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這幾年的這些投資中,雖然有不少初創企業最終倒閉,但成功發展壯大的更多,投資成功率在業內堪稱奇蹟。
雖然陳默在彼岸集團不領工資,但每年都能拿到極爲可觀的投資分紅:彼岸集團分一部分,小米分一部分,再加上其他各類投資的分紅,積沙成塔。
除了別墅、汽車和日常開銷外,陳默幾乎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事業上,那些幾位紅顏知己也用不著他花錢,反而大多都是女方花錢,讓他體會到了軟飯硬吃的西格瑪境界。
這些消費甚至都比不上一般富二代的消費水平。
這些年積累下來,他個人賬戶裡的資金已經超過百億人民幣,達到了能讓省級銀行行長親自登門拜訪、視他爲衣食父母的程度。
不過陳默自己也很好奇:打拼這麼多年,到底積累了多少身家?
事實上,今年胡潤榜單故意低估他的財富,陳默並沒有暗中操作。
雖然曾經考慮過“木秀於林“的道理,但後來他想通了:自己的財富來源乾淨透明,經得起任何審查,不像某些競爭對手那樣見不得光,有什麼好擔心的?
所以這兩年,他完全放任外界猜測。
但無論是胡潤公佈的220億美元,還是福布斯的440億美元估值,在陳默看來都太過保守。
這種感覺就像寒窗苦讀十幾年準備高考,平時模擬考都是清華北大的水平,結果高考成績出來連985都夠不上。
就算考試時發揮失常,也不至於差到這個地步,要麼是閱卷出錯,要麼就是被人動了手腳。
雖然不清楚自己身家究竟幾何,但陳默知道自己的財務團隊一定清楚。
於是他撥通了吳旦的電話:“整理一下彼岸集團包含投資在內的總體估值,還有我的個人資產情況。“
得益於周受資時期就建立的傳統,每一筆投資都有詳細記錄,並定期進行數據彙總。
接到老闆指示後,吳旦立即召集彼岸財務部門的核心精算師進行數據整合。
兩小時後,一封最高安全級別的加密郵件發到了陳默的郵箱。
陳默看到裡面的數字,瞳孔放大,即便自己大概有個預期,充其量也就1000億美元差不多了,可裡面的數字還是大大超過了他預期。
陳默自嘲地喃喃,“看來被胡潤稱之爲激進的福布斯.還是過於保守了.”
個人財富身家:1632,單位:億美元
彼岸科技集團資產規模:2萬億,單位:人民幣
這是彼岸財務團隊給出的最終答案。
比福布斯估算的1024億美元還要高出近60%,因爲福布斯並不清楚彼岸完整的投資版圖和實際營收情況。
陳默盯著這個數字怔怔出神,
沒想到短短幾年自己竟然搞出來一個巔峰時期的恆大來,彼岸可沒有歌舞團
這就成首富了?還是世界首富?
回過神來,他仔細查看報告中的計算細節:
彼岸集團年營收約2537億元,作爲未上市企業,參考互聯網行業的高利潤率,採用4倍市銷率(P/S)估算,估值約1萬億元人民幣(約1600億美元)。
對比參考:同年華爲營收5216億元,估值2萬億元;業務相近的騰訊市值約1萬億港元(8000億元人民幣)。
僅彼岸集團本部,陳默51%的持股就價值800多億美元。
彼岸創投的重要投資項目包括:
字節跳動(估值700億美元,持股51%)
打的出行(估值330億美元,持股28%)
大疆科技(估值120億美元,持股24%)
餓了麼(估值160億美元,持股22%)
小米科技(市值1200億美元,持股18.6%)
英偉達(市值280億美元,持股13.2%)
京東(市值800億美元,持股8%)
僅這些主要投資就價值851億美元,陳默所佔權益約434億美元。
其他投資包括B站(估值100億)、米哈遊(估值10億)等數百家企業,加上拆分出去的子公司(影業、視頻、文創等)
還有雷軍那邊的順爲基金佔股也有16%。
上述林林總總加在一起,總計得出1632億美元的估值。
其實從表面上看彼岸集團的規模還遠遠趕不上市值4400億美元的微軟、3500億美元的亞馬遜、3300億美元的Facebook,但架不住他股份佔比高啊。
像比爾·蓋茨佔股僅3%,傑夫·貝索斯持股比例17%,小扎稍微高一些28%,但依舊不如陳默51%遠甚。但陳默對福布斯的這份榜單,還是持有懷疑態度,除了他,股神巴菲特肯定不像這上面體現的這麼少,這老小子隱藏在水面下的財富更多。
而且比爾蓋茨也是,3%的持股比例按照微軟市值換算那就是144億美元,而榜單上身價是750億,中間的差額哪來的。
尤其之前這老登宣稱裸捐,但世界首富的地位雷打不動,其實他的“裸捐”本質是將財富轉入由他主導的基金會,並通過法律允許的資本運作方式實現避稅和財富持續增長。
而且據他得到的消息,老比和老巴等投資人合作,通過投資創業公司等渠道獲取高額回報,這背後的水深著呢.
所以即便賬面數字已是世界首富,陳默依然保持著平常心。
因爲他心裡很清楚,這何嘗不是另一個維度的“信息繭房“?
當黑暗迷霧以一種遊戲外掛的方式接觸,或許他現在的這些資產根本不夠看。
不說國外,光國內就有保利集團、華潤集團、中信集團、招商局集團萬億級別的央企,這幾家側重各有不同,但涉及華夏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最後一個創始人可以追溯到李鴻章,規模以十萬億爲單位
國外不乏美國的洛克菲勒、摩根、花旗,英國巴克萊、瑞士的洛希爾、日本的三菱、三井.
這些財團積蓄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財富和勢力,不光對全球經濟,甚至對國際關係也有深刻影響。
至於韓國三星?都排不進去,只是人家其中一家或幾家聯手控制的一個棋子罷了。
三星只能影響它們本國的經濟,但這些財團影響的可是世界。
所以即便以陳默如今地位,但能接觸到的也僅僅只是一個模糊的輪廓。
這麼一番思慮,陳默感覺自己的時間還是很緊迫的,畢竟自己將來所面對的可能是敵人百年來所積累下的底蘊。
陳默揉了揉太陽穴,將思緒拉回現實。
眼下國內市場的棋局尚未完全落子,行業風氣也遠未達到他預期的理想狀態。
現在就去想那些國際財閥的事,未免太過好高騖遠。
他暗自慶幸福布斯似乎還沒摸清自己的全部底牌,這給了他繼續韜光養晦的空間。
看著財務報告上那個驚人的數字,陳默比誰都清楚:這些所謂的估值,在沒有上市變現前都只是紙上富貴。
雖然上市後可以通過資本運作套現部分資產,但那都是後話了。
他掏出手機查了下銀行賬戶餘額,只有區區一百多億人民幣,摺合美元還不到20億。
這個數字與他萬億身家形成了鮮明對比:可自由支配的現金,竟然只佔總資產的1%都不到。
“首富?“陳默自嘲地笑了笑。
福布斯把他排在第七的位置,在他看來反倒是恰到好處,既不會太過引人注目,又能獲得應有的認可。
但陳默萬萬沒想到,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他自己,竟然還有人完全掌握著彼岸集團真實數據
近日,福布斯富豪榜單在各大媒體的持續報道下,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
特別是在華夏商界,一位科技創新型企業家首次躋身全球富豪榜前十,位列第七的驕人成績,更是成爲全民熱議的焦點。
這一成就無論從國家形象還是個人榮譽角度來看,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正因如此,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相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隨後主流官媒紛紛跟進報道,將這一歷史性時刻載入史冊。
至此,陳默這個名字,隱隱有了官方蓋章的“商業第一人“成就。
“立即組織對彼岸集團和陳默本人進行全面調研。“
隨著領導的一聲令下,相關職能部門迅速展開行動,對彼岸集團的各項資料進行系統性的收集整理。
次日清晨,一份詳盡的調查報告便呈現在了領導的辦公桌上。
報告顯示,彼岸集團的業務版圖已拓展至媒體、影視、遊戲、社交、政務、網絡安全、芯片、雲計算、智能駕駛、人工智能等衆多前沿領域。
當他審閱這份報告時,彼岸集團猶如一張精心編織的商業蛛網,以核心業務爲樞紐,向各個領域輻射延伸。
最終統計數據顯示,集團總體估值高達24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6萬億元。
即便是見過無數風雨的他,此刻也不禁爲彼岸集團和陳默的發展速度感到震驚,這種久違的驚訝情緒,讓他意識到這個企業的非凡之處,
他震驚的點不是在於規模,畢竟這個級別的企業在國內並非絕無僅有,但他驚訝於這份成績單僅用短短六年時間就得以實現。
帶著這份驚訝,他開始仔細研讀彼岸集團的發展歷程:
從白手起家,憑藉團購網站研發獲得第一桶金6億元;
到借勢小米,成功打造微信平臺搶佔移動互聯網風口;
再到通過手遊業務建立持續現金流;
繼而佈局雲計算、商業化運營、網絡安全等戰略領域。