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章 耕耘 (六)

話音落下,四周一片死寂。

非但朱氏子被罵得無言以對,趙匡胤、韓重贇和潘美等人,也是神色大變,隨即遙遙地朝著自家兄弟鄭子明豎起了大拇指。

自打漢高祖劉邦在當政後的第十一個年頭,公開頒佈詔書說要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士”便成了一個獨特的羣體。從東西兩漢一直到魏、晉、隋、唐,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國君和諸侯,都沒膽子跟“士人”對著幹。甚至包括入寇中原的五胡,爲了自身統治的長久,都不得不主動拿出一些好處來跟“士人”分享,以達到收買拉攏的目的,讓後者成爲自己的倀鬼和爪牙。(注1)

換句話說,如果把國家或者地區比喻成宮殿,“士”便可看成這間宮殿的棟樑和立柱。一旦失去了立柱和棟樑的支撐,再雄偉的宮殿,也會轟然而倒。

所以,“士人”們犯了罪,才總有辦法逍遙法外。帝王和諸侯們明知道士人對百姓敲骨吸髓,只要百姓們沒被逼得揭竿而起,通常也會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帝王與諸侯們需要與“士”共治天下,而不是與百姓共治天下。百姓們的作用只是在太平時節交糧納稅服徭役,在戰亂年代當兵當夫子拿自己性命填溝渠,重要性根本比不上“士人”的一根腳指頭。

所以,朱雲父子及其爪牙,才死到臨頭依舊不知悔改。在他們看來,鄭子明爲了幾個平頭百姓而公然與士紳做對,乃是自取滅亡。用不了多久,此人就會成爲其他諸侯的刀下亡魂,到那時,朱氏一族,自然大仇得報,可以含笑九泉!

然而,他們父子和爲虎作倀的幫兇們,卻萬萬沒有想到,他們臨死之前精心編織出來的大帽子,被鄭子明一句話,就戳出了無數個窟窿。

古人曾經說過,學以居位曰士;古人曾經說過,以才智用者謂之士;古人曾經說過,事親則孝,事君則忠,交友則信,居鄉則悌,可稱爲士;古人甚至還曾經說過,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爲改視,重死、持義而不橈者爲士!但古人偏偏沒有說過,殘害百姓,魚肉鄉里,恃強凌弱,草菅人命者爲士!

士之才,士之智,士之德,士之勇,朱氏父子樣樣都不沾邊兒,他們有什麼資格自稱爲士?有什麼資格代表天下士紳?!鄭子明殺了他們,也根本不是公然跟天下士紳做對,而是替天下士紳清理門戶,把混入隊伍中的虎狼之輩辣手清除!

“咔嚓——”白色的閃電撕破黑沉沉的天空,照亮朱氏子那絕望的面孔。

失去了心中最大的支撐,此子再沒力氣繼續叫囂,身體晃了幾晃,軟軟地癱坐於地。

陸續有其他朱家的族人和爪牙被抓來,見到一地的碎陶罐和寨主朱雲的無頭屍體,也個個被嚇得魂飛魄散。或者哭喊求饒,或者閉目等死,誰也沒勇氣聲稱自己清白無辜。

鄭子明見狀,便不願過多浪費時間。索性直接下了一道命令,要求被抓來的人互相舉報。自行確定誰是“製造販賣”侏儒的主謀,誰是幫兇。話音落下,院子裡立刻又開了鍋,衆爪牙們爭先恐後摘清自己,爭先恐後將罪孽朝已經死去了寨主朱雲和他的嫡系子侄們身上推。而那些嫡系朱氏子侄,見平素俯首帖耳的狗奴才們居然敢反噬主人,惱怒之下,乾脆把心一橫,也將爪牙們的種種惡行抖落了個乾淨。

轉眼間,非但朱家莊上下劫掠殘害幼兒,製造侏儒的罪行被闔盤托出,連同其他一些假冒盜匪殺人放火,僞造地契巧取豪奪,以及通過各種手段對臨近莊子的其他弱小士紳強行兼併的血債,也被逐一擺到了明面兒上。

“姓朱的,我操你祖宗!你,你一定會下十八層地獄!”一名跪在後排,雙手被繩索捆住的家將,忽然跳了起來,狠狠給癱坐於地的朱氏子,來了一記頭槌。“老子今天拉著你一地去死,一起去下地獄。你們全家都要下十八層地獄!”

臨近的其他幾個朱家子侄,見到此景,非但沒勇氣給自家親戚幫忙。反而紛紛側開了頭,儘量不與那名家將的目光相對。

正在動筆記錄口供的潘美被嚇了一跳,趕緊命人將衝突雙方分開。然後再仔細追問,才知道那名家將原本是另外一個劉姓地方大戶的長子。數年前全家被南下打草谷的“契丹人”殺了個乾淨,家中錢財也別搶了個精光。無奈之下,纔將田產盡數賣給了朱家,自己也娶了朱家的一名旁支小姐,通過聯姻的方式,成了寨主朱雲手下的得力干將。

稀裡糊塗替朱家賣命多年,到頭來,聽了他人的舉報,才突然發現,真正的殺父仇人就是自己的效忠對象。如此荒誕的事實,對劉姓家將的打擊是何等之沉重?只見此人掙扎著朝鄭子明所在房間磕了個頭,大聲喊道:“大人,您不用費力氣了。朱家所犯罪孽,遠不止是這些。春天時遼國人南下,朱家非但派了人去給他們帶路,還向他們提供了大筆的糧草……”

“你血口噴人!”這下,朱氏的嫡系子侄誰也不敢裝死了,紛紛跳起來,欲跟劉姓家將拼命。劫掠人口和販賣兒童雖然都是重罪,只要朱家的長房一系把罪行都扛下來,其他人還有希望逃得一死。而勾結遼人,給契丹大軍帶路,則屬於叛國謀逆,按律應該族誅!

“草民所言句句屬實,句句屬實!”劉姓家將則一邊躲,一邊繼續高聲叫喊,唯恐鄭子明等人聽不見自己的指控,“正月時奉命給遼國兵馬帶路的,正是草民。朱家給遼軍提供糧草牲畜的賬本,就藏在朱寨主的書房裡。書房正中央那塊地磚下面有個暗格,大人派人進去一搜就能找到。草民罪該萬死,若是能拉著朱氏滿門下地獄,草民心甘情願!”

“冤枉——!”話音落下,衆朱家的嫡系子侄們再也顧不上跟此人拼命,紛紛以頭蹌地,大聲喊冤。

到了這種時候,鄭子明怎麼可能再被他們的謊言矇蔽?立刻派人去朱寨主的書房裡,按照劉姓家將剛纔的指控,將朱家與遼國人做交易的賬本給搜了出來。

有了賬本之後,接下來的審訊,已經不用再費絲毫力氣。知道自己難逃一死的朱氏子侄們,個個垂頭喪氣,對爪牙們揭發出來的任何罪行都招認不諱。而衆爪牙們,爲了那微茫的逃生希望,也將朱家過往所犯的所有罪行,都深挖細掀,力爭做到毫無遺漏。

其中還有兩名跟劉姓家將一樣,原本將朱寨主當作恩公,願意爲朱氏一門肝腦塗地的死士,通過別人的舉報,才發現自己這些年來居然一直在爲仇人效力。頓時,恨不得將朱家子侄全都生吞活剝。主動爬到俘虜隊伍的前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將更多的關鍵罪證都揭露於光天化日之下。

夏天的暴雨,來得急,去得也快。當天空中又露出了湛藍,審訊也進行完畢。按照劉漢國的律例,朱寨主和他的幾個兒子,侄兒,外甥,都應該被判處凌遲之刑。鄭子明沒興趣折磨人,乾脆命陶勇帶領弟兄們將這羣罪犯一起推出了莊子外,全體斬首了事。

在朱家寨爲虎作倀的爪牙們,大多數也惡貫滿盈,陸續被推出寨子外問斬。只有少數幾個剛剛被朱氏父子提拔沒多久,還未來得及作惡的年青家丁,得到了赦免,被打了一頓軍棍之後,釋放回家。

至於朱家的女眷和一堆未成年孩子,陶勇和李順兒兩個建議斬草除根,鄭子明卻沒有采納。而是從繳獲的朱家浮財中,分出了幾車乾糧細軟給這批人,勒令他們離開寨子,去別的地方投靠親友。

劉姓家將和另外兩名被朱寨主害死的滿門,卻又當作獵犬收養的死士,按照所犯下的罪行,原本也在被處死之列。但是趙匡胤卻憐憫這三人的身世,搶在宣判之前,站出來替他們求情。

鄭子明對這三人的遭遇,也心有慼慼。沉吟之後,便赦免了三人的死罪,只是剝奪了他們歷年所得,勒令他們也帶著乾糧和部分細軟,離開朱家寨,與老婆孩子一道去投靠親友。

誰料那三人僥倖逃得一死之後,卻沒有立刻回家收拾行禮。而是先結伴來到了莊子外,一眼不眨地看著仇人們個個身首異處。然後又跪在地上衝著自家父母墳塋方向各自大哭了一場。最後,則結伴走回了先前審訊他們的院子,跪在泥水裡,大聲喊道:“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若非大人,我等一直到死,也是個糊塗鬼。根本沒臉去見自己的祖宗和家人。大人之恩,我等無以爲報。願從此將這條爛命交給大人,無論是替大人擋刀擋箭,還是牽馬墜蹬,都決不敢辭!”

“呵呵,居然是三個有良心的!”楊光義聞聽,立刻笑著打趣。

“若不是有良心的,也不會被朱家給欺騙了這麼久!”趙匡胤笑了笑,將頭轉向鄭子明,低聲勸告,“收下他們吧!他們今天所做所爲雖然事出有因,卻也絕了自己的活路。你如果不將他們留在軍中,哪怕他們走得再遠,半年之內,全家老小也會死於非命!”

“沒這麼嚴重吧!畢竟那是他們的父母之仇?”韓重贇不反對鄭子明收留三個家將,卻對趙匡胤的最後一句話,深表懷疑。

“沒這麼嚴重,當初你又爲何勸子明跟鄉紳們握手言和?!”趙匡胤笑了笑,低聲反問。

他年齡比韓重贇長,閱歷也遠比後者豐富。後者到目前爲止,依舊把發生於朱家寨的罪孽,作爲一個特例。而他,卻通過今天的審判,看到了一個羣體的惡毒。

韓重贇被問得無言以對,只能訕笑著搖頭。趙匡胤知道此人性情敦厚,所以也不逼著他接受自己的觀點,將目光轉向鄭子明,繼續說道:“他們既然奉命給遼國人帶路,自然會在遼軍當中,結識許多一樣的奉命帶路者。你按照這個線索查,從此事半功倍!”

“那,那豈不是真的要把整個滄州的士紳全都殺光?”韓重贇被嚇得頭髮根根倒豎,趕緊大聲出言勸阻。“小肥,朱家人殘害兒童,罪有應得。但其他莊子,即便跟遼人有過瓜葛,也,也可能是迫不得已。你,你已經殺了足夠多了,該,該適當收一收刀了!”

“正因爲先前殺得足夠多了,纔不能現在收手!”趙匡胤看了他一眼,搖頭冷笑,“子明今天有句話說得很對,這幫傢伙,根本不配做士紳。殺乾淨了他們,纔好重整河山!”

注1: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最早起源於劉邦,而不是文彥博。文彥博只是對士大夫三個字,做了更明確的定義。

第二章 謀殺 (七)第四章 歸來(一)第二章 蓬篙 (一)第八章 人心 (六)第九章 萍末 (一)第二章 款曲 (九)第八章 麋鹿 (六)第三章 颶風 (九)第八章 崢嶸 (七)第一章 新春 (七)第八章 雄關 (七)第四章 歸來 (九)第七章 勁草 (一)第十章 餘韻 (三)第一章 傳說 (四)第六章 紅妝(一)第十章 狂風 (八)第二章 蓬篙 (六)第八章 烏鵲 (七)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九章 萍末 (八)第四章 饕餮 (五)第一章 新春 (八)第二章 霜刃 (四)第五章 迷離 (六)第十章 宏圖 (四)第三章 耕耘 (三)第六章 君王 (七)第八章 崢嶸 (六)第七章 國難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八章 崢嶸 (五)第四章 虎狼 (六)第七章 治河 (七)第七章 塵緣 (四)第五章 草谷 (一)第二章 風雲 (四)第七章 勁草 (六)第四章 撲朔(一)第三章 父子 (八)第九章 萍末 (三)第十章 易鼎 (八)第十章 易鼎 (五)第十章 狂風 (一)第七章 勁草 (二)第七章 鹿鳴 (一)第七章 治河 (一)第七章 國難 (一)第九章 萍末 (一)第四章 撲朔 (三)第九章 萍末 (四)第十章 餘韻 (三)第三章 颶風 (五)第六章 綢繆 (三)第四章 虎雛 (七)第八章 人心 (二)第十章 宏圖 (五)第五章 求索 (七)第三章 抉擇 (五)第九章 萍末 (五)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七章 塵緣 (五)第八章 人心 (一)第一章 新春 (六)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三章 颶風 (十)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一章 傳說 (四)第七章 塵緣 (三)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三章 颶風 (十)第十章 易鼎 (九)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五章 草谷 (九)第四章 虎雛 (三)第六章 綢繆 (九)第一章 家國 (七)第九章 奪帥 (六)第十章 奪帥 (二)第九章 長纓 (二)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六章 破繭 (五)第四章 虎雛 (五)第八章 烏鵲 (七)第七章 治河 (八)第八章 崢嶸 (七)第九章 長纓 (七)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三章 抉擇 (七)第十章 宏圖 (三)第五章 黃雀 (一)第一章 新春 (三)第七章 勁草 (四)第二章 款曲 (八)第四章 虎狼 (二)第二章 蓬篙 (三)第五章 求索 (八)第五章 逝水 (三)第四章 答案 (四)
第二章 謀殺 (七)第四章 歸來(一)第二章 蓬篙 (一)第八章 人心 (六)第九章 萍末 (一)第二章 款曲 (九)第八章 麋鹿 (六)第三章 颶風 (九)第八章 崢嶸 (七)第一章 新春 (七)第八章 雄關 (七)第四章 歸來 (九)第七章 勁草 (一)第十章 餘韻 (三)第一章 傳說 (四)第六章 紅妝(一)第十章 狂風 (八)第二章 蓬篙 (六)第八章 烏鵲 (七)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九章 萍末 (八)第四章 饕餮 (五)第一章 新春 (八)第二章 霜刃 (四)第五章 迷離 (六)第十章 宏圖 (四)第三章 耕耘 (三)第六章 君王 (七)第八章 崢嶸 (六)第七章 國難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八章 崢嶸 (五)第四章 虎狼 (六)第七章 治河 (七)第七章 塵緣 (四)第五章 草谷 (一)第二章 風雲 (四)第七章 勁草 (六)第四章 撲朔(一)第三章 父子 (八)第九章 萍末 (三)第十章 易鼎 (八)第十章 易鼎 (五)第十章 狂風 (一)第七章 勁草 (二)第七章 鹿鳴 (一)第七章 治河 (一)第七章 國難 (一)第九章 萍末 (一)第四章 撲朔 (三)第九章 萍末 (四)第十章 餘韻 (三)第三章 颶風 (五)第六章 綢繆 (三)第四章 虎雛 (七)第八章 人心 (二)第十章 宏圖 (五)第五章 求索 (七)第三章 抉擇 (五)第九章 萍末 (五)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七章 塵緣 (五)第八章 人心 (一)第一章 新春 (六)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三章 颶風 (十)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一章 傳說 (四)第七章 塵緣 (三)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三章 颶風 (十)第十章 易鼎 (九)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五章 草谷 (九)第四章 虎雛 (三)第六章 綢繆 (九)第一章 家國 (七)第九章 奪帥 (六)第十章 奪帥 (二)第九章 長纓 (二)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六章 破繭 (五)第四章 虎雛 (五)第八章 烏鵲 (七)第七章 治河 (八)第八章 崢嶸 (七)第九章 長纓 (七)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三章 抉擇 (七)第十章 宏圖 (三)第五章 黃雀 (一)第一章 新春 (三)第七章 勁草 (四)第二章 款曲 (八)第四章 虎狼 (二)第二章 蓬篙 (三)第五章 求索 (八)第五章 逝水 (三)第四章 答案 (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溪市| 巍山| 内黄县| 黎川县| 濮阳市| 博兴县| 正宁县| 桐庐县| 衢州市| 商都县| 巢湖市| 宜宾县| 海安县| 汶上县| 永仁县| 乡宁县| 五大连池市| 文安县| 嘉义市| 双桥区| 台北县| 扎鲁特旗| 永吉县| 大洼县| 佳木斯市| 太湖县| 泸溪县| 闵行区| 堆龙德庆县| 高台县| 曲阜市| 洪泽县| 东乌珠穆沁旗| 抚顺县| 当雄县| 汨罗市| 神池县| 手游| 安多县| 黑山县|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