,李棟心中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他興奮地道:“說的很好。我回頭跟內閣的官員討論一下,讓他們下條陳”。

李棟只顧高興,卻沒注意所諫未受重視的沉香的幽怨,瞧著他匆匆起身離去,沉香更是一臉落寞。

……

將軍幕府。

政務會議。

“對於改革,本王已經準備許久了,各個單外的主官心裡都早有準備此次讓內閣擬條陳,只不過是向官員們發放信號罷了。如今本王坐擁五省之地,如果不能做到國富兵強、百姓樂業,則賊剿無止境,而不能革除弊病、推行新政,就不能富國強兵。

“如今本王還年輕,正是大幹一番的大好時機,各位達人都是與本王創業之人,還請盡心竭力、各抒已見,咱們對這些諫疏最後再推敲一下,以便使新政能夠順利施行。張大人,你有什麼看法?”

李棟環目四顧,朗聲說道。

將軍幕府,幾位受邀的大人圍席而坐,正在就改革新政做最後的推敲。

端上臺盤的永遠是做好了的菜,一件政策的推行和決策,無不是事先詳細的調查、研究、各方面勢力的平衡、協調之後的結果。就象現在,創業派和投誠派雖然不合,新貴族和舊貴族也不合,但是他們的詩禮在內閣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影響力,對決策的施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儘管敲定的吏治改革對內閣極爲有利,不會觸及他的權益,反而有所加強,但是事先瞞而不諭,把他排除在外難免要讓他產生隔閡,所以李棟把組織部長林子大總管也請了來。

他是最早跟李棟打天下人,他代表了創業派的利益。

這樣林子說出來的意見,大家心照不宣,自然知道那就代表著創業派的意見,所以李棟說完,首先瞧向他,想知道創業派新貴族的意見。

林子大總管謙虛的笑道:“卑職以前是管財務的,跟官員打交道的時候很多,那個時候對於官員的管理就已經非常上頭了,經常罵組織部的人吃閒飯,後來自己做了組織部長,才發現有心無力,人員繁雜,派系繁多,習慣不同,甚至思維方式也不同,甚至很多官員認爲拿個幾十兩,幾百兩不算是貪污受賄,當正常的人情往來對待,所以雖然咱們西北是新誕生沒有多少年的勢力,但是改革也勢在必行,我們必須將人心集中在一起,大刀闊斧的改革,才讓我們有決戰天下的實力。”

“目前政務最清明的地區是陝北區域,哪裡是我們的心臟,但是山西、湖北、湖南、甘肅、青海,甚至西域,這些區域的問題很嚴重,土地兼併嚴重,官員素質低下,流民四散,同時地方的財物問題也很嚴重,入不敷出,改制革新迫在眉睫,下官代表戰隊成員是深爲贊同的。”

這就是權力分配的結果了,如果不然,縱然林子心中贊同,也給不了李棟多少支持。

李棟聽聞非常高興,只聽林子繼續說道:“卑職有個想法,以前在陝北地區實施的強制分配土地應該廢除,我們應該採取溫和的手段,讓他們割肉而不心疼,西北也應該適當的給予一定的補償,不然我們的法治很可能成爲一紙空文。

張太嶽的一條鞭法,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好的政務,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我們必須要想盡辦法分配足夠的土地給普通百姓,不然沒有地種,再好的政策也是空談,還有就是我們應該保護好絲綢之路,同時通往北京、江南、草原、遼東、羅斯國的上路也應該重視起來,商業已經成爲我們的一條大動脈,我們要保護好。”

此外孫大人的的參謀部要費心了,雖然裁撤衛所,一定程度上導致闖王動亂的難以控制。

但是衛所還是必須裁撤的,在戰爭中,大家也看見了,衛所的戰鬥力實在是沒用,他們比起民團還不如。

所以衛所的裁撤勢在必行,但是衛所在裁撤之後,閒置下來的土地,我們要合理的利用起來。

這些土地我們可以分配給更多的流民,如此更多的百姓有土地耕種,別說闖王來了,天王老子來了,也沒有人跟他種地。前一段時間,我們裁撤衛所,但是士兵裁撤後的安置問題,我們沒有做好。

李棟微微頷首,心道:“這些政策自然是出自張不凡老爺子的籌劃,但是老爺子不可能在最前面衝鋒陷陣,但是他的意思還是表達出來,那就是務實,做到

能夠兼顧各方面的利益,沒有太激烈的政策招致各方面的反對,又能有效解決問題,選老爺子主政,果然是對的”。

高仁擔心地道:“一條鞭法雖然會讓權紳們有些損失,但是開明士紳、守法士紳原本就照田畝數納稅,基本沒有任何影響,由於折銀納稅,不用以官價抵糧入庫,他們所獲還而更多,是會擁戴此策的,下官以爲影響的只是那些平素瞞地漏稅的豪紳權貴。尤其是新歸附的省份。”

“這部分人不滿那是一定的了,不過通過整頓吏治能夠抵消一部分官宦世家的阻力,再加上這次流民造反的觸動,他們中的大部分會響應的。要說真正難以觸及的,該是那些王侯公卿。真要實行起來,王爺,一定有人會做手腳的”。

李棟淡淡一笑道:“這個,我已經猜到了,不過大家大可放心,西北最厲害的王爵福王都欠我一個大人請,如果不是我,闖王早就用他做了福祿宴,到時候我會親自去福王府走一趟,我想福王不會跟我廢話的,至於其他的藩王侯爵咱們一手胡羅卜、一手拿大棒,我原就沒指望好說好商量的就讓所有人同意,有些人,只不過是只儆猴的雞,那麼何妨拿來試刀呢?”

高仁對於自己當年一眼相中,不對,這個強行娶了自己兒媳婦的混蛋,非常的佩服。

高仁點頭道:“王爺剿匪先肅政,這是正本清源之策,相比咱們,崇禎用貪官舊臣去改革,最後結果肯定好不到哪裡去。不過現在正在用兵,此時改革兵制易使軍心動搖,不可不慮,屯田流失,又牽涉到吏治和土地改制,干係重大,下官苦思良久,覺得可以取一折衷之法”

他捻鬚看看前任的參謀長王煥仁,說道:“兵制改革,下官以爲可以比政務改革慢一拍,緩緩行之,慢火燉湯,做而不宣。”

第294章 繼續前行(一)第616章 草原消息第712章 闖王的逆襲第542章 損失慘重的奧斯曼帝國第463章 毒翻獨眼狼第202章 橫山叫陣第467章 對太監使美人計第148章 高飛受虐第485章 端倪第80章 逃兵事件第514 章 羣英宴完美結束第536章 聚將鼓第291章 所見所聞第613章 君臣和談第444章 品茶言和第248章 宴無好宴第274章 嶽託之死(二)第348章 苦無出路遇佳人第169章 改過自新第35章 淬鍊兵膽第57章 官匪交鋒第747章 朱微娖深陷重圍第259章 加速前進綏德衛(一)第538章 火炮對戰(一)第301章 司長之選第361章 受處分第45章 初戰不利第659章 夫人和女官第162章 破譯密碼第128章 攻城之戰第582章 白蓮教的反擊第587章 待宰的豬第300章 燈下商議第554章 李棟消失第301章 司長之選第570章 敵人的反擊第697章 獲救第569章 各方反應第583章 李棟的謀劃第496章 較量開始第430章 爲蒙古人賣命的漢人第371章 楊嗣昌第637章 真相與苦楚第347章 以打促和的想法第76章 歸二郎山第754章 戰前第625章 崇禎的請求第255章 大災之後有大治(五)第165章 諸葛雲兒第645章 策馬奔騰第612章 崇禎的退讓第505章 屬於大汗的尊嚴第四百六十一章第470章 楊家回身槍第307章 聞香夫人又是誰(二)第733章 皇后的反應第640章 情舍難測第243章 出城迎敵第452章 三次考驗第450章 被強好了的大將軍第600章 終究還是反了第510章 犀利西俠第541章 奧斯曼士兵的希望第378章 黃臺吉的謀略第470章 楊家回身槍第691章 求醫第331章 京城謀反案(三)第367章 引蛇出洞第718章 闖王之死第335章 刑場較量,溫體仁死第331章 京城謀反案(三)第587章 待宰的豬第527章 新的征途第450章 被強好了的大將軍第264章 鏖戰,義縣之觴(二)第317章 獄友是死掉的熊廷弼第151章 紅蝶化妝第709章 談判第755章 初次交鋒第512章 僵持不下第197章 雪夜愛殺人第317章 獄友是死掉的熊廷弼第468章 客棧惡戰第243章 戰後,戰果第76章 歸二郎山第715章 堅不可摧第251章 大災之後起大治(一)第72章 麻煩不斷第505章 屬於大汗的尊嚴第6章 烽火狼煙第678章 敦促出兵第640章 情舍難測第512章 僵持不下第439章 黃金血脈的斷絕第347章 以打促和的想法第491章 裝瘋賣傻的大力第289章 勞碌命第616章 草原消息第375章 與陝西合作第26章 悲愴人家
第294章 繼續前行(一)第616章 草原消息第712章 闖王的逆襲第542章 損失慘重的奧斯曼帝國第463章 毒翻獨眼狼第202章 橫山叫陣第467章 對太監使美人計第148章 高飛受虐第485章 端倪第80章 逃兵事件第514 章 羣英宴完美結束第536章 聚將鼓第291章 所見所聞第613章 君臣和談第444章 品茶言和第248章 宴無好宴第274章 嶽託之死(二)第348章 苦無出路遇佳人第169章 改過自新第35章 淬鍊兵膽第57章 官匪交鋒第747章 朱微娖深陷重圍第259章 加速前進綏德衛(一)第538章 火炮對戰(一)第301章 司長之選第361章 受處分第45章 初戰不利第659章 夫人和女官第162章 破譯密碼第128章 攻城之戰第582章 白蓮教的反擊第587章 待宰的豬第300章 燈下商議第554章 李棟消失第301章 司長之選第570章 敵人的反擊第697章 獲救第569章 各方反應第583章 李棟的謀劃第496章 較量開始第430章 爲蒙古人賣命的漢人第371章 楊嗣昌第637章 真相與苦楚第347章 以打促和的想法第76章 歸二郎山第754章 戰前第625章 崇禎的請求第255章 大災之後有大治(五)第165章 諸葛雲兒第645章 策馬奔騰第612章 崇禎的退讓第505章 屬於大汗的尊嚴第四百六十一章第470章 楊家回身槍第307章 聞香夫人又是誰(二)第733章 皇后的反應第640章 情舍難測第243章 出城迎敵第452章 三次考驗第450章 被強好了的大將軍第600章 終究還是反了第510章 犀利西俠第541章 奧斯曼士兵的希望第378章 黃臺吉的謀略第470章 楊家回身槍第691章 求醫第331章 京城謀反案(三)第367章 引蛇出洞第718章 闖王之死第335章 刑場較量,溫體仁死第331章 京城謀反案(三)第587章 待宰的豬第527章 新的征途第450章 被強好了的大將軍第264章 鏖戰,義縣之觴(二)第317章 獄友是死掉的熊廷弼第151章 紅蝶化妝第709章 談判第755章 初次交鋒第512章 僵持不下第197章 雪夜愛殺人第317章 獄友是死掉的熊廷弼第468章 客棧惡戰第243章 戰後,戰果第76章 歸二郎山第715章 堅不可摧第251章 大災之後起大治(一)第72章 麻煩不斷第505章 屬於大汗的尊嚴第6章 烽火狼煙第678章 敦促出兵第640章 情舍難測第512章 僵持不下第439章 黃金血脈的斷絕第347章 以打促和的想法第491章 裝瘋賣傻的大力第289章 勞碌命第616章 草原消息第375章 與陝西合作第26章 悲愴人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旗| 东丽区| 云梦县| 观塘区| 江油市| 游戏| 鹤岗市| 江油市| 射阳县| 澜沧| 什邡市| 苏尼特右旗| 民勤县| 双鸭山市| 钦州市| 万盛区| 三门峡市| 海南省| 梅州市| 酉阳| 武义县| 洛宁县| 扎兰屯市| 合水县| 维西| 开阳县| 射洪县| 鄂托克前旗| 佛坪县| 临夏县| 永嘉县| 陇西县| 马鞍山市| 隆德县| 阿拉善左旗| 通海县| 根河市| 台南市| 兴安县| 陆良县| 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